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土中掘金七十萬
字數:4669 加入書籤
關中長安,劉協沒有在未央宮住下,而是讓許褚帶著一萬將士,到長安西北的十裏鋪駐紮。
劉協的這一舉動,讓所有人不懂,放著好好的皇宮不住,偏偏去十裏鋪住。關鍵是紮營也很古怪,過去紮營是為了防止敵襲,而這次紮營卻是圍著十裏鋪紮營,把這片地方圍起來,中間倒是空出來了。更為奇怪的是,第二天劉協就讓士兵在這片空地上挖起來。
其實不是劉協不告訴大家,最主要的是劉協自己都不敢肯定就是這裏。劉協的前世記憶中,是長安西北的十裏鋪,當時劉協還去旅遊過,但是一千多年過去了,地形是會發生變化的,劉協還真不敢肯定,一下子就找到準確位置。
長安城中,監察省的官員正在忙碌,那些在三輔地區任職的官員,被張濟李榷挾持在長安,後來皇甫嵩入駐長安,自然這些官員也就成了皇甫嵩的俘虜。
原本他們以為,皇上來了,他們就苦日子到頭了。可是皇上並不見他們,他們還是被圈禁在一所民房裏麵,隻不過守著他們的人換成了皇甫嵩的部隊。看到這些對他們愛答不理的士兵,這些郡縣官員頓時就來氣了。
所謂破家令尹,滅族縣令。
這些太守縣令平時候可是高高在上的,那些小兵根本不放在他們眼裏,如今他們居然要受這些小兵的氣,讓他們如何忍得下。
“你,就你,給老爺去拿羊肉醪酒來。”一個縣令對站崗的士兵吼道。
那個站崗的小兵看了這個縣令一眼,沒有回答,也沒有動。
“你,就你,老爺叫你,你這是什麽態度。”這個縣令見守衛不理他,於是更加放肆起來。
這個守衛其是也隻是一個新兵,不久之前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對縣令這種大官,心裏麵還是有些害怕,隻不過上麵有命令,不許理他們,所以這個士兵就沒說話。
“媽的,老子叫你,你這是什麽態度。”這個縣令見叫了兩次,這個士兵都不理他,於是大怒。
“老爺,我們是朝廷的軍隊,要聽上麵的將軍的。”守衛說道。
“將軍,那個將軍?老子是功臣,老子被李榷關在這裏也就罷了,現在還要被你們關在這裏,這是什麽道理。讓開,老子要出去。”縣令大喝道。
“不行,不能出去。”守衛攔住,這是原則問題,他們就是守著的,如果讓縣令出去,那麽就是違反紀律。
“滾開。”縣令一推著個守衛,守衛一下倒在地上,頭碰都後麵的石頭,頓時鮮血直流。
“吵什麽吵。”一個什長走過來,大聲喝道。
“吵?你他們算什麽東西,居然敢吼老子。”縣令大怒,什長,這可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
“回去。”什長一拉佩刀,威脅道。
“怎麽,還敢動刀,來啊,看看這些丘八,居然敢對我們動刀動槍的。”縣令大喊,裏麵的縣令原本就有氣,這時候也是宣泄出來了,特別是京兆尹李達,更是憤怒。
“住手,你們這是誰的兵,看看,老爺可是京兆尹,就連皇上都要對我客氣三分,你們居然敢對我們動刀動槍的,成何體統。”
京兆尹一陣怒喝,這還真把什長嚇得不輕。京兆尹,的確是不小的官。
那個縣令見什長退縮,更加橫行起來,伸手給這個什長一耳光,然後邁步跨出大門。幾個縣令也跟著走出來,一起推搡著守衛。京兆尹想阻攔已經來不及了,一群人拳打腳踢,把守衛打倒在地,衝出了民居。
正在這裏巡邏的皇甫嵩看到,才把他們趕回去。
京兆尹,的確官職不小,皇甫嵩現在還真不好說是什麽官職,二人就在民居吵起來。等到太監包不把事情告訴劉協的時候,那邊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皇上駕到。”什麽都不管用,還是包不的一聲皇上駕到管用。
劉協坐在自己的汗血寶馬上,看著下麵亂七八糟的人群。守衛的鎧甲歪斜,縣令的衣服破爛,一看就是發生了劇烈衝突。
“皇甫將軍,這是你的士兵?”劉協問道。
“皇上贖罪,是臣沒管好士兵,請皇上責罰。”皇甫嵩低頭施禮說道。
“嗯,你這個當將軍的是該責罰,士兵們配上刀槍是幹什麽的?是擺著好看的嗎?朕拿你們這種士兵來幹什麽?”劉協大怒。
“皇上,此言差矣,士兵對敵用命也,豈能對己。自古刑不上大夫,臣乃朝廷欽封京兆尹,豈能被如此羈押?”京兆尹站出來說道。
“朝廷欽封的京兆尹,就你?皇甫嵩,你也是朝中三公,你記得朕封了這人為京兆尹嗎?還有這些個縣令,是朕任命的嗎?”
