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道士老喜歡打道姑的主意
字數:7980 加入書籤
A+A-
在餘閑在家睡大覺的三天,聖京上下一直處於亢奮的狀態。
當然,絕大多數人的亢奮,和時下一係列的內憂外患基本沒有關係。
雲州有人造反?
常規操作啦,每年秋天都會有民變造反,這不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嘛,朝廷照例派幾位大員過去,很快就能擺平了。
燕幽匪患蔓延?
匪患不應該是燕幽行省的特色產業嘛,蔓延就蔓延唄,反正匪徒們打劫的是當地的老百姓,打劫夠了過冬的糧食就打道回府了。
北境戰火滔天?
打戰就打戰唄,製衡東宋和西唐,不是大景的基本國策嘛,今年東宋不乖打一打,明年西唐要是不聽話照打不誤,我大景天朝上國,肯定能拿捏得明明白白。
太子病重危急?
這貌似有點大條,太子當了大半輩子的儲君,不會連龍椅都沒坐過,就被他爹皇帝給先熬死了吧。而且太子妃據說還很年輕漂亮,守活寡太可惜了。還有其他幾個皇子在虎視眈眈著,接下來皇家肯定又有熱鬧大戲了,大家準備好瓜子,拭目以待!
總之一句話可以概括吃瓜群眾麵臨這些內憂外患的心態:看熱鬧不嫌事大,事不關己高掛起。
無論達官貴人們,還是底層老百姓,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隻要聖京歌舞升平、風調雨順就行了,聖京之外鬧得再凶,也無非是給他們多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
說得更難聽些,即便有一天聖京被人攻破了,大多數人也無非是換一個統治者繼續當韭菜,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
而且相比這幾件噩耗,他們最近三天最關注的談資,反而是有人登上了桃花書院湖心島的塔樓第五層。
桃花書院曆來在聖京各大階層都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因為豐富深厚的學派傳承,因為四大聖人的超然地位,也因為百年來從桃花書院走出來的英雄豪傑,使得書院在民眾心目中的精神象征意義,更勝過了大景朝廷。
隻要桃花書院屹立不倒,那聖京就能永享太平。
而對於登上湖心島塔樓第五層的人,聖京的各個階層,更習慣稱之為“天命之子”。
書院內部對於登上塔樓第五層的人,是沒有專屬的稱謂,但坊間都這麽叫,久而久之,這個稱謂也就深入人心了。
其實這個稱謂還是有些道理的,畢竟能登上塔樓第五層,意味著獲得了四大聖人的認可,而聖人幾乎是跟天道平起平坐的存在,按照這個邏輯,能登上塔樓第五層的幸運兒,不就相當於獲得了天命的欽點。
而先前每個登上塔樓第五層的人,後來的建樹,幾乎都應驗了天命所歸……也包括了差點謀逆成功的前國師裴無常。
畢竟一些人的小心思裏,還是很期待看到裴無常幹掉那個喜怒無常的暴君皇帝。
此次天降異象,使得一直沉浸於混沌中的塔樓綻放出萬丈光彩,無疑宣告了又一位天命之子的誕生。
因此,關於這位天命之子的身份,成了聖京上下爭相議論的話題。
其實這個話題,桃花書院是最有發言權的……但問題是書院針對這件事不發言。
從學員到教習們,基本都守口如瓶,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確定是誰登上了塔樓。
聖人們也沒現身說法,他們自己也隻能腦補猜測。
根據眾多目擊者的供述,大家基本可以把天命之子的“嫌疑”鎖定在四個人的身上。
寧雲心、潘大春、牧歌和餘閑。
於是,一場求證行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大家先跑去安樂侯家找了潘大春,潘大春表示自己道心已毀,需要閉門反思。
接著又有人去拜訪寧雲心,這位唐國公主表示精神欠佳,需要靜養。
然後還有人去郡主府問候牧歌,直接吃了閉門羹。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三位都在塔樓裏被聖人出的考題給創傷了神誌,這大約是失敗了!
