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接受護祠

字數:3875   加入書籤

A+A-




    “唉,不說這個。上次曹操來找協兒,說道你大父的宗祠的事情,協兒認為何如?”
    “這個事情啊,協兒想過。第一,侵占大父宗祠的土地必須清繳回來,然後恢複原貌。破壞大父宗祠土地的人,必須以侵占皇族宗祠罪處以極刑。”
    這倒不是劉協狠心,宗祠實際上就是孝仁皇帝劉萇的墳墓,也就是劉協的祖墳,侵占劉萇的宗祠,就是挖了劉協的祖墳,這種挖人祖墳的事情,怎麽會讓墳主的後人心平氣和。所以劉協說出處以極刑,劉宏一點不覺得意外。
    “第二,濟南國有城陽景王和孝仁皇帝的宗祠,這二者不能互相幹涉,願意祭祀城陽景王的,皇室這邊不得幹涉。願意祭祀孝仁皇帝的,城陽景王那邊不得幹涉。”
    這是信仰自由,對於宗族的人來說,自然是自己的祖宗是需要祭拜的,但是其他的親戚,是可以祭拜,也可以不祭拜的,這是別人的自由,這個不能勉強。
    “第三,那些打著祭祀,侵害百姓的人,一定要嚴處,沒收所有財產,驅逐出濟南國。”
    這種侵害百姓的人,是劉協最不能容忍的人,也許前世劉協就是被侵害的對象吧。自己在軍官學校成績優異,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有權有勢的父親,可是就分到了基層,去同那些農民工一起拚搏,最後有些成績,可是身體也就拚光了,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死了。現在劉協手中有權,自然要盡量維護這些老百姓的利益。
    “難啊,曹操掛印而去,父皇責令濟南王劉康處理,可是結果很不理想,這都半年了,城陽景王的祭祀之風日長,整個濟南國有大大小小五百座雕像,幾乎每個城陽景王的後人都立一個雕像。立雕像都不說了,最主要的是,這些人每次祭祀,都會去向老百姓收取祭祀費。有的還用活人祭祀,真是······”劉宏有些痛心疾首,也不知道是做給劉協看得,還是真的。
    活人祭祀?這還真出劉協的意料,活人,不過好像有個什麽西門豹的故事,就是說的活人祭祀的事情,難道這世間還真有?
    “父皇打算怎麽辦?”劉協問。
    “重修孝仁皇帝宗祠,原本應該父皇去的,隻是父皇······”劉宏為難的說道。
    “兒臣願意為父皇分憂,去濟南國走一趟。”劉協立刻說道。
    濟南國,別人不稀罕,劉協倒是覺得很珍貴。
    前段時間,劉協正愁自己的一千騎兵不知道藏在何處,這不,以保護宗祠的名義,放在濟南國,誰也不敢動他們。
    就算是何進,也不敢對孝仁皇帝的宗祠動手,除非,漢室江山易主。
    “好,皇兒有什麽要求?”劉宏可沒想這麽多,也許劉宏就想不到這麽多。
    劉宏十二歲就被接到洛陽皇宮,然後每天在竇太後的眼皮底下過日子,竇太後豈會讓一個過繼來的兒子真正的學會掌權?
    所以,劉宏對皇權的運用,全是在宮廷爭鬥之中獲得的哪一些,真正的怎麽治國理政,劉宏還真不行。要不怎麽會一遇到國家大事,不是問太監,就是問權臣,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
    當然,派劉協去濟南國,劉宏自己肯定也是想不到的,肯定是皇後聯合那些三公在背後攛掇的。
    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派出去修宗祠,不用說,劉宏肯定是反對的。
    但是,現在劉宏找劉協問,這說明,在皇後的枕頭風和三公的被迫下,劉宏心裏已經開始動搖了。
    隻不過,皇後何蓮和大將軍何進也想不到,劉協會積極的答應去濟南,原本準備的一套又一套逼迫劉協的方案,都沒有用了。
