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二 靖康之變(一零七)

字數:5352   加入書籤

A+A-


    金軍連續攻打城池十餘日,襄州城安然無恙。這讓守衛襄州的眾將士都有些地得意滿。就在這時,他們又接到了一個好消息。
    原來時遷想盡辦法將宋徽宗送到了京兆府。種師道聽說宋徽宗到了京兆府心中非常高興,此時他已經接到了江南錦衣衛的傳信,就是康王趙構在鎮江府登基繼位,對外年號為建炎。
    種師道心中埋怨種世仁,種世仁沒有將趙構帶回西北,反而讓他在江南繼位。如今大宋一南一北出現了兩個皇帝,而種師道的華夏國的地位也更加尷尬。
    種師道讓錦衣衛想辦法將趙構帶回西北,但是人王定六失蹤,時遷在洛陽附近。這讓種師道指揮起來錦衣衛有些捉襟見肘。
    就在這時,時遷給種師道帶來了驚喜,就是時遷將宋徽宗和折可求送回了京兆府,跟隨宋徽宗回來的還有李綱、王善、秦光弼、紫虛真人等人。
    種師道聞之大喜,宋徽宗來到西北後,華夏軍終於有了一個正統的名義了。種師道立刻請宋徽宗登基繼承大位。可是宋徽宗就是不同意登基,這讓種師道有些惱怒。不過種師道也是沒有辦法,隻好將宋徽宗好吃好喝的養起來。
    從中原帶回來宋徽宗,時遷立了大功。種師道於是在延安府召見了時遷。
    種師道對時遷道:“你這是剛從京兆府回來?那趙官人還是不同意登基?”
    時遷道:“那趙官人不識抬舉,我軟的硬的都用了,他就不鬆口。”
    種師道說道:“聽說那趙官人視你為虎豹,還封你為護國公,你倒是威風的很啊?”
    種師道一說嚇得時遷急忙跪倒在地,道:“王爺明察,小人對華夏軍可是一片忠心啊!”
    種師道見狀抬手讓時遷起來,道:“本王有沒有怪你,我不方便與趙官人見麵,總得讓他有一個忌憚的人物。你做的很好,那個東西你做好了嗎?”
    時遷擦了擦頭上的汗,道:“王爺請看。”說罷取出一個小盒子。
    種師道打開盒子,裏麵有一方印璽。一看就是剛剛雕刻而成,看起來比較粗糙。種師道翻開印璽上的字,卻是兩個漂亮的瘦金體楷書“政和”二字。
    種師道看了看,道:“這就是趙官人寫的字。”
    時遷道:“正是小人向他‘求’來的,趙官人的那原本有十方印璽都丟了。”
    種師道說道:“這字不錯,就是印璽材質太差,我那裏還有十幾塊上好的故寧行省的美玉,需要找人重新篆刻。”說到此處,他突然想起了什麽,道:“算了,反正這個印璽也用不了多長時間。”(種師道印璽見四一三)
    時遷一聽以為種師道有替代宋徽宗之心,道:“如此甚好,諸將都盼著王爺重整乾坤。”
    種師道一聽,愣了一下,道:“你們這些人……休要亂說。那一天不是那麽容易到來的。我的意思是等溪爾(種世仁名種溪)帶康王回來就讓就用不到這個了。”
    時遷道:“從傳遞過來的消息看,康王似乎留在鎮江不願意走了,他在那裏登基繼位了,年號建炎。”
    種師道說道:“這個我知道。所以也是我招你前來的原因。”
    時遷道:“請王爺吩咐。”
    種師道說道:“這些年王定六建立錦衣衛居功至偉,可是這次去接康王,他卻因為舍不得他那3匹鐵蹄馬才引出如此多的事情。如今他失蹤了,錦衣衛群龍無首。我就任命你為錦衣衛指揮使,接替王定六的職位。另外,要快些尋找到王定六,死活都行。”
    王定六在三河鎮沒有跟這康王的船隊走,很多人都傳言是他那3匹鐵蹄馬上不了船,才決定從陸路去江南的。結果在路上在與金兵遭遇,生死不明。
    種師道留下了“死活都行”這句話也是在時遷的意料之中的。不過種師道任命自己為錦衣衛指揮使,卻讓時遷欣喜異常。
    時遷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半晌道:“王爺放心,我定然盡心竭力重整錦衣衛。另外,派人全力尋訪王大人,如果王大人回來了,我在將指揮使之位交還於他。”
    種師道一聽,怒道:“糊塗!錦衣衛是什麽,是本王的私軍,最重要的是根基清楚,對孤忠誠。王定六失蹤,要是戰死也是個英雄。但是若落入金人之手,他知道多少事情,恐怕中原的所有錦衣衛都要重新部署。就算他沒被金人抓住,這都快2個月了,音信皆無,他去哪裏了。他就是回來也不可大用了。”
    時遷一聽頓覺後背發涼,當初王定六是一個多麽受種師道信任之人!那是可以不經過稟報直接進入種師道書房的錦衣衛唯一之人。如今隻是2個月不見,就經曆滄海桑田的轉變,看來無情便是帝王家,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時遷定了定神,道:“王爺放心,小人定然全力打探王定六的下落。”此刻他稱王定六已經不加“大人”二字了。
    種師道繼續道:“如今襄州戰事吃緊,你要親自趕往襄州,幫眾吳麟等人打探消息。還要調韓世忠水師前往襄州助戰。襄州事關我軍能否與江南順利貿易,萬萬不可丟也。”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隨即種師道就寫了兩封文書,一封就是封吳麟為襄樊二州節度使,掌管二州軍政大事。另一封就是封吳玠為襄樊二州兵馬經略使,掌管軍隊。不過這節度使也好、襄樊二州兵馬經略使也罷,都是種師道杜撰出來的官職。原來宋朝廷的體係中襄州是襄州、樊城是樊城,二地都有各自的地方官員和廂軍長官。
