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五十歲的李靖(求追讀!)

字數:3849   加入書籤

A+A-




    “我聽我師父說過,言此二人皆是大才,尤其是李靖,此人有不世之才,不在古之韓白衛霍之下。”
    李淵滿臉的不信,一個五十的老頭,年歲都快趕上我了,有這才華能拖到現在?
    “有沒有才,外甥幫您試試唄。”王運淡淡一笑。
    “哈哈,可,李世勣已經在歸來的路上了,再有一日估計就能到蒲州,李靖現如今是秦王府三衛(親衛、勳衛、翊衛),應當在長安,朕會召他前來。
    你可以告訴他,若是他能立下功勞,那朕與他之間的事從此既往不咎。”
    他倆之間的過節說深也深,說簡單也簡單,最主要是李淵這個人比較記仇。
    當初起兵之時,李靖把李淵給告發了,雖然沒有造成大麻煩,但是把他可是給嚇得夠嗆,吸引了不少其他人的注意力。
    攻入長安以後,李淵就把李靖給抓了,要砍了他,被李世民給救下了,安排在了秦王府三衛之中。
    後來跟著李世民在洛陽之戰立下了功勞,但是李淵還在記仇,隻封了一個無職的小散官。
    然後就把他給派到了南邊益州地界的夔州輔佐李孝恭。
    李淵這父子倆也都是伯樂,提拔重用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在李靖身上屬實是印象流了,這時代的五十歲啊,土埋到了下巴的人。
    所以這事實說明,你除了有才華,還要活的夠久。
    然後李靖走到荊州,廢物點心廬江王李瑗,也就是王君廓逼反,然後一刀砍了賺功勞的那個人。
    他正在金州平叛,打的是蠻兵,把路給堵了,李靖沒辦法,隻能出謀劃策打贏了這場仗,但卻耽誤了幾個月的時間。
    等他到了峽州,剛準備逆流而上通過三峽到達夔州的時候,發現蕭銑把河道給鎖了,又耽誤了下來。
    這你三番五次的耽誤時間,李淵不就抓住了機會嗎?
    詔令峽州刺史許紹把李靖給砍了,但是許紹和李靖相處幾日以後,發現這人有大才。
    所以他仗著是李淵老哥們,老同學的麵子把李靖給保下來了。
    有意思的是李瑗那是一句話也沒說,而更有意思的是沒過幾個月許紹就死了,果然是天命之人啊!
    李靖不敢再耽誤,冒死來到了夔州,而這時候的李孝恭正在對付益州本地被蕭銑蠱惑的蠻兵。
    人家打到了城下,這…李孝恭這個猛人能忍他?
    李靖沒勸住,然後被人家給揍了回來。
    這時候李靖就獻策,驕兵必狂,我們可以夜襲,再帶一支兵馬於他們的必經之地伏擊,可以一戰功成。
    李孝恭可想而知有多鬱悶,所以自然要反駁,你怎麽知道夜襲有用,道路四通八達,你怎麽知道他們要走哪一條?
    那李靖這麽多年的兵法也不是白學了,分析了一通,李孝恭覺得有理,他此時心中有氣,人也是蔫壞。
    既然你出的主意,那你帶八百騎兵去夜襲萬人大營吧,我帶著三千兵馬去你說的地方伏擊。
    五十歲的李靖看了看自己壯實的身板,行,我去就我去。
    然後一戰功成,蠻兵首領被斬殺,斬首兩千多,俘虜四千多。
    整個傳檄而定的益州因為這次反叛有些不太安穩的場麵立馬穩定了下來,李孝恭又威脅了一番,把各部落首領的兒子當人質,經營了一段時間,穩的不行。
    日後順流而下平蕭銑的穩定大後方也有了。
    而李淵這邊,看到這李靖有才,直接就開始誇獎,不過除了誇獎也沒什麽。
    直到李靖獻上了大名鼎鼎的平蕭銑十策,李淵才知道這人是個大才,說出了那句真實含義明顯就是我倆的事一筆勾銷的名言。
    然後就封他為李孝恭的行軍總管,說李孝恭不會打仗,軍中之事一切以你為主。
    不過這一世嘛,有著王運的幫忙,李靖也不會有那麽多的挫折了,而且從此以後,李靖身上會打上他的印記。
    就算是李靖日後去了南方立下了大功勞,那王運也永遠會壓他一頭,老上司和提拔之恩,還有可能是救命之恩你得記著。
    管你是什麽軍神不軍神的,日後我要當大帥,憑借我的身份和對你的恩情,伱隻能當我的副將。
    周邊異族就這麽多,不搶你的事跡,我怎麽名留青史,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等兩人商談完了事情以後,李淵又立馬傳令召集重臣開始商議事物。
    商議的還是河東道大行台的事情,至於王運帶兵去北邊的事情,隻需要通知他們一下,讓他們做好準備就行。
    畢竟王運此次目標明確,除了給劉武周搞事以外,最主要就是打突厥,這方麵得做好準備。
    至於大行台的事,早些晚些其實差別不大,隻不過大戰過後對王運來說更好一些,對他來說更穩一些。
    但現在也無所謂了,王運去往北邊,需要有一個名頭和一個合適的官職來收複失地,招兵買馬。
    這個大行台就可以適時的拿出來了,而且給外人看來也有一點補償的意思,更容易接受。
    這個補償有兩個方麵,李淵重視親人眾所周知,給個官職安慰一下很正常。
    另一方麵,你不讓人家盡孝,派人家去戰場,你不得做一些補償啊?
    是的,沒錯,李淵是一個極其重視名聲的人,李世民這方麵也算是一脈相承,玄武門又刺激了一下,那就更重視了。
    但誰讓他就剩這一個外甥,心中還是滿滿的愧疚呢,這個罵名他背了。
    當然,他也不願背罵名,所以他給王運透了透底,準備明日演一場戲,弄不好就是一個好名聲。
    而李淵與重臣一直商談到了深夜,期間沒有重臣反對,因為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
    就算是幾個關隴貴族出身的將領想反對,這麽多人支持他們也不會反對。
    李世民已經被封為大行台了,而且位置還是他們的腹地,但不管你這個大行台是誰,麾下用的還是我們這些關隴將領。
    而此時,李世民率輕騎也來到了蒲州城,王運同樣通知了他,李淵這個聖人來到河東地界,也算是前線,他這個大帥怎麽說也要來拜見一下。
    他直接進府正好撞上,和李淵等人一起商談了起來,本來眾臣以為李世民會反對,畢竟這地方是他收複的。
    但李世民卻一萬個讚成,他為什麽要反對啊,他早就認定王運就是他的人。
    而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也非常滿意,這是他最願意看到的,一家子人搶什麽搶,一起對付外人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