排除了這三個嫌疑對象,如此一來,大家的焦點就放在了餘閑的身上。
但詭異的是,餘閑從書院出來後,也宅在了威遠侯府裏,閉門謝客。
這可把好事者們撓得心癢癢。
這小侯爺到底是不是天命之子,就不能給個痛快話嘛。
後來包括康樂侯等熟人都坐不住了,親自上門拜訪,結果也都被秦氏給打發了回去,表示餘閑還在睡大覺,一切等睡醒了再說。
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引人矚目,一時間,威遠侯府成了聖京各大階層乃至天下各大勢力的關注焦點。
誰不希望提前和天命之子打好交道呢。
哪怕不處好關係,提前知道天命之子的動向,跟風站隊,一本萬利。
就在這個風雲際會的節骨眼,餘閑卻攜著老舅秦澤,悄然離開了聖京。
再次順著運河抵達了雲州。
經曆上次的民變叛亂,雲州一度風聲鶴唳、混亂不堪。
直到朝廷派來了關通和餘則豐,在這一文一武兩大能臣的聯手平亂之下,雲州城迅速恢複了安定。
反倒是雲州城周圍的鄉村和縣城地區,亂得越發像是一鍋粥,民變不斷,叛亂不停,風雨不休!
“外甥,你說你二叔的平亂策略,是不是有些問題?”秦澤站在船頭,對比著城內城外的情況,忍不住吐槽道。
他隻是在河麵上走馬觀花似的看了一個大概,都看出了雲州的問題,城內歌舞升平,城外一團亂麻,這平叛的節奏不對勁啊!
“沒辦法,雲州是皇帝的老家,象征意義極大,雲州城是斷然不能出亂子的,換做你和我主政雲州,也會優先保住主城的安定,否則沒法跟朝廷上下交代。”
餘閑坐在船頭的小桌旁,喝著加了枸杞的熱茶,咂嘴道:“而且,長生教的造反策略,也抓住了朝廷的軟肋,知道朝廷會優先保主城,因此才會大肆在城郊鄉村發展信徒,起事反叛。”
秦澤也著他,頷首道:“那你覺得長生教的造反行動,有幾成勝算?”
“五五開吧。”
“評價挺高的啊。”
“老舅,多看史書,你就會發現,自古以來的造反成功桉例,基本都是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
餘閑信誓旦旦道,在朝廷絕大多數人覺得長生教隻是烏合之眾的時候,他卻覺得長生教的造反大業很刑很有判頭。
然而,無論餘閑還是秦澤,都沒有憂國憂民的覺悟。
憂國憂民有的是人去做,他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而且他們這一趟出京,還有更要緊的事情得去操心。
“兩位小姑娘……不對,應該是小師太。”
秦澤對著船艙說道:“船到岸了,收拾一下吧。”
話音落下後過了一分鍾,兩個小道姑從船艙裏先後走了出來。
這兩個小道姑看了眼將黑的天色,問詢道:“我們要立刻回齋裏嗎?”
“自然,事不宜遲。”餘閑以不容商榷的口吻道:“你們難道不想早點回去嗎?”
“我們自然擔心師父和師姐妹她們,但我們也怕……”小道姑遲疑道:“昨夜我們就說了,那東西一到天黑就會冒出來害人的。”
“所以我們才故意要等天黑了去梵清靜齋。”餘閑沉聲道。
昨夜收到了姐姐的書信後,一家人就沒再闔上眼睛。
根據這兩個小道姑的講述,梵清靜齋,這個天下最大的道姑庵正在鬧鬼。
一個大修行宗派居然鬧鬼,聽著實在匪夷所思,但事實如此,更說明了此次事件的蹊蹺和嚴重。
“你們說,那東西一到天黑就會冒出來害人,那迄今為止,究竟害了多少人?”秦澤詢問道。
昨夜他不在現場,也是白天被秦氏叫過去,並委托他和餘閑趕往梵清靜齋一探究竟。
秦氏倒是想親自過去探望女兒,但現在餘則成和餘則豐兄弟倆都在外頭公幹,家裏必須得留她主持大局。
而秦澤修為不俗,修的還是詭道,想來處理這些事情是遊刃有餘的,因此餘閑的那位便宜姐姐才會專程托人來請秦澤過去協助。
“一位長老,兩個師姐妹,現在精神都不太正常,甚至見人就殺。”小道姑的臉上露出恐懼的神采:“現在齋裏上下人人自危,師姐和師父他們不分日夜的探查真相,但還是阻止不了那東西持續害人。”
“你們確定不是血靈作祟?”秦澤追問道。
“應該不是,第一,長老和那兩位師姐妹都修為有成,普通血靈根本上不了她們的身。”小道姑分析道:“第二,齋裏有聖人法器和法陣,血靈一旦出現就必然灰飛煙滅,根本沒機會作祟。”
“那就奇怪了,不是血靈惡鬼,還能是什麽魑魅魍魎呢。”秦澤都囔道。
“等過去一探究竟就知道了。”餘閑沉吟道,忽的想起了什麽,他又問那兩個小道姑:“對了,你們梵清靜齋裏,是不是有什麽禁地?”
