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十年時光

字數:11153   加入書籤

A+A-


                      洛邑
    守藏室之中,江晨的日子再度恢複到了之前的場景,唯一不同的是,每天的翻閱典籍,變成了編寫《天人之劫》。
    隻是相比於第四屆三皇之劫。
    天人之劫的內容要更為的繁瑣,也要更為的龐大。
    跨越的時間,雖然和之前動輒以元會記載不一樣。
    可經曆的時代無疑是最多的。
    從人皇神農氏末期,到五帝時期黃帝的起始,到顓頊帝絕地天空,然後再到大禹遷人族之民入九州才算是結束。
    神農氏不說。
    單單以黃帝開始算。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五位人族帝王,跨越了漫長的時代。
    也是從神話走向傳說的關鍵。
    五帝之中,黃帝、顓頊、帝嚳可以說還處於神話之中,而堯舜,卻已經在傳說之列了。
    堯,又稱唐堯。傳說中父係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勳,原封於唐,故稱陶唐氏。
    堯代帝摯為天子,都平陽。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了華夏諸族,被推舉為部落萬國聯盟首領。帝堯在主政期間,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鯀治水,並且製定曆法,推廣農耕,整飭百官。
    相比於神話,堯的記載無疑多了起來。
    同樣舜也是如此。
    周遊於列國之中,江晨看到最多的就是堯舜的記載,相比之下,黃帝、顓頊、帝嚳的記載都算是比較少的。
    而作為橫跨整個傳說,乃至於神話的天人之劫,所需要編著的難度之大也不是開玩笑的。
    不僅僅需要合理的解說,更是需要完善的體係。
    哪怕資料早已整理完畢,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不過對此,江晨也不著急。
    對於如今的他來說,世界的構造已經完成。
    接下來他隻需要等待著發展,以及徹底完善世界觀即可。
    至於其他的,並非是此時的他所需要關注的。
    特別此刻的他實力也已經到達了煉氣化神後期,想要再進一步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或者說,如今這一番天地,恐怕很難支撐起來他設定的練神返虛。
    除非世界的層度再度進一步。
    在這一種情況下,他就更加不著急了。
    守藏室之中,一本本的書籍翻閱而過。
    一行行的文字編寫之中。
    而時間也在這不經意間緩緩的流失。
    這一個日子似乎再度恢複到了之前剛剛穿越的二十年之中一樣。
    沒有人打擾。
    除了子產等人偶爾的請教。
    以及姬晉的拜訪,一切都好像恢複到了最初之時。
    而在這一種時光之中,時間,往往是過的最快的。
    轉眼就是十年的時光。
    十年的時間。
    江晨的歲數也隨即走到了一百一十歲。
    若是凡人,到達如此年齡,幾乎已經到達了壽命的盡頭。
    真正是可以等死的時候。
    可對於修行到達了煉氣化神後期的江晨來說,一百一十歲卻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他的容貌雖然沒有變年輕。
    可那並非是不能,而隻是不想而已。
    當突破煉氣化神之時,他的壽就可以到達八百載,如今到達煉氣化神後期,隻要神念不散,那麽他就不死。
    哪怕是身軀崩散,神念遺留世間都能夠到達千年之久。
    實際上的壽元,至少也是數千年的時間。
    一百一十歲,連個開頭都算不上。
    事實上,這一刻的他也並不怎麽在乎時間的流逝。
    十年的時間,他的身影完全沉寂在了《天人之劫》的編寫之中,一行行的內容更是早已轉換為了文字。
    從神農氏時代,到顓頊時代,到堯舜禹時代,已經基本完成了編寫。
    這也是他編寫最為長久的一卷。
    其文字,直接到達了五十萬言。
    成為了真正的曠古巨著。
    也成為了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字數最多的一卷著作。
    在此之前,最多的是他第四卷三皇之劫。
    可三皇之劫的字數和天人之劫的字數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和三皇之劫,依舊大多隻是自己創造的不一樣。
    天人之劫,無論是人物,還是故事,都是根據著記載所編寫的。
    唯一的區別,正如之前所說,隻是將原本的故事加上了神話的色彩,而有神話色彩的部分則是進一步的擴大。
    若是拋開這些神話的色彩。
    那麽天人之劫,其實直接就是可以當做一本史書來看的。
    甚至相比於後世任何的史書都要更為詳細。
    因為這一刻,並未經曆過秦末大亂,也沒有經曆過曆史上那一處處的災難。
    諸夏各國的傳承,和記載都還保留的足夠詳細。
    並不需要和司馬遷一樣去依靠著口耳相傳去找尋資料。
    江晨是用著各國守藏之書所編寫的。
    無論真實度,和詳細層度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這樣一來難度也是極為巨大的。
