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鴻台論事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對於劉協來說這可是一舉多得,一方麵,城中的流民得到了安置,城中治安好起來。另一方麵,也是劉協最在意的,少府內庫中的錢拿去修建水利,可是售賣土地的錢卻由春蘭收取,無形之中進了劉協的腰包。
雖然內庫裏麵的錢也是劉協個人處置,但是,這些錢可是無數雙眼睛盯著,劉協想要挪用到洛陽的重建上去,那可沒那麽容易。
現在好了,經過這麽一轉手,無數的錢財就從明處流到暗處。劉協想要怎麽用,就怎麽用,再也不用聽那些大臣們嘮叨了。
還有一個方麵,劉協派那些太監出去監工,那可不是白看的,需要從中發現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將是劉協第一批送到洛陽參加重建的人。
“陛下。”春蘭從從台階上爬上來,累得氣喘籲籲的。
這鴻台的確有些高,足足四十丈,放在後世,這妥妥的就是一座高樓的樓頂。春蘭一個弱女子,快速的從鴻台底部走上來,的確累得慌。
“快來,坐下歇歇。”劉協趕忙上前,扶著春蘭。
春蘭扭動身體,掙脫劉協的攙扶:“陛下,奴婢隻是一個奴婢,怎麽敢讓陛下攙扶。要是被大臣們看了去,豈不是笑話。”
“哈哈,你看看,這周圍有誰?”劉協笑道。
春蘭四周看看,鴻台上一個人都沒有,隻有劉協一個人。其他人都在鴻台下麵,站在台階上值守,就連潘穎,也在距離頂部五個台階的地方站著,根本看不到鴻台上麵的情況。
“陛下。”春蘭嬌羞的靠在劉協身上,好久才說到:“陛下,今天開始,我們投資的房產田地開始有了盈利。”
幸福,往往是不經意的。春蘭的幸福來自於對財富的占有,當初劉協拿出百萬斤黃金到長安購置房產田地,遭到春蘭的反對。但是現在看到百萬斤黃金全部收回,還有大部分田地房產沒有出售,盈利可不止一倍兩倍,春蘭心中那種幸福感油然而生。靠在劉協的身上,覺得世間上沒有比這個時候更美好的了。
“小樣。”劉協摸摸春蘭的頭,有點老氣橫秋的說道:“這才哪兒到哪兒,等洛陽那批大戶到長安,你就等著數錢吧。”
“洛陽大戶?”春蘭抬頭看著劉協,原本以為能夠收回成本,賺一些莊園給西遷的家屬住也就不錯了,沒想到劉協還有後手。一時間,春蘭不知道怎麽說才好。
“瞧你,沒出息的樣子。”劉協笑笑:“我們真正要賺錢的,就是那些不是主動跟著朕西遷的大戶們,從今天開始,長安東第和北第的房子漲價一百倍,北城的房價漲價五十倍,外城的房價田地漲價十倍,新開墾的田地,除了參與開墾土地的可以每人享受十畝五折優惠外,其他的漲價一倍。”
“百······百倍?他們會買嗎?”百倍的價格,春蘭可以想,但是從來不認為會出現。但是現在出現了,還是在自己手中。春蘭有些不敢相信,如果房子田地賣不出去,那可一個錢都賺不到。
“放心吧,看,長安東第西麵是未央宮,東麵是長樂宮,朕不是住在未央宮就是住在長樂宮。這裏的宅院可不是用來住的,他是地位和臉麵的象征,能夠在這裏擁有一個宅院,至少是大漢朝的冠族,這點錢對他們來說隻是小事。最主要的是,這裏隻有那麽幾個宅院了,他們再不下手就沒了。”
劉協拉著春蘭,笑眯眯的看著鴻台西麵那幾處宅院,王家、楊家、趙家搬進了這裏。從鴻台上看去,三家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特別是王家,門口排著送禮的也有半裏路。
這些人缺錢嗎?當然不缺,他們缺的是身份地位。普通的家族就算買得起,也不敢來住,四周都是三公九卿,別人家人來人往,你家一個人都沒有,你說住在這裏心中舒服嗎?
