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挽弓挽狂瀾,平叛平亂世!

字數:7513   加入書籤

A+A-


    在官軍的反撲下,叛軍開始轟然撤退。
    廝殺迭起,喊殺震天,場麵格外慘烈。
    然而,眼看叛軍兵敗如山倒時,官軍卻沒有乘勝追擊。
    直到大部分叛軍遠去,那兩支官軍部隊就停止了追殺。
    更準確的說,是那一支突然出現在山坳口的官軍將領,製止了餘則豐的追擊。
    “餘知府,窮寇勿追。”
    關通縱馬找到了餘則豐。
    “關將軍,援軍已經到了?”餘則豐微微詫異。
    關通搖搖頭:“隻有我,領了百名騎士先趕來了。”
    聞言,餘則豐立刻抬手勒令後麵的將士們止步。
    很顯然,關通是知道了長生教主力部隊會連夜攻襲雲州城,眼看衛所軍隊鞭長莫及,幹脆就自己帶著一支輕騎先趕來支援了。
    還好此刻夜深了,加上山坳口的地形掩護,使得長生教叛軍難以看出這支援軍的規模,而厲無極等人又在一係列的挫敗之後,導致叛軍軍心大亂,當關通率軍殺來突襲,直接就崩了心態、亂了陣腳。
    但充其量,就是把叛軍嚇跑了。
    彼此終歸是兵力懸殊,若是讓厲無極反應過來,穩住陣腳,結果依舊是凶多吉少。
    “先前不聽餘兄提醒,險些誤了大事,鑄成大錯,實在是無顏見餘兄啊。如今,隻能亡羊補牢,總算為時未晚。”關通拱手致歉。
    “關將軍不必這樣說,有些難處,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餘知府安慰道。
    他知道,關通早已洞察了叛軍農村包圍城市的謀略,但朝廷上下的壓力那麽大,大家都沒辦法改變皇帝決定的戰略指示。
    現在關通隻率了百人就趕過來支援,這起碼說明了這位武夫子的弟子是願意豁出命去保家衛國的。
    “穩妥起見,先撤回城內,隻要撐到天亮,就沒事了。”關通商量道。
    “如此,就按將軍說的辦吧。”
    餘則豐點點頭,隨即仰頭看了眼夜空,當發現天上隻剩下高月星辰,不由一怔。
    我侄子呢?
    “無缺,你怎麽樣了?”
    餘蘇蘇在後麵高呼道。
    餘則豐連忙循著聲音,趕了過去,赫然看到了餘閑被牧歌用公主抱的姿勢抱在懷裏,已然昏迷不醒。
    “沒事,他的意念消耗太大了。”牧歌早已留意到餘閑的呼吸很平穩。
    隻是當感覺到餘閑還往她的懷裏拱了拱腦袋,牧歌的嬌軀瞬間麻了麻。
    甚至,她隱約還能感受到餘閑呼出的鼻息撲在了她的胸口……
    確認餘閑無恙,大家又長鬆了一口氣,連忙班師往城內而去了。
    ……
    另一邊,厲無極率著叛軍撤離出雲州城的十裏開外後,眼看官軍沒有追上來,這才開始休整部隊、安定軍心。
    “雲信、秀念他們呢?還有綠娥呢?”
    厲無極環顧四周,卻看不見自己中意的義子義女們了。
    大家麵麵相覷,卻是無人敢回應。
    厲無極的臉色更加灰敗,失神了好一會,他仰起頭,四十五度角仰望夜空的憂傷,呢喃道:“看來,天機還是會出錯的,道夫子說得不錯,我命由我不由天,而我一味的寄希望於天道,奈何天道經常是言而無信的。”
    此時此刻,這個名震天下的叛軍首領,像是一個憂鬱的文學家。
    “教主,那些官軍沒有追擊上來,可能是他們在虛張聲勢,剛剛天太黑,沒及時看清楚,但我分辨聲勢,覺察到他們的人數不會太多。要不咱們殺他個回馬槍吧!”有個叛匪提議道。
    “可他們還有弓。”厲無極幽幽道,看了眼自己粉碎骨折的左手臂。
    一時間,叛匪們又噤若寒蟬。
    那一把射日弓,帶給他們的恐懼已然深深植入了他們的靈魂深處。
    “可是就這麽放棄的話,那我們恐怕很難再成事了,等明日朝廷得到消息,必然會集結一切力量圍剿我們。”另一個叛匪遲疑道。
    “我們今晚不來雲州城,朝廷就不圍剿我們了?”厲無極輕哼道,隨即他又默默思忖了一會,道:“不過,雲州確實不好待下去了,因為這場戰亂,這裏的百姓過得更苦了,我們長生教是為老百姓謀福祉的,推翻腐朽朝廷,初衷也隻是想經曆陣痛後,讓天下迎來新生。而現在陣痛眼看要變成長痛了,我們不應該讓老百姓承受這些的……”
    “教主聖賢仁德,天下無人可比。”周圍的叛匪將領們紛紛讚頌。
    “換個地方吧,你們連夜去燕幽行省,我那幾個義子在那裏的鄉村山區裏,已經發展了不小的基礎勢力,你們潛入大山後,大可以裏應外合跟朝廷打遊擊,等到大雪封山,朝廷就徹底沒轍了。”厲無極指示道。
    一個將領納悶道:“教主,您說‘你們’?”
