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變廢為寶新思路

字數:7702   加入書籤

A+A-


    常歲安抬手向對方行禮:“榮王世子。”
    中秋花宴之上,對方忽然當眾求娶他妹妹,此舉讓常歲安在麵對這位榮王世子時的心情總有些複雜。
    那披著裘衣仍顯過分清瘦的青年抬手回禮:“常家郎君……”
    他似想與常歲安說些什麽,但看了眼英靈殿內的眾人,大約是覺得不方便說話,便隻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麵色和氣地道:“常家郎君,崔六郎君,一同進去吧。”
    崔琅隻點頭,微一抬手,並未與之多說。
    想和長兄搶他師父的人,一律視為賊敵。
    於殿中祈福時,常歲安不時便能察覺到那位榮王世子總是看向自己。
    常歲安有些疑惑。
    在殿中不方便說話,而待從殿中出來時,崔琅又直接將他拉走了。
    崔琅將人拉走後,又不忘嚼舌根:“……這位榮王世子瞧著溫和無害,骨子裏卻未必如此,且看其上回在芙蓉花宴上的求娶之舉,便可知此人滿嘴謊話了,歲安兄可不要輕信了他。”
    常歲安正色看向崔琅:“滿嘴謊話……此言怎講”
    “你且想想,他身子這麽弱,頑疾纏身,風一吹就倒,根本護不住人不說,且說不定哪日人就沒了——誰嫁他誰就得做好原地守寡的準備,他若當真心儀師父,豈忍心求娶害她!”
    常歲安神色複雜。
    話雖缺德,但好像的確有點道理……
    崔琅言之鑿鑿:“所以什麽心儀,依我看來,定是謊話!”
    常歲安下意識地思索著。
    如果榮王世子果真是在撒謊,那對方的目的又是什麽呢
    他想著,便問了出來。
    崔琅一時語塞:“這目的嘛……”
    他怎麽知道呢。
    畢竟他說榮王世子扯謊都是臨時來的靈感……幫長兄拔除情敵嘛,當然要將對方往壞了說。
    但麵對常歲安的認真思索,他也隻能高深莫測地道:“不好說啊。”
    崔琅的隨口一言,卻讓常歲安將此事放在了心上。
    如今阿爹不在家,他自知不算聰明,唯有時刻提醒自己支起耳朵瞪大眼睛多加警惕各處,遇事要比常人多想一層,如此才能盡可能地守好常家,護好妹妹。
    】
    少年人懷此勤能補拙的心思,次日晨早於後山采菊時,再遇榮王世子李錄,便暗中多了些留意。
    直到那係著披風的青年來到了他身邊,謙遜有禮地邀請道:“在下有些話想與常郎君單獨一敘,不知常郎君是否方便”
    常歲安想了想,點頭。
    二人便離開了人群,去了無人的河邊說話。
    李錄朝著常歲安抬手一禮,麵露歉然之色,道:“一月前中秋芙蓉花宴之上,在下因多飲了兩盞酒,便貿然向常娘子提及求娶之言,事後回想,實在多有不妥……”
    “然這些時日無顏亦無機會與常娘子當麵賠不是,不知常郎君能否代在下向常娘子轉達歉意”
    青年言辭誠懇,麵上的慚愧抱歉不似作假。
    常歲安回了一禮,應道:“榮王世子放心,我必將原話轉達。”
    他隻是應下,而並沒有為了彰顯大度,亦或是出於客套體麵,就此替常歲寧說出諸如“區區小事,不值一提”的話。
    在他看來,妹妹的事無分大小,是否要接受這位榮王世子的歉意,理應由妹妹自己來決定。
    榮王世子再次施禮:“多謝常郎君。”
    看著麵前彬彬有禮,全無半分皇室傲氣的青年,常歲安猶豫了一下,忍不住道:“其實我有句話想問一問榮王世子……”
    而後,也不等對方回應,便直接問了出來:“榮王世子當日的求娶之舉,當真是因為心儀寧寧嗎”
    榮王世子微微一愣。
    常歲安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看著對方。
    他原本就很愚鈍魯莽,直接問出心裏所想也很合理吧
    魯鈍此時是他最好的保護色。
    就像劍童過於泯然眾人的臉,就像妹妹的“腦子壞了”,他或也可以擅用自己的魯鈍!
