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行軍問題
字數:3849 加入書籤
王允、士孫瑞、楊讚。目前朝中當紅的幾個人都表示支持,其他大臣自然也不會反對。
劉協看著一眾隻知道自己利益的大臣,心中漸漸變冷。
如果劉協不知道曆史的發展,很可能會答應王允。畢竟爭取到王允,就可以和東合作抗衡。
可是劉協兩世為人,前世對三國曆史還是有些理解的。這個王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之後,立刻就開始攬權,對威脅到他的人痛下殺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蔡邕案。
如果不是李榷郭汜樊稠張濟殺進長安,很可能王允就是第二個王莽。
這樣的人,劉協一定不會與之合作的。
“諸位,祖製不可違,此事容後再議。”劉協故作矛盾的回答。
按祖製,皇帝娶妻,可不是就這麽兒戲的就決定了。還要祭天,把劉協與對方的生辰八字至於高台,等到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取出,看看上麵有沒有什麽印記,根據這些印記推算是凶是吉。如果是吉利,還要三書六禮,總之不是這樣一曲歌舞就決定了的。
眾臣還要說話,被王允製止了。歌舞繼續進行,大家再次沉浸在奢靡的生活之中。
山裏的空氣就是好,清晨,劉協被小鳥兒喚醒,在大帳外練了一會兒劍,收起寶劍,用宮女們送來的熱水洗漱了一下。
昨天劉協因為想知道王允他們的想法,所以沒有把心思放在狩獵上,今天可不一樣,劉協知道王允安排這次冬獵的目的,心中自然就安定下來了。
安定下來的劉協,自然開始練兵,因為隻有擁有了一支堅定不移的軍隊,劉協才能坐穩這個皇帝的位置。
“傳令,參加狩獵的各軍,以什為單位,進入上林苑狩獵,以三天為限,獵物多者獲得獎賞,沒有斬獲的士兵,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在上林苑生活十天。允許互相搶奪,當然不能傷及人命,隻要奪走身份符節,就算被斬殺,就退出戰場,到營地集合。”
三天,羽林軍各自按照什為單位進入上林苑,剩下劉協的羽林郎保護劉協。王允等大臣的家將也沒參加狩獵,他們自認為無法與劉協的羽林左右監匹敵,所以在營地中保護自己的主人。
當然,劉協也不會讓他們感到枯燥。三天,歌姬好像不知道疲累似的,每天都在表演歌舞,這個王允真的這麽愛好歌舞表演嗎?
倒不是劉協討厭歌舞表演,但是天天歌舞,是不是太過頻繁。與聽歌看舞相比,劉協更喜歡練劍。
脫掉腳上的鞋子,劉協揉著被碎石磕傷的腳。這個時候的鞋子太無趣,跑不能跑,跳不能跳。鞋子成船的形狀,前麵的鞋麵非常少,跑動起來很容易掉。這都不算,最致命的是鞋底是薄薄的一層布,走在路上,地上的小石子磕著腳生疼。
該死的世家,連穿鞋子都要管束,劉協心中暗暗想道。其實,劉協之前在羽林軍中已經推行了厚底鞋子,隻是那式樣的確不是很好看,再加上綁腿,就更加難看了。也正是如此,這種厚底布鞋並沒有推廣開來,就算在羽林軍之中,也隻是訓練的時候穿穿。
要讓大部分人接受厚底鞋子,劉協必須改變鞋子的式樣,使得他們變得美觀,符合世家的審美。
看著扔在一旁的獸皮,劉協頓時有了想法。取過幾張獸皮,用鞋子印在上麵,然後用小刀切下多餘的獸皮,一雙鞋墊就成型了。把鞋墊放在鞋子裏麵,穿上後的確感覺好多了。
增加鞋底的厚度,可以減少路上堅硬的石塊對腳的傷害,能增加步兵行軍的速度。
叫來幾個羽林郎,劉協搞起了調研,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用什麽辦法可以提高行軍速度。