    “對,就是你們。”厲無極道:“我一個人留下來。”
    “教主意欲何為?”
    “我想留下來看好戲。”
    厲無極緩緩道:“天道說當朝太子命不久矣,等太子一死,就會引發朝廷動蕩、皇室內訌,幾個皇子藩王會展開激烈殘殺,緊接著大景就會陷入到更深的內憂外患中。我想留下來,見證這個帝國崩毀的曆史性時刻。”
    接著,他指著繁星,又像是一個天文學家:“你們看,仔細看,那裏是不是有一顆一閃一閃的星辰,顏色也略微有些紅,那一顆星辰不久後就會降落在神州大地上。而那時,就是太子的死期,也是大景的死期。”
    大家紛紛仰頭觀望,卻根本沒看到有什麽一閃一閃的紅星,看了個寂寞。
    要麽是厲無極的臆想幻覺,要麽是其他人的修為太低,看不出所以然。
    “星辰是那麽的明亮美好,伴隨了這個世界存在了億萬年,也見證了這個世界無數次的繁華衰落,它們大多數時候是充當旁觀者,但當天道準備重新整理人間的秩序時,它們就會帶著天道的指示降臨人間,我等這一刻,已經等了許久。”厲無極兀自在那碎碎念。
    對於教主的神神叨叨,大家沒有接茬,都習以為常了。
    不少人都相信,教主如果不謀反,本可以當一名詩人大儒,奈何屢試不中、落榜多次,這才對朝廷充滿了怨恨。
    “可是,教主,您剛剛不是還說,天道有時會言而無信的嘛,萬一太子沒死成,朝廷沒出亂子,我們的處境就更麻煩了。”有個將領忍不住道。
    “格局小了。”教主豎起食指搖了搖:“你們要明白,天道虐我千百次,我待天道如摯愛。人會犯錯,天道也是如此,我們要有足夠大的包容理解心態,把天道視作我們的愛人,允許他偶爾犯一次錯,隻要接下來改正就行了。”
    “而我的責任,就是協助天道糾正錯誤,走回正道。這次讓天道犯錯的主要原因,就出在那個餘無缺的身上,為了讓天道不再犯錯,莪得及時把這個錯誤的根源給消除了。”
    “隻要錯誤的根源沒了,那接下來的事物就能完全順應天意,到時,我們長生教也能像卜卦的結果一樣,帶領老百姓們打倒朝廷、當家作主了。”
    叛匪們聽得五體投地,普天下,也隻有他們的教主能把殺人說得這麽文藝脫俗了。
    ……
    這後半夜,實際是暗流湧動,表明是風平浪靜。
    但總歸是平靜的度過了。
    叛軍沒有再殺回來。
    當東升的旭日將曙光披在雲州城之上,城內的軍民皆是歡呼雀躍。
    這一場雲州城保衛戰,落下了圓滿的帷幕。
    而聖京方麵也第一時間獲悉了消息。
    天元皇帝震怒,連下三道聖旨送去了東邊。
    第一道送到了雲州城的餘則豐手裏,嘉獎讚許他的傑出貢獻,並讓他親自將有功之臣列出一份名單,交由皇帝和內閣安排獎勵。
    第二道送到了關通的手裏,把他和衛所將士們罵了個狗血淋頭,要求他們戴罪立功,否則等春節時候,直接讓人送他們的人頭進京過年。
    第三道,則送去了海州,落在了海王的手裏,沒有批評和誇獎,隻是讓海王擇日進京盡孝……根據曆史案例,藩王回京盡孝,往往不是什麽好事。
    渝王就是最近的前車之鑒。
    直到接到聖旨的那一刻,海王方才如夢方醒,他明白,自己的心思計劃,原來早被父皇看穿了!
