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於嫻
字數:3620 加入書籤
也正是因為對方的每一句話都正合她的心意,風雅頌才不自覺的繃直了身體,整個人都更加警惕。
畢竟一個完全了解你需求的騙子做起圈套來,遠比不理解你的人更加得心應手。
也更容易引人上鉤。
【小擺怡情大擺快樂:這個簽約模式確實有點意思,但我現在已經把重華娛樂給徹底得罪了,後續難免會遭到對方的打擊報複,你們和我簽約,不怕被連累嗎?】
說到這個,於嫻的底氣就更足了,字裏行間裏都透著滿滿的驕傲!
【悅雅娛樂於嫻:你聽說過季如風嗎?他是京都季家的太子爺,也是我們悅雅娛樂的大老板!】
【悅雅娛樂於嫻:雖然季家的產業和娛樂圈不怎麽沾邊,但畢竟家族影響力擺在那兒,真和重華娛樂較起勁來,就算贏不了,也能扒下對方的一層皮。】
【悅雅娛樂於嫻:重明赫又剛好是個看重利益的人,到底是魚死網破劃算,還是和氣生財劃算,這筆賬他比我們算得明白,所以大概率不會對我們公司怎樣。但要是換了那些背景不夠硬的小公司,一切就都說不準了~】
聽她的意思,季如風對這家隨手注冊的小公司居然還挺上心,為此甚至不惜和重華娛樂決一死戰?
可是這家公司不是他為了拿學分才注冊的嗎?能正常運轉起來就已經夠離譜了,居然還想著做大做強?
這怎麽想都有些不符合常理好吧?
風雅頌越想越覺得蹊蹺,忍不住就多問了一嘴。
【小擺怡情大擺快樂:可是我在網上看到說,這家公司是你家老板為了在大學生創業實踐課上拿學分才注冊的啊!按理說學分拿到手之後,就應該直接注銷了,怎麽還有模有樣的開了起來,甚至不惜為了它和重華娛樂打擂台?】
這個問題,於嫻在應聘這家公司時也疑惑過,並且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找到確定的答案。
隻能模棱兩可。
【悅雅娛樂於嫻:老板的心思誰知道呢~可能他早就做好了畢業之後直接回家繼承家業的打算,所以提前拿這家公司練練手?又或者是因為他有著強烈的處|女情結,而這家公司又剛好是他人生中注冊的第一家公司,所以就希望能把它做大做強?】
【悅雅娛樂於嫻:不過我個人覺得,最有可能的是我家老板還沒遭受過社會的毒打,不知道人心險惡、生意難做,所以還懷揣著一顆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心,俗稱中二病。】
風雅頌:“???”
【小擺怡情大擺快樂:展開說說?】
在於嫻繪聲繪色的吐槽中,季如風這個名字在風雅頌的腦海裏,逐漸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原來他雖然今年才18歲,還是個在校大學生,卻已經通過互聯網感受到了民不聊生。
在憤世嫉俗之心的驅使下,他不僅沒有注銷這家隨手開的經紀公司,反倒自掏腰包,招兵買馬,在兩個月之內把這家公司給組建了起來。
朝九晚五、五險一金、雙休、加班費、帶薪年假、產假、婚假……
打工人們所夢想的一切,他通通給夠!
且本著救人先救急的想法,他們招聘員工時也在能力過關的前提下,優先錄取生活有難處的。
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媳婦懷著二胎、身上背著房貸車貸卻因為年齡超過3歲被大公司優化掉的失意男中年。
和出軌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卻因空白期太長求職屢屢碰壁的單親媽媽。
懷孕後因公司故意增加工作量而被迫辭職的新晉寶媽……
就連於嫻自己,都屬於在求職市場上飽受排擠與冷眼的群體。
她今年三十歲,畢業於京都傳媒大學,且一畢業就進了重華娛樂。
年輕的時候心氣兒高,總想著出人頭地。
並天真的認為隻要業績好,工資高,別說996,就算是007她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她父母離異,家境一般,從小感受到的家庭溫暖有限,沒有結婚生子的打算。
所以當hr遞來那份自願不婚不育的協議書時,她簽得幹脆利落,毫不猶豫。
和婚育權一起被她放棄掉的,還有婚假、產假、帶薪年假等一係列假期。
她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了重華娛樂,而重華娛樂回饋給她的是什麽呢?
是明明她已經自願放棄了婚育權,卻依舊在競爭升職機會時輸給了遠不如她的男性。
是明明她是因為沒日沒夜的加班累出了一身病,卻在好不容易請到病假後,還要被譏諷一句:你們女生就是矯情。
是她因為病重住院時,還在被沒完沒了的工作信息騷擾。
他們說這件事很急,所以麻煩你在病床上處理一下。
他們說住院本身就是在休息,為了避免你休息太久了,回來無法適應,所以能處理的工作盡量還是不要落下。
他們說請假後交接工作本就是你的分內之事,所以不會給你加班費。
他們說在醫院偷懶偷得差不多了就趕緊回來吧,這邊還有一堆活兒等著人幹呢……
明明手機沒日沒夜的響,卻沒有一個人關心她的病情。
而等她終於養好了病,重返職場時,一切又都兩極反轉。
他們說你大病初愈,不適合勞累,所以新簽約的藝人就都交給別人帶吧。
他們說你生病時交接給別人的那些藝人,好不容易才和新經紀人們磨合好,再換回來又要不習慣,所以幹脆就算了吧。
他們說你每天在部門裏閑著也不是個事兒,幹脆調去比較缺人的別的部門吧。
他們說去了新部門你肯定又要浪費時間,重新學習,公司還要專門派人來教你,所以底薪就給你調低一點,就當是交學費了……
就這樣,她從藝人經紀部的核心人物,一步步被排擠成公司的邊緣人。
就因為她生了一場大病,公司高層覺得以她的身體狀況,無法再承擔高強度的工作,不如用降薪的方式逼她離職,再招新人。
這樣既不用給她賠償,又能用更低的薪水招到更有幹勁的年輕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