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藩國夫人

字數:4231   加入書籤

A+A-




    “拜見皇上、孝仁太後。”文武百官見劉協三人走入朝堂,一起施禮。隻不過,每個人的嘴角都泛起一絲譏諷。
    “眾卿平身,廷尉,男風館的事情查得怎麽樣了?”董太後開口就問,劉協滿臉黑線,真是急著找死啊。
    “稟皇上,孝仁太後,事情已經查清楚了。”廷尉張濟站出來說道。
    “哦,大將軍何罪?”董太後急著定何進的罪,一點沒發現,董重沒有出現在朝堂上。
    “回稟孝仁太後,大將軍無罪,有罪的是驃騎將軍董重。”張濟大聲說道。
    “胡說,這事與驃騎將軍何關,董重,董重呢?給哀家說清楚。”董太後大怒。
    “孝仁太後,昨夜已經查明,男風館之事,乃驃騎將軍縱兵搶掠所致,不但如此,昨夜,驃騎將軍的士兵還搶劫了一百多家店鋪。這些士兵全部已經抓捕歸案,通過審訊,男風館之事也是他們所謂,這是審訊的結果。”
    張濟遞上一卷文書,張讓上前,將文書拿給劉辯看。劉辯隻是掃了一眼,就讓張讓交給董太後。
    董太後打開一看,立刻叫道:“這不可能,不可能,董重,董重呢?”
    “孝仁太後,董重已經畏罪自殺,這是董重的遺書,上麵寫清楚了董重是怎麽安排部下進行搶掠的。”
    張濟再次拿出一卷文書,看來準備的很齊全。
    “不,這不是哀家下的命令,你,你居然敢誣陷哀家。”孝仁太後指著張濟怒道。
    “皇上,臣冤枉,這些都是從董重家中找出來的。求皇上為臣做主。”張濟跪下大聲鳴冤。
    “你······”董太後氣得指著張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劉辯手中拿著人偶,還沒弄明白董太後為什麽發怒,張濟有怎麽跪在地上喊冤。
    “太傅,大將軍,濟冤枉啊。”張濟見向皇帝鳴冤沒有回饋,立刻向袁隗和何進鳴冤,二人路尚書事,自然是能夠站出來說話。
    “張濟,此事不能亂說。”袁隗對張濟說道。
    “太傅,太傅,這不是濟所說,是驃騎將軍留書所寫,與濟無幹啊。”張濟大聲喊道。
    “這,董重已死,這還得慢慢查證。”袁隗沒有說董太後指使董重縱兵搶掠,也沒說張濟是誣陷董太後的,反正就是沒表態。
    董太後聽到袁隗如此說,心中稍安,臉色也緩和不少。
    “陛下,臣有事要說。”劉弘這時候站出來,舉著圭板說道。
    “說。”董太後沒氣過,對劉弘也沒好臉色。
    “陛下,光和三年,孝仁太後指使中常侍夏惲,與冀州聯絡,索要黃金一千斤。光和四年,二皇子協出生,孝仁太後有指使中常侍夏惲,向豫州索要黃金八百斤······”
    劉弘一樁樁一件件,把董太後指使夏惲,交通州郡的事情說出來,而且證據確鑿。
    劉協的心已經掉入冰窖,劉弘所說,不用調查,劉協相信是真的。董太後喜歡錢財,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每次想州郡索要黃金,數量都不大,州郡也拿得出來,這是其一。其二,劉弘所述,時間地點都很清楚,隻要把當時在任上的官員找來一問,事情就清楚了,根本做不得假。
    可是劉弘說的時間不對啊,現在這個時候拿出來,不是說董太後指使董重之事也是真的。那些在董重門口被踩死的官員,那些在男風館被打成太監的官員,還有那些被搶了店鋪的官員,加起來,恐怕整個朝廷全部官員都牽涉其中。這些官員,如今都恨上了董太後。
    這一波仇恨,拉得可真不小。