    哪怕以他的層次,也幾乎耗費了十年才徹底完成。
    這十年他的心緒完全沉寂在了這其中,完全不再理會外界的變化。
    而外界,則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的時間,在過去的時間,也許並不久遠,甚至算不上一個時代的交織,哪怕是在春秋這變革的時代,變動也是以數百年來計算的。
    可在這個時代,伴隨著江晨改寫了整個世界。
    伴隨著那幾年江晨周遊整個世界。
    這十年,給予世界,不,也許更應該說是給予華夏的變化之大,才到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十年,對於時光來說不過滄海一粟。
    甚至都稱不上。
    可對於華夏諸侯們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為顯著的,就是如今華夏的版圖。
    在原本的軌跡之中,如今華夏版圖也不過一隅之地,哪怕加起來能否超過三百萬平方千米都難說,可如今,整個華夏的範圍,卻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值。
    此時的華夏諸侯們,北起西伯利亞平原,南抵呂宋,東至扶桑,西達蔥林,整個亞洲東部幾乎十分之九落入了華夏諸侯們的手中,哪怕東南亞也有著一大半落入了華夏諸侯手中。
    十一年前,田氏以島國為領土,請求天子冊封,自此天下多了一個田氏諸侯,也多了一個由貴族直接封邦建國之國家,是為田國。
    七年前,吳越兩國聯名上稟天子,以開擴千裏為功績請求冊封,位列於侯爵。
    五年前,趙魏韓三家同往洛邑,以北海之地為輿圖,獻於天子,天子冊封北海以西千裏為趙國,北海以北千裏為魏國,北海以東千裏為魏國,皆為侯爵。
    至此全新的趙魏韓三家誕生。
    和曆史完全不一樣了。
    在曆史上,趙魏韓瓜分了晉國,借助著天子權柄衰退,從而位列了諸侯。
    可這一刻,他們卻是開擴了北疆,從而位列於諸侯。
    甚至相比於曆史上,這一刻他們的處境無疑要更好。
    在這一刻的他們並不需要麵對著西邊強大無比的秦國,也不需要在夾縫之中生存,力求變法圖強。
    龐大的北疆,無疑能夠成為他最好的發揮空間。
    同時晉國,因擴土萬裏,占據草原,趙魏韓也位於晉侯之貴族,天子冊封晉侯為公爵,天下第三位公爵誕生。
    本來,天下公爵數量還是不在少數的。
    虞國——姬姓,虢國——姬姓,宋國——子姓,鄣國——薑姓,州國——薑姓,杞國——姒姓,衛——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之後侯爵。
    數量雖然不多,可也不少。
    可到達如今,公爵卻已經不剩多少了,虞國,虢國,鄣國,州國,杞國姓相繼被滅,目前整個天下隻有宋國,衛國還是公爵。
    衛國還是個半截。
    晉國的晉升,無疑成為了一件足以轟動天下的大事。
    事實上,也的確轟動了。
    而轟動的最終結果,則是讓整個尊王攘夷之令再度推上了一個。
    田氏若是一個意外,那麽趙魏韓封邦建國那就是告訴整個天下,尊王攘夷之令的真實性。
    雖說之後的七年,未有人再度封邦建國。
    有的僅僅隻是爵位的晉升。
    比如從子爵晉升為伯爵,從男爵晉升為子爵。
    可哪怕是如此,也足以讓天下騷動了。
    大量的人員都開始投入了開擴之中。
    而在這些開擴之中,人才的緊缺也已經到達了一個極為恐怖的層度。
    在這一種情況下,稷下學宮隨即出現在了所有諸侯們的雙眼之中。
    過去的十年之中,稷下學宮在源源不斷的培養著人才。
    這些人才大部分都留在了周王室,可哪怕隻是流露出去的小部分,都已經足以讓諸侯國們狂熱,乃至於興奮了。
    成體係的教育,成體係的講學。
    讓人才的產生,幾乎是源源不斷的。
    甚至不少諸侯國都會親自送一些學者進行來培養。
    而效果也極為明顯的。
    哪怕隻是少數回歸的身影,都足以解決國中大量的事情。
    這讓各個諸侯國也嚐到了甜頭。
    在接下來的時間,秦國,晉國,燕國,齊國,楚國相繼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學宮,這些學宮雖然未必有著稷下學宮的師資以及能力。
    可也代表著學說開始向著底層轉移了。
    之前大量的高端知識都被頂級貴族所掌控。
    說的的不好聽點,頂級貴族的時代,相比於封建時代可能都沒有差多少了,可底層的百姓,甚至還有可能身處於石器時代。
    這就是知識的斷層。
    可學宮接連的出現,卻是迅速之中改寫著這樣的局麵。
    特別紙張的出現,讓讀書,和學習變得並不是那麽昂貴。
    雖說和後世那樣白菜價,基本是不可能的。
    可知識的傳播的確要容易了太多。
    而這些獲得知識的小貴族們,也逐漸成為了華夏進一步外擴的基礎。
    這也是在過去不過十年的時間,整個華夏擴張會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
    甚至若非是人口的限製,此刻的華夏擴展也許會更為的龐大,哪怕是占據整個亞洲東部都未必不可能。
    可如今,人口的確成了很大問題。
    哪怕在過去十年之中,各國諸侯國都在想盡辦法增加人口。
