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力平後宮喜得子
字數:4666 加入書籤
是啊,伏壽剛剛奮戰結束,這時候最希望得到劉協的認可。劉協走進屋子,看到疲憊不堪的伏壽,心中莫名的升起一種疼。
來到伏壽身邊,劉協俯下身子,在伏壽臉上吻了一下。
“去,老夫老妻的了,不怕人看見?”伏壽斥道。
“哈哈,朕怕誰看到?”劉協大笑,所有人跟著笑。
伏壽反倒不好意思,伸手要推劉協,不想拉著傷口,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別動,好好躺著。”劉協坐在伏壽身邊,輕輕的抱著伏壽。
得到消息趕來的劉華,眼中閃過一絲嫉妒,但很快就收斂起來。
“陛下,還沒給兒子取名字呢?”伏壽說道。
“嗯,我大漢即將中興,我兒勢必把大漢朝建設得更好,就取名為建。劉建,皇後以為如何?”
“好,建設國家,建兒定能擔得起這副重擔。”伏壽笑道,眼中盛滿希翼。
“好,等建兒長大了,朕就把江山社稷都交給他,我們就四處去看看,享受美好生活。”劉協說道。
伏壽聽了,幸福得靠在劉協身上。在場的眾人聽了,看向伏壽得眼光完全不同了。這可是太子得待遇啊,隻有太子今後才能擔負大漢江山,劉協這樣說就是要立劉建為太子啊。
一個皇後,一個太子,這難道不應該敬畏?
消息傳開,朝廷上下,那些原本有點心思的人也都收住了心思。那些忠於劉協的人則是更加忠心。
皇宮外,曹操輕輕的歎了口氣,帶著五千精銳離開了洛陽。
洛陽如今政局穩定,老百姓生活幸福,曹操想要在洛陽搞事,幾乎不可能。現在曹昂身體已經好了,曹操沒有理由繼續呆在洛陽,隻能帶著部將離開洛陽。
黃河下遊,白山帶著一眾官員正在動員流民們去浚儀:“諸位,我是浚儀縣令,我在這裏承諾,隻要你們跟著我去浚儀,每人可得十畝授田,房屋一套,每年隻交收成的二成,如果給朝廷做事,還會有工錢。”
可是,任憑白山怎麽喊,下麵應和的人不多。
“聽說徐州劉備,仁義無雙,與老百姓同吃同住。”
“是啊,我們村裏的地主兒子可是做大官的,他回來說,徐州劉備最是仁義,沒吃的給吃的,沒穿的給穿的,還不用幹活。”
“我們去徐州吧。”
“走,去徐州。”
流民們根本不理睬白山,結隊向徐州走。
看著一群群往徐州走的流民,白山心急如焚。如果帶不回去百姓,縣裏的戶數達不到八萬,自己這個縣令就幹到頭了。
“走,去徐州。我倒要看看,徐州劉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白山收拾行李,跟著百姓往徐州走。
百姓走得很慢,倒是白山,隻用了一天時間就都了徐州邊境。
“站住,站住,登記。”白山剛進徐州,就被關卡上的士兵攔住。
白山站住腳,看著上前詢問的士兵。
“姓名?”
“白山。”
“籍貫?”
“東郡平丘。”
“家有田畝幾何?”
“沒有。”白山奇怪,登記流民問田畝幹嘛。
“沒有田畝來湊什麽熱鬧?滾,滾滾。”登記的官員頓時怒了。
好像是你們叫我來的啊?白山一陣蒙,這是什麽操作。
離開登記處,白山四處觀察,那些衣著光鮮的,幾乎都被詢問了。有些與登記的官員相談甚歡,然後有馬車過來,拉著他們離開。
至於白山,隻能同流民一起,跟著向前走。夜幕降臨,流民們期待的吃食和善待並沒有到來,相反被士兵們驅逐。
這就是徐州劉備的仁義?白山大怒,拉住一個士兵說道:“你們就是這樣對待百姓的,你們徐州劉備就是這樣的仁義?”