    董太後這時候隻感覺天旋地轉,根本說不出話來。
    “陛下,孝仁太後如此作為,豈能處理好國政?臣請皇上,罷免董氏太後之位。”一個官員出班跪下。
    終於來了,圖窮匕首見,這才是目的。
    “請陛下罷免董氏太後之位。”又一個官員跪下。
    “請陛下罷免董氏太後之位。”
    “請陛下罷免董氏太後之位。”
    一個個官員出班跪下,聲討董太後。很快朝堂上就跪下一大片,隻有太傅袁隗、大將軍何進、司徒丁宮還站著。
    董太後見丁宮還站著,心中稍安,於是緩聲說道:“丁司徒,此事蹊蹺,可有解決之法?”
    “孝仁太後,祖製有雲,後宮幹政,交通州郡,此乃大罪。太後原本孝仁皇帝之夫人,而孝仁皇帝不曾為帝,太後隻是郡國夫人,竊居大國太後,實不符合規矩。請殿下明斷。”
    丁宮不但沒有為董太後說話,還背後捅了董太後一刀。董太後是孝仁皇帝之妻,孝仁皇帝生前並沒有當皇帝,而是因為劉宏做了皇帝,被追封為帝,董太後因此而封為孝仁太後。
    按理說,董太後還是藩國夫人,而不是大國太後,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當初竇妙竇太後都沒有否認這一點,現在丁宮居然提出這一點,這無疑給董太後安上了一個竊國之罪。
    縱兵搶掠,交通州郡,竊國之罪,不管哪一條,都是抄家滅族之罪。
    如果執行,那董氏就要在大漢朝消失。
    “陛下,孝仁皇帝之妻董氏,縱兵搶掠京都,交通州郡,竊取朝政大權,理當抄滅九族。”大將軍何進站出來說道。
    “這······”劉辯終於有些回過味來了,現在何蓮沒來上朝,董太後被人圍攻,這朝堂上再也沒人幫自己了,一切都要靠自己處理了。
    “皇上,子不言父之過,皇上如果治罪大母,便是不孝。”劉協低聲對劉辯說道。
    孝道劉辯還是知道的,畢竟大漢朝以孝治國,四百年講究孝道,劉辯怎麽都能知道一些。不孝的罪名,劉辯可不敢擔。
    “陛下,董氏乃先帝之母,陛下大母,雖有罪過,也應從輕處罰。”袁隗這時候站出來說道。
    “太傅,董氏犯下滔天大罪,豈能從輕。”何進頓時不幹了,籌謀了這麽久,難道要放過董太後?
    當然,下麵這些朝臣也不幹了,不說別的,這次大家可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與董太後對著幹。要是這樣都不能搬倒董太後,日後董太後清算起來,那他們還有好日子可過?
    “陛下,臣請陛下從嚴處置董氏。”一個官員跪在地上,大聲說道。
    “從嚴處置董氏。”有一個官員大聲說道。
    “處置董氏。”
    “處置董氏。”
    下麵一片聲討,劉辯嚇得雙腿戰戰,劉協趕忙伸手,握住劉辯的手,讓劉辯平靜一些。
    “諸位,董氏乃陛下大母,爾等欲陷陛下於不孝?”袁隗大聲嗬斥道。
    劉協看了一眼袁隗,心中冷笑,這是要幹什麽?是要力挽狂瀾嗎?還是要在劉協麵前上演一出力挽狂瀾。
    “陛下,如若不處置董氏,臣請辭。”一個官員把革囊裏麵的印章取出,放在麵前的地上。
    “臣請辭。”又一個官員請辭。
    “臣請辭。”
    “臣請辭。”
    朝堂上,幾乎所有官員,都取出印章,意欲此去官職。這倒與電視上演的不一樣,電視上都是把帽子取下來,放在地上。現在是把印章拿出來,放在地上。
    不過劉備在安喜縣好像是掛印而去,袁紹離開洛陽的時候,也是把印章掉在城門上,也許這時節就是流行放印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