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下詔免職

字數:3862   加入書籤

A+A-




    劉協施展遁術,藏到嘉德殿前麵的闕樓上麵,這才看清,何進的前麵站著一個人。這人身材高大,體型健碩,給人力量感。最可怕的是,這人手中拿著一把長劍,劍柄在這人手中,而劍尖已經刺進了何進的肚子。
    “渠穆,你好狠。”何進艱難的說著。剛才還在劉協跟前張狂,如今生命在不斷流失,何進才知道,自己離死亡是那麽近。
    劉協捏著手中的王者之劍,怒目看著對麵廊道上的何進。三條人命,劉協真想親自問清楚,何進為什麽要殺掉孝仁太後,然後慢慢的折磨何進。可是現在沒機會了,因為何進的身體已經慢慢的倒下,手腳在不由自主的抽搐著,一看就是離死亡不遠了。
    張讓沿著血跡追來,看到倒在地上的何進,又看看手中提著滴血長劍的渠穆,心中知道,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跟在張讓身後的趙忠等人,看到這一幕,也知道事情已經發展到了最壞的地步,如果處理不好,皇宮裏麵肯定要起兵戈。
    “把渠穆抓起來。”趙忠突然下令,之前那個叫虎哥的人,立刻帶著兩個屬下,向渠穆圍過去。渠穆這邊,也不是沒有力量,雙方頓時對峙起來。
    “住手,都什麽時候了,還窩裏鬥。都好好想想,怎麽安撫住何家的人。”張讓吼道。
    “張公,把渠穆抓起來,交給太後,此事還有轉機,若是不抓住渠穆,太後勢必會怪罪咱們,到時候我們一個都跑不掉。”趙忠吼道。
    “太後?此事太後能了?”渠穆冷笑道。
    “你是什麽意思?”眾人看向渠穆。
    “太後乃深宮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能夠平息宮外軍兵?別做夢了,實話告訴你們,宮外已經集結了大量的軍兵,隨時可能殺進來,到時候你們一個個全都會沒命。”渠穆冷笑道。
    算計何進的事情,沒人知道,宮外怎麽會集結了大量軍兵?張讓等人臉上一變,難道是渠穆走漏了消息?能夠想到這一層的不在少數,眾人看向渠穆的眼神頓時不善起來。
    “別,別。”剛才還耀武揚威的渠穆,看到圍過來的太監,心裏頓時慌亂起來。
    隻不過,眾人並沒有給渠穆機會,一擁而上,把渠穆抓了起來。
    抓了渠穆,眾人精神放鬆了一些,心裏卻不自覺的開始慌亂起來。
    何進之死是在張讓等人的預計之外,按照張讓的意思,把何進禁錮在宮中,通過何進下達命令,然後順利過渡,等事態平息過後,在處理掉何進。可是現在何進已死,之前的計劃全都白費了。
    “張公,你看這······”眾人一起看向張讓。
    “先封鎖消息再說,馬上安排人手,接管各處宮門,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其他人,立刻到禁省商量。”張讓也拿不出好辦法,隻好吩咐向保密,穩住消息。
    眾人也沒有辦法,隻好跟著張讓,押著渠穆,把何進圍在中間,帶回禁省。
    在闕樓上的劉協,看到這一幕,也覺得有些奇怪。《三國演義》中不是說,何進死了,袁紹和袁術就放火燒了皇宮,然後帶兵血洗皇宮,把太監全部殺盡嗎?怎麽何進的屍體被帶進禁省,而皇宮被宦官控製。難道曆史的走向出了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朝廷平安過渡,洛陽也就不會亂,是不是董卓就不會入京。
    劉協想著,施展遁術,再次來到禁省的帷幔後麵藏著。
