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進入嵐州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等眾人漸漸平靜下來以後,王運繼續開口問道:
“不知弘基兄是否知道一些嵐州的敵軍兵馬布置?”
“這個我倒是知道一些,嵐州的兵馬若是算上雁門關的話在八千,不算的話在六千左右。
合河城和合河關有著兩千的突厥兵,州府宜芳城有兩千兵馬,東邊汾水邊的靜樂有著一千,嵐州與太原交界的雁門關有著兩千,其餘的散步在各地關口。
不過嵐州的地形不太好,中間被呂梁山東西一分為二,中間隻有幾條道路前行。
而且東西兩側除了汾水沿岸有些平地以外,其他都是丘陵溝壑,不適宜大軍行軍。
所以我猜測突厥不會從嵐州進入並州,他們應當會進入嵐州上方的朔州,然後從神池等地到雁門南下,然後一路過定襄,直達太原晉陽。”
王運其實也是這麽一個猜測,沒有其他的情況,就兩個,一個是嵐州不好走,一個是朔州對他們來說更安全。
前者的話,嵐州遍地都是衝刷出來的丘陵溝壑,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塬這種地貌。
而這種地形非常不利於騎兵行軍,因為你隻能走在狹窄的山道道裏,目光所及都是坡。
不爬上山頭頭的話,人家來到你的身邊你都不知道,非常容易被困死在裏麵。
還有騎兵沒條件縱橫,道路狹窄,大兵馬發揮不出作用等等。
至於朔州更安全,隻需要一點就能明白,現如今他河東道的一十八州,北邊的雲蔚朔代還有嵐州、忻州在曆史上現如今這個時間段,東突厥被滅之前,都不是大唐掌控的土地。
太原是真正的前線陣地,上麵的忻州定襄就是日後突厥幫楊政道建立的後隋都城。
至於嵐州和太原之間的雁門關,隻是名字一樣,那個大名鼎鼎的雁門關在後麵說的雁門。
“那嵐州北邊的嵐穀城呢?”
“那邊是人家的腹地,基本沒多少兵馬。”
王運思考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
“關內那邊不適宜再走了,嵐州的合河關依托著黃河天險易守難攻,我軍怕是攻不下,就算攻下損失也會慘重。
還不如直接沿著呂梁北上,路途艱難點,但沒什麽阻攔。
弘基兄你這邊先繼續拖延住劉武周,等著我的消息,我們這邊宜早不宜遲,即刻北上。”
“喏!”
王運說完後直接起身,眾將跟上,大軍沒有休息多長時間直接開始出發,糧草物資的補充劉弘基倒是已經準備好了,帶上直接可以走。
耗費了兩個多時辰,兵馬再次出發,除了各自領糧草耽誤時間以外,斥候提前出發,不同的行軍策略也耽誤了一些時間。
前麵都是挑好走的地方走,現在不同了,都是這麽個塬地形,沒有好走的地方,行軍策略自然得變動一下。
不過問題也不大,他們都是起家之初的元從,雖然後麵補充有其他地方的人,但是有不少一批的老人,這種地形他們熟的不能再熟了。
行軍枯燥,所以房玄齡等人湊到王運身邊準備聊聊:
“將軍,我軍北上進入嵐州之後該如何行動,是直奔合河,還是?”
王運搖搖頭:“先不去合河,先去堵住這兩千突厥退往並州的道路,截斷他們之間的聯係。”
蕭瑀對於打仗懂一些,但是他不是非常的懂,所以他有些好奇:
“截斷聯係?”
王運轉頭看向李靖,笑著說道:
“藥師兄,你來說說吧。”
李靖衝著三人拱拱手,心裏對王運有些感激。
這一路上王運都是這麽給他表現的機會,所以麾下的一幫子將領們對他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觀,這對他非常的好。
不管真打起來能不能打,至少在他們心中自己的知道的東西比他們多的多,日後也不會輕視於他。
“將軍說的應該是黃河支流蔚汾水沿岸的蔚汾關吧?”
王運笑著點點頭,李靖得到確定答案以後開始講解了起來:
“蔚汾關是處於合河到州府宜芳的必經之路上,我軍占領了此地,那合河基本就與嵐州東部切斷了聯係和糧道等等通道。
合河這兩千兵馬要再跨過呂梁進入嵐州東部,就隻能通過中間的洪穀和北邊的嵐穀,要繞很遠的路。
而且蔚汾關身為要道,估計有著不少的消息,說不定還有著不少的糧草。
而且這個關口地形狹小,兵馬絕對不會超過五百,我軍想要攻下還是很簡單的。
隻要拿下蔚汾關,那麽敵方的整個嵐州就將會被我們切斷成兩半個嵐州,後麵就可以看情況逐個擊破,分兵也會更加的容易。”
李靖說完,兩人露出了然的表情,這麽一說他們就懂了,這地方確實重要。
不過他們對於王運一個小年輕能看出這點也不驚訝,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是有天賦異稟之人存在的。
後世之人想要看出這一點還是很容易的,知道的多,眼界寬。
但是現在,王運敢保證程咬金和秦叔寶,目前的他們第一時間還看不出這點,得思考一下。
…………
等五千兵馬到達蔚汾關附近的時候,已經到了元月十九了。
三百五十裏的路程,足足走了五日,每日走了七十裏,這對於這支兵馬來說是完全不合格的,但沒辦法,地形限製你有什麽辦法。
傍晚時分,王運站在山頂,搓著手指看著遠處若影若現的蔚汾關,對著剛過來的蕭瑀問道:
“消息探查清楚了沒有?”
“差不多了,抓住個探子,兵馬在五百左右,有兩百突厥,民夫在一千二左右。”
王運搓著手思索著,這地形,兵馬派太多不太好。
“傳令程咬金,命他領一營騎兵去往此關西側,堵住退路。
傳令羅士信,命他領三營步兵天亮之前給我拿下此關。
傳令秦叔寶,命他把自己麾下兵馬交於副將,前去領三部剩餘一營騎兵為羅士信後備。”
“喏。”
這五千兵馬下馬步兵,上馬騎兵,具為精銳,所以步兵就是下馬的騎兵,總不能讓他們騎著馬去攻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