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心服口服的李玉山

字數:3606   加入書籤

A+A-




    第425章心服口服的李玉山!
    咚咚咚!
    披著鎧甲,腰挎長劍的薛三郎邁步向前,用力的敲響了李家莊園的大門。
    很快,吱呀一聲,大門打開了一條縫。
    一名年輕門房,透過門縫看見了外麵的薛三郎諸人。
    他有些疑惑的問道:“這位軍爺,有事?”
    薛三郎說道:“速速通稟你家少家主,有故人來訪。”
    年輕門房連忙說道:“請稍候片刻,小人這就去稟報少家主。”
    不一會兒。
    年輕門房去而複返,和另外一名門子齊心協力的推開了沉重的大門。
    一身錦袍的李玉山,在幾名隨從的簇擁下,也是大步來到了門前。
    “門子說有故人來訪,我道是誰,原來是徐小公爺,不,現在應該稱為攝政王了。”
    相貌儒雅,文質彬彬的李玉山,一眼就看見了徐樂,他急忙是拱手見禮。
    這個李玉山,和徐樂也算是有著幾麵之緣。
    當初在京城的時候,徐樂和李玉山鬥過詩詞,當時徐樂就讓李玉山羞愧敗北,這才是使得李玉山返回了南方,不然的話,李玉山估計現在還在京城呢。
    顯而易見,徐樂之所以將惠州當做是第一站,自然是因為他認識李家的少家主李玉山,徐樂也是認為,有這麽一層關係,或許可以事半功倍。
    徐樂微微一笑道:“一別兩年,李兄別來無恙乎?”
    李玉山笑道:“王爺也看見了,在下一直龜縮在這惠州,已經是變成一個鄉巴佬了。”
    徐樂輕笑道:“李兄太謙虛了,這惠州人傑地靈,十分繁榮,往來善賈不絕,豈能是什麽鄉下地方。”
    李玉山略有些苦澀道:“惠州是熱鬧繁華,但是和王爺相比,在下是自愧不如啊,王爺這兩年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此精彩旅程,真是讓人羨慕啊。還有昔日好友蘇文德,現如今也已經官拜參知政事,仕途上平步青雲,更是讓在下感到臉紅啊。”
    徐樂笑容滿麵:“李兄何必自卑,以李兄的才學和膽識,要是想入朝為官,那還不是信手拈來,若是李兄願意,我可以為李兄引薦一二。”
    李玉山苦笑道:“多謝王爺,引薦就不必了,王爺有所不知,在下是身不由己啊,家父年事已高,這李家的生意,往後都要落在我的肩上,我卻是離不開惠州了。”
    很顯然,李玉山的心裏,還是有點自卑和酸楚的。
    想當年,他和蘇文德一起在京城廝混,影形不離,關係十分的要好,可是如今卻是變得不一樣了,蘇文德已是參知政事,未來有可能拜相封侯,反觀他呢,則還是區區一個秀才,連個官身都沒有,這是讓李玉山感到悲哀的事情。
    和故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總是會讓人感覺傷心的。
    徐樂從懷裏取出來一封信,他說道:“說起蘇文德蘇兄,這是蘇兄托我帶給李兄的。”
    在出發之前,蘇文德也是特意寫了一封信,畢竟他和李玉山的關係極好,由他來勸說一番,想必能夠起到奇效。
    李玉山接過信,拆開一看,臉色倒是有些陰晴不定。
    蘇文德信上所寫,無非是敘敘舊,然後拜托李玉山多多照顧徐樂而已。
    徐樂正色道:“今夜我來此,主要是為了拜見令尊,若是方便,還請李兄引見一下。”
    李玉山說道:“王爺來李家的目的,在下已經知曉了,不過在下有一個條件,若是王爺能夠完成,那麽在下就將王爺引見給家父,並且在下還會支持王爺在惠州的一切舉動。”
    徐樂驚喜道:“哦?什麽條件?但說無妨。”
    李玉山鄭重說道:“在下鬥膽,想請王爺作首詩,或詞。”
    在京城的時候,李玉山敗給了徐樂,他顯然還是不死心,一直是想要找回場子,所以在此刻,李玉山也是希望用詩詞,給徐樂一個下馬威。
    “好,我答應李兄了。”
    徐樂臉上露出了燦爛笑容,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若是說別的考驗,徐樂估計還會思考一下,但是說到詩詞,徐樂當然是絲毫不懼了,他腦袋裏可是還記得很多名詩詞,在這上麵,他非常的自信無人能及。
    徐樂稍微想了想,便是信口一開:
    “咳咳,聽好了,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嚐。”
    “對了,還有一首,聞聽江南是酒鄉,路上行人欲斷腸。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十裏香。”
    徐樂一連念出了兩首詩,都是足以名傳千古的好詩。
    這兩首詩一出,在場所有人都是身體一震,有些呆滯。
    哪怕是不懂詩詞的人,也能夠聽出來,這兩首詩的意境,實在是太過於美妙了。
    對於懂得詩詞的人來說,更是有著極大的衝擊。
    李玉山便是如此。
    當徐樂念出第一首詩的時候,他臉色已經是變了,變得吃驚不已。
    而當第二首詩出來的時候,李玉山更是瞠目結舌,有點說不出話來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徐樂竟然還是如此的才華橫溢,隻是略微一思索,就能寫出兩首詩,而且還是令人驚豔的好詩,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本來李玉山早就寫好了一首詩,在等著徐樂呢。
    但是現在,他卻是沒臉念出來了,因為他和徐樂的詩,差距太大了。
    李玉山再度深深的拱手道:“是在下愚鈍,以為王爺這兩年忙於政務,忙著平定內亂和對抗草原人,所以在詩詞一道上,疏於研習,本想著能夠勝王爺一籌,想來還是在下鼠目寸光了,王爺的才華是無與倫比,在下自愧弗如。”
    徐樂這兩年確實是四處奔走,平定逆賊和抗擊草原人,所以李玉山認為徐樂學識漸淺,他要想給徐樂下馬威,卻不知,原來小醜竟是他自己,徐樂隻是隨便一首詩,都足以擊碎他內心深處的驕傲。
    李玉山對於徐樂,是心服口服了。
    徐樂爽朗一笑:“這惠州繁華盛景,美不勝收,所以有感而發罷了,這才是詩興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