    一方麵鼓勵生育,另一方麵也在積極的化胡。
    可人口依舊還是無法滿足那龐大的缺口所需。
    畢竟鼓勵生育,人口也需要時間成長,十年的時間,哪怕是最早的一批,如今也才十歲,最小的甚至才剛剛出生。
    而化胡雖然簡單,可為了避免主次顛倒,也不能夠一股腦將所有胡人都化為諸夏,這同樣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
    如今華夏那一個個的諸侯國,不可避免的都是麵臨著地廣人稀的局麵。
    這自然就形成了限製他們擴張的腳步。
    不過如今,各國的新生兒增加也極為迅速,相信再過十年,整個華夏的人口將呈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徹底消化如今的統轄之地並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特別到達如今,十年的時間。
    基礎的修行之法,已經開始在整個華夏之地開始普及了起來。
    不說人人都可以學習,至少一般的貴族,哪怕是小貴族,甚至流浪貴族,都是足以修行這一種修行之法。
    甚至一些地方,哪怕是普通的國人都能夠進行修煉。
    而這帶來最為直接的體現,那就是整個華夏境內諸夏人的體質得到了飛躍式的前進。
    這也是華夏在過去十年,擴展迅速主要原因。
    畢竟如今可是兩千年前,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之中,沒有足夠的體質,生存都是很大的問題。
    特別南方。
    江晨可沒有使用改寫天地的力量。
    如今的東南亞依舊是東南亞。
    毒蟲蛇蟻彌漫,瘴氣交織。
    潮濕與燥熱充斥。
    這樣的環境,一般的人若是沒有適應,根本無法生存。
    在曆史的長河之中,華夏的王朝不止一次南征過,可無論是強如漢唐,亦或者馬背上的蒙元,滿清,其結果都不是太好。
    秦朝南征,五十萬大軍最終存活下來的十不存一。
    若無修行之法,普通人的體質根本無法適應。
    可有了修行之法,這些環境反而不是任何的問題了。
    別說東南亞了,若是修行有成,甚至進入煉精化氣初期,哪怕丟到南極,人也是可以生存的。
    而隻要到達引氣入體,那麽一般的自然環境對於生靈的影響,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除非是極端環境。
    而伴隨那時候天地改變,靈氣彌漫整個華夏之地。
    引氣入體相比於之前無疑容易了太多。
    哪怕沒有任何天賦之人,也是足以完成引氣入體的,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而十年的時間過去,整個諸夏之地,越來越多的人完成引氣入體。
    修行變得越發的容易了起來。
    這一刻,在整個華夏大地之中,修行無疑成為了一個最重要的所在。
    此刻已經沒有任何人會去忽視,修行。
    哪怕是強如各國的國君,千年的貴族都是如此。
    而在這一種情況下,江晨的五卷山海冊,也伴隨著修行之風,席卷在了整個華夏大地之上。
    第一卷《盤古開天辟地》,第二卷《凶獸之劫》,第三卷《龍鳳之劫》,第四卷《巫妖之劫》,第五卷《三皇之劫》。
    五卷全新的內容席卷天下,從最開始的震撼,到質疑,到將信將疑,到後麵的基本都已經認可了。
    因為當修行都為真的,那麽書中所描述的一切,真假也許就不需要那麽去懷疑了。
    哪怕還有些遲疑,和疑惑,可在事實的情況下,他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特別楚國之景,和秦國之景,都是最好的證明。
    秦國之地,到底是什麽情況,大家可是一清二楚,可如今整個秦國西北萬裏,全部化為了沃土,黃沙化為了叢林。
    這樣的手段,他們理解之中神,也莫過於此。
    而這不過是守藏室史所為。
    而守藏室史,也不過是通讀三代之書,才有著如此之手段,那麽更久遠的存在,是否更加如此。
    這樣的思緒,雖然隻是瞬間冒出來,可卻不由自主的占據了他們的腦海之中。
    讓他們下意思的去相信。
    而伴隨著相信,無疑就是五卷山海冊更加席卷起熱潮。
    特別伴隨著印刷術的出現。
    書籍的閱讀,再也不像之前一樣變成奢望。
    這一刻,隻要是貴族,甚至普通的國人都有著機會看上書籍。
    書籍的價格,更是一降再降。
    雖說沒有能夠到達後世,幾乎是白菜價。
    可到達如今,其價格基本和宋代之時差不多了。
    屬於普通人可以消費的層度。
    而學宮,以及私學的盛行,讓知識的壟斷也開始有了一份略微的鬆動。
    至少開始朝著下方流傳了起來。
    隻是這是伴隨著時間潛移默化的改變,大多數存在都還未察覺到。
    特別諸夏的貴族們,目光都被擴張,以及修行所吸引住的情況下,就更加沒有人注意到這些。
    畢竟相比於自身的封邦建國。
    知識的傳播,似乎並沒有那麽重要。
    當然這也是如今,這個時代還沒有門閥出現,也沒有人知道知識壟斷帶來的巨大價值。
    加之稷下學宮不拘一格的傳播知識。
    他們相比於稷下學宮的知識,猶如滄海一粟。
    就算想遏製,也根本無法遏製。
    否則的話,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