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生產玻璃
字數:3817 加入書籤
劉備軍中,關羽張飛摩拳擦掌,大有大幹一場的想法。隻不過劉備一道命令,讓二人十分不解。
“大哥,不是去砍董卓老兒嗎?我們跟著別人屁股後麵,能砍幾個人?”張飛粗中有細,發現問題,急吼吼的找劉備理論。
“二位兄弟來了,為兄正要和二位兄弟商量,此戰怎麽打?”劉備一點不介意張飛的無理,而是親切的拉著二人一起坐下。
“還能怎麽打,衝上去,一矛一個捅死就完了。”張飛大聲喝道。
“三弟。”劉備表情一肅,冷聲喝道:“我們隻有二千兵馬,對方可是數萬大軍,你能殺幾個,就算你能殺幾個,這二千弟兄的命不要了?”
“大哥,三弟也是心急,不是這個意思。”關羽趕忙打圓場。
張飛聽說,也覺得是自己考慮不周,也不生氣,笑嘻嘻的說道:“嘿嘿,二哥說得是,說得是。”
“好了,兄弟之間,不用太過拘謹。二弟,三弟,我們這次就跟在衛茲後麵,到時候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劉備說道。
“大哥,此戰衛茲必敗無疑,我們跟著後麵······”關羽心中猜疑,不好明說,隻好開口問道。
“二弟,打仗不一定要勝,最主要是要有利。”劉備沒有明說,可是意思非常清楚。這一戰,衛茲必敗,衛茲死後,衛家那些士兵不敢回曹操的軍營,正好劉備可以收降,壯大自己的力量。
“可是,三弟······”關羽看了一眼旁邊的張飛,沒有說出來。
“不必管我,我跟著大哥,大哥說往東我就往東,大哥說往西我就往西。”張飛大大咧咧的說道。
關羽眼中閃過一道光芒,不過瞬間就隱藏起來,就來坐在咫尺的劉備也沒有發現。
南陽,袁術接到袁紹的命令,頓時火起。
打,打,打,你那邊倒是這麽多諸侯,我這邊呢,除了我這幾萬人,那就是孫堅的一萬多人,其中還有些是新兵。
“主公息怒,車騎將軍是因為主公得了袁家家主之位,心中不爽,這才命令主公強攻。主公可作出強攻的姿態,命駐紮在陽人的孫堅部加緊攻擊就是。”楊弘自從上次幫袁術擋住家族的質問,受到袁術的信賴,如今在袁術麾下,已經是一個掌權人物了。
“哦,你去安排一下,讓孫堅好好打幾場,給那個妾生子看看。”袁術說口說了一句,也就不再管這件事了。
在董卓與袁紹劍拔弩張的時候,劉協卻在長安城中玩起了泥巴。
陪著劉協玩泥巴的是當初劉協救下的陶管一幫陶瓷工和呂璐的那一幫石匠。
在劉協的指揮下,數十人朕分工明確的把一塊塊泥磚砌上去,一個不算大的高爐就在安昌殿旁邊的院子裏麵立起來。
劉協之所以在安昌殿旁邊弄了一個小院子,專門搞試驗,那是因為劉協平時都住在安昌殿裏麵,到這個院子也就幾步路的路程。
“陶管,材料準備好了嗎?”劉協一邊安排工匠把坩堝裝入高爐,一邊詢問材料的準備情況。
“陛下,所需材料都準備齊了,為了防備損壞,每種材料臣都多準備了一份。”陶管不愧是開陶瓷廠的,對管理方麵得心應手,不需要劉協費心。
“呂石,石頭都粉碎了嗎?”劉協轉過身問呂石。
