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董卓回京

字數:4108   加入書籤

A+A-




    羽林軍自然不會違抗劉協的命令,不管能不能吃,先切下來再說。
    “停,停,這些竹子,隻能挖一半,要不開春後,這株竹子就死了,把土蓋回去吧。”劉協說。
    羽林軍蓋好土,又去下一株竹子挖冬筍,現在的冬筍很小,但是很嫩,正是好吃的時候,如果到了春天,這些竹筍長出地麵,那就是春筍了,春筍自然沒有冬筍好吃,但是好找,量大。
    “來,這是葛藤,大家挖一下,下麵看有沒有葛根。”劉協指著一片葛藤說道。
    羽林軍自然沒有違抗,用軍用的修路架橋的工具在這片葛藤地裏挖著,這可不得了,這些葛根可能從來就沒人挖,所以一個連一個,一挖一大串。
    很快地上就堆滿了奇形怪狀的葛根,這次的收獲不少。劉協讓大家把葛藤埋好,明年開春,這裏還會長出葛根。
    這麽一大片葛根,自然收獲不少。劉協命羽林軍把冬筍和葛根帶回營地,冬筍剝開表麵的皮,露出裏麵白白嫩嫩的筍子,不過一大堆冬筍,也沒剝出多少筍子,劉協有些失望。
    命軍廚把筍子切片,扔進水中煮熟,然後用大盆漂著,晚上加些肉食一起煮。
    對於葛根,劉協命削去麵上的皮,放到大鍋裏麵煮熟,加上鹽,當然如果放進肉食,自然更好吃。葛根的纖維素含量很多,耐餓,完全可以在缺糧的時候補充軍糧。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缺食物,隻是不知道這些食物怎麽吃而已,比如蕨類植物的嫩芽,用開水煮去澀味,拌上鹽也是可以吃的。
    還有蘑菇,大漢人從不吃蘑菇,因為蘑菇有毒,特別是那些長得鮮豔的蘑菇。所以大漢人都不吃蘑菇,其實劉協知道,沒毒的蘑菇往往是那些長得醜的蘑菇,平淡無奇,往往可以食用。
    隻是大漢人看到漂亮的就去采,結果一吃就死人,自然就不敢再吃了。其實有沒有毒,先吃少量的試試不就知道了。
    因為羽林軍馬上就要野外生存,劉協打算教一教他們,在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識,比如怎麽找吃的,怎麽依靠陽光和星辰辨別方向等等。
    晚上鮮嫩的筍子燒肉,這是劉協來到這個世界上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
    嫩,而且全是綠色植物。那些王公大臣,開始還不想吃,因為覺得這些都是上不得台麵的食物,可是吃了第一口,就放不下筷子,直到吃得肚子圓滾滾的。
    不過今天挖的葛根很多,大家都有得吃,最後連奴婢太監都吃了不少。
    第三天,號角響起,宣布這次狩獵結束,羽林軍各自回來,帶回來不少獵物。
    大家狂歡,處理獵物,肉食自不必說,沒有扔掉的。獸皮用樹枝撐開晾曬,用來做鞋子。經過試驗,新作的皮鞋雖然簡易,但是比過去的草鞋好多了。輜重兵在根據試用的士兵提出的建議,在不斷修改鞋子的製作式樣。
    劉協也沒閑著,把那些將在野外生存的羽林軍集中在一起,教他們的在野外生存注意事項,特別是怎麽獲得食物。
    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可是事有湊巧,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董卓回長安了。
    “陛下,董卓到了長安。”第二天清晨,劉協剛剛醒來,春蘭第一時間就告訴劉協董卓的消息。
    “什麽時候的事?”不得不說,得到董卓突然到長安的消息,劉協還是有些心驚。
    董卓是當朝太師,相國,手中握著三十萬大軍,朝中有半數以上的朝臣明裏暗裏與董卓保持著聯係。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劉協外出的時候,突然回到長安,這就不得不引起劉協的注意了。