    少年自覺打開了變廢為寶的新思路。
    反正問一問也不吃虧,萬一真能試探出點什麽,那不就賺了嗎
    如此想著,常歲安看向榮王世子的眼睛越發單蠢澄澈。
    李錄不禁一笑:“自然是因為心儀。”
    此時提到那個少女,他帶笑的眼中有兩分不易被察覺的失神:“我想,應當沒有人會不喜歡常娘子吧。”
    常歲安聽在耳中,不由讚成地點頭:“也對……我妹妹的確很好。”
    不忘安慰對方:“榮王世子你也很好。”
    又補道:“尤其是眼光!”
    李錄愕然失笑,隨後卻也點頭:“是,我眼光的確很好。”
    常歲安有些煩惱地撓了撓後腦勺:“不過大家都說,這感情之事最是勉強不得……”
    李錄慚愧道:“正是如此,偏我當局者迷……此番在下錯就錯在不該試圖行勉強之舉。”
    見他慚愧自責,常歲安便又安慰道:“無妨,反正也沒成嘛!好在並未釀成大錯!”
    “……”李錄再次失笑:“常郎君還真是和常娘子一樣,都這般坦率爽直。”
    常歲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妹妹比我會說話多了……我阿爹便常說我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
    氣氛還算輕鬆,或者說,大多數人同常歲安在一起都會很輕鬆。
    李錄便同常歲安閑談起來,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常歲安編入了玄策軍之事:“……聽聞常郎君一舉考入了玄策軍精銳聚集的前鋒營,如此英雄少年,實在令人羨慕敬佩。”
    他看著眼前少年,語氣中有敬佩也有向往:“假以時日,常郎君必然會成為如常大將軍一般的棟梁將才。”
    話至此處,有些自慚形穢地一笑:“現下江山朝局不穩,我也有報效之心,怎奈病體殘軀不堪大任……實在愧為李家子弟。”
    常歲安:“人各有所長,榮王世子不必為此氣餒,像我阿爹就常說,我雖天生一副好力氣,但都是拿腦子換的!”
    李錄笑了笑,便也收起了那些許落寞。
    轉而問:“不知接下來常郎君是何打算聽聞崔大都督將要率軍赴北境修築邊防,常郎君是否會一同前往”
    “此事還未定下……”提到這裏,常歲安有些猶豫:“如今阿爹不在京中,我不放心將妹妹一人留在家中,便打算回頭同妹妹商議之後再做打算。”
    李錄看向河對岸的青山:“許多時候,前路大局,及與家人相守,二者總難兩全。”
    常歲安便想到了這位榮王世子的處境,孤身一人留在京中,無法與家人團聚,也是可憐。
    但有些事不是他能妄加評論的,常歲安心中留意著分寸,便未有多嘴。
    常歲安未多提榮王世子的家人,隻聽對方提起了他的家人。
    “重陽前便聽聞常大將軍已率軍抵至淮南道……現下兩方多半已經交戰,隻是不知戰況如何了”李錄有些憂心地問。
    常歲安搖了搖頭:“現下還未聽到消息,隻能等戰報回京。”
    他每日都在掛心阿爹的身體和戰事,但戰時兩地消息往返不便,他也沒辦法及時得知阿爹的情況。
    似是察覺到他的想法,李錄斟酌了一下,道:“數月前淮南王大壽之際,我父王曾令我使人前去相賀,因揚州起了禍亂,派去的人便一時未返,暫居於淮南王府……待其歸京後,若有常大將軍的消息,我便告知常郎君。”
    常歲安便施禮:“如此便多謝世子了!”