“陛下,他們都是李榷郭汜任命的,皇上當時病重,根本不知曉此事。”皇甫嵩答道。
“聽見沒?傳令,著監察省嚴查這些官員,凡是作奸犯科的人,按照大漢律法,從嚴從重處罰。沒有作奸犯科之人,全部登記為平民。今天毆打守衛的,每人杖十下,立即執行。”
劉協很想把這些人殺掉,可是這樣做的確有些過了,假如裏麵有正義之士,豈不是冤枉了別人,於是劉協把他們貶為平民,讓監察省查辦他們,如果經得起查的,自然可以再啟用。
這些自以為是的郡守縣令,原本想著自己都是大世家的代言人,劉協要想當好皇帝,勢必離不開大世家的支持,所以才有底氣。
幾天的羈押,他們也卻是積累了不少怨氣,想到劉協不敢殺他們,於是他們就囂張起來。
可是事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劉協還真不給他們麵子,而是令監察省查他們的老賬,要的卻是他們的命,這時候這些人才開始害怕了,但是已經遲了,因為那些重重的板子在他們的屁股上留下深深的痕跡,他們短時間是站不起來的,隻有等著監察省的人前來審訊。
一段插曲,劉協又回到十裏鋪。
“陛下,這是新挑選的縣令,請陛下過目。”劉虞恭恭敬敬地遞上奏章。
“皇叔辦事,朕放心。”劉協一麵接過奏章,一麵說道。
奏章裏麵,全是從基層提拔起來的官員,上麵記載著他們在基層的功績,都是一步一步的累積來的。其中就有裴汶,上麵記載著裴汶在任什長也就是村長的時候的功績,還有在任教師的時候的功績,在縣裏任書佐的時候的功績,在監察省任禦史的時候的功績,一筆一筆記得清楚,上麵還有監察省審核的結果。劉虞做事,還真是讓人滿意。
“陛下,這些都是縣令的人選,但是幾個太守的人選,還需要皇上定奪。”劉虞說道。
“皇叔可有人選。”劉協問道。
“臣以為,可從鍾繇,宋泓,黃琬,荀攸等人中挑選。”劉虞沒多說,隻是給劉協提供了幾個名單。
鍾繇,倒是不錯,書上記載,鍾繇在長安為官的時候,撮合了馬騰,讓韓遂送子到許昌為質,馬騰親自到許昌為質,這個人可以用。
宋泓,原常山太守,因為劉協的關係,女兒宋都沒能入宮成為劉協的貴人,所以宋泓流落到京都。最後被劉協起用,考查一段時間,覺得還不錯。
黃琬,曾經做過豫州刺史,現在負責監察院事宜,此人的確不錯,隻不過黃琬做太守有點大材小用了。
荀攸雖然官職不顯,但是卻時常給劉協出主意,也算軍事之類,劉協如果外派做官,豈不是自斷臂膀。
“皇叔啊,扶風郡就讓鍾繇做太守吧,司馬防可以做長安郡的太守,讓傅燮做馮翊郡太守吧。他們三人在太守任上都是有建樹的。”劉協說道。
“遵旨。”
“好,這些縣令就這樣派下去,記住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的百姓,都不回自己的縣。”劉協說道。
“啊?為什麽啊?”
“皇叔,這些百姓,大部分是各縣的豪族,各縣的土地基本上是他們的,如果他們回到本縣,自然會認為朝廷應該把他們的土地還給他們,到時候預期沒達到,反而怨恨朝廷。所以讓他們去其他縣居住,按照洛陽的政策分給土地,這樣他們就沒什麽可說的。”劉協說道。
“遵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