    在何蓮和何進的眼中,劉協此去濟南國,是十死無生。可是在劉協的眼中,這是劉協安置自己的士兵的做好去處。
    “父皇,此去濟南國,兒臣想把成睾縣的兵馬帶些過去,為大父守宗祠。羽林署左監劉治,也是宗族中人,定能勝任守護宗祠的重任。羽林郎宋兵,原本是宋皇後的侄子,因宋皇後的事情被牽連,既然宋皇後是冤枉的,朝廷還是應該改宋兵一個安慰。兒臣劍意升宋兵為司馬,協助劉治。”劉協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唉,宋皇後,是朕冤枉了她。”劉宏臉上有些痛苦之色,看來劉宏與宋皇後也不是沒有感情:“皇兒打算帶多少人過去?糧餉怎麽解決?”
    “父皇,兒臣想帶五百騎兵過去,到了濟南國,再在濟南招收五百,配備一千軍士,作為守護大父宗祠的部隊。至於糧餉,父皇可下詔,行軍途中,沿途的郡縣提供補給。到了濟南國,從濟南國上繳的稅賦之中按一千騎兵的配置撥給。”
    養兵,需要的是糧草,這個可含糊不得,劉協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當然,如果劉宏不給劉協解決,劉協也能自己解決。有兵馬在手,劉協還愁找不到吃的?
    “其他的呢?”
    “父皇可封劉治為護祠校尉,配司馬一人,軍候五人。另外就是給兒臣一道旨意,讓兒臣到了濟南國,可以便宜行事,先斬後奏。”劉協說道。
    “便宜行事,先斬後奏?”劉宏有些猶豫,這道詔令一下,可比符節那些有用得多。相當於劉協就可以隨意殺人,而且還不需要向皇帝匯報,最多就是把人殺了過後,回到洛陽,給劉宏說一聲。至於該不該殺,那就不是劉協該考慮的了,反正已經殺了,該殺也好,不該殺也罷,人總是活不過來的。
    “是啊,景王後人也是宗族後人,如果兒臣手中沒有至高權限,兒臣豈能動得了他們,結果就是,兒臣會被他們像驅趕曹操一樣,驅趕出濟南國。”劉協說道。
    “這······”劉宏還在猶豫。
    看來得來點狠的,要不劉宏肯定下不了決心。這幾年,劉協對劉宏還是很了解的,劉宏不是不聰明,而是缺乏對大勢的把握和關鍵時候的狠絕,否則怎麽會被宦官左右。
    “父皇,兒臣如果沒有至高的權限,一旦兒臣失去手中的兵馬,兒臣就會死在濟南國。”劉協說道。
    “不會吧?”劉協的生死,自然是劉宏關心的,所以劉協說道自己可能死在濟南國,劉宏肯定有所觸動。
    “父皇總不希望冬獵的那些事情在濟南國發生吧?”劉協說道。
    當然,如果劉宏不放權,劉協總會找理由不去的。笑話,去送死的事情,豈是劉協會做的。
    “如此,皇兒就去準備吧。”劉宏最後還是答應了劉協的請求,五百騎兵,先斬後奏的權力。
    拿到這個權力,就算何進來阻撓劉協,劉協一樣可以將其斬殺。隻要劉協的五百親兵沒有死光,劉協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至於那些州郡官員,劉協更是不放在心上。
    當然,這道詔書下去,那些州郡官員自然不會傻乎乎的把自己的脖子送到劉協的刀口上來。
    聽說劉協要再次出征,董太後十分不舍,但是想著是給自己的丈夫修建宗祠,董太後也沒什麽話說,隻是拉著春蘭,一遍又一遍的交代事情。
    詔令很快就下來了,劉協讓董亮和呂平去成睾縣,編製了五百騎兵。至於成睾縣的布防,劉協在鳳凰寨留下了二百部隊,有瘦猴帶著,保護自己的衛隊家屬。在虎牢鄉留下三百部隊,由神槍帶著,保護官道兩邊的商隊。又在縣卒中抽調了二百,補充到了虎牢鄉,維護商人的安全。
    至於成睾縣侯府,劉協交給李晶,讓他組織縣卒,加強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