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辛氏

字數:4882   加入書籤

A+A-




    “邑大夫……”
    辛無左看到辛又在這裏,很是驚奇。
    他剛想過去,卻被辛盡拉住了。
    “看看,他到底想做什麽。”辛盡說道。
    辛又並沒有做什麽,隻是幫著幾個國人,將裝好的糧食,搬運到了牛車上而已。
    論起農活,辛又並不擅長。
    可以說他根本不會。
    辛又隻能靠著自己的一把力氣,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君子,休息一下吧。”小五喘著粗氣。
    “你去休息吧,今天必須把這些糧食裝好。”辛又說道:“糧食是最珍貴的!裝完了我們辛氏的糧食,過去幾個人,幫著其他國人把糧食都裝好,明日黃昏,我們辛邑要把這些事情全部做完!”
    “是!”
    眾國人高呼,再度賣力地幹了起來。
    “這……”
    辛盡有點驚訝,國人何時這麽聽辛又的話了?
    這辛又,真的會“法術”?
    辛又伸了伸懶腰,看到了這裏的辛盡。
    “叔公,您怎麽來了。”辛又走了過來,向辛盡打招呼。
    “族長,叔公每隔幾天,都會看看族裏的農事,這麽多年從未改變過。”辛無左道。
    語氣之中,對辛又還有一股怨氣。
    辛又默然。
    他的父親辛無病,以及他的祖父,似乎都從未對這些事這麽上心過。
    辛氏大宗,一向以長公嫡係自居。
    他們恪守周禮,喜歡研究典籍,時刻用周禮來要求自己。
    也要求族人用古老的周禮做事。
    對於農業,隻要每家將公田之中的貢賦繳納足夠即可。
    但是這一年天氣如何、收成如何,經過幾年種植地力如何,河水是否改道,是否需要更優良的種子,很少有人問及。
    這些事情,都是辛氏小宗,也就是辛盡這一支來照看的。
    再每年春天的時候,辛氏族長也會下地耕種,但是耕種之後,他們就又躲在家中,研習六藝,學習典籍。
    對於辛氏大宗來說,經營一個公邑,太小了。
    他們生來是要在廟堂之上,管理全國事務的。
    久而久之,辛又這一脈,和國人們漸行漸遠了。
    饒是他們經常拿出自家的糧食,來充當貢賦,但是在國人看來,這不過是圍了保住他們這一支邑大夫的位置罷了。
    所以當辛又聽到小五轉述了辛盡“辛氏有我一人足矣”這句話時,辛又並未反駁。
    這麽多年,辛氏的大宗,其實就是依靠小宗養著的。
    隻不過因為大宗乃是長公的嫡係,地位尊崇,所以被選為了邑大夫。
    可是辛又這一支,根本不善於管理邑城,也懶得管理。
    慢慢的,權力就落在了他人的手中。
    “這麽多年,辛苦叔公了。”
    辛又向著辛盡行頓首禮。
    這是晚輩給長輩所行的最高禮節,讓辛盡感到有點手足無措。
    “君子這是何意?快快起來。”
    雖然是辛又的長輩,但是辛又畢竟是邑大夫。
    “我說的是真心話。”辛又依舊跪在地上,這是他對於辛盡的尊敬。
    這麽多年,若不是有辛盡,辛氏早就衰敗了。
    這是事實,他承受的住這一拜。
    身為邑大夫,可是從未想過讓國人吃飽穿暖。
    連這麽小的一個公邑都治理不好,辛氏大宗卻一直妄想著回到朝堂之上。
    也難怪它們處處受製於人,因為他們根本得不到國人的支持。
    但是辛又這個穿越者,先是擊敗了戎人,又是創辦了鄉學,現在還將邑中委積全部分出去給窮人。
    國人們對邑大夫的看法,早已經改變。
    這麽多年來,辛又可能是曆代邑大夫之中,最受國人歡迎的一個人。
    今日辛又親自下地,幫著國人幹活,自然有許多人擁戴。
    “這麽多年,邑大夫從未想過國人是怎麽過的,應該怎麽過。所以辛邑即便處於肥沃之地,卻依舊如此的貧瘠。”辛又搖了搖頭:“這是我們大宗的責任。”
    辛盡驚訝,他沒想到辛又會這麽說。
    但是很快,辛盡恢複了以往的態度。
    “君子能知道這些,已經比以前的邑大夫好不少了。”辛盡道:“不過人心,可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聚起來的,光是靠一年的糧食,再從地裏幹點活,恐怕還不足以讓辛氏的人都聽你的話。”
    辛又沉默了一下。
    因為辛盡說的是事實。
    “收買人心,如果我說我從未這麽想過,您是否信之……”
    “不信。”
    辛盡說的斬釘截鐵。
    辛又笑道:“果然是叔公,不過我到底是在收買人心,還是在為我們辛氏做事,很快您就知道了。”
    “為了辛氏?每一代邑大夫都是這麽說的,可是你們隻想著回到朝中做官,可是國人連飯都吃不上了!”
    辛盡的拐棍,用力杵了杵地。
    這是他多年以來想說的話。
    曆代辛邑大夫,都將讓辛氏恢複過往榮耀為己任。
    他們從不真正的關心國人,隻是將國人當成了他們成為卿大夫的工具。
    其它城邑都在開墾荒地,用來養活更多的人口。
    可是辛邑卻一直守著那些老地,寧可餓死也不違背“禮法”。
    期望有一天天子能看到他們這個恪守周禮的小邑。
    可惜這一切都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若不是辛盡這樣的務實派,辛氏早已奔潰。
    “我和他們不一樣。”辛又道:“我想讓辛邑的人吃飽,我也想讓辛氏重回廟堂之上。”
    “讓國人吃飽,有新酒足矣,這一點你做的很好,比我還要好。”辛盡道:“可是重回廟堂,豈是那麽容易的。”
    有些事,辛盡和大宗,有很大的分歧。
    辛又沉默,這確實不容易。
    “以前辛邑也曾富足過。”辛盡說道:“可是你的爺爺辛艮一意孤行,將邑中積委拿去送給朝中重臣,想要討一分外朝的差事,這件事你可知道?”
    “我……從不知道。”辛又汗顏,看來這是家醜啊。
    “後來榮公失勢,你爺爺的願景未能實現,我們邑中又經曆了大旱,死了不少人。”辛盡道:“也就是從那時起,尹氏和樊氏的人口、勢力開始超過我們辛氏。”
    辛又這才明了。
    為什麽辛盡對自己這個邑大夫有這麽多的成見。
    自己的爺爺辛艮,用邑中之資為自己謀官職。
    邑中饑荒的時候,他也就無能為力,隻能向大戶借糧賑濟災民。
    結果這個雪球越滾越大,辛氏又不擅長治理,負債越來越多。
    最重連權力也慢慢丟失了。
    “邑大夫,你是個聰明人,我說的這些你應該明白。”辛盡說道:“辛氏,或者說你們大宗能不能重新回朝為官,對國人來說,並非最要緊之事。有吃的,活下去,才是國人唯一之願望。廟堂之上,波瀾雲詭,稍有不慎,我們連辛邑都沒有了!”
    說完,辛盡離開了。
    留下了辛又站在那裏,獨自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