呂石就是當初與呂璐一起的石匠,後來呂璐到劉協身邊做事,還把自己的賞賜和軍餉送去接濟他們,於是劉協就把他們一起要過來,幫劉協上山找各種石頭。這次煉製玻璃的長石、石英石就是他們去采集回來的。
“都粉碎完了,請陛下過目。”呂石不知道怎麽同劉協說話,隻能實話實說。不過劉協對自己人都不怎麽注重禮儀,所以呂石也沒多少壓力。
劉協走到石材筐前,伸手抓起一把,仔細的看了看:“行,下一次不必弄得這麽細,粗一點也行。”
“遵命。”呂石記住呂璐的叮囑,回答了一聲遵命。
一切準備就緒,劉協開爐煉製玻璃。
填上焦炭,裝上用石英石磨成的粉,點上火,通紅的高爐內,焦炭竄著火苗包圍著坩堝,坩堝裏麵的石粉開始變紅。
但是很久都沒有融化,看來溫度還不夠,劉協滅掉碳火,等高爐冷卻,劉協又製作了一些耐火磚,把高爐擴大一些,裝填的焦炭在多一些。
想了想,劉協幹脆把高爐頂端密封,隻留一個出氣孔,當然也可以從這個孔裏麵倒入原料。在坩堝的位置留了一個觀察孔,可以看到坩堝裏麵的情況。
點火,燒製,高爐裏麵的溫度明顯比之前高很多,從觀察孔看進去,裏麵通紅通紅的。
等坩堝裏麵的石英石粉融化成液體,劉協拿了一個用黏土做的勺子,把液體表麵黑紅色的雜質舀起倒掉,坩堝裏麵隻剩下色澤順正的玻璃熔液。
劉協從裏麵舀了一勺液體,倒在用黏土做的模子,然後用一個小一些的黏土棒子壓進模子裏麵,把多餘的液體用鐵刀割去。稍稍冷卻一些,去掉土棒,液體在表麵張力的作用下,變得光滑許多。
第一個做好了,陶匠們按照劉協的演示,一個一個的做著,很快這一鍋液體全部做完,滅掉高爐裏麵的爐火,等待這一鍋做的情況,然後再改善。
劉協點數了一下,足足一百個,這是劉協做的玻璃碗,因為這個最簡單,下麵的模具是一個半球,底部挖出一個槽,作為碗底。土棒頭部也是一個半球,壓在模具裏麵,割去多餘的,自然就是碗了。
劉協沒有急於給玻璃降溫,在劉協的記憶中,玻璃遇到驟冷驟熱是會裂的,所以劉協不敢冒著個險。
這些模具都放在通風的地方,劉協守在一旁,靜靜的看著這些通紅的玻璃變得透明。
終於,第一個玻璃碗變得透明起來,紅色全部消失,劉協用手摸了摸,還是有些燙手,想了想,劉協用冷水給玻璃降溫,哪知道這玻璃碗遇到冷水,居然從模具中脫落,掉在地上摔碎了。
劉協趕忙讓人把地上的碎玻璃掃到一邊,和之前割下來的玻璃放在一起。
第二個,劉協小心的放在冷水中,用手接著,遇冷的玻璃碗掉在劉協的手中,沒有碎掉。其他陶匠盯著剩下的九十九個玻璃碗,退去紅色,有些燙的就放到水中。
沒有退去紅色的,繼續在通風處放著。
大約一個時辰,模具裏麵的玻璃碗都到了水池中,這些碗雖說不是晶瑩剔透,但也有些劉協記憶中玻璃的樣子。
劉協取出一個,這碗呈淡綠色,倒也好看,但是劉協高興不起來,因為碗中有幾個氣泡。
氣泡,劉協不知道是怎麽來的,但是在煉鋼鐵中為了減少氣泡,是用攪拌的方法來消除的。
可是高爐的觀察孔太小,不能伸進棍子攪拌,於是劉協把觀察孔改大了一些,然後用黏土把高爐加厚,減少熱量的散失。
改好後,劉協又燒了第三爐,這一次做出來的玻璃碗八成沒有氣泡,都是淡綠色,倒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