    不過種師道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就知道襄陽、樊城已經融為一體了,他覺得這兩個地方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將這兩地統一交給吳氏弟兄經營。
    種師道寫完這兩份文書後,隨即蓋上了新製作的宋徽宗的“政和”大印,道:“這個趙官人的聖旨雖然粗糙了一些,但是總能給吳氏兄弟一個名義,讓他們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守衛住襄州。”
    其實吳麟第一次打破鎮江府劫了宋徽宗後,他的印信就已經落入到了錦衣衛之手,隻不過後來宋徽宗被送到東京後,宋欽宗立刻下明詔昭告天下廢除了宋徽宗的“丟失”的印璽了(見靖康之變(二十五))這次用新雕刻的印璽,撰寫了兩封“聖旨”也算是種師行了一次“天子”的權利而已。
    時遷那到了那兩張簡陋的聖旨後不敢怠慢,立刻命人篆刻了襄樊節度使和襄樊經略使的大印後,帶著印信聖旨夠奔襄州,同時派人去江陵調韓世忠助戰。
    吳麟坐鎮襄州指揮全局,調動各方資源支持吳玠作戰。吳玠則指揮襄州各路人馬,連續擊退了金軍十多天的攻擊,守衛城池的華夏軍和其他軍隊也就覺得金軍不過如此了。城中充滿的勝利的氣氛。
    時遷潛入襄州後就覺得不對勁,襄州城內並無緊張的氣氛。時遷覺得奇怪,他並沒有立刻去見吳麟、吳玠兄弟,而是先來到的了錦衣衛的商棧打聽消息。
    時遷很快得知了眼前的戰事情況,他想覺得金軍肯定有什麽陰謀,想去提醒一下吳麟。可是轉念一想,吳麟乃是華夏軍中第一武將,本來武將集團、錦衣衛集團、文官集團就有些不合。自己剛剛掌管錦衣衛,也不好對吳玠指指點點的。
    如今王三在錦衣衛掛名,時遷將王三叫道了身邊,道:“王三哥,我感覺城中氣氛不對,我隨不懂軍事,但是也跟隨著王爺遠征四方,從來沒有出現過大敵壓境還喜氣洋洋的事情。你可是董兵之人,這反常的現象可要上心些。”
    王三一聽,也覺得蹊蹺,道:“經過大人這麽已提醒,我也覺得蹊蹺。金軍驍勇天下皆知,可是在襄州城下卻拉胯的很,被吳玠將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時遷道:“你能調動多少人馬?”
    王三道:“吳爵爺(吳麟)進入襄州後,他隻是將原來襄州兵馬都監李衝的人馬納入的到華夏軍的序列,統一指揮。錦衣衛、商隊的夥計、護衛,他隻是讓我指揮。原來我能調動千餘人馬,上城打了十幾日,由於吳玠將軍也看不上咱錦衣衛,我們作戰的機會不多,幾乎沒有損失。還能有千餘人。”
    時遷道:“我雖然不懂軍事,可是商隊的護衛、夥計不少都是老兵,他們竟然不用?”
    王三道:“商隊人跟錦衣衛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也難怪他們不信任。”
    時遷道:“你千萬讓咱們掌控的千餘人馬做好應急準備,萬萬不可大意也。”
    王三聽後道:“大人放心,我就去安排。”
    時遷道:“如此甚好,我這就去見吳麟。”
    王三此時突然抓住時遷的袖子道:“時大人,聽說王定六大人始終了,不知是真是假。”
    時遷知道王三跟王定六有些交情,有時候就叫王定六“王六哥”的(見三十八杭州鏖戰(四)),於是也不瞞王三。
    時遷道:“尋找王定六下落是王爺交代的第一要務。如果王定六要落在金人手中,中原的錦衣衛設置都要重新部署!”
    王三一聽,驚道:“有如此嚴重嗎?”
    時遷並沒有回答,直接帶著聖旨、印信前往襄州知府衙門去見吳麟了。
    吳麟得知時遷前來,非常高興。他雖然不喜歡錦衣衛,但是錦衣衛打探消息的能力還是對他進行軍事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他得知時遷接替了王定六的位置,又帶來拉聖旨和印信後,更加高興。
    吳麟對時遷道:“有了這些東西,咱們的就有了大義了。要不然取得再大的勝利,這裏的百姓也不真心歸附我華夏國。”
    吳玠道:“應該馬上寫成告示通曉全城百姓,讓老百姓知道,我華夏軍是正統。”
    吳麟道:“好,這就準備文書,蓋上王爺賜給你我的印信,通報百姓。”
    吳麟、吳玠都是武官,撰寫文書並不見長,於是交給了營中的主簿書辦去撰寫文書。
    吳麟從懷裏掏出鍾表看了看,道:“已經快到午時了,看來金兵不會攻城了。不如就在這府上擺上一些酒宴,給時遷大人解封。”
    此刻時遷也不好推辭,於是道:“如此就多謝爵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