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五十二章 沒有誰再能約束的權力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A+A-


    “道君化身前來不足為懼,強力劍術和火甲符配合可以摧毀他化身!”
    “董仲舒當下在謄寫相關,相應的針對要求或許還能降低一些!”
    “他真身前來至少要能找到人!”
    ……
    張學舟有幾分擔憂道君的報複,新帝則沒那麽在意。
    如果帝王容易殺,大漢王朝的帝王早就被一輪一輪割草了。
    其他不說,新帝外出還會換身份,改了發型、頭冠、衣袍等,沒多少人認得出他。
    “你家不大,很容易被那些咒師搜尋到,以後昏睡的時候住皇宮中便是了,大門鎖上誰能知道你躺到哪兒去了!”
    張學舟懼怕報複的隱患也被新帝安排得妥妥當當。
    隻要不是被道君正麵撞見,他安全度會非常高。
    而轉換世界後的安全則因為住所的隱匿性難於被查探到。
    “也不知結合靈木法杖給道君那一下的創傷有多大!”
    張學舟尋思著道君的創傷,又盤算著對方可能報複的時間,隻聽新帝在那兒催促張學舟再找找敖厲索要一點精血。
    但凡他殺伐道君時動用的是赤霄劍,新帝覺得自己斬殺對方的概率會較高。
    “那柄劍也太不穩定了,跟賭命似的”張學舟吐槽道:“萬一軟癱下來,那是真的會要我們的命!”
    “它是不靠譜了一些,也就病兒拿著較為穩妥,軟了都硬撐起來揮斬兩下!”
    新帝悻悻不已。
    如果赤霄劍麵對道君一下變成軟骨頭,新帝覺得那種場景應該會很絕望。
    這是一柄他想用但又需要拿命來賭的劍。
    道君不會給對手反複重來的機會,思索再三,他心中少了幾分催促張學舟算計敖厲精血的念頭,隻是叮囑張學舟碰到機會不要放過,萬一真能用得上,那便是真正存在反殺的可能,作為備用選擇不差。
    “聽說義妁給你配的安神藥材多達三十六種,母後和田蚡托我問一問,義妁開的丹方能用在她們身上嗎?”
    張學舟的病情算是較為穩定,發病時隻是胡言亂語,並不會大吵大鬧。
    新帝也很好奇張學舟是否有良方。
    “這種藥的衝擊性很大,要麽吃好,要麽吃死”張學舟笑道:“義妁也就敢對我這麽開丹方了,但凡換成另外的病人,她不敢這麽配藥!”
    “我聽說有一些毒藥在其中?”
    “藥性相克也相生,毒用好了就是藥,藥用差了就是毒!”
    “我現在隻剩下五枚極品吊命丹,你身體正常時是否還能煉製一些!”
    “我盡可能煉製!”
    ……
    張學舟從太醫館出來後並沒有返回府邸,而是前往皇宮安住。
    伴隨他同時前去的還有義妁,又涉及兩個皇宮禁衛跟行。
    他和新帝在未央宮大殿分開。
    “陛下,東方朔似乎和昆侖有說不清的牽扯關係,此人底細有幾分不幹淨,陛下還需謹慎!”
    “鄭卿……長信宮缺乏詹事,你去那邊協助皇太後盯緊一些後宮的安危事,也給朕看清楚一些,不要讓不軌之人在長信宮作祟!”
    新帝心中歎了一口長氣。
    鄭當時的敏銳性十足,也較為維護他的安危,明知張學舟是他身邊近臣依舊敢諫言,但鄭當時沒搞清楚相關信息,也不懂張學舟的重要性。
    張學舟在很早以前就向他稟報了昆侖之行,諸多涉及相關事並非沒頭沒尾。
    而張學舟在新帝擊殺道君和燭九陰時的配合無人可取代。
    對方冷靜又理智,臨場表現遠較之田蚡要好。
    如果硬要找張學舟的毛病,新帝隻能想到張學舟性格太趨向於‘求和’,和朝堂上那些投誠保守派係官員差不多,想著盡可能不得罪人不惹事。
    這種觀念很不好,畢竟惹不惹事並不由他們說了算,越不惹事越容易被人欺負。
    新帝覺得張學舟必須糾正這種觀念,甚至要學一學怎麽惹事,又怎麽讓別人不敢再惹事,從而避免被算計。
    這種過程沒法一蹴而就,過程必然充滿曲折,但隻要不斷向上,他相信事情必然能解決。
    譬如他們這一次異地作戰有折損,但也給予了道君等人一個深刻教訓。
    若道君等人敢來長安城,新帝覺得那不是危險,反而有可能成為一個鏟除對手的機會。
    張學舟等人還擔心道君的報複,新帝則是在等待,希望可以尋覓到出手的可能。
    “多謝陛下恩賜!”
    目光掃過鄭當時,這位曾經的京兆尹臉上是錯愕之色,而後又低頭躬身行禮,將京兆尹頂冠取了下來。
    “辟陽侯之孫審充擅長辨識,可暫入京兆伊府任職!”
    新帝讓人取墨寫了一封詔書。
    沒有皇太後插手,田蚡也不敢再阻隔,他此時任命官員的程序極為簡單。
    三言兩語摘去了鄭當時的職位,新帝也安排了人員任職。
    沒有誰再能約束的權力在新帝手中,但他沒有過往想象中那麽恣意,並沒有報複性將諸多官員都換成身邊近臣,而是會根據官員能力進行調整,畢竟當下朝廷內政運轉正常,並不存在大規模替換的必要。
    說到底,新帝需要的是有隨時替換官員的權力,而並非需要將所有職位換成自己身邊的忠心者。
    新帝很清楚自己身邊人的能力,也清楚這些人的極限。
    如果能力到了,他就會換成新人,如果能力沒達到,他也不會做揠苗助長的事情。
    “如果衛青在第四波負責掃尾……”
    大部分官員都會被保留,但也有少部分官員必然要被新帝替換。
    哪怕他的人存在欠缺,這也比一個有不可彌補缺陷的官員強。
    “王恢……王恢……”
    新帝念念了兩聲。
    王恢是朝堂主戰的將領,也代表了皇太後主戰的思想。
    但對方的能力不足以勝任主戰派首席,一場戰爭打得虎頭蛇尾,更不可能讓對方繼續領銜下去。
    “王恢當時死拚一場活下來就是合格的統帥,他心性猶豫,領軍的風險太高了,這種畏戰不出擊犯了戰爭大忌,我懲戒重了會讓人離心離德,懲戒輕了又會引發效仿,燭九陰傷我父,道君傷我母,若朝廷將官學王恢,這仇如何能報……”
    未央宮大殿中,新帝來回踱步。
    朝廷的官員需要做部分調整,而軍部將領則不是簡單的調整問題。
    這就像張學舟需要去轉換觀念。
    隻有觀念轉變敢於不斷對外,新帝結合眾人才有報仇的能力。
    而且他所要的並不簡單隻涉及私人恩怨,他聽過張學舟周遊時所聽到的消息。
    眼下的三界很可能處於一個勢力真空期,各大派係青黃不接,也欠缺了仙庭主導秩序。
    這或許能讓他抓住一個引導自身和大漢王朝強大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