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捉魚大豐收

字數:4599   加入書籤

A+A-


    王滿銀聽完,不得不感慨勞動人民智慧是無窮的。
    實話實說,他真不知道酵子是如何做出來的。後世人家蒸饅頭包子,都是直接用酵母粉,簡單省事。
    卻沒想到,老酵子的製作方法簡單到出奇。
    做窩窩頭時留一團麵,按照做包子的方法,在麵團裏邊包上些生麵粉,放在陰涼處讓它慢慢膨大風幹,這就是老酵子頭。
    等下次蒸窩窩頭時,掰開麵團用溫水泡化,再加入麵粉做成麵湯,放著發酵大約一天時間,就可以倒入玉米麵裏邊做窩窩了。
    老酵子頭做多的話,隻要放在幹燥的地方,半年都不會壞。
    王秋生還趕著掙工分呢,聊了幾句,就急匆匆回家吃飯。
    送走王秋生,王滿銀盛了一碗麵湯水,拿張烙餅蹲在窯洞口吃起來。當然,他也沒忘記大黃,照例扔了張烙餅,再倒上半碗麵湯水了事。
    二合麵烙餅摻雜了一大半玉米糝,吃起來發硬,嚼起來很香,而且頂餓。
    吃完飯,王滿銀照例在鍋灶下埋了個紅薯。
    接著開始發麵……擁有前身記憶,他這些事情做的很順溜。
    王滿銀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二流子,主要太懶。但是作為一個農村人,做飯幹農活這些還是懂得的,不然早餓死了。
    現在外界溫度比較低,王滿銀把麵發好放入空間。裏邊溫度高,應該更容易發酵。
    接下來幾天,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空間裏忙乎。
    既然決定大規模養魚,目前水塘就有些不夠用了。不過他沒打算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而是在黃土地另一端再新挖一個。
    兩個水塘呈啞鈴形狀,中間以