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蔡邕下獄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次日早朝,今天是小朝,參加的人不多,王允也就沒有大朝時候那麽和藹可親了。
    “啟奏陛下,五官中郎將黃鬆已死,皇宮不能沒人守衛,臣提議北中郎將王蓋出任五官中郎將。同時,挑選各世家青年才俊,編入郎衛,加強皇宮的防衛。這是奏章。”王允雙手捧著奏章,倒是沒有昨天那麽囂張。
    劉協示意潘穎取過奏章,打開一看,除了王蓋出任五官中郎將外,還有王斌出任虎賁中郎將,楊修出任北中郎將,淳於從出任東中郎將。
    總之,郎衛之中的職位,按照各大世家的勢力,大的世家多分幾個,職位高一些,小的世家少分幾個,職位低一些。倒是每個世家都分了幾個,幾乎做到了麵麵俱到。就連已經日薄西山的王家,也就是劉協母親王榮的家族,也是給了一個虎賁中郎將的位置。
    難怪曆史上對王允的評價很高,原因就在這裏,王允幾乎對每個世家都照顧到了,而這些世家就是曆史的撰寫者和傳播者。受人好處,自然為人美言,這樣一來,王允的名聲就好了。
    隻不過這王斌武藝低下,謀略也不高,放在羽林軍中最多能夠做一個什長,能夠擔起虎賁中郎將的擔子嗎?他日率軍出征,能夠打勝仗嗎?
    當然劉協不能明著反對,因為在上朝之前,劉協已經得到消息,王允已經通知各大世家,讓他們的子弟去光祿寺報道。如果這時候劉協反對,那就是與朝中各大世家做對。單單一個王允已經很難對付了,如果再把那些模棱兩可的世家逼到王允的陣營,自己才真是一個光杆皇帝。
    該怎麽辦呢?
    不等劉協想清楚,下麵的臣子們就紛紛表態,居然是全部附議。也就是說,所有參會的大朝,沒有一個反對王允的提議。唯一的一個,那就是劉協。
    看著王允一臉戲謔的表情,劉協真想抽王允幾個嘴巴子,可是現場不允許劉協這麽做。
    一本奏章,王允幾乎將朝中的大臣全部收買,高明,真是太高明了。
    下朝之後,劉協一麵走一邊想。
    這次是真的遇到對手了,之前對付何進,對付袁隗,對付董卓,好像都沒有這麽難,現在遇到王允,劉協似乎次次都在吃虧。
    王允府上,熱鬧非凡。
    今日,各大世家的子弟去光祿寺報道,均授予了郎官的職務。郎官,說大不大,就是官職當中最低等的。說小也不小,因為大漢朝實行的官吏製度,一般的人隻能做吏,隻有功勳在身有靠山有背景的人才能做官。而郎官,正是官的起步階段,當了郎官,就等於拿到了做官的通行證,從此之後,隻要有了功勳,就能論功行賞。就算運氣不濟,不能立功,那也無妨,隻要一輩子沒什麽大過錯,這個官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做下去。
    所以,各大世家把孩子送去光祿寺過後,立刻備了厚禮,來王允家中表示酬謝。其中,就包括蔡邕。
    蔡邕幾次與王允做對,但是王允還是把蔡邕的兒子蔡平安排進了太常寺,做了校書郎。為此,蔡邕也備了禮物,來王允家中酬謝。
    “家主,有急事。”宴會上,王允談笑風生,與各大世家家主打成一片。冷不防,長史王貴過來,在王允耳邊輕聲說道。
    “什麽急事?沒看到有貴客在嗎?”王允看了一眼各大家主,很是不喜的說道。
    “沒事,沒事,司徒盡管去處理急事,我等在此等侯便是。”各大世家家主趕忙通情達理的說道。
    “真是抱歉,來啊,上歌舞。”王允一邊謙和的笑著,一邊同長史走入後堂。
    後堂密室,王允盯著長史王貴。不是很重要的情況,王允都不會在密室中商談,隻有重要情況,才會到這裏。
    “什麽?李榷殺了王景,奪了武關?張濟殺了王聰,奪了蒲城?李肅與牛輔作戰失敗?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王允急得直打轉,李榷在南,張濟在北,牛輔在東,如此一來,自己還沒把權力拿到手,就要失去了。
