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法師疑雲 第十二章 未竟事業

字數:7290   加入書籤

A+A-


    風瀾的話音剛落,遠遠傳來不友好的女人聲音。
    卓一凡兄妹聽到這個聲音,如觸雷電,同時站的遠些,雙拳緊握,眼睛裏快要冒出火光。
    “風瀾,放開它倆。”聖符真人朗聲道,“眾弟子退避。”
    別人說放手,風瀾會猶豫。
    聖符真人一說,隻能依令而行。
    風瀾先放開巨型蚯蚓。
    蚯蚓猛地仰起頭,向天上衝去。
    一隻大手淩空出現,五指指尖漸散純正的道家青輝。
    螺旋盤旋而上的蚯蚓,像一隻不斷縮小的小蟲,在大手的掌心掙紮盤旋,再漸漸平靜。
    風瀾為之一怔,被這等厲害的神通震懾。
    少頃,他放開白猿。
    白猿撓著頭,四處看看,像是不知道怎麽辦了。
    風瀾與眾人離開離耳島。
    倘若白猿真的帶來什麽秘密,那將是掌天宗的一件大事。
    縱使是現今健在的太上長老,會非常重視。
    實事上,眾弟子離開後,四位化神境太上長老一起到來,以秘法封鎖離耳島方圓。
    事後,隻傳開一條消息:離耳島下有一座礦。
    緊接著,宗門統一遷移臥龍島上的所有人,前往開明島。
    以臥龍島為依托點,將白堊島、厭火島、離耳島等相連的七座海島,被布下法陣,方圓十三座島嶼,嚴禁外門弟子靠近。
    開明島,位於青魚十三島的右魚翅翅尖,三分之二的海岸直連餘燼之海。
    島上,靈氣充沛,非常適合安靜修煉,但沒有臨近的曆練地。
    隻有前往淩雲島,乘坐宗門的巡海仙舟,前往比較固定的凶島曆練。
    風瀾,繼續著他的冒險曆練之路、勤修苦練之路。
    第一次,起個大早,早早前往淩雲島,乘渡海仙舟。
    淩雲島,仙葫群島所屬最大的港灣基地,停泊三十一艘渡海仙舟。
    這是掌天仙宗名列五正名門的實力象征之一。
    自掌天仙君創立掌天仙宗以來,浩瀚無邊的餘燼之海,隱隱成了掌天仙宗的私有地域。
    掌天仙宗的曆代傳人,極少向陸地上開拓勢力範圍,始終盡心竭力的經營餘燼之海,將之牢牢掌控。
    數千年來,覬覦餘燼大海資源的勢力不少,膽敢向掌天宗正麵競爭的尚且沒有。
    風瀾站在渡海仙舟的一角,舉目遠眺。
    深海深處的滔天海浪,波瀾壯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始終與天相連。
    第一次煙落島之行,得三百顆靈晶,收獲極豐。
    至此,風瀾不再感覺到靈晶難以獲取。
    漫長的艱難日子,有一種要熬出頭的趨勢。
    身上的秘密、心中的秘密,從未放下過,仍然毫無機會去改變什麽。
    耐心,是唯一的策略。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四年時光,飛逝而過。
    風瀾終於修煉到凝元境。
    清晨,麵朝大海,感受全身穴位中“汩汩”的感覺,像是一眼眼靈泉泛水。
    “師弟,又要出海曆練?”
