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無愧於心,不畏於行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A+A-


    “今日,我帶大家搞農業。”
    流民呆楞片刻後,一陣沸騰,人人臉上洋溢著興奮,要知道有田地可耕,就可以不必挨餓,不必再捱受官府的淩辱欺壓。
    授人以米湯不如授人以穀糧。
    薑韶想過了,這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所管轄的官員撕破臉是沒用的,他們的處境反而會更加艱難和危險。
    這會兒還有稀薄照臉的湯粥,摻了碎沙梆硬的饅頭,起碼有個可以庇護的合法場地。
    一但撕破臉,層層上報,官官相護,這事不一定會到得了權威的跟前,萬一,國公府也倒了,那他們真就乞丐不如了。
    要做,就得一擊致命,不給貪官汙吏留有喘息作惡的時間。
    一瞬興奮過後,又陷入了難題,便有人提出,“農具有了,我們也不怕吃苦,不過,我們是連戶籍路引都沒有的人,上哪裏去耕田種地去?”
    有路引就可以光明正大進城,哪怕是上碼頭扛沙袋,隻要有人要,哪怕是微薄薪酬,能養活一家人春不挨餓冬不受凍,也足矣。
    偏偏是黑戶,別說去給人做工,就是給人擦鞋,都怕你身上的黴氣過給了人家,沒看,自建下大棚以來,周遭的住戶都搬走了嗎,就連下田耕收,都是結伴同行呢。
    “沒田引水,沒地開荒,光腳的還怕穿鞋麽?就折騰吧,不管怎樣,總不會比現在更差。”薑韶指著他們身後的山坡,道:“山腳土質肥沃,黑壤鬆軟,開荒起來,不會太難。”
    “自上次大鬧後,還有粥水和硬饅頭送來嗎?沒有吧!都沒人肯來管。野菜總有采光那日,野獸也有狩絕一時,到那時呢?”
    “總是手裏有餘糧,心裏不發慌,我都不怕,你們又有何懼?”
    秋山心緒一陣沸騰,是啊,既有引路人,又有何懼怕,擼起袖子幹就完了。
    他默默將腰間的寶貝拿了出來,一一分給了身邊的同伴,他們接過端詳一陣,又被送回到他手裏,同時附帶幾句,“我與你既無新仇,也沒舊恨,為何你要當我是傻子!”
    “秋哥,你不要玩我啊,我還想繼續跟著小姐混嘞!”
    “這什麽玩意?你家開荒用上了年頭的彈弓?”
    秋山聽得心頭發麻,不動聲色看他們一眼。
    這仇,算是結下了。
    “幹!”
    “幹!”
    “我們聽東家的。”
    “對,聽東家的。若不是有東家慷慨傳授辨別野菜之能,又提供渠道給了進城的路引,還收購野菜直接全套幫扶,這會兒,我等怕是早餓死了!”
    “是啊,東家不會害我們!何況,光腳不怕穿鞋的,自食其力,有何好怕!”
    全場又一次沸騰,嘰嘰喳喳,交流打氣聲不絕。
    其實,開荒也不是良策之舉,雖然這山不是私人轄區,到底不是自己地盤,難免被動。
    她也在著手準備將附近的田地買下來,這一片都是旱田,收成不是很好,一一買下來,也要耗費些時間,這事,還得找小紅帽推動推動才行。
    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山腳走,本就不遠,抬眼可見的距離,當間幾步,是以希望之路。
    薑韶理了根棍子,劃了幾塊區域出來,這片樹植少,大多是雜草,清理起來也快些。
    刀劍做鐮,砍刀前揮,前頭幾人在前開路,後麵拿了鋤頭重重挖下。
    沒刀的,也不閑著,抬石頭,理枯枝,清雜草。
    分工明確,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不多會兒,山上下來了一行人,是早起采野菜的隊伍,其中,講究大叔挑著兩個籮筐,下盤沉穩,健步如飛。
    在得知薑韶購齊農具,為他們擔憂吃食問題而籌劃開荒種地之時,他眼裏有光芒一閃,一瞬後消失不見。
    “小姐這樣做,值得嗎?”
    薑韶轉頭看他,“不知大叔可聽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她又笑道:“無愧於心,我便不畏於行。”
    他喃喃重複道:“……無愧於心,不畏於行,這話多久沒聽過了。”
    好一個為萬世開太平!
    女子之軀,卻心有鴻鵠之誌,於這世間,已是難得,更遑論麵有清明之相,兼之良善之行了。
    他將肩頭的重擔放下,直起身子,整理拉平好皺褶,道:“小姐,好人難做,或無善終,也不怕嗎?”
    薑韶手一攤,“怕,怎麽不怕,可怕有用嗎?欺人者可不就是仗著弱者的軟弱膽小而一再欺壓嗎。”
    怕有用的話,還用得著揭竿起義嗎?雖然她沒有當土皇帝的想法和意願,處境也不安穩,可她卻見不得看在眼皮子底下的人間疾苦。
    聞之,講究大叔抬頭望了眼深山,好似做了什麽決定般,眼眸從深寂慢慢轉為堅定,一如深潭死水裏開出了鮮豔的花。
    采野菜隻在卯時之間,辰時下山進城,剛好能踩著辰時的尾巴將菜送到。
    講究大叔與兩個同伴,挑擔進城,踏著金色光芒駕於塵埃之上,很有一番意境之美。
    開荒之地選的不錯,仗著人多,好在也趕著在日頭偏過來之前將草植除清,剩下的挖地可就是重工,自有流民輪番上陣,也讓這些昔日的大老爺們體驗一番希望與辛勞相交織的苦楚。
    秋山幾人便跟著薑韶去繞山,她聽王管家提過,說青峰山不遠處便是護城河的流經之地。
    隻要規劃好路線,挖溝引水想來並不會太難,可是山腳相連,峰峰相接,並不太好找,大約走了十裏地,才隱隱聽見了水流的聲音。
    尋著水流聲去,終於看見了急湍的河流,河邊草梗綠茵草芽剛剛冒頭,河上架著幾根由大竹捆綁而成的小橋,懸浮在水流上麵,水花時不時撞在空洞腐朽的竹橋,躍起團團映了碧藍的銀色小泡。
    薑韶大概看了一下,開溝並不是太難,就是路線較長,勢必耗費人工,不過,他們有的就是人多,這自然不是問題。
    這橋看來也實在危險,想來是附近旱田的村民抄近路臨時搭的,她腹誹要在這重新搭座橋。
    想著,這一片田到手了就讓阜朱來建,上次他取竹削篾編籃很是得心應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