其實很好理解,現在士兵腳上穿的都是草鞋,這是一種用稻草編製的鞋子,各方麵的功能都很差,但是比光著腳好些。個別士兵穿著的是麻鞋,就是用麻編製的鞋子,比起草鞋來,麻鞋相對堅固一些。像劉協這樣穿錦緞做的船鞋的很少很少。
當劉協提出腳被磕傷的事情,大家都覺得好笑,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在士兵們看來,這些就應該是這樣,根本就沒有想過去改變。
劉協無語的提出下一個問題,那就是行軍速度的問題,結果讓劉協很是吃驚,因為這個時代的行軍速度,如果是沒有時間要求,每天就是二三十裏。如果用劉協記憶中的公裏來計算,差不多就是十公裏到二十公裏。
部隊行進的速度隻有二三十裏,這是劉協不能夠接受的,大軍開拔,雖然說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每天二三十裏的路程的確不利於行軍。
大家一起討論,劉協弄清楚為什麽行軍速度這麽慢的原因。
首先是時間,大軍行動,除了精銳部隊,還有輔助部隊,早上五更造飯,日上三竿,軍隊才能收好帳篷、糧草等物資,然後整隊出發。走了一陣子,太陽還在半空,這時候就得找地方駐紮,布置營地,安排防守。所以這個時代的行軍,大部分時候是戰鬥部隊走在前麵,輜重部分走在後麵,而輜重部隊的戰鬥力不強,容易遭到襲擊,這就造成了整個部隊行軍速度低。
第二是人的承受力,大漢朝的士兵,一個人身上掛著上百斤的鎧甲器具,腳上沒有護具,連續走上三四個時辰,也就比較累了,如果快速行動,要不了兩天,部隊就失去戰鬥力,所以大軍行動,最忌諱貿然輕進。
看來解決行軍速度,不但要解決護具的問題,還得解決糧草攜帶的問題。
為什麽小部隊行軍的速度快於大部隊行軍,原因就在於小部隊的輜重較少,出發和紮營用的時間較少。
減少攜帶的輜重重量,改革士兵的護具,這是必須做的。
輜重,首先是糧食,隻有改變糧食的攜帶方式,才能增加行軍速度。記得當時單福曾經說過,改變糧食的攜帶方式,劉協照做後,加快的行軍速度。小王莊曾經嚐試過十人蹬的輜重車,不過沒有來得及推廣,不過隻在運輸上想辦法也不是全麵解決問題的辦法,必須在其他方麵也想辦法解決。
劉協記憶中的壓縮餅幹就是在這方麵上的一種探索,看來必須在食物上下功夫。這個世界沒有壓縮餅幹,肉罐頭之類的技術,但是可以把糧食加工成應有的精度,減少攜帶量。
比如,穀物,包含大量的穀皮,甚至空殼穀,如果製作成炒米粉,直接用開水調成糊就可以吃。或者製作成某種膏狀,然後烤幹成硬塊,隻要放到開水中浸泡,就可以使用,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把米蒸熟,烤幹,這個辦法還是可以想的,同樣把麥子磨成粉,製成餅然後烤幹,也是不錯的選擇。劉協把這個思路記下,等回到皇宮,讓奶娘嚐試著做來看看。除了便於攜帶,還有就是保存的時間。
當然,馬匹的飼料也是一種影響行軍的東西,特別是草料。這個時候的戰馬主要是吃黃豆和幹草。幹草很好整理,做成草餅就行,喂馬的時候,抖散就好。至於黃豆,劉協打算做成豆餅,第一可榨出油,這種植物油可是不可多得的油脂,對人體有十分好處。第二,榨油後的豆餅便於運輸,可減少民夫的使用,增加行軍的速度。這個在小王莊的商隊裏麵已經得到了嚐試。
還有就是肉食,這個時候的軍隊,肉食是非常少的,因此劉協打算製作風幹肉,隻要用水煮就可使用。不過想法雖然多,但是實施起來可不是那麽輕鬆的。
劉協在鞋子裏麵墊上了動物的皮毛,腳好受了許多,如果用動物的皮毛來做鞋子,不但可以防止水浸濕腳,起到保溫的作用,特別是現在這樣的冬天。而且還可以保護腳底不被石子磕傷、樹枝刺傷,自然可以提高行軍速度。這次狩獵就能夠收獲不少的毛皮,劉協完全可以嚐試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