    禁省裏麵爭吵不休。有的覺得應該把何進之死公布出去,然後讓何苗接任大將軍,以何苗與張讓等人的關係,勢必會聯合宦官,打壓士族,到時候宦官又可以揚眉吐氣了。
    有的認為,應該解散大將軍府,讓太傅主政。
    還有的覺得,應該馬上給皇帝行冠禮,讓皇帝劉辯親自處理朝政。
    更有甚者,打算把董卓接到洛陽,讓董卓主政。
    總之,眾說紛紜,莫充一是。
    正在爭吵的時候,一個小太監跑進來,大聲報告,說是袁紹帶著兵馬在外麵大喊,要求要見何進。
    太監們一聽,頓時慌亂起來。
    還是張讓理智一些,袁紹在宮外大喊,沒有強行衝入皇宮,這說明袁紹對皇權還有一絲敬畏之心,暫時還不敢帶兵闖宮。
    張讓增加人手,守住宮門,然後再坐下來商量,如何處置袁紹。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高望站起來說道:“諸位,如今何進已死,不如乘機除掉袁紹。如果諸位信得過望,望願去請求皇上,下詔免去袁紹司隸校尉之職。”
    “此事不妥,就算免去袁紹司隸校尉,不是還有王允嗎?這樣不行。”宋典立刻否認,隻是免去袁紹的職務,起不了根本作用。
    “要不把王允也一並免了。”張讓看向高望緩緩的說道。
    “一下子免兩個重臣,皇上恐怕很難答應。”高望雖然深得劉辯的信任,但是也沒有把握說服劉辯一下子免去兩個重臣。
    “這樣,讓於高望同去說服皇上,下詔免去袁紹和王允。趙公想辦法在詔書上蓋上太後印璽。”張讓說道。
    “這樣不行,隻是免去了袁紹和王允的職務,沒人接替,那些兵馬還不是受袁紹和王允的節製。”宋典知道,詔命就算來了,如果接替的人沒到,現任官員可以繼續行駛權力,所以隻是免去袁紹等人的職務根本沒用。
    “誰適合接替袁紹和王允?”眾人再次陷入沉默,突然,眾人一起抬頭:“樊陵、許相。”
    樊陵和許相是孝仁太後一黨的,自從孝仁太後被殺過後,樊陵和許相倍受排擠,對何進的怨氣極大。如果二人接替袁紹和王允,勢必不會因為何進與宦官為難。
    “好,就是樊陵和許相,走去找皇上。”張讓最後拍板,帶著高望去找皇帝劉辯。
    這時候的劉辯,正在宣室殿與宮女們玩耍,看到張讓和高望進來,倒也沒有過多的意外。
    張讓和高望是長期伺候劉辯的人,在這個皇宮之中,也算是劉辯比較熟悉的人,現在二人一起來找劉辯,劉辯也沒感覺到意外。
    “陛下,司隸校尉袁紹、河南尹王允,貪汙軍餉,致使洛陽防衛鬆散,賊匪潛入皇宮,欲對皇上和太後不利,請陛下下詔,任命兩個得力的人出任司隸校尉和河南尹,重整京都治安。”張讓恭敬的對劉辯說道。
    “哎呀,這種小事找我幹什麽,以前不都是太傅和大將軍定的嗎?”劉辯一副不耐煩的說道。
    高望見狀,接口說道:“殿下,袁紹是太傅的侄子,太傅自然會維護一二。大將軍也不好駁太傅的麵子,所以到現在都沒有處置。隻不過今日有一賊人,居然竄到了後宮,在秦美人的宮殿裏麵呆了兩個時辰,被發現的時候,秦美人衣冠不整,仿佛·····”
    “夠了。擬旨。”劉辯怒道。
    高望之所以得到劉辯的信任,自然是每句話都能夠挑動劉辯的神經。秦美人是上月才入宮的采女,深得劉辯的喜愛,如今聽說有人對自己的後妃動手,劉辯自然光火。
    “唯。”高望大喜,立刻走到一旁,拿起筆墨,撰寫草書。劉辯氣鼓鼓的坐在地上,等待高望寫好詔書草稿,取出印璽,在詔書草稿上落下鮮紅的印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