    “昨天晚上送來的消息,董卓沒有驚動任何人,到了長安也是住在董旻的府邸。”
    不驚動任何人,這是什麽意思?原本劉協還想著怎麽給董卓解釋這次外出冬獵的事情,沒想到董卓一改過去囂張的做法,選擇低調回長安。
    按照董卓的性子,絕不會這麽做。那麽是誰給董卓出的注意?李儒?
    如果真是李儒,恐怕董卓這次到長安的目的就不是那麽單純了。
    王允、楊讚把皇帝帶到上林苑冬獵,這件事情事先並沒有告訴董卓。王允為什麽不告訴董卓呢?難道王允不知道這件事情根本瞞不過董卓嗎?
    劉協腦袋裏麵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王允很可能要對董卓動手了。這次冬獵,隻是王允為了試探董卓而故意組織的。
    而董卓選擇悄默聲的回到長安,恐怕也是借這件事情,試探朝臣。
    如果真是這樣,劉協為何不可以借這件事情試探一下朝臣呢?
    想到這裏,劉協微微笑道:“讓人把從昨晚開始離開了營地的官員記錄下來,今後用得著。”
    “遵命。”春蘭答應一聲,出去安排去了。
    當第一縷陽光從地平線上升起,營地前麵的空地上,四千羽林軍已經整齊列隊。今天是野外生存考驗的第一天,每個羽林軍都有些激動,又有些忐忑不安。
    咚咚咚,集合的鼓聲響起,大臣們從自己的營帳走來。
    與前幾天不同,今天來的大臣真的不多。
    皇甫嵩、蔡邕、楊彪等人嚴肅的站在空地裏麵,而王允、楊讚、周忠等人則影子都沒有看到。作為護衛的郎衛和兵衛也是少了一大半。
    “潘穎,把名單記錄下來了嗎?”劉協低聲問站在一旁的潘穎。
    “都記錄下來了,包括光祿寺的郎衛和衛尉的兵衛。”潘穎低聲回答。
    “好,派人監視留下來的人,如果遇到危險,第一時間轉移到洛陽去。”劉協低聲安排過後,大步走向將台。
    禮儀過後,劉協這才大聲說道:“各位,今天的野外生存考驗暫時取消,所有人一起回宮,這次冬獵到此結束。”
    “什麽?”羽林軍莫名其妙,隻有少數人知道消息,選擇了沉默。其他人互相用眼神詢問,見對方和自己一樣,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好作罷。
    站在四周的郎衛和兵衛重重的鬆了一口氣,他們之所以留下了,也是做了不小的思想鬥爭的。一邊是掌控大義的皇帝,另一邊是掌握大權的董卓,對於他們這些小兵來說,誰都是他們得罪不起的。
    如果有選擇,他們當然選擇誰都不得罪。
    現在好了,劉協主動終止冬獵,他們隨軍回長安,自然不用得罪董卓了。
    皇甫嵩眼中全是憤怒,如果給他兵馬,皇甫嵩不介意殺進長安,與董卓一分高下。
    蔡邕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作為孤臣,蔡邕心中隻有理。董卓這番作為,擺明了是與皇帝分庭抗禮,可是沒辦法,誰叫皇帝手中沒有勢力呢。作為臣子,蔡邕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但是也不認可王允的所作所為,隻能心中暗歎。
    楊彪眼神深邃,不知道心中究竟在想什麽。
    長安城中,董卓看著匆匆趕來的王允等人,心中不由得一陣得意。
    昨天聽到李儒的報告,董卓原本不在意。一個十來歲的娃娃,能夠做點什麽。不過李儒有句話提醒了董卓,不怕皇帝,就怕皇帝身邊的人。
    當初自己不是這樣,把袁隗弄下去的嗎?
    正因為如此,董卓才想到一勞永逸,采用的李儒的辦法,悄聲回到長安,看看朝中那些人是自己這邊的,那些人是站在皇帝那邊的。
    當然,李儒的本意不是要董卓區分自己和皇帝,而是要董卓認清王允的真麵目,可惜的是,李儒一番精心設計,卻被董卓用到了刀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