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得失之間
字數:4445 加入書籤
不過今天劉辨像是吃錯了藥,四人也沒辦法,十幾輛大車來到長秋宮門前,劉辨大聲吆喝著跑進去,不一會兒,皇後何蓮就被劉辨拉著出來了。
“母後,看看,看看,這就是我們賺的錢。”劉辨說道。
“你們賺的?”何蓮到現在都不敢相信。
“是啊,我們賺的。”
“說說,怎麽回事?”
“母後,是哥哥牽頭,我們四人跟著哥哥,一起派人去西涼販賣香料回來賺的。”劉協急忙插嘴,要是讓劉辨說,說不定那個大內采購的事情就暴露了。
“對,香料,販賣香料賺的。”劉辨像一支戰鬥的小公雞,脖子昂得高高的。
“是你的主意吧?”何皇後何等聰明,一下就想到了劉協。
“是。”劉協絲毫沒有隱瞞,該說的說,免得他們去查,一旦查出問題,到時候還不好說。
“你跟我進來。”何皇後麵色如水,很顯然,劉協一個主意,劉辨就跟著跳,作為劉辨的母親,的確不好受。
二人誰也沒說話,到了長秋宮前殿,何皇後讓大家都出去,這才開口說話:“你知道我為什麽讓你進來嗎?”
“知道。”劉協一點都不隱瞞。
“你太聰明,劉辨根本不是你的對手。”
“是,如果我想對付他的話。”
“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就是我不想殺他,要不上次他帶人殺我,我就已經把他殺了。”劉協淡淡的說。
“你敢。”
“沒有我不敢的,隻有我想不想。”劉協淡淡的說道。
“你······”何皇後見劉協一臉平靜,頓時大怒,可是發現這樣對劉協好像一點作用都沒有,然後慢慢的平息下來:“為什麽?”
“因為我不想殺他。”
“你不想當皇帝嗎?殺了劉辨,就沒人同你爭皇帝了。”
“不想。”
“什麽?”
“皇帝之位,對你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對我來說那是責任,是枷鎖。”
“責任?枷鎖?你就沒想過當皇上?”
“想過。”劉協還是淡淡的。何皇後的氣勢在這兩個字之後,頓時爆發出來,不過很快又平息下去。
“怎麽又不想當了?”何皇後眼睛之中已經有了殺氣,隻要這孩子說得不對,何皇後不介意現在就殺了他。當然,何皇後不知道,她根本殺不了劉協,反而自己隨時都在劉協的劍鋒之下。
“比起當皇帝,我更想當一個遊俠。父皇是皇帝,可是父皇開心嗎?父皇手中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嗎?沒有吧。做什麽事情,父皇都要考慮各個方麵的關係平衡,甚至有時候自己的兒子被刺殺,也隻能裝聾作啞。這樣的皇帝當起有意思嗎?如果是一個遊俠,手中劍,胯下馬,快意恩仇,那是多麽爽。”劉協滿臉向往之色。
“可是那些大臣不會讓你如願的。”何皇後說。
“是。但是我不是還有哥哥嗎?如果哥哥當皇帝,又不打算殺我,我何不快快樂樂的做一個王爺,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養幾個遊俠,在自己的王國中快意恩仇,想想就讓人興奮。”劉協說著,有些情不自禁了。
“難道真是我們錯了?”何皇後緩緩的說道。
“什麽錯了?”劉協問。
“沒事,這次你們兄弟做生意,你分了多少錢?”何皇後問道。
“我分了一百多萬錢,哥哥最多,四百多萬,那三個騎車郎每人分了幾十萬錢。”
“你隻占了二成,辯兒五成?”何皇後有些驚訝:“為什麽?”
“沒什麽為什麽?哥哥出的錢最多,自然占最多股份。”
“可是主意是你的。”
“一個主意而已,不值錢。況且我也有二成。”劉協倒是無所謂,一百多萬錢對劉協來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不要都無所謂。
“你真不與你哥哥爭?”
