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5 章 攜 妻 歸 來
字數:3324 加入書籤
香竹此刻倒是十分興奮,此時已是臘月底了,路旁的植被略帶蕭條之意,小鎮的建築也十分簡單,大多以木質結構為主,香竹看過去感到很是新奇,不停地問這問那,公孫衍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公孫衍其實也是在說給伊蕊聽,畢竟以後很可能還要在這裏生活一段時間,多讓主仆二人了解一些小鎮情況總是好的。
公孫衍家在小鎮的東北部,他們是從西南方向進入小鎮的,公孫衍先是帶著二女沿著邽水河邊向東走,來到鎮內的建安路口後,又開始沿路北行。
小鎮繁榮依舊,但看過去武者明顯增多了,而且大多身著深青色服裝,這種顏色的服裝讓公孫衍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三人加快腳步,穿街而過,直接來到小鎮的最北端,然後向東行去。
很快,公孫衍家的宅院近在眼前,離家已經兩年零十個月了,公孫衍心裏激動又忐忑,他不由自主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裝。
見狀,伊蕊知道要見婆婆的時刻到了,立刻摘下麵紗,也開始整理起來,香竹也幫著伊蕊整理,順便還捯飭了一下自己,二女相互檢查滿意後,才對公孫衍點了點頭。
公孫衍又從指環中拿出三個事先準備好的大包裹,讓伊蕊和香竹人手一個,搞得伊蕊主仆兩人有些疑惑。
公孫衍告訴她倆是裝樣子給仆人看的。
隨後便帶著她們向家中走去,來到自家大門前,公孫衍輕輕叩了幾下門,裏麵很快傳來他熟悉的護衛聲音:
“這裏是公孫家,門外是哪位”
“是我,莊斌,趕快開門。”
“啊!是少爺回來了呀!”
大門隨即打開,見到果然是公孫衍回來了,莊斌納頭便拜,公孫衍連忙問道:
“我娘親她們都好吧”
“夫人很好!”
莊斌一邊回答,一邊吃驚地望著公孫衍身後,伊蕊和香竹兩人正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裏。公孫衍也沒向他介紹,直接帶著伊蕊她們走進了垂花門,並大聲喊道:
“娘,我回來了!”
院子裏,風懿正在那裏指揮著胥婕她們幹活兒,似是指導她們曬製臘魚臘肉。
聞聽公孫衍的聲音,眾女猛然一愣,風懿抬頭看見公孫衍三人,立刻迎上前來驚喜地叫道:
“是衍兒回來了!這倆姑娘是誰呀”
公孫衍連忙上前幾步,給娘親行了一個大禮,伊蕊也隨即上前給風懿行大禮,香竹則是落後一個身位行大禮。
見狀,風懿大吃一驚,行如此大禮者必是至親之人,她心中立刻有了猜測。
這時,公孫衍把伊蕊拉過來悄聲對娘親說道:
“娘,這是伊蕊,我們在玄洲大陸已經訂婚了,由於路途遙遠,事先未經娘親允許,還望娘親允準我們成親。”
“傻孩子,那麽遠哪裏還需要我來同意,你們相親相愛自己做主就行了,來,媳婦,讓娘好好看看你。”
風懿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把伊蕊拉過去,反複端詳,弄得伊蕊有些難為情,香竹則是在一旁偷笑。
這時,院子裏的侍女、仆人才醒過味來,管家婆胥婕帶頭,紛紛過來見禮,公孫衍把香竹介紹給她們,香竹很快與她們熟絡起來。
風懿則拉著伊蕊的手向正房走去,臉上已是笑得合不攏嘴,看得出她是真心喜歡伊蕊。
本來風懿還覺得公孫衍常年奔波在外,根本無暇自己的婚事,如今喜從天降,兒子突然帶回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媳婦,怎能不讓她心花怒放。
來到正房客廳,風懿坐好,並把伊蕊拉在身旁坐好,開始噓寒問暖,問她這一路風餐露宿、旅途奔波是否覺得辛苦。
婆媳倆聊了一會兒,風懿立刻讓胥婕去安排廚子準備酒席,並把後罩樓公孫瑤的房間整理一下,臨時改為伊蕊的閨房,讓伊蕊與香竹暫時住在裏麵。
伊蕊則從指環中取出為婆婆準備的各種禮物,琳琅滿目地堆滿了桌子,除了修煉資源,還有一些女人使用的東西。
公孫衍則是取出一枚隱環,讓娘親滴血認主,並教會娘親使用,風懿已是練氣境中期,控製意念完全沒有問題。
隨後把給娘親準備的魔甲、魔劍、及各種修煉資源、特產等,連同送給胥姨她們的禮物一股腦地拿出來,讓娘親放入指環中收好。
之後,公孫衍取出“仙籍牌”,親自給娘親額頭上嵌入“仙籍牌”,又把能夠隱匿修為的黑牌取出來,讓娘親滴血認主,告訴娘親這東西始終不能離身。
沒過多久,胥婕親自過來通知他們酒席已經準備好了。
這時,鍾叔一家人也聞訊趕來,是風懿讓胥婕特意派人通知他們的。公孫衍又把伊蕊主仆二人介紹給鍾叔一家,兩家人隨即前往餐廳就餐。
席間,幾名女子在一起嘰嘰喳喳有說不完的話,公孫衍則是趁機問了一下華辰國的局勢,這一問才知道,華辰國已經變天!
原來,公孫衍離開華辰國不到半年時間,猖垣國就大舉犯境,向華辰國疆域發起全線進攻,並很快越過雙蟒山脈,攻占了大片土地和數百座城池,華辰國連忙調集西部軍團和南部軍團前往增援。
麵對猖垣國蓄謀已久、如狼似虎的軍隊,華辰隊依然不敵,節節敗退,無奈之下,華辰國隻能請求代管國夏肅國,以及濟水王國出麵幹預。
可此時樺甸國、巴彥國又受到了虎嘯王國的正麵進攻,王國和夏肅國為了抵禦外敵,根本無暇顧及猖垣國與華辰國的“內部”紛爭,隻是派出了“特使”前往說和,但根本無濟於事。
最後,華辰國不得不動用國王直接掌控的中央軍團,與猖垣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決戰,不幸大敗,隨後華辰隊節節敗退,不得不退守都城。
正在這時,華辰國國主永承駕崩,國都大亂,被猖垣隊趁亂攻入,輔國公新儲君永澤率眾出逃,越過黃河逃到宛城,並昭告天下正式登基繼位,定都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