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返城

字數:7164   加入書籤

A+A-


    楊太爺從回憶中醒來,臉上還帶著些許痛苦。
    “那還是土改的時候,村裏來了工作隊,看到玉米這個樣,領頭的好像說過,讓我們挑大玉米粒子的種。”
    “那後來呢?”
    楊小濤知道,這肯定有什麽變故。
    “唉!”
    楊太爺歎息一聲。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收獲不小。但後來”
    “那年,咱們村挑了最好的玉米粒當種子,滿心歡喜的種下去。”
    “剛開始的時候,那些玉米長得可喜人了,一個個老高老高的,等抽了穗肯定都是大棒子。”
    “可誰也沒想到,就在玉米長粒的時候,一場風雨就給全毀了。”
    “所有玉米,都被吹倒了。跟以前的玉米沒法比啊!這一次,全村一半的玉米都扶不起來了。”
    說到這裏,楊太爺滿心後悔,後悔當年的那個決定。
    “糧食歉收,最後的結果就是村裏人餓肚子。要不是國家支援,咱們一村人能活一半都是好的。”
    “所以啊,我們村,包括周圍的幾個村,都欠國家的啊!”
    楊太爺說著眼眶通紅,似是有淚珠滑下。
    “太爺,過去了,以後咱們多為國家做貢獻就好!”
    楊小濤安慰著,楊太爺點頭,隨後說道,“所以啊,你想的挺好,但還是不要瞎搞了!”
    楊小濤聽了,有一瞬間的猶豫,卻又搖頭,因為前世上學的經曆,給了他更多了解世界的窗口。
    別的想不到,但雜交玉米的事他還是清楚地。
    這裏麵,涉及到基因雜交的概念,在那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高中課本上就有。
    所以,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他必須嚐試一下。
    不然,他不甘心。
    他可是有係統的人啊。
    雖然兌換欄裏還沒有種子,但以後未必沒有不是。
    楊小濤打定主意,對楊太爺說道。
    “太爺,不論如何,這事我想試一下。”
    楊太爺見他這副模樣,沉默良久,便點頭同意。
    他知道不讓他試試,年輕人不死心。
    等撞了南牆就知道該怎麽選擇了。
    何況,有他把關,也不會讓村子跟著胡鬧。
    拿起一個玉米棒子,小心的扣著玉米粒,爺倆在這一刻倒是特別溫馨。
    下午,楊小濤繼續在村子裏享受過年的氛圍,卻也留心各家種植玉米的情況。
    每次去一家,都會對著房梁上的玉米看一會兒,碰到個頭大的就要一個,村裏人也不問緣由,喜歡自己拿就是。
    最後,夜幕降臨的時候,楊小濤已經找了五斤多玉米粒子,都是個頭大的玉米。
    還有半斤左右的小粒玉米。
    楊小濤又趁機請教了村裏的老人,關於玉米的習性。
    眾人也隻是以為城裏人新奇,沒有保留的告訴了他。
    楊小濤記在心裏,明白這玉米是雌性同株,最頂上的是雄花,中間長棒子的是雌花。
    種在地裏,根本不需要人工授粉,自己就能完成有性繁殖。
    而這正是楊小濤想要的,或許其他人在研究雜交育種過程中需要人工參與,而他卻不用。
    隻要將心裏的想法告訴小薇,這植物界的精靈就能完成任務。
    這才是他最大的仰仗。
    夜晚,楊小濤和楊太爺倆人收拾家堂,蒸了一鍋雜糧饅頭。
    明天早上要早起去上墳,便早早睡下。
    初三一起來,楊小濤就覺得屋子裏冷了不少,伸手試了下床底,冰涼一片。
    起來穿好衣服,準備往灶台裏添加木柴,卻被屋外的場景震撼。
    白茫茫的一片。
    房子上白白的鋪了一層棉花,牆頭上白雪如同帽子扣在上麵,院子裏偶爾的起伏代表著下麵藏著東西。
    “下雪了!”
    楊小濤呼吸著空氣裏的冰涼,仿佛這雪有了味道,空靈的味道。
    “趕緊的收拾,一會兒還要出門。”
    楊太爺說著,開始拾到物品。
    取出一刀黃紙,然後掏出一張大黑十在上麵摁了兩下。
    在將蒸好的每個饅頭上掐下來一小塊,放在黃紙裏包著。
    末了拿了一個空瓶子,裝了一瓶水。
    這就是酒了。
    然後拿起一掛白色鞭炮,用籃子裝好,楊小濤就扶著楊太爺走出門去。
    大街上,已經站滿了人。
    來的都是各家的男人,其中有幾個小子跟著一起去。
    隊伍沉默的走著,積雪被踩的嘎吱響。
    楊家莊的祖墳在南山上,想要過去就得過河。
    以前有一座木頭橋來,後來毀在戰火裏,這些年也沒修起來。
    好在河水有深有淺,村民用石頭搭了一條路,平時也能過河。
    冬天的時候,水也少了,過河也容易。
    隻是現在下了大雪,石頭上滑溜溜的,走路時就得小心了。