“那得看爭什麽?那些幹活不討好的事情,我自然不會同哥哥爭。”劉協說道。
“你把皇位看成幹活不討好的事?”
“不是嗎?”
“是,是,我的乖兒子。”何皇後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倒是對劉協親近起來。傳令宮中擺宴,慶祝兩個兒子做生意旗開得勝。
這也太過了吧,不就是賺了一千萬錢,純利潤也就幾百萬而已。當然,何皇後高興的不是這個,而是劉協放棄了爭奪皇位。
放棄和得到,這是辯證的關係,看似劉協放棄了,其實劉協得到的更多。
******
大將軍府何進與一幹親信坐在一起,討論著長秋宮發生的事情。
“說說吧,皇後居然宴請了二皇子劉協,這說明什麽?”大將軍何進臉色很不好看,直接把問題甩出來。
“將軍,長秋宮傳來的消息,說是二皇子明確告訴皇後,不願意做皇帝,願意做遊俠。”負責打探消息的鄭泰說道。鄭泰三十八九歲,任尚書侍郎,朝廷中大小事務都要經過尚書台,是最容易獲得消息的人。鄭泰與何進走得很近,為何進提供了不少朝中消息,深得何進的器重。
“遊俠?哈哈,不做皇帝做遊俠,真是小孩心性。吳匡傳回信息沒有?成皋縣的遊俠情況如何?”何進冷笑道。
在何進心目中,皇帝與遊俠,毫無懸念的選擇做皇帝,所以,何進一點不相信,劉協會選擇做遊俠。
“吳匡傳回消息,說二皇子經常組織遊俠訓練,隻不過,遊俠的數量越來越少。開初人數達到二百五六,如今不到一百五十,十去其四。”鄭泰繼續說道。
“哈哈,遊俠,連人都穩不住,還去做遊俠。諸位怎麽看這件事情?”
“將軍,群以為,二皇子不足慮也。二皇子所依,無非王苞董重,王苞,小醜也,隻會哄天子開心而已。董重,蠢豬也,空有驃騎之名,而無驃騎之實,滅之,如屠豬狗。”陳群乃潁川名士,是何進重金請來相助的,對何進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長文(陳群的字)所言極是,二皇子所以靠的,無非董重王苞。王苞雖然官居五官中郎將,可手下軍馬不足八百。董重雖然出任驃騎將軍,可是手中兵馬不足一萬,其中還有不少將軍安插的人手。將軍想要剪除二人,就如探囊取物。故,將軍之力,不應在其上。”荀攸符合道。
荀攸,荀氏八龍之一,是潁川荀家的才子。與陳群一起,代表著大漢朝高端謀士。二人的口徑一致,那麽其他人也就跟著附和了。
“將軍,長文和公達(荀攸的字)說得對,我們不必太過注意二皇子,反而應該注意後將軍袁隗。前將軍董卓兵馬雖多,可遠在涼州,沒有詔命,不能回京。左將軍皇甫嵩朱儁圓陵,無暇顧及京師。二者不足為患。反倒是後將軍袁隗,兵馬不多,但是良將不少。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望大將軍重之。”何顒結果話題說道。
“嗯,計之安出?”何進問道。
“所謂計,無非強己弱敵而已。所謂強己,無非就是廣納良將,征募強兵。大將軍名聲在外,不用擔心良將不歸。反倒是強兵,天下之兵,無非丹陽精兵,並州狼騎,泰山軍,西涼鐵騎。西涼之兵有董卓把控,難以招募。將軍可派得力幹將,去並州、青州、揚州募兵。”荀攸緩緩的說道。
“弱敵之策呢?”
“至於弱敵,可將後將軍袁隗之幹將調離京師,出任州郡官員,從而削弱後將軍在京都的實力。至於董卓和皇甫嵩,可令其強攻胡羌,損其兵馬······”
“善。”不等荀攸說完,何進就興奮起來,大聲喝彩。
一眾人興高采烈,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