第五十章 緬甸往事

字數:323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軒轅新明錄 !
    冬至當天,朝廷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儀式,皇帝朱慈炤接受百官和使節們的朝賀。
    這是第一次皇帝、招討大將軍都在京城的冬至朝賀,出席的各國使臣也最多。不但朝鮮、琉球、大越、安南各國有使臣覲見,連緬王彌麗?提、占婆王婆爭都遣使入貢朝見。
    皇帝在太和殿接受了眾臣和使者們的朝見,然後在保和殿賜宴。宴會結束之後又單獨接見了各國使臣。朝鮮、琉球、大越、安南各國使臣都有賀表和禮物呈上,皇帝也還賜禮物。
    占婆使臣攜帶了好幾車的禮物,全是當地的一些農產品、金銀服飾、手工業器皿和野生動物等等,並不算什麽高檔貨色。當然,在他們自己看來,或許已經算是一份厚禮了,至少是“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級別的。之所以要這麽做,顯然是因為占婆王婆爭急切地希望大明皇帝調停安南國王阮福瀕對占婆的不斷侵蝕。
    占婆原名占城,主要領土在現代越南國的南部,西貢市以東的地區。根據使臣上奏,安南對占城的侵蝕,在過去兩百年間在不斷地進行。自從黎太祖黎利驅逐明軍建立黎朝以來,安南對占城反複用兵,多次將占城打得割地棄城。終於在黎聖宗時代攻滅占城,然後為了安撫當地民眾,又扶植了一個占婆傀儡政權,不過僅有原來占城國的三分之一大小。後來黎朝被莫朝篡奪,後黎朝複辟之後又陷入鄭主和阮主的紛爭,國勢漸趨衰弱,幾代占婆王勵精圖治反抗阮主,一度取得了不錯的聲勢,甚至迫使阮主將女兒嫁給占婆王和親。不過,自從現任占婆王婆爭即位以來,阮主又開始侵襲占婆。
    現在阮軍兵鋒銳利,多次挫敗占婆軍,統兵的大將正是阮有豪的弟弟阮有鏡。占婆使臣懇求大明皇帝下詔幹預,讓安南國放過占婆。
    對於這個要求,大明朝廷自然不會有什麽積極的反應。支持阮主南下徹底攻滅占婆是大明本身製定的策略,說是幕後黑手都毫不過分,又豈會扶助占婆王。朱慈炤下旨,熱情款待了使者,賜予了不少禮物,但對下詔幹預一事並不回應,隻是將使者禮送出境。
    緬甸使臣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緬甸和大明之間的問題,出自桂王朱由榔逃亡之後。當時的緬王莽達收留了朱由榔一行,引發清軍入侵緬甸,造成了緬甸巨大損失,莽達之弟莽白趁機發動政變,殺死莽達自立為王,並且向清朝交出朱由榔君臣,導致朱由榔和兒子朱慈煊被吳三桂殺死在昆明。
    自從皇帝朱慈炤回到京城之後,就有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上奏,希望派遣使者前往緬甸,申飭緬王,要求緬王親自到京謝罪。不過一來當時雲南尚未收複,路途阻隔,二來也不知道緬甸虛實如何,所以沒有采取措施。
    現在緬甸使臣到京朝覲,並且獻上國書、禮物,請求朝廷按照前明體製再次冊封緬王。無論是皇帝朱慈炤、內閣首輔陳永華還是軍機處的眾人都對緬甸使臣輕描淡寫的態度感到驚訝——緬甸使臣沒有特別陳述任何對交出桂王朱由榔君臣的事件給予解釋。陳永華氣得差點當場要求將緬甸使臣驅逐出境,好在被洪誠丘勸下。