    他也明白,這一去聖京,想再回海州就很難了,甚至他在聖京的安危也要打一個大問號。
    那一刻,他幾乎萬念俱灰、懊悔不已,連軍師清微道人都記恨上了。
    要不是清微道人說太子將死、大景將亂,他也不至於萌發奪嫡的念頭。
    更不會暗中搗鬼,以封印邪器的名義,試圖浪費掉一次開啟鎮邪塔的珍貴機會,讓巨闕射日弓短期內無法重現人間。
    之前說過了,鎮邪塔開啟一次後,下一次再想開啟,起碼要過一年,到時候,沒有射日弓擊潰天石,太子鐵定是要涼涼了……但現在,先涼涼的卻是海王自己。
    清微道人對此也很委屈。
    他的籌謀布局那麽的精妙。
    選擇在叛軍進攻雲州城的時刻開啟鎮邪塔,就是想把餘閑拖在那裏,誰想到,餘閑竟然還是來了,並上演了連番的逆天壯舉!
    事到如今,大局已定,他隻能以一個墊腳石的身份,目送著餘閑力挽狂瀾,也目送著海王在深秋時灰溜溜的離開了海州。
    沒了海王的庇護,他又被餘閑打成重傷,很久一段時間裏,恐怕都得夾著尾巴做人了……
    當海王前腳離開海州,皇帝就派遣康樂侯領了幾路大軍,趕赴海王主持軍政大事,聯合雲州方麵,誓要將長生教在大景東部的勢力連根拔起。
    與此同時,在赤霞真人的號召下,無極山全麵加入了鎮壓叛匪的行動中,這個信號,讓天下一度震驚矚目。
    特別是那些修行宗派。
    現在不是沸沸揚揚的預言說天要亡大景嗎?
    再說了,無極山不是不輕易幹預世俗的紛爭嗎?
    難道說,天機有變?
    眼看無極山這個正道巨擘選擇了支持朝廷,使得大景東部的不少修行宗派也重新選擇站隊。
    有了這些修行者生力軍的加入,平叛行動一路逆勢而起、高奏凱歌,一個月過去,雲州的叛亂終於得到了平息。
    不過,平掉的大多隻是長生教人字頭、地字頭的叛軍,天字頭的核心部隊,在那一夜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直到不久後,燕幽行省的巡撫杜隆向朝廷匯報消息,告知有一夥神秘的武裝力量進入了燕幽行省,潛入到燕幽群山之中。
    大家這才恍然,敢情人家一早就遁走了!
    這一下,皇帝再度氣急敗壞,又集結了幾路大軍進山剿匪,不過,前麵的三次戰役卻以失敗告終了。
    之後,皇帝仍然執拗的想增派兵馬馳援,卻被病重中的太子給勸住了。
    當時已是深秋,燕幽行省的北部區域都已經降雪了,特別是燕幽群山也開始封山了,這時候再去平叛剿匪,實在勝算渺茫,還得勞民傷財。
    現在的大景王朝,經曆了一整個秋天內憂外患的動蕩,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皇帝一意孤行慣了,但看到太子奄奄一息的模樣,終於心軟了,選擇了暫時罷兵。
    這個罷兵計劃,也包括了北境。
    東宋的目的最終還是得逞了,成功把戰爭拖到了冬天……但也有不成功的地方。
    當他們自以為將威遠侯的大軍堵在了落神山就能萬無一失時,北涼王牧雄卻在第一場雪天後的第二天,親帥大軍直接度過冰封的河流,過境西唐,直接襲擊東宋的腹地!
    這一下,東宋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得不收縮兵力回援。西唐軍隊順勢展開了反撲,收複了幾個失地。
    威遠侯也抓住機會,將落神山下的東宋和荒人聯合部隊擊破,一度將戰線往北又推進了百裏,震撼北境。
    然而,一場大雪封堵住了他們繼續挺進的路線,威遠侯為安全考慮,隻能又把大軍撤回到落神山下。
    這場秋天的戰事,最終沒有真正的贏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兵戈,開始迎接即將來臨的寒冬。
    並且,許多人也在觀望等待著,想看看大景的太子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想看看天道的預言會不會再次告吹。
    同時,大家還在翹首以待著那個攜著巨闕射日弓的天命之子,會不會再次上演驚天動地的逆天之舉。
    上到朝廷、下到坊間,許多人都聽說了,
    那一夜,雲州之上、蒼穹之下的那四次挽弓射箭,止住了這場紛亂了一整秋的內外憂患。
    不覺間,初冬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