就好比趙謙,因為在處置四大家族時出現了錯誤,在三公之中位置迅速下滑,身為太尉卻不如司徒王允。
現在,趙家門前,一個上門拜訪的人都沒有。
如果短期內,趙謙不能翻身,那就意識著趙謙的三公就當到了頭了。不用等到董卓回兵長安,趙謙就可能從太尉的位置上拉下來。
“董卓要是把袁隗殺了,陛下讓誰來做太傅?”春蘭有些擔憂的說道。
袁隗在的時候,袁隗與董卓互相爭鬥,劉協左右平衡,相對更好控製。但是現在袁隗被董卓所殺,袁家倒台,董卓一家獨大,劉協就要獨自麵對董卓。而一個有實力的太傅,是牽製董卓的最好手段。
“唉,從實力來看楊家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楊家明哲保身,不肯出頭。目前沒有合適的人選,況且,就算要封太傅,董卓為了獨攬大權,也不會讓太傅在朝中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劉虞,劉虞在幽州,名望又很高,能夠服眾。隻要董卓略施小計,讓山東諸侯攔住劉虞,劉虞就無法回京,這個太傅就對董卓一點影響都沒有了。”
劉協回顧曆史,曆史上董卓就是奏請劉虞為太傅,結果又派人半路襲擊朝廷使者,讓劉虞接不到天子詔,以至於劉虞一直在幽州,沒有回京。
隻是劉協可不是這麽想的,一個太傅,能夠做什麽?就算到了長安,還不是會落得被董卓弄死的下場。
如果忠於朝廷的人一個個被董卓弄死,劉協這個皇帝還當個屁啊。現在要想辦法弄死的是董卓,而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王允,所以,現在暗中培養王允才是正道。
“耿陽從萬年縣帶走數百人,接任了京兆府都尉,整頓京兆府郡兵,把軍中那些吃空餉的人全部剔除,軍隊也有了一些起色。不過,聽說也有五陵少年都去投奔耿陽,耿陽卻一直沒有表態。”
春蘭說出了耿陽的消息,眼睛看著劉協。耿陽是劉協手下第一批人手,在劉協心中的地位不低,所以春蘭小心的說著耿陽的事情,生怕刺激到劉協。
五陵少年,不是說都是紈絝子弟嗎?怎麽會去投奔耿陽?不對,當初何顒所說,耿陽也是五陵十少之一,如果是這樣,還真不能簡單的看待這五陵少年。
耿陽沒有表態,這是什麽意思?是有所顧忌?顧忌什麽呢?顧忌自己還是顧忌這五陵少年不受約束?
既然如此,那就暫缺關注吧。
“那個葉新調查清楚了嗎?”劉協問道。
“調查了,此人原本是函穀關軍侯,與函穀關一帶的賊匪常有來往。但是不知道什麽原因離開函穀關來到長安,取得了西門慶的信任,在京兆府做典吏,西門慶倒了過後,此人又輕易的進了衛尉寺,做了張溫的親衛。”春蘭輕聲回答。
“張溫的親衛中有我們的人嗎?”
“有。”
“讓他們盯住這個葉新,此人不聲不響的就成為了張溫的親衛,卻是可疑。朕懷疑上次到萬年縣找你的那個葉新就是這人。”
“需要奴婢去證實一下嗎?”春蘭問道。
“不需要,此人能夠得到張溫的信任,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他剛剛到張溫身邊,對周圍的一切都很警惕,這時候你的出現會打草驚蛇的。隻要讓人盯著他就好,看看他究竟要幹什麽。”
“陛下,這鴻台太顯眼了,陛下今後還是不要到這裏為好。”春蘭勸道。
“朕知道你所擔心的,不過這裏地勢高,周圍沒有任何遮擋,在這裏說話,才能真正做到你知我知。行,今後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就不到這裏說了。你還沒說王允那邊的情況呢?”
王允在劉協心目中就是一個謎,從王允的生平看來,王允應該是一個忠臣。可是在絞殺董卓過後,王允一反常態,誅殺異己,獨攬大權,最後在處理李榷投降的事情上犯下大錯,導致李榷兵犯長安。
是什麽事情讓王允做出如此大的改變呢?曆史上沒有記載。劉協想要知道,這是為什麽?如果能夠及時製止王允的改變,收繳李榷郭汜的兵權,然後徐徐圖之,大漢朝也許就少走幾年的彎路。
“王允到了長安之後,大量的招收人才,填補送去各衙門後留下的空缺。我們的人手也很多進入王府,但是貼身伺候王允的人還沒有。其他各大家族都在忙著搬家,暫時還沒人有什麽動作。”
“嗯,繼續安排人手監視各大世家,但不能輕舉妄動,朕可不希望他們有任何損失。”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