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字數:5067   加入書籤

A+A-


    新的製度,受益最大的,就是全部是商戶的毛氏了。
    以往的規則下,毛氏隻能經營一些例如很小的商品。
    而現在他們可以經營辛邑大部分的上品。
    除了鹽、酒這些東西。
    他們早就想和蘇氏一樣,成為大商人,遊走於各個邑城之間。
    前幾日辛又和幾個小族的族長商議的事情當中,就有此事。
    毛氏的毛扁跟隨辛又販酒,知道辛又已經掌握了一種新的釀酒技術。
    用這種技術掙來的錢,比他們毛氏一年掙的都多!
    如果能跟著邑大夫,販賣這種酒,那麽毛氏必然能更上一層樓。
    毛氏族長毛一權衡利弊,選擇了站在辛又這邊。
    他冒險將樊伯玉在熊皮之中的事情說了出來,就是要將辛邑長久以來的弊端,撕開了擺在國人的麵前。
    然後辛又以那些書契為要挾,逼迫三老退步,同意他的方案。
    辛又這麽做,有自己深層次的考量。
    辛邑不大,隻要賣好了酒,就能有不菲的收入。
    商人的稅款,隻是杯水車薪。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國人們必然對三老以及他們的子侄親人有所反感。
    三老一開始反對辛又分糧,後來又爆出了樊伯玉的醜聞。
    一些和三老同族,但是並不親的旁支,不知不覺已經開始站在了辛又這邊。
    即便是三老的近親,也開始對這些人所做之事有一些了解,由中立變為了反感。
    最重要的是,辛又已經籌備夠了足夠多的糧食,他們不必再依賴於這些大戶就能過冬。
    三老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又失去了國人的人心。
    辛又隻需要稍加引導,外加早已經想好的方案,自然得到了國人絕大部分的支持。
    尤其是以毛氏、杜氏為首的小家族。
    他們嚐到了甜頭,自然轉向支持辛又。
    一些國人也決定站在辛又這一邊,尤其是遭到三老極其家族迫害的那些人。
    三老不再插手辛一的商業,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渠道,這倒是其次。
    主要的是,三老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了。
    辛又開始盤算,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徹底的將這三個老家夥,從辛邑的核心圈子當中趕出去了!
    手中有錢、有民心,如果連這三個老家夥都不能扳倒,那辛又這個穿越者也不要想什麽成為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了。
    國人議事,就這樣結束了。
    樊米、尹榮和辛無左,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這麽多國人在這裏,他們可不敢核對那些書契的事情。
    不過辛又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權當此事不存在。
    “從未有一任邑大夫,敢拿書契威脅我們……”樊米咬著牙說道。
    “司徒,這邑大夫和以往不同了,我們可得注意啊。”尹榮說道:“如果再將他當成一個書呆子,我們還會吃虧的。”
    “司空大人,你說的沒有錯。”樊米道:“不如今夜到我家中稍事?”
    “可,最好再叫上辛氏盡。”
    二人約定,辛無左聽到後,趕緊去通報辛盡。
    三大家族的管事者,多年以後重新聚在了一起。
    ……
    辛氏正堂。
    辛又和毛氏、杜氏、胡氏三位家主也在商討一些事情。
    毛氏代表著辛邑的商戶階層,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
    辛又決定讓毛氏代理辛邑除了鹽、酒以外的所有生意,這樣的福利,讓毛氏家主不得不感歎給的實在太多了!
    杜氏則因為杜乾的關係,一開始就站在了辛又的這邊,而且辛邑天青酒的釀造,辛又也決定交給杜乾負責。
    剩下的胡氏,則依舊在兩邊搖擺。
    “我們胡氏隻有十幾口人,都是以務農為生,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耕地,都在樊氏的下遊。”
    胡氏家主胡甬滿麵的愁容。
    辛又想讓這三家派出年輕的子弟,來鄉校學習文字、數學。
    毛、杜兩家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平氏卻為難了起來。
    如果得罪了樊氏,他們明年可能連水都沒有。
    “胡甬,你還沒被樊氏欺負夠嗎?”毛一道:“辛渠的水,明明是辛邑所有家族都能用的,為什麽每年都是他們樊氏先用,你們毛氏後用呢?”
    “樊氏的人口,比我們胡氏多太多了!”胡甬道:“你們的田地不在一塊,你不知道我有多難。”
    “要麽你們胡氏跟著我們毛氏做生意算了,將你們全部改成商戶。”毛一道。
    “想得美!商人朝不保夕,還是我們農戶實在。”胡甬說道:“君子的好意,我胡甬豈能不知。隻是我們胡氏有求於樊氏,要不然胡氏明年真的無法耕地了!”
    辛又點了點頭,胡甬說的這些都是實情。
    辛氏、樊氏和尹氏,就是靠著人口、地利來控製這些小家族。
    辛渠是當年樊氏主導挖掘的一條溝渠,可以將青水引到辛嶺的陰麵,讓那裏的田地得到灌溉。
    同樣的,受到辛渠灌溉的家族,則要受到樊氏的控製。
    畢竟他們處在辛渠的上遊,誰敢違抗就拉閘斷水。
    胡氏曆代為農,離了水就活不成了。
    “如果……我允許你們在青水河畔開墾荒地呢?”辛又問道。
    “什麽?”胡甬以為自己聽錯了。
    清水河畔的地,可都是好地啊!
    可是那裏還有什麽荒地可以開墾呢?
    最重要的是,那些肥沃的土地,哪裏輪得到他們胡氏開辟呢?
    “在辛邑的南邊,兔兒嶺的下麵,還有一片荒地。”辛又道:“那裏靠近我們辛氏宗家的地,我可以將那一塊地交給你們開墾。”
    “邑大夫,我沒聽錯吧?那片地樊氏和辛盡他們早就想開了,隻是因為是邑大夫您的地,所以不敢……”
    “我的地,我說了算。”辛又道:“反正我們大宗也沒幾個人能種地,你們胡氏擅長耕種,就把那片地借給你們吧。除了那塊地,我們家的你們也可以耕種。”
    “這……”胡甬萬萬沒想到,這些話是辛又嘴裏說出來的。
    不是說辛氏曆代君子,最為恪守規矩,從不開辟荒地,也從不擾亂井田嗎?
    “我自然是有條件的。”辛又道:“除了讓你們的子弟來讀書,還有就是你們每年所得之糧食,要拿出一些交給我們大宗,畢竟我也是要吃飯的。”
    “這是自然!”胡甬連忙點頭。
    多了這麽多的地,自然多出了很多糧食。
    將這些糧食的一半分給邑大夫,他們說依舊能得到更多的糧食。
    不過是辛苦一些罷了。
    但是對於這些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說,怕的不是勞累,而是沒有地。
    何況胡氏這幾年人丁興旺,很多年輕人沒有土地,糧食也不夠吃。
    對於種地,辛又沒有興趣。
    他更願意當一個“地主”,將地借給農戶去種。
    自己隻要收租就可以了。
    辛邑就這麽一點點大,就算把荒地都開辟完,也沒有多少產值。
    增加全邑國人生產總值,還得靠其他的產業。
    比如釀酒。
    “既然如此,這件事我們就說定了。”辛又道。
    三個小宗的家主,連連點頭。
    雖然他們常年依附於三老的家族,雖然他們對辛又不是很了解,雖然他們也不知道辛又到底能不能扳倒三老。
    但是他們還是答應了。
    因為辛又給的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