    淮南王李通,便是此次領軍的主帥李逸之父。
    淮南道緊鄰揚州,大軍未至之前,便是淮南王在奉旨調度各處,榮王世子派去的人既住在淮南王府,定然知曉更多更詳細的消息。
    於常歲安而言,相比那些簡略的軍報,若能得知阿爹的具體情況,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河風自對岸而來,清瘦的青年含笑道:“舉手之勞,不必言謝。”
    常歲安不是傻子,自然能察覺到對方的交好之意,他未有與對方深言,隻將此結論存在心裏,打算明日說給妹妹聽。
    二人在河邊說了許久的話,偶爾能聽到不遠處采菊的郎君女郎們的說笑聲。
    今日是個難得的晴天,後山不單有各色的菊,也有通紅似火的楓林,如此開闊的美景總是引人駐留的,悶了多日的少年人們,此時便都不急著折返。
    “女郎,您找什麽呢”長孫七娘子身邊的婢女懷裏抱著一捧青菊,看著四處張望的少女。
    長孫萱沒直接答侍女的話,隻有些納悶地道:“天女塔內祈福,不需要采菊敬獻的嗎”
    侍女恍然:“您是在找那位常家女郎呀。”
    長孫萱沒否認:“原以為她也會來采菊的。”
    侍女壓低了聲音,有些奇怪地問:“說來如今常家女郎已不在太子妃候選之列了……女郎怎還這般留意她”
    都不是對手了,自然不需要再費心思留意了。
    “你懂什麽呀。”長孫萱彎腰又摘下一支開得正好的青菊,心情頗好地道:“正因不是對手,不必被推著相爭,才更有可能成為朋友啊。”
    侍女驚訝地“啊”了一聲。
    合著女郎不是提防對手,是想著和對方交朋友呢
    長孫萱含笑直起身來。
    父親說,隻待此番回京後,太子妃之事便可塵埃落定了。
    明日祈福事畢,應當就能回京了。
    現下的局麵並不安穩,比如跟隨徐正業在揚州起兵的人當中就有她母親的遠親表侄,這些都是隱患麻煩。
    但自女帝登基來,長孫家的麻煩本就一直未曾間斷過,父親說,她隻需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
    她有信心在往後的日子裏做好一位太子妃,成為長孫家的助力和驕傲,雖為女子身,也可與父兄並肩光耀族中。
    說來,她忽然有些好奇,她未來的那個朋友,最想做的會是什麽呢
    直覺告訴她,能吸引她靠近的女郎,定然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比如在芙蓉花宴上,對方先後拒絕了榮王世子和崔大都督,從中便可見其意誌堅定,絲毫不為外物所擾。
    這份好奇心讓長孫萱在心裏歎了口氣。
    真是的,好想現下就跑去和對方做朋友,聽一聽對方的秘密和想法。
    此時,有一隻橙色斑紋蝴蝶扇動著翅膀從長孫萱眼前飛過。
    是枯葉蝶。
    她的目光下意識地跟隨著那隻蝶,隻見它飛向了那片如火的楓林。
    長孫萱一手拿著那支青菊,一手提著衣裙,隨口道:“走吧,再去前麵看看。”
    楓林內也有溪水流經,一條漂浮著楓葉的小溪內,倒映出兩道模湖的人影。
    “……這一月來,我實在掛心世子傷勢,曾多次使人送信去貴府給世子,隻是始終未得回信。”
    少女聲音輕柔地說著:“直到此番在皇陵見到世子,才算安下心來。”
    明謹挑眉:“你多次給我送過信”
    馮敏輕點頭,抬起眼睛看他:“世子……莫非不曾見到我的信嗎”
    明謹不以為意地道:“想來是我養傷之際,我母親使人攔下了。”
    他的母親貫會如此行事。
    馮敏輕輕咬唇,低下頭去:“夫人她如今……似乎不如從前那般喜歡我了,可是因我祖母之事麽。”
    明謹微彎身靠近她,壓低聲音明知故問:“你要她喜歡作何”
    他忽然離得這般近,說話時的熱氣就呼在她耳邊,馮敏臉頰一熱,聲音更小了:“我……我自然是在意的……”
    明謹似乎沒聽到她的話,或者說並不在意她在說什麽,抬手落在了她的發間:“咦,這簪子看著像是有些眼熟……”
    馮敏:“這正是世子之前送我的那對……”
    她特意簪著來見他的。
    隻是,他竟然不記得了嗎
    她來不及多想,便察覺到那隻落在她發間的手緩緩下移,落到了她發燙的臉上。
    那道聲音在她耳邊問道:“你想進我應國公府的門,對麽”
    馮敏心跳如雷,麵對這過於直白的問話,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她想守住女兒家的矜持,但又怕錯失機會,於是輕輕點了點頭,鼓起勇氣小聲道:“我……我一直是真心傾慕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