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天命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A+A-


                      “現在這個理由可足夠了嗎?”良久之後,紅蓮將自遠遠的小臉靠在楊明的胸膛上,多出了幾分水光而越發明豔的嘴唇間吐氣如蘭道。
    “你倒是真的舍得?“楊明單手扶著紅蓮那纖細的腰肢,少女的氣息永遠是那麽讓人沉默,從前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要套到大色狼,總要舍得點代價的。“紅蓮得意地說道,初時的緊張在經過陳釀之後,已經變成了另外一種激動,心跳的加速之中,是紅蓮從未體驗過的興奮。
    “你這張小嘴倒是伶牙俐齒,不過僅僅隻是如此可不夠。”楊明捏著紅蓮那依舊圓潤更是多出了幾分溫度的臉蛋道。
    “你怎麽還捏我?我們都那樣了。”被楊明像是對待小孩子一般捏著臉蛋的紅蓮不滿道,她不喜歡被人捏臉,隻有小孩子才會被這樣對待,哪怕是楊明也不行。
    “為什麽不能捏?以後要捏的可不僅僅隻是小臉了。”楊明意味深長地說道。
    “那還有什麽?”眼下心情悸動的紅蓮好奇地追問道。
    “還有這裏啊。“楊明撫在紅蓮腰肢間的手掌微微下移,已經捏住了另外一處同樣柔軟的地方。
    “你?“從沒有被人捏過的地方此時被楊明捏住,紅蓮下意識地叫出了聲來,隨即就是一種莫名的羞恥感。
    “好了,不逗你了,回韓國一切小心,若有什麽幫忙的,直接說。”楊明鬆開紅蓮道。
    “我這是回家,有什麽需要擔心的,新鄭又不是鹹陽。”紅蓮白了一眼楊明,好不容易醞釀出的氣氛,全被楊明給破壞了。
    “你說的是,那裏畢竟是你的家。”楊明看著紅蓮道,這張天真爛漫的笑臉還能持續多久實在是一個問題,紅蓮的家實在是太過脆弱了,脆弱到不堪一擊。
    在楊明品味著紅蓮青澀中的少女溫柔之時,離開楊府的王翦則直接朝著鹹陽宮而去了。
    在秦國的朝堂之外,多出了一個圍繞在秦王政身邊的小團體,在這些人之中,有著已經在去年晉升為左丞相的昌平君熊啟,有中車府令趙高,有郎中李斯、蒙毅,還有已經升任中尉的李信,這些人組成了秦王政最信重的小內廷,日常之中決策諸事,甚至不用通過外朝的廷議。
    而隨著王翦回到鹹陽,他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這個小內廷之中最核心的成員。
    一路暢通無阻的王翦在趙高的引領下走進了大殿,此時偌大的一座大殿中,沒有更多的內侍,唯有趙高以及一位衣著古怪的蒙麵人。
    對鹹陽的局勢已經有所了解的王翦自然知曉那蒙麵人的身份,正是陰陽家的首領東皇太一,如今是秦國的國師,也是如今秦王政最信任的人之一。
    天命這樣的東西,秦王政雖然隻信一半,隻相信對秦國有利的一半。
    但在表麵上,為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大業,秦王政卻必須去相信天命,進而讓天下人相信,讓天下人相信天命在秦,那是一場涉及的征服人心的戰爭。
    隻是,王翦顯然不知道秦王政對待天命的態度,在他的視線中,秦王政如此信中陰陽家,還有東皇太一這樣的人,不可避免讓他生出一種擔心來,陰陽家,太過詭異,詭異到讓人望而生卻,這樣人若是能夠影響到一國之主的決策,實在是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臣王翦……”
    王翦正要行禮,卻直接被秦王政打斷了“免禮了,你可見過護軍都尉了?”
    “回大王,臣已經見過楊護軍了。”王翦從趙高手中接過用以跪坐的墊子道。
    “談的怎麽樣?”秦王政問道。
    王翦去拜訪楊明正是出於秦王政的授意,幾年來,秦國雖然一直在對趙國用兵,但對於秦國來說那隻是局部性的戰爭,消耗的兵力資源並不大,如今秦國已經數年不曾經曆真正的大戰,各方麵的資源儲備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豐富的程度,已經開始開始謀劃滅國之戰了。
    而楊明與王翦,作為秦國最善戰的兩個大將,秦王政若想製定什麽戰略目標,自然要聽取兩人的意見,進而達成功臣,如此君臣之間與秦國上下才能真正的萬眾一心,開啟了前無古人的大業。
    “楊護軍認為應當後滅趙國。”王翦回答道。
    “理由呢?”秦王政問道,先滅韓與後滅趙,雖然事情是一樣的,但其中的原因卻不一樣。
    秦王政傾向於先滅韓,是有著先滅韓國的充足理由,如此才將趙國排在了第二位,而楊明認為應當後滅趙,是有著後滅趙國的理由,如此才將韓國排在了首位,在王翦的話語中,秦王政能夠聽出這樣的區別來。
    “楊護軍認為在未來的幾年中,趙國會連遭大災,國力將會下降到極致,借此天時之力,可抵二十萬雄兵。”王翦回答道。
    “未來幾年中趙國輝連遭大災?護軍都尉什麽時候學會觀測天時了?”秦王政意外道,楊明不是純粹的兵家弟子嗎?什麽時候要學會占卜之事了?