兩個小道姑對視了一眼,同時搖頭。
看她們一臉的懵懂,想來是真的不知情。
不過餘閑卻沒打消繼續探究梵清靜齋禁地的計劃。
在出發前,秦氏偷偷跟餘閑提過,當年天元皇帝將巨闕射日弓交給了梵清靜齋的上任掌教燕青師太,隨後燕青師太帶著巨闕射日弓去了齋裏的禁地,將此弓封印。
至於禁地在哪裏,除了皇帝,恐怕隻有梵清靜齋裏地位最高的那一兩個人才知道。
不過餘閑卻從裏麵嗅到了一股詭異的氣息。
他剛登上了塔樓第五層,是當下最有希望使用巨闕射日弓擊潰天石的人選之一,偏偏這時候和巨闕射日弓有關的梵清靜齋出了鬧鬼事件,這未免太湊巧了。
抑或是這裏麵暗藏著什麽陰謀詭計?
……
船靠岸之後,四人就在雲州城裏買了兩輛馬車,直奔梵清靜齋而去。
無極山位於雲州城的南端,而梵清靜齋則位於東邊,大約半天的車程。
於是,當餘閑一行人抵達梵清靜齋的山門口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黑夜中拂來的蕭瑟秋風,給這座位於半山腰的殿宇平添了幾分蒼涼。
餘閑他們棄了馬車,正要拾級而上,忽然一陣破空呼嘯從頭頂上傳來。
一抬頭,就看見三個青衫道袍的家夥從天而降,還都是老熟人!
帶頭的是道夫子思廉真人的座下七弟子正陽真人,在他的左右,分別是赤霞真人的弟子明閏,以及正陽真人自己的弟子,孫行甲!
“嘿,兄弟,這麽巧,都來梵清靜齋打秋風啊。”
孫行甲從飛劍上跳下來,衝著餘閑眉開眼笑。
“咳咳。”正陽真人板起臉訓斥徒弟:“你小子怕是聖京的牢飯還沒吃夠,再胡說八道,為師也讓你嚐嚐無極山關禁閉時的飯菜。”
孫行甲立刻訕訕閉嘴,躲到了師父的屁股後麵去。
明閏則衝著餘閑抱拳作揖:“餘施主,你們這麽晚了,還來梵清靜齋不知所為何事?”
“你們來這做什麽,我們就來做什麽。”餘閑言簡意賅。
聞言,正陽真人打量一下餘閑身後的秦澤和小道姑,道:“也是過來幫忙捉鬼的吧。”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我姐姐在梵清靜齋修行,我母親知道這裏出了邪門事情,不放心,於是讓我過來瞧瞧。”餘閑解釋道。
正陽真人微微詫異:“你姐也在這裏修行?叫什麽名字的?”
餘閑回道:“餘蘇蘇,碧秀師太座下的弟子。”
“蘇蘇師妹是你的姐姐?”明閏直接就動容了。
孫行甲則咧嘴笑道:“師兄,真是應了一家人進一扇門啊,你喜歡的人,居然是俺兄弟的姐姐。”
“……”
空氣突然的安靜了。
明閏的臉色有些發紅,惱羞的瞪了眼孫行甲,低聲道:“你再胡說八道,師兄可以在你關禁閉的時候給你送飯菜。”
孫行甲再度乖乖閉嘴,臉色肅然。
餘閑則翻了個白眼,沒好氣道:“怎麽無極山的道人,老喜歡打道姑庵的主意。”
正陽真人聞言,頓時掛不住臉了。
畢竟當年他名聞天下的那段典故,就是在梵清靜齋的山門口留下的。
一句“師太,你就從了貧道”,至今仍是名動天下修行界的曠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