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

字數:3445   加入書籤

A+A-


    “陛下,請吧。”一員副將站在營帳門口,向皇帝低頭下著跪。
    “將軍請起。”皇帝拖著一件金黃色的長袍,攥著一把花梨木的手杖,沿石板路慢慢走到山頂,見此處依著山崖建了幾座大帳,四周都豎起了宮牆一般高的柵欄,角落隻砌有一處高台,用以觀察海上形勢。皇帝略顧了幾眼,便徑直走入大帳,見張隆祿端坐在案幾前。
    “臣張隆祿叩見陛下!”張隆祿旋即走出來,向他腳邊就是重重地一拜。
    “張總督辛苦,”皇帝脫下黃袍,命人撂在兵器架上,“聽說你老早便起來操練水師了,真是好一個忠勤之臣啊。”
    張隆祿頷首答道:“此乃微臣分內之事。”
    皇帝點了點頭,隨後回顧身旁的禁衛:“柳卿還有沈總管什麽時候來?”
    “柳丞相正在城中督查部眾,尚需半個時辰方至。”
    “這個有什麽不放心的,”皇帝笑了兩聲,說道,“既然那裏還需時日,朕也不願在此幹坐,不如到軍港上瞧一瞧,看戰船整備如何。”
    張隆祿眼珠一轉,連忙陪笑道:“山下近海風寒,聖上應以龍體為重,勿得輕往。兵仗炮彈皆放在帳內,不如待軍士上山來取時,細細問詢,亦能了解我登州水兵情況。”
    “好,那我也省了下山的力氣,就在此坐一會吧。”
    張隆祿聽罷,忙把自己坐的椅子抽過去,交由皇帝坐了。
    容青則在帳外等候。他正無聊地踱著步,忽見遠處來了一隊水兵,馬不停蹄地向這裏趕來,便叫幾個禁衛喝住他們,親自與之說道:“皇帝陛下想知道汝等平日操練如何,你們先到大帳跪謝聖恩,然後再去庫房拿兵器。”
    那隊長官說了聲‘是’,帶著人進帳去了。
    “拜過皇上!”這夥兵匆忙朝皇帝叩了頭,又向張總督一揖,“見過大人。”
    “陛下今日觀閱,須得知你們具體的情況。把今天的安排,都說一下吧。”張隆祿道。
    “是。”那隊長官代替眾人稟告,“我和手底下人都是管大船的,今日大閱共有十艘大船,我等皆為後軍,俟申時初出港。”
    “那前、中兩軍何時出港?”皇帝又多餘問了一句。
    “這個……”隊長官瞅瞅張隆祿。
    “這個應老夫作答,”張隆祿捋須道,“前軍午正出港,中軍為未正,彼時首尾列陣,共一萬八千餘人,也是一時之盛舉了。”
    皇帝麵帶微笑,看起來十分滿意,喚容青道:“賢弟,來賜將士們銀子。”
    一隊水兵聽後,感恩不盡,直磕了十幾個頭,領著銀子出去了。
    須臾,柳鎮年帶著眾臣僚上了山,聽說大閱即將開始,隻好先去見張隆祿,二人親切地交談了許久,並未發覺後者有什麽歹意,便命令葉永甲等至山腰的營寨內安歇,自己同皇上在山頂觀閱。
    葉、蔡兩人雖對張隆祿有所懷疑,但沒能有機會進諫,隻得依著他們的吩咐,像被押送的犯人般,被兩名副將送到山腰。
    葉永甲一進入這座大營,見四麵八方都是護衛的兵士,個個趾高氣揚,陰冷地看著他們,如豺狼盯著將死的獵物,令人毛骨悚然。
    “這些人都可以撤去,”蔡賢卿感覺有些不太對勁,“我們不需要如此多的看守。”
    副將把眼皮子兩眨,躬身稟道:“此乃張總督的命令,在下沒法違抗。”
    “這就是張總督的錯!”蔡賢卿氣得臉色漲紅,迭聲質問,“皇上也沒這麽多兵圍著,我們臣子比聖上還尊貴不成?你們還要不要腦袋!”
    “我都說了,軍令,軍令……”副將惡狠狠地說道。
    “你們……”
    這時,葉永甲不知從哪兒聽見寶劍出鞘的聲音,嚇得冷汗直流,急來勸和這場爭吵:“蔡老,蔡老……”
    蔡賢卿握緊的拳頭漸漸鬆開,隨即冷哼一聲,一甩袖子,踏步朝大帳裏去;副將也不計較,以極其冰冷的口吻向葉永甲告辭:“我們該走了。”
    葉永甲立即到營帳裏找了蔡賢卿。他看四處無人,隨即悄聲說道:“蔡老,若剛才接著爭辯下去,你我的人頭都要落地了。”
    “我也沒辦法了,”蔡賢卿的麵色竟比他還差,“早死比晚死痛快,趁時局未亂,把張隆祿拉下水,有個墊背的都成。”
    “怎麽說,也是安待時機為妙,若再無轉機,便是天命不佑了……”葉永甲仰天歎罷,將手伸到他的麵前,“大不了,和蔡老一齊受死!”
    蔡賢卿毅然握住了他的手:“老夫活了六十多歲了,死算什麽?起碼擺脫了戲子的名號,這輩子值了!隻可惜廷龍一表人才,竟然將死於黨爭之際。”
    葉永甲感慨一歎,搖頭苦笑:“昔日我還認為夏元龍不應臨陣求死,實屬博取剛烈之名,並不足效。誰知今時竟與他同在一路……甚至不如啊。”
    “或許世事就是如此,最難的就是死得其所。”蔡賢卿笑道。
    “總督,總督!”
    張隆祿正走出軍港,準備回山頂複命,見一員軍官從雜草叢生的野路上跑過來。
    “張總督,我一會兒要在下頭指揮,敢問……炮擊是在什麽時候?”
    “炮擊?”張隆祿皺住眉頭,“後軍來呀。”
    “哦,我明白了。”他見張隆祿轉身要走,就又攔住,“還有件事,陛下說要派個內侍到中軍,柳鎮年不解,陛下言‘遠處觀閱,不明其形勢,不如在近處肉眼觀瞧’,前者便放行了。”
    “這道理也不好拒絕,”張隆祿道,“皇上有興致,自是好事。你切記,要把內侍安放在中軍的船上,才能萬無一失。”
    這裏仍在交代的功夫,看那內侍已下山來,眾人趕忙放棄了密談,來向公公行禮。
    “辛苦公公了。”張總督走後,那軍官攙扶著內侍,直來到軍港上,海風撲麵而來,甚為舒適,吹打得岸邊的旗幟招展翻動,見那靠著百十條大小船隻,數不勝數。
    “公公,中軍視野寬廣,請您到那兒的大船上觀閱吧。”
    內侍滿意地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