    楊小濤背著楊太爺,幾個年輕力壯的也背著老人過了河,又走了一段山路,這才到達墳地。
    這一片土地上大大小小數百座墳頭,有的有名字,有後人祭拜,有的根本沒名字,卻也享用楊家莊的照顧。
    楊小濤來到祖墳前,放下一刀黃紙,然後拿著剩下的東西走到一旁來到一座新墳前,木頭牌子上寫著“楊老根之墓”五個字。
    楊小濤心頭感慨,幸好這個世界沒有鬼怪一說。
    否則也不知道這楊老根會不會從棺材裏跳出來,打死他這個穿越者。
    將墳頭前的積雪掃幹淨,楊小濤點燃黃紙,連同饅頭一起燒過去,最後把“酒水”倒在一旁。
    “往後每年,我給你掃墓送錢。”
    “有什麽事夢裏說一聲,能辦的我一定照辦。”
    楊小濤在心裏默默的說著,一旁楊太爺已經安排人磕頭。
    這年代說起破除封建,但上千年的習俗豈是說改就改的?
    何況,這叫緬懷先人。在這農村裏,誰也不敢瞎叨叨。
    楊小濤給祖宗磕了四個頭,隨後又和同輩、小輩們給長輩磕頭,等到了楊老根墳前隻有十來個人,卻也鄭重磕了頭。
    一趟下來,楊小濤身上沾滿了泥雪,卻感覺分外莊重。
    上完墳,眾人返程。
    與來時不同,回家的路充滿笑聲。
    眾人有說有笑,踩著雪走的飛快,不少孩子玩起打雪仗,熱鬧的喊著。
    初四早上,楊小濤將東西收拾好。
    卻是準備回城。
    初七就要開班上工,他還要回去走走門,時間不多。
    而且他也要回去準備一下,將雜交玉米的事提上日程。
    離別總是傷感的,何況還是剛剛有了家的感覺,就像離家打工的孩子,心裏縱有萬般不舍,卻不得不向生活低下頭。
    楊太爺很是看的開,到了他這個歲數,經曆過的太多,心腸也比別人更寬。
    “回去好好工作,對的起人民對得起祖國。”
    “不要偷奸耍滑,咱們楊家莊不出那種人。”
    “還有,別掛念我,有事我讓石頭找你。”
    楊太爺說的敞亮,但說的比往常更多。
    短暫的幾天,他已經把楊小濤當成了自跟孫子,舔犢之情溢於言表。
    “太爺,您放心,等清明我再來看您。”
    楊小濤定下時間,算算日子不過一兩個月,若是進展順利,應該能夠趕上春玉米下地。
    “行了,趕緊找個媳婦。也好有人照顧伱。省得一天到晚沒人疼。”
    楊大壯也在一旁說著,楊小濤點頭笑著,“回去就找一個,叫你們來吃喜酒。”
    眾人分別之際,說的比較多。
    “去吧。”
    “走吧,別耽了時間。”
    揮手告別,楊小濤坐上驢車,和楊石頭一起走向四九城。
    和來時一樣,驢車上同樣堆了一堆東西。
    玉米,花生,核桃,一袋袋的裝著,裏麵都是村裏各戶的心意。
    “走了。回去吧!”
    雪地裏留下兩道車痕,遠方的人還在雪中站著,楊小濤大聲喊著,也不知道聽不聽得見。
    中午的時候,楊石頭把車停在四合院門前,幫著把東西送回屋子後,沒多停留,就披著楊小濤的軍大衣往回走。
    天黑路滑凍的慌,這就是送大衣的理由。
    楊石頭沒得拒絕,滿心歡喜的穿上軍大衣,接過楊小濤塞到手裏的酒瓶,趕著驢車往家走。
    這條路早就走了不知多少趟了,黑點怕啥,咱走的就是夜路。
    毛驢四條腿慢慢的走著,車上的人開心的就要睡過去。
    這邊剛把東西收拾完,院裏的議論聲再次響起。
    三大爺看著一袋子一簍子的東西搬進來,雖然隻是些山貨,但心裏總是堵得慌。
    這要是給他點得多好啊。
    “大過年的,見麵總得打個招呼吧。”
    看著楊小濤在家門口拾到院子,閻阜貴眼睛一轉,匆匆跑回家裏。
    “孩他爹,你找啥呢?”
    三大媽抱著閻解娣,這兩天太冷,爐子裏的煤炭就沒斷過,可小女兒有些怕凍,一沒人就哭,根本放不下。
    “我找春聯呢。”
    閻阜貴扒拉著書桌,末了問道。
    “我記得多寫了兩幅,你給放哪了?”
    三大媽記起來了,“這還說呢,你不是說一年一個樣,過了年就沒人用了,這不昨天給生爐子了!”
    “哎呀,你個敗家娘們。”
    閻阜貴聽了拍著桌子喊了一句,“就不知道東西中用?留一留能怎麽地?”
    三大媽也不多說,抱著閨女走到一旁。
    閻阜貴沒法,連忙對著院裏玩耍的閻解放閻解曠倆人喊著,“解放,趕緊回家!”
    正和弟弟玩堆雪人的閻解放,也沒法繼續,跑回了屋子。
    “趕緊拿好了。”
    閻阜貴已經鋪好了紅紙,筆墨準備好,就等閻解放扶著了。
    “爹,都過完年了,你寫這個幹嘛?”
    “幹嘛?哼,當然是有用了。”
    閻阜貴回了一句,略一思索就開始揮筆疾書,一旁的閻解放拿著對聯,閻解曠也跑進來,自覺的拿起蒲扇吹幹。
    沒一會兒,閻阜貴看著自己的傑作,滿意的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