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躺得半生,終遇明主
字數:3060 加入書籤
片刻,駱觀臨微垂眸:“大人早已設想周全,是在下多慮了。”
“不,先生之慮關乎要害,也提醒了我不可有分毫大意。”常歲寧誠然道:“縱有官營作坊建成,可將掌握最新技藝的匠工皆為我所用,然而方才談及的風險仍在,隻是由七成降至三四成而已。”
駱觀臨也拿誠然的口吻說道:“而若是三四成,那這險,便很值得去冒了。”
之後若再有適當的舉措佐之,這三四成,便還能再逐步降一降。
最重要的是,正如她方才所言,如今的大盛,很需要冒這個險——皮若不存,毛將安附焉?
況且,她雖另建了匠學館,卻也建了農學館。作為江都如今的決策者,她的態度會直接影響江都民心,農學館的存在,便可表她依舊重農之心。
王嶽也想透了這一點,忽而懂得了駱觀臨昨日那句【她凡行事,必有算計】。
“現下可知,大人想要的是,是江都蓬勃向前的同時,各處仍能各安本業。”駱觀臨已安心許多,道:“大人有這份本心,並為此提前布局,是再好不過的。有心施為,便可更好平衡局麵。”
末了,他破天荒地道:“大人雖年少,行事過分大膽,卻可兼顧長遠利弊……這很難得。”
這其中的平衡,大多數人都找不到,他自認也沒這個能耐,但她卻把握得很好……這算是天資嗎?
可這天資,為何偏偏落在一個外家女郎身上?
駱觀臨心中湧現出難言的悵然與惋惜。
常歲寧眼中露出一絲新奇之色:“先生這是在誇我聰明了?”
駱觀臨目不斜視地道:“……大人素來聰慧,此乃眾所周知之事。”
“但先生誇我,卻是少見。”常歲寧自我肯定地點頭:“能得先生肯定,可見我的確有幾分聰明。”
她說著,忽而想到了什麽,一笑,道:“我也覺得近日好似長腦子了,看來那祝詞頗為靈驗。”
王嶽見縫插針地詢問:“大人所言祝詞是……?”
常歲寧眼中笑意清亮:“吾有一摯友,於乞巧節前,特來信祝願我健康聰明。”
王嶽一怔之後,不禁笑了起來。
駱觀臨則覺常歲寧口中這位好友也是個奇人——什麽人會這麽想不開,竟覺得她的心眼子還不夠多嗎?
王嶽借此言打趣了兩句,駱觀臨卻未接話,他時常提醒自己,這三年裏,他隻做該做之事,堅決不與這臨時主公談感情。
是以,駱觀臨強行把話題扭轉回公事之上:“大人方才提到官營作坊,計劃是讓來日無二院中學成的匠人入作坊為工,那大人是打算讓他們以服役的方式做工嗎?”
曆來,官營作坊中的匠工,多是被官府以徭役的方式征用。字麵意思便是,做工沒有酬勞,且是強製性的。
可江都戰後艱難,常歲寧此前又有主張減免平民徭役之舉。
常歲寧:“會征用部分服役者,但僅限於先前我自汴水帶回的俘虜,我會讓人從中挑選符合條件者,入工坊做事。”
此前她保下那八萬俘虜,皆帶回了江都,如今多在各處服役,待服役期滿,或遇大赦,即會歸放原籍。
“至於從無二院中學成的匠工,我會在市麵上的匠工酬勞的基礎之上,再給予他們優待。”常歲寧道:“但相應的,也會有所約束,凡自無二院學成者,至少需在作坊裏做工滿三年。掌握機密要術者,當給予更多優待,可授正職,使他們世代傳承,而相應的約束也會更加嚴格,需避免要術被擅自外泄的可能。”
譬如冶煉坊與造船坊,其中製造要術事關重大,務必做足保密措施。
若果真有所成,成果可推廣使用,她自不會讓江都獨攬,亦當根據情形與朝廷及各州共享,但有些東西,隻能在官府之間流傳,而不可泄於民間,以防落入居心叵測之人或異族手中。
駱觀臨點頭,他方才還在擔心,若她的官營作坊也采用平民服役之法來經營,此等強迫手段下,怕是會滋生新的官民階級矛盾,如此一來便等同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了。
她願意優待匠工,又寬嚴相濟給予約束,這樣便很好了。
而說到這名為“為己所用”的約束,王嶽不免問道:“如此,那文學館與算學館中的學生,日後是否也要給予一定約束,讓他們留下為江都效力?”
真若如此,王嶽覺得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無二院是他家刺史大人自掏腰包真金白銀造出來的,那些珍貴的藏書也是要真真切切地教出去的,投入如此之大的心力人力財力,若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為己所用,那豈不是竹籃打水?
若按照觀臨所言,刺史大人凡行事必有算計,那麽適當給予那些文人約束,便是必然之事了。
隻是文人心性及價值習慣皆不同於匠人,如何約束,其中分寸便還需認真把控。
王嶽已然開始思索之際,卻聽少女拿很輕鬆的語氣道:“文學館和算學館,我無意約束他們。”
王嶽不禁一愣,片刻才問:“那若他們學成之後,另投別處呢?”
常歲寧:“文人大多重信義,及師生之誼,若是條件允許,而我不是太差勁的情況下,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是願意留在江都的。”
“大人所言固然沒錯,但總有些人會有異心,而財帛利益亦動人心……”王嶽道:“大人若不給予約束,必不乏另投他人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