    熟悉的聲音淩空而至。
    赤色劍芒落地,來人正是穆禩。
    穆禩,風度瀟灑,姿容秀美,約莫二十四五歲的年紀。
    實際上,他入師門已有六十四年之久。
    “穆師兄。”風瀾行禮拜見,“不出海曆練,怎麽行呢。修仙這條路,得用靈晶鋪路。”
    “宗門的前輩們一致認定,師弟是掌天宗創派以來最勤奮的一人。
    待師弟修有所成,仙葫群島定要被鋤犁個遍。
    屆時,宗門將有向深海拓展的契機。”
    “那應該很難吧。”風瀾說,心想,“這在另一個世界,有專用術語—‘內卷’。可惜的是,這個世界的人,卷不動,都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
    “哈哈。”穆禩正色道,“經各脈首座一致同意,如厲飛雲、萬人王、風瀾等優秀的新一屆弟子,將提前一年晉升為長老們的親傳弟子。
    師弟,我是來接你前往通天峰,完成拜師禮。
    拜師結束,你將與四師弟、五師弟、六師弟一起出海,前往北域一趟。
    此事由四師弟負責。”
    “啊?”
    風瀾非常震驚,瞟一眼身後的洞府。
    “此洞府允許留下。
    畢竟,即便是內門弟子,也有可能在仙葫島上行走、做事,自然得有個安靜的住處。”
    穆禩看穿風瀾心事的說。
    風瀾盤算的是終於可以出海了,希望能有收獲。
    掌天宗,曆來沒有諸多煩瑣而多餘的儀式或禮節。
    當天,風瀾完成一切從簡的拜師禮,成為掌門人的第七位弟子。
    與此一同進行的,還有另外十一脈。
    萬年之下,十二脈有自己的一套禮儀,互不相幹。
    即使是同一脈,各不相同。
    此刻,仙葫島上,陽明大殿,龍符長老收厲飛雲為入室大弟子。
    真正的森嚴規矩,在於十二脈首座對各脈親傳弟子的一致鑒定與認可。
    聖符傳下仙劍“七星劍”與一門秘法,作為拜師敕賜之禮。
    風瀾再與大師兄敖景誠、三師兄原問天、四師兄葉乘風、五師兄西門小雨、六師兄王鳳年一一認識,互相寒暄。
    六位師兄中,道行最高的是二師兄穆禩,築基境中期,道行最低的是五師兄西門小雨,神意境中期。
    風瀾與六位師兄相比,實屬寒酸的緊。
    “一個月後,你們四人準時前往北域。
    此行,天龍殿、淩霄殿、元始門都會派出傑出的弟子前往,北域更是天劍宗鎮守的重地。
    在人前不宜輕妄失禮,亦不宜折損掌天宗的顏麵。”
    “弟子謹遵師尊法諭。”
    葉乘風他們三人異口同聲。
    風瀾跟著說,明顯不齊。
    聖符淡然一笑,叮囑道:“風瀾,據為師推測,風雪經極易摧動種種道法術法神通。其間的厲害,你師祖與我皆不大明白。但想來還是要盡量穩中求進,不宜一味的貪多,以免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弟子謹聆師尊教誨。”
    風瀾恭敬地說,心想師祖與師父是不是都在修煉風雪經?