    難不成這兩年多的時間中又讓楊明學會了新的東西?
    “臣不知,但楊護軍對此頗為篤定,想來是有著十成的把握的。”王翦道,雖然他也不知道楊明究竟是如何判斷趙國未來幾年的事情的,但他相信楊明不是信口開河的人,出身戰陣,一言一行之間可決定麾下將士的命運榮辱,可是當不得一點虛言。
    “東皇閣下,你的這份卜辭之中,不會寫的也是趙國十年之後會有大災吧?”秦王政拿起書案上的一支放置在筆袋之中的竹簡,神色間頗為好奇地問道。
    此次秦王政召見東皇太一,正是為了聽取一下東皇太一關於滅韓與滅趙之間的建議,國家存亡之事,秦王政自然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僅是在戰場上的軍事部署,同樣也是在輿論上的準備,滅亡一個國家,不是簡簡單單的攻城奪地,更不僅僅隻是有了軍隊就可以的了,還需要各個方麵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真正的滅亡一個國家。
    “這個?”東皇太一此時的麵具之下,也是露出了意外的神色,楊明什麽時候也會占卜了,他同樣也十分好奇。
    不同於秦王政的將信將疑,作為專業人士,東皇太一則是能夠肯定楊明所說並非虛言的,隻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東皇太一才會更加好奇。
    東皇太一很清楚,兩年多的時間足以讓楊明真正進入到大宗師的境界,而大宗師也的確有著種種神異,但占卜這樣的事情,尤其是預測未來幾年的一國大事,隻有真正擅長此道的人才可以做到,楊明這個外行人又是如何做到的?
    “難道還真是?”秦王政本是一句戲言,但聽到東皇太一言辭間的意外與遲疑,卻讓秦王政意識到,有著事情雖然很不合常理,但可能是真的。
    秦王政抽出竹簡,上麵有著一列簡簡單單的秦篆十六年,代地震,十七年,趙地大饑。
    看著竹簡上的秦篆,秦王政的目光不由一凝,竟然是真的?
    “據寡人所知,護軍都尉的夫人是陰陽家的東君,想來這位楊夫人也是擅長占卜之人了?”秦王政放下竹簡後對東皇太一問道。
    “東君境界尚且,功力也不曾圓滿,現在的她還做不到這樣的事情。”麵對秦王政的疑問,東皇太一回答道。
    “那護軍都尉是如何得知趙國未來幾年的國運?”秦王政問道。
    在秦王政的認知中,楊明最強的是他的武功和兵法,發生十年末的那場大戰,已經證明了楊明個人的武功已經站在了這個天下最巔峰的那一列,普天之下,人口計以千萬,像楊明這樣的人,不會超過十人,至於兵法戰術之術,趙魏楚三國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文道上,楊明處理政務的能力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偌大的一個護軍都尉府被他以一種近乎無為的方式打理的井井有條,數年來雖然依舊是半個月才去官邸一次,每一次更是不曾待上一天的時間,但護軍都尉府各種大大小小的政務,楊明卻是從未出現過紕漏。
    但現在楊明竟然連占卜也會了嗎?玄而又玄的天命?想到這裏,秦王政打斷了自己的思路,而是將東皇太一的竹簡與王翦帶來的楊明之言聯想到了一起。
    “這麽說,滅戰的時機還要在三年後了。”秦王政自語著看向了王翦,問道“上將軍對這件事情怎麽看?”
    “三年後是最合適時機,不過,兵事,本就是逆天而行之事,大王若有令,滅趙之戰不是不能提前開啟,一切還要由大王決斷。”麵對秦王政的問題,王翦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滅國之戰還需從長計議才是。”秦王政自語著,這件事情,是需要好好斟酌才是,其間該如何取舍,是關乎無數人生命的事情,身為一國之主,一言一行之間也需謹慎。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