    “還請司徒盡快決斷,如今軍心不穩,如果華陰段煨叛變投敵,我們拿什麽抵擋賊兵?”王貴焦急的說道。
    “嗯,頂住,頂住,一定要頂住。”王允心急火燎的說道,腦子裏麵思索著辦法:“對,貂蟬,就用貂蟬。馬上傳令給呂布,讓他快速擊潰牛輔,否則本司徒就不同意他與貂蟬的婚事。還有,讓胡軫去抵擋張濟,讓徐榮去抵擋李榷,務必把他們攔在京城之外。”
    “喏。”王貴行禮,就要退去。
    “等一下,李肅,把李肅殺了,讓呂布看看,如果不聽命令是什麽下場。”王允最後說道。
    “喏。”
    王貴施禮退出,急匆匆的傳令去了。
    “媽的,老子還沒得到權力,你們就鬧起來了,真當我王允是善人。”王允惡狠狠的想到,再次從密室出來。
    宴會廳,趙謙等人正在恭維蔡邕,在這裏的都是世家大戶,誰都是明白人,朝堂之上,王允勢大。但是,皇帝明裏暗裏都在傾向與蔡邕,也許,下一個掌權者,就是這個大經學家。
    誰知道,屏風後麵,王允把各家的言論都停在耳朵裏。
    好啊,蔡邕,老子還沒得到權力,你就想要搶權了。王允怒火中燒,在屏風後麵恨得牙癢癢。
    宴會廳裏,蔡邕一點沒有感覺到危機,長長的歎了一聲說道:“唉,其實董太師也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大家也許是誤解他了。當初董太師逼邕出仕,邕也是恨之入骨,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相處,邕才知道,董太師不是那樣的人。”
    “是啊,這些年董太師執政,我這個太尉當得可順心多了。”太尉馬日磾說道。
    “是啊,董太師······”
    眾人暢所欲言,可把屏風後麵的王允氣得半死。王允之所以有功,那是因為鏟除了董卓。如果董卓是一個好人,那王允就不是有功,而是有罪了。
    不,董卓一定要是一個罪人。
    王允顧不得自己一貫謙和大度的風格,從屏風後麵衝出來,指著蔡邕喝道:“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歎,這難道不是和他同為逆賊嗎?”
    眾人大驚,剛剛還是好好的,王允怎麽突然變了一個人。
    不過仔細想想,也怪不得王允,王允引以為傲的就是鏟除董卓,現在大家覺得董卓沒那麽壞,你說王允氣氛不氣憤。
    想通這些,眾人趕忙上前勸解。
    王允看到眾人勸說,心中稍稍好受一些。剛回到座位坐下,突然想到,王景王聰之死,李肅兵敗,如果再鎮不住這些人,自己的位置恐怕······
    不能再裝了,再裝自己就真的失去了。王允決定給在座的大臣們一個教訓,讓他們記住,現在的朝堂究竟是誰說了算。
    “廷尉何在。”王允緩緩的在主位上坐好,冷冷的說道。
    “在。”華歆從角落裏麵站出來,輕聲說道。王允早就掌控了廷尉府,可是廷尉府的主官還是華歆,所以當王允問道,華歆也隻好站起來回答。
    “蔡邕原本董卓部下,本司徒念著他是大經學家,不但沒有治其罪責,反而任用其子蔡平。如今看來,本司徒是大錯特錯啊。來人,把蔡邕押往廷尉府,嚴加審查,看董卓謀逆之事,蔡邕究竟參與了多少。另外,廷尉派出人手,嚴查曾經與董卓關係密切之人,如徐榮、董承等。”王允的目光在大廳中掃視,特別是對剛才順著蔡邕說話的馬日磾和趙謙。
    眾人不敢與王允的眼光對視,如今王允手握郎衛、金吾衛、京兆尹郡兵,還有戰將呂布以及麾下三萬將士,想要動拿個家族,都是輕而易舉的。誰要是這個時候與王允對著幹,那就是衝上去送人頭。
    看到眾人不敢言語,王允心中感覺大好,於是有補充了一句:“還有北軍五營,也要嚴查。”
    華歆不敢違背,關鍵是就算自己不願意,手下的人也會按照王允的意思去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