    聖符又吩咐些師兄弟和睦、宗門各脈弟子和睦的勸誡語,便吩咐穆禩帶風瀾先定了掌天峰上的洞府。
    金虹峰,這座位於掌天峰正南的小山峰,峰上隻有一座闊大的洞府,成了風瀾獨享之峰。
    風瀾認真忖度後,決定暫回開明島。
    要不然,以凝元境的修為,占有如此洞天福地,良心難安。
    葉乘風、西門小雨、王鳳年拜入師門,沒有經曆外門曆練,直接各自占據比金虹峰還要好的靈脈。
    風瀾聽懂二師兄的話外音,裝作沒聽懂。
    “師兄,我來自廢土城邦,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開明島。
    七星仙劍,位於掌天百劍序列,享譽修真界的仙劍。
    三尺劍身,青輝熠熠,盤繞劍身的七顆七色星點,均勻分布,光澤內斂,盡皆被青輝統攝。
    風瀾專注馭劍,驅物飛行,遠比想象中的簡單。
    每當純厚精粹的靈力注入劍身,盤繞在劍身上的七顆星辰次第亮起赤、橙、黃、綠、藍、靛、紫,再由純正的道家青輝統攝,化作一團似由七根柱子撐起的嫋嫋青雲。
    風瀾置身青雲上,捏劍訣,忽上忽下,從容自如的馭劍飛翔。
    “還是不如無塵劍,隻怕連帝劫劍、勝邪劍亦不如。”
    風瀾遠遠看到卓一凡、卓一仙、白猿過來,早早馭劍落地,便聽到卓一凡這樣說。
    無塵劍是四師兄的,帝劫劍是六師兄的,勝邪劍是五師兄的,都是馳名修真界的赫赫仙家法兵。
    帝劫和勝邪,與七星劍一樣,同屬掌天百劍序列。
    無塵劍是葉天塵真君的本命法兵,不屬於掌天百劍,但威名淩駕於掌天百劍之上。
    白猿看見風瀾,先是高興的兩隻前爪撓撓頭、重重拍拍,再是看看天、看看地,似是在努力回憶什麽。
    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個人,它是想告訴或暗示風瀾什麽。
    “靈尊。”
    風瀾親熱的喚道。
    萬年老猿,不成精,也得成仙,至少是個半仙體。
    白猿齜牙發出“哈哢哢”的柔和聲音,害羞似的躲在卓一仙身後,東張西望。
    風瀾請師兄、師姐進洞府一敘。
    卓一仙沒說話,帶著白猿走向海岸。
    風瀾早已習慣她從來不說話。
    “此行北域,你可知道目的?”
    卓一凡意味深長地問。
    “不知道。”風瀾真的不知道,總感覺卓一凡知道,“有消息?”
    “嘿嘿。家師聽聞,魔教中人的蹤跡出現在北域。
    故此,天劍宗傳信五正,聯手追查,盡早提防。
    三千年前的一場大戰,魔教幾乎被滅,逃回流沙界的殘餘,閉界不出。
    三千年呐,他們此次重出流沙界,怕要掀起滔天巨浪,將泰明大陸鬧個雞犬不寧。”
    “原來是這樣。”
    “派你去,是想將我們這個小小的結盟給拆散。”卓一凡話鋒一轉,直言道,“百草堂看上去不錯,但論到實力與規模,如何能與經營萬年的靈藥殿競爭?”
    “師兄,凡事,最好藏拙。”風瀾道,“老人言:刀子磨得太鋒利,用著順手,亦易折。”
    “宗門內部的鬥爭,一定是建立在使宗門變強大的基礎上。
    如果為競爭而競爭,打橫炮,使邪力,必定會自取滅亡。
    當然,時時刻刻,須謹慎提防他人預設的陷阱。
    一個沒有自保能力的人,如何使他人信服。”
    “師弟看的通透。家師蒙山長老也是這一說法。”卓一凡道,“現在,人王執掌望古堂,大仁執掌靈鏡堂,平安執掌永樂堂,大家聯手互助,形勢大為改觀。時間,或許在我們這邊。”
    “師兄啊,我們的目光不能隻看向內,也得時不時向外看看。”風瀾淡淡地說,“外麵,天高地闊,處處是荒地,任我們施展手腳。倘若能替宗門向外開拓,那才是我們崛起路上的榮耀征程。”
    “七星城?”卓一凡眼珠微微一轉,忽而搖搖頭,“七星城,你隻是知道皮毛,實際情形比宗門內部還要複雜與凶險。”
    卓一凡明白,是他與風瀾談起時,提到過幾次七星城的情形。
    掌天宗創派之初,七星城是掌天宗的門戶重地,由厲天殤真君親自坐鎮。
    自天殤真君仙逝後,七星城漸漸旁落,掌天宗再也無力掌控與經營,隻存在名義上的掌控。
    掌天宗附庸的本家、世家,都是謹守祖業,大多數時候要靠掌天宗撐腰。
    “完成曆代先師未竟的事業,不正是我們該做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