    然而詢問之後,又發現事情並不簡單。追溯到五十年前,當時的緬王叫作達龍,莽達和莽白都是他的兒子,當然他還有其他的兒子和女兒。達龍去世之後,莽達即位,接納了逃到緬甸的朱由榔君臣,後來就發生了政變,莽白上位,發動了咒水之難,殺死了朱由榔的大部分臣下,並且將朱由榔父子交給了吳三桂。莽白死後,即位的兒子那臘瓦亞在位僅十一個月便去世,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於是,緬甸的重臣們開始從王族中推選新王。重臣們沒有挑選莽白的其他兒子,而是從達龍的小兒子內妙耶考的兒子裏挑選了最年輕的明耶覺廷即位,也就是現在的這位緬王。
    顯然,緬甸重臣們的思路和迎立漢文帝的漢初重臣們相似,都是挑選容易控製的年輕王子加以掌握。莽白的其他兒子不服這個決定,發動政變企圖奪回王位,結果被重臣們鎮壓。
    現在緬甸使臣的說辭也顯得振振有詞——向清廷交出朱由榔父子的緬王莽白本來就是政變上位,屬於僭主,現在莽白已死,他的兒子們也全都被殺死,相當於莽白一族已經被滅族。而現任緬王明耶覺廷的父親在咒水之難時年紀尚小,並未參與莽白的任何行動。咒水之難和獻出朱由榔父子俱是莽白所為,對緬甸而言也是亂臣賊子行悖逆之事,如今莽白闔族受戮,算是為朱由榔父子君臣報了仇,因此大明也無理由再行追究。
    皇帝朱慈炤和首輔陳永華都對這個解釋不屑一顧,大臣們也大多覺得緬王過於傲慢,即使當年的凶手已經滅族,作為緬甸的國王,也應該上表謝罪,乞求天恩,哪有這麽理直氣壯的。
    不過,眼下雲南初定,國庫也因為安南征伐為之一空,再加上東北關外需要用兵,實在沒有精力再去對付緬甸。因此,內閣最終議定,以“奏報不清”為由,拒絕了緬甸國王的冊封請求,並且讓使者回去告訴緬王,重新起草詳細的奏報,將幾十年來緬甸的事情清楚回奏,然後再派王族或者重臣入京覲見。
    朝廷忙於接待各國使臣的同時,軍機處也不敢懈怠,封爵的事情和出兵雅克薩的準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許緯辰從南京送來了一封信,信裏主要說了對羅教問題的看法:羅教非佛非道,沒有名山古刹作為基地,主要是以船工們之間的幫會組織存在,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去中心化的組織,因此很難一網打盡。但羅教從教義到組織形式都非常有利於在居無定所的貧苦大眾當中傳播,教眾數量龐大,如果有人煽動,很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局麵,因此不能不加以打擊。不過,由於運河漕運非常依賴這些船工,如果驟然加以打擊,不但容易激起事變,也會導致漕運能力下降。
    因此,許緯辰的想法是緩緩處置,同時減少漕運需要和船工數量,讓羅教組織自動渙散,逐漸消失。具體的做法是,督促陳夢煒加快大明近海運輸總公司的建設,用一部分海運能力取代漕運,減少對漕運船工的需求。另外,招募一部分船工,到關外遼河、鬆花江行船,既能減少運河沿線的船工數量,又可以補足關外河道運力不足的困難,正好可以支持征伐雅克薩。
    常鎮業對這個“一石三鳥”的策略頗為欣賞,請項紹寬配合執行,順便又告訴項紹寬,關於封爵事項的詢問都已經有了回複:劉國軒表示同意馬寶和陳世凱冊封國公。曾養性上書辭讓國公,不過看上去是循例辭謝,不是真心推辭。洪磊表示自己臨陣不多,位居國公問心有愧,請求降為一等公,不過又表示,自己身上原有承襲自父親洪旭的一等侯,所以希望自己獲封的同時,將一等侯爵轉讓給叔叔洪暄。
    對於洪磊這種以退為進的貪婪,項紹寬也隻能笑而不語。畢竟鄭氏集團本來就是個海商集團,重商言利是這些人的本性。不過,現在大明朝廷也不是養不起這幾個勳貴,而且讓鄭氏集團的核心成員們對穿越者們保持友善,依然很有必要,所以答應下來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