“刁民。”一個士兵掄起手中的長槍向白山刺來,白山身邊的護衛立刻攔住。
周圍的流民見勢不對,立刻向四邊讓開,隻剩下白山等人孤零零的站在那裏,被一群士兵圍住。
“哪來的刁民,給我砍了?”為首的士兵喝道。
“爾敢?這是浚儀縣令,爾等要造反嗎?還不去把你們的縣令叫來。”白山的護衛大聲喝道。
“浚儀縣令?”為首的士兵一陣猶豫,最終還是讓人去叫縣令。
沒過多久,一個身穿紅色官服的人走了:“何人自稱浚儀縣令?”
“是我。”白山上前一步,身邊的人取出浚儀縣大印遞了過去。
那人接過大印,仔細檢查了一遍:“既是浚儀縣令,緣何來我徐州?”
白山知道對方要這麽問,早就想好了說詞:“奉皇上詔令,重整浚儀縣,發現縣中賦稅人口稀少,於是······”
白山這是在賭,因為白山看出,這徐州官員隻在乎有錢人,對這些無錢的流民置之不理,於是想到通過這個官員,把這些流民帶走。
事實證明,白山賭對了。劉備眼中的百姓是那些有錢沒勢的人,而眼前這些沒錢沒勢的流民,隻會給徐州帶來負擔。
“即使朝廷的詔令我們自然支持。這樣把,我們即刻統計流民,讓白縣令帶走。”
目的達到,白山也就選擇性的遺忘了剛才的不快,在徐州官員的幫助下,把流民帶回浚儀。
不單是白山,其他郡縣的官員也遇到相同的情況。一番周折之後,弘農五郡的人口迅速增長起來,每一個縣的納稅戶都達到十萬,甚至有的縣達到了十五萬戶。到此時,朝廷治下一百零五縣,共有納稅戶數達到了一千二百萬戶,總人口達到了四千萬,其中農業人口占九成。
皇宮裏麵,劉協翻看各地報送的戶口名冊,深深的感歎。曆史記載,桓帝永和三年,東漢人口達到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到建安二十五年,全國人口隻有一千五百萬。曆史把罪責歸結到戰亂,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通過劉協這一番整治,僅僅洛陽周邊六個郡人口就達到了四千萬,這些人口從哪兒來的,除了各級官員到受災地區招來的流民外,更多的是那些隱匿在世家大戶名下隱戶。
“要維護統治,還真得向豪強下手啊。”劉協輕輕得說道。
“什麽?”春蘭幫著劉協整理消息,冷不丁得聽到一句,一時沒反應過來。
劉協看看春蘭,想到今後春蘭要幫著自己料理朝政,於是說道:“僅浚儀一縣,在冊人口就比實際人口少八成,這些人口在哪裏?”
春蘭想了想:“都在那些豪族手中。”
“對,豪族兼並大量土地,從而控製了大量人口,以至於有了與朝廷對抗得本錢。為了國家穩定,今後但凡家中土地超過一千畝,控製了大量隱戶佃戶的,一律嚴懲。”
“啊,這樣不是要······”春蘭大驚,驚恐的看著劉協。全國土地超過千畝的人實在太多,如果全部審查,豈不天下打亂。
劉協微笑這看著春蘭,輕聲安慰道:“放心,朕不會一下子動他們的,就算要動他們,也得有一個適當的理由。隻不過今後在做決策的時候,要注意這一個各原則,但凡土地千畝以上,又控製了大量人口的豪強,一定要鏟除。”
春蘭聽了,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是瞬間又緊張起來,這不還是一樣嗎?外麵已經盛傳當今天子好殺大戶,如果這個決策實施,豈不是會讓天下豪強拚死反抗?到那時,劉協的名聲豈不是更加······
春蘭患得患失的收拾消息,然後送去歸檔。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