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李牧的神話,今日當有諸位所破
字數:4354 加入書籤
在沉吟之間,李牧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此戰不能退,無論此戰是勝還是敗,趙國都沒有第二次機會了,所以,這是他唯一能夠傾盡全力的一戰,若是如此依舊還是敗了,那隻能說是他李牧技不如人,隻能說是趙國氣數已盡。
在左軍敗跡已經出現,中軍逐漸已經被敵軍壓製的情況下,李牧緩緩舉起了手中的鎮嶽大劍,隨著李牧的動作,其身邊的親衛幾位趙軍最後的一支預備隊同時看向了李牧所在,哪怕龐大的人選讓許多人並不能看到李牧,但隻要能夠看到李牧身後的那杆大旗,趙軍的戰意就會燃燒起來。
因為他是李牧,是趙國的武安君,是帶領他們一次又一次擊敗強敵取得勝利的大將軍。
秦軍大陣之中,相對於李牧的複雜心思,楊明的心思則要簡單許多,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擊敗李牧,進而南下,一舉攻破趙都,結束這場戰爭,從輿圖上徹底抹去趙國這個國度。
“李牧這是要發起最後的的衝鋒了。”立於一座小山坡上的楊明眺望著趙軍本陣的方向,在其視野之中,已經能夠一縷縷無形無質的軍勢在匯集之中,這就是以大宗師催動天子望氣術的強大之處。
李牧不可謂不強,但楊明同樣也不弱,而且在楊明的這份不弱上,還有著李牧不能想象的存在。
世人談起李牧,隻知道他的戰無不勝,但楊明又何嚐不是戰無不勝,若是僅僅僅以戰爭的掌控能力對比,李牧與楊明相比,不見得誰比誰強,但在此次大戰中,秦軍裝比趙軍精良,兵力又在趙軍之上,更有楊明這個掌控全圖視野的大將軍,在秦軍之中,還有著因為楊明而出現的超越這個時代的兵種戰術,單一的優勢出現或許還不足以決定這場大戰的成敗,或許還有讓李牧抓住機會反敗為勝的機會。
但如此多的優勢疊加在一起,李牧與其麾下的趙軍又憑什麽去贏?
如果說李牧被譽為軍陣之神是世人對他的形容與讚譽,認為其可比肩軍中之神的話,那麽楊明被稱之為戰爭之神則的描述,是最直白的描述,因為楊明是就是真正的戰爭之神,因為在戰陣之上,楊明不僅僅隻是楊明,在他的身上,還有著超越李牧二千多年的時間積累,有著項羽、韓信、李靖等等並不比李牧弱,甚至是更強的存在的加持。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在戰爭之中,楊明就是真正的神。
隨著楊明的話音落下,從戰爭一開始就未出動的三千羽林衛齊齊握緊了手中的長槍,其中也包括李信。
不過相對於羽林衛上下隻是純粹燃燒的戰意,李信想到的則更多。
秦王政將李信送入楊明軍中,是為了讓李信多從楊明這裏學習學習,而李信也確實是抱著這樣的心思而來,並放棄了自己曾經的驕傲與矜持,虛心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但在此時的戰爭中,李信卻發現,觀察是沒用的,不說別的,僅僅隻是楊明對戰場之上每一處的掌控能力,就不是他能夠學會的,更何況是在對戰場極限的掌控能力之上建立起來的支配能力,更是他不可能擁有的。
在這一刻,李信看到了自己的極限。
我這一生,最好不要指揮超過五萬人的兵馬,以我的能力,駕馭五萬兵馬已經是自己的極限了。突然間意識到這一點的在李信心中不由一鬆,曾經失敗的困苦和疑惑也豁然間開朗起來。
但十三萬大軍應該不是你的極限吧?李信思索間下意識地看向了楊明所在,山坡之上微風流動間,是楊明身後微微揚起的披風,萬軍之中的楊明,似乎渾身都籠罩了一層神秘的力量之中。
“準備好了,這場戰爭就要結束了。”楊明朗聲道,手掌已經撫向了一旁的蒼龍問天戟。
“李牧的神話,今日當有諸位所破,隨我衝鋒。”楊明大喝間,已經持戟衝向了戰場,衝向了那裏常人根本就看不到的一處軍勢裂縫之中,那裏是李牧最後一絲能夠把握但卻沒有什麽用的機會。
隨著楊明率領羽林衛加入戰場,在其無堅不摧的攻勢之下,戰場被迅速的切割開來,此時,已經發起最後進攻的李牧所部才堪堪衝進戰陣之中,可以說,戰場上趙軍唯一的機會,不僅了李牧看到的,楊明也看到了,而且楊明以及羽林衛的速度比李牧和其麾下的邊騎更準更快。
所以李牧此時所進攻的根本不是秦軍的最弱之處,而是秦軍的最強之處,兩頭戰爭猛獸的碰撞隻在一瞬之間。
楊明所熟悉的那柄劍,鎮嶽迎麵斬來,在趙軍軍勢以及李牧力量的加持之下,這是近乎無敵的一劍,是超越了宗師極限,是比肩大宗師的一擊,在其劍下,幾乎沒有人能夠活命,但這卻不包括楊明。
在楊明掌中,蒼龍問天戟亦是淩空劈斬而下,這兩件同是出自墨家蒼大師之手的兵家霸道之器自此鑄造成功之後,第一次完成了交手,同出一人之手,究竟是鎮嶽劍強悍,還是蒼龍問天戟無敵?
在交手的瞬間,兩騎已經交錯而過,但李牧卻沒有再劈出自己的第二劍,在其身後,李牧卻聽到了無數身體墜落在地的聲音。
李牧與秦軍交錯之間,抓起了坐騎上的長槍,至於鎮嶽,世間已再無一柄名為鎮嶽的劍了。
隨著秦軍與趙軍壓上最後的底牌,戰場之上的碰撞進入了最後的階段,但就在此時,趙軍左軍所在的戰爭,在秦軍右軍一次次的衝鋒之下,麵對死亡的恐懼終於戰勝了趙軍士卒的決心,不知道趙軍之中是哪一個戰陣率先崩潰的,總是,恐懼與混亂突然間從未知的地方爆發開來,一人的恐懼傳染給了十人,十人的恐懼傳染給了千人,千人的恐懼傳染給了萬人,萬人傳染給了全軍。
但第一個潰兵出現之後,就有著無數的潰兵出現,在秦軍騎步協同之間的驅趕之間,趙軍左軍的潰兵不受控製的湧入到趙軍中軍的戰爭之中,武器一致向前的趙軍一下子被己方的潰軍衝擊的戰陣一陣晃動,但秦軍強悍的進攻麵前,他們尚且能夠頂住,但在己方潰軍的衝擊之下,他們的戰陣卻難以維持。
而在這個戰場上,失去了戰陣的軍隊,將會真正的陷入混亂之中,而混亂在二十多萬大軍的決戰之中是致命的。
隨著秦軍右軍驅使著趙軍的潰兵不斷湧入中軍戰爭,苦苦支撐的趙軍戰陣再也維持不住,更大的失敗已經顯現出征兆,隨之而來的就是全線的潰敗。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左軍潰敗,中軍動搖之時,趙軍的右軍在秦軍左軍的攻擊之下,豁然間崩潰了,無數的亂兵被驅趕進趙軍中軍所在,蔓延的混亂讓這場決定趙國生死存亡的大戰徹底有了屬於自己的結局。
當太陽懸於中天逐漸向西傾斜之時,混亂的趙軍已經被秦軍壓縮在狹小的空間之中,在恐懼氛圍籠罩下的趙軍之間,是崩潰的戰意。
“大將軍,末將無能。”全軍被秦軍壓縮切割間難以有效聚合趙軍敗軍之中,司馬尚勉強來到了李牧跟前,臉上盡是灰敗之色。
敗了,毫無懸念的敗了,建製被打崩,軍心戰意被摧毀,又被秦軍分割包圍成無數碎片的趙軍已經沒有希望了,敗亡對於他們來說隻是時間問題。
“我們已經盡力了。”看著瞬間像是蒼老了十幾歲的下屬與好友,李牧亦是艱難地開口道,他同樣很清楚眼下趙軍所麵臨的局勢是什麽。
他們這些人的結局是什麽?在秦軍麵前,他們實在不敢想象,秦趙之間的戰爭是殘酷的,這些年來,趙國固然有數以十萬計的士卒死在秦軍手中,但秦軍死在趙國的士卒又何嚐少了?
李牧倒不是畏懼死亡,但他畏懼麾下的將士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死亡,那才是他此時所承擔的最大壓力。
尤其是此時的秦軍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殲滅他們,還是別的選擇?
在李牧的凝重之中,在混亂的趙軍外圍,本是壓抑的趙軍之中突然間傳來嘈雜之聲。
“張二河,雲大山,雲中郡沃野鄉人……”
“顏渡,桑木,代縣小河溝人人……”
哪怕是在戰敗之際依舊默默的整理著自己的兵器與殘甲的趙軍士卒在秦軍上下不斷的點名之中,一下子炸裂開來,秦軍點到的名字未必是他們,被秦軍點到名字的人未必還活著,但在他們之中,誰還沒有著自己的交際圈子。
張二河是誰?額,沒見過,但我聽說過,他好像是我朋友的上司的戰友的親戚的老鄉,當無數的名字在秦軍的呼喊之聲傳入趙軍潰軍之中後,在潰敗後麵前還能有著最後一絲戰意的趙軍士卒徹底崩潰了。
看著全軍的躁動,聽著秦軍之中一個又一個的名字、籍貫、甚至是家庭情報被喊出來,李牧不由苦笑一聲,說道:“你信不信,自去年北境三郡丟失之後,我就預感到會發現此時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