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均田製朝野震蕩
字數:3802 加入書籤
第514章均田製,朝野震蕩!
小皇帝年幼,不能主持朝政。
所以隔三差五,才舉行一次朝會。
今日,便是到了朝會的日子。
群臣們一大早,就等候在了金鑾殿外,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氣氛倒是很融洽,對於這些官員來說,幾天一次的朝會太輕鬆了,就是匯報一下業績,僅此而已,畢竟現在許多事情都是由宰相做主,他們隻要做完了本職工作,就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了。
不過今天的朝會,明顯是不太一樣,除了宰相到了外,攝政王徐樂竟然也來了,這就有些不太尋常了,要知道徐樂輕易是不會上朝的,這不禁是讓一些耳聰目明的大臣心中深思,或許有大事要發生了。
徐樂的功業自不必說,不僅僅是平定了十三路反王,還打退了草原人的進攻,更是在南巡之後,給朝廷帶來了一千多萬的銀兩,這是潑天的功勞,所以對於徐樂,群臣們還是頗為敬畏的,一個個都是壓低了聲音,表情鄭重,不敢再流露出一絲一毫的鬆懈姿態了。
“吉時已到,群臣進殿!”
很快,在秉筆太監陳文彬的尖利聲音當中,殿門開啟。
眾多大臣,隨即是一一進入到了大殿之中。
群臣們當然是按照官職高低來排列的。
徐樂當仁不讓的站在了武官行列的第一位。
與他遙相呼應,並肩而立的,隻有文官魁首的宰相雲飛章。
小皇帝朱昊身穿龍袍,已經是坐在了龍椅上,陳文彬就伺候在一旁。
皇太後徐月嬌,自然是垂簾聽政,坐在了皇帝的身後,由一層半透明的簾幕作為遮掩。
“眾卿家,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秉筆太監陳文彬觀望了一圈,等到群臣安靜下來後,這才是高聲喊道。
他話音剛落,徐樂便是站了出來。
“臣有本奏!”
小皇帝連忙開口,聲音還有些稚嫩:“攝政王但說無妨。”
徐樂正色道:“如今我大康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北方戰亂,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天下百姓皆對朝廷有怨言,為了使百姓歸心,使大康太平,臣建議施行變革,尤其是土地變革,更是重中之重。”
“所謂土地變革,即是實行均田製,將田地均分給百姓,以此使得百姓能安居樂業。”
此言一出,無疑是引起了不小的動蕩。
文武百官竊竊私語,有些人的臉色不太好看。
均田製,這意味著什麽,隻要是聰明人,都能夠明白過來。
“敢問王爺,天下土地有限,如何推行均田製?”一位身材高大,麵容英朗的中年官員,走出班列,出聲質問。
徐樂回頭看了一眼,問道:“閣下是?”
那中年官員不卑不亢的說道:“德慶侯彭文康。”
徐樂微微一笑:“原來是德慶侯,失敬失敬,既然德慶侯如此問了,那麽本王便回答你,天下間的土地何其之多,足夠推行均田製,而且德慶侯聽清楚了,本王所說的均田製,可不僅僅隻是針對百姓,縱然是權貴,也要遵循此法。”
德慶侯彭文康冷聲道:“權貴們的田產,都是祖上積攢下來的家業,王爺這是要剝奪我等的田產嗎?”
徐樂擺擺手,微笑道:“德慶侯誤會了,本王當然不會胡亂剝奪貴胄們的家業,針對權貴,本王也製定了一套法案,依照著爵位的高低,權貴們所能擁有的田產,也將是有限的,比如說德慶侯你,隻能擁有田產五百畝,一旦超過,那麽就要繳納雙倍田賦。德慶侯家有不少田地吧,盡可以留下來,本王不會太過於為難你的。”
徐樂最後的話語,就是有些陰惻惻了。
他的意思很簡單,擁有的土地越多,收稅自然也就越多。
這麽一來,就能迫使權貴們交出手裏的土地。
不過。
徐樂的做法,明顯是惹惱了那些權貴。
就在朝堂上,德慶侯彭文康第一個憤怒道:“陛下,臣反對均田製!”
“啟奏陛下,臣也反對均田製。”
“陛下,臣附議。”
有了彭文康的領頭,一個又一個大臣或是勳爵,紛紛站了出來,表示反對。
顯而易見,這些權貴手中擁有很多土地,均田製已經是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憤怒反對,也是正常,哪怕是因此得罪徐樂,他們也是會在所不惜。
“陛下,老臣也認為均田製不妥,需從長計議。”
文官行列的第二排,一位白發蒼蒼,麵容陰翳的老者,走出了班列,聲音不大,但卻是壓過了其餘聲音。
由此可見,這位老者的地位,非同小可。
“是成國公!”
“成國公他老人家都反對,嘿嘿,我看這均田製,定然施行不下去。”
“成國公現如今乃是勳貴的魁首,德高望重,他的話語,就連宰相都是忌憚幾分。”
大部分官員,都是認出了老者的身份。
因為這位老者,在朝堂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是成國公畢興昌!
這位成國公,屬於是世襲了祖輩的榮耀,起初在朝中並沒有什麽地位,但是隨著護國公朱宏被處斬,他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了勳貴們的老大哥,由於他輩分極高,甚至還是仁宗皇帝的遠方表太爺爺,所以他的地位,也是瞬間拔高,達到了巔峰,任何人都要給他三分薄麵。
現在,成國公畢興昌站出來反對,就意味著幾乎整個勳貴層級,都是對均田製不滿,不願意均田製施行。
可以看見,徐樂的均田製,儼然是引起了整個朝野的震蕩!
倘若處置不妥,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場大叛亂!
其實。
徐樂很清楚的知道,一定會有人反對均田製。
但是他沒有想到,會遇到這麽大的阻力。
不過,徐樂的心裏,早就有所準備,所以並不慌亂。
“勳貴們,還有地方豪強,這都是兼並土地最多的家夥,他們反對均田製,在我意料之中。”
“不過即便千難萬險,均田製也必須要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