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此法可行否?

字數:3314   加入書籤

A+A-


    【洪武十四年春,朝廷征五萬精兵,攜十六萬家眷,共計二十一萬人前往北方各省。】
    【同年夏,北方邊境守軍家眷,約十三萬人,開始向北方遷徙。】
    【同年夏,北方相鄰各省支援人口共計十萬。】
    【洪武十四年末,各地移民開始到達北方,北方劣勢逐漸有穩定傾向。】
    【洪武十五年春,南方各地移民基本全部到達北方各省。】
    【洪武十五年秋,朝廷再次征兵十萬,攜二十七萬家眷,共計三十七萬人萬網北方各省。】
    【洪武十六年春,所有移民盡數到達,當地官兵協助開荒屯田,農業基本恢複原狀。】
    【同年夏,北方相鄰各省再次支援人口共計五萬。】
    【洪武十七年秋,北方中原基本已達到災害之前水平。】
    【叮,模擬結束!】
    朱元璋看著這次模擬,滿意的點了點頭。
    從今年開始準備,隨後從明年正式開始。
    確確實實用了三年便基本步入正軌。
    至此朱元璋算是徹底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
    次日清晨,朱高煦還在睡夢中,便被外麵一陣敲門聲吵醒。
    “南陽郡王,馬上就要早朝了,奴婢伺候您更衣。”
    朱高煦揉了揉惺忪睡眼,看著身下陌生的床才想起來這是在皇宮。
    “進來吧。”
    翻身坐起,朱高煦讓等在外麵的宮女進來,隨後在宮女的侍奉下開始更衣。
    等朱高煦出來時,發現朱元璋早就等在門外了。
    看到這一幕,朱高煦不禁感歎。
    “這年頭當皇帝這不是什麽好活兒。”
    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朱元璋當然不知道自己這寶貝孫子剛剛在心中把他比作雞狗。
    看到朱高煦無精打采的出來後,朱元璋說道:“小猴崽子精神點,咱可信守承諾,過了今早你可就是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了。”
    “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果然,朱高煦聽到這話,瞬間將睡意丟之腦後,一下子精神了起來。
    隨後跟著朱元璋的龍攆,向奉天殿走去。
    等朱元璋拉著朱高煦的小手從後方來到奉天殿時,一眾文武大臣早已在殿中站好。
    看到朱高煦再次陪著朱元璋上早朝,一眾大臣紛紛互相看了看,一時間整個大殿心思各異。
    陛下未免有些太過寵愛朱高煦這個皇孫了。
    沒有管那些大臣的心思,朱元璋邁著虎步坐在了龍椅之上,隨著一聲“上朝,”眾多文武大臣紛紛行禮。
    “閑話咱就不多說了,你們都知道,北方各省大災,誰給咱想想辦法。”
    朱元璋沒有廢話,剛坐下就開始試探一眾大臣的反應。
    哪怕心中早有乾坤,但朱元璋還是打算借此機會看看大臣們的反應。
    這就是帝王之道!
    可一眾大臣麵對朱元璋此話,卻紛紛低頭不言。
    北方大災可不是小事兒,這種情況下寧可不說也不能說錯。
    看著下方寂靜一片的眾臣,朱元璋冷哼一聲,有些不滿。
    “怎麽,咱這麽多大臣,難不成沒有一個能給咱一個有用的法子?”
    感覺到朱元璋的不滿,一眾大臣更加小心翼翼,沒有人冒然說話。
    就在這時,胡惟庸站了出來。
    “陛下,臣覺得眼下應當先運糧,解了北方百姓腹饑之危,隨後再從山西派遣移民恢複建設。”
    “臣覺得,可由朝廷派糧,同時由陛下下旨,調災區附近糧倉現行賑災。”
    胡惟庸不愧是大明左丞相,關鍵時刻站出來頂住了老朱的壓力。
    不過,這些落在朱高煦眼中則淡淡一笑。
    不可否認,胡惟庸此法確實不錯,如果運行得當起碼能暫時穩定住北方局勢。
    但朱高煦同樣清楚,胡惟庸之所以調糧,更多的絕對是私心。
    胡惟庸黨羽甚多,不可能不借此機會貪上一比。
    別的不說,光淮西子弟一眾將領中,就有不少人吃空餉,有些地方的糧倉甚至已經空了。
    估計胡惟庸也是想借此機會給他的黨羽們擦屁股。
    不過朱高煦雖然看的清楚,卻不打算多說。
    他和胡惟庸的帳還得慢慢算。
    想到這兒,朱高煦眼中精光一閃,隨後束手站在朱元璋一旁,顯然是不想說話。
    但老奸巨猾的朱元璋怎麽可能讓朱高煦老老實實的站在一邊看戲。
    “嗯,此舉不錯!”朱元璋先是開口肯定了一句。
    胡惟庸聽後挺了挺胸脯,顯然認為朱元璋一定會采取自己的意見。
    可很快,胡惟庸便聽到朱元璋有開口了。
    “法子是不錯,小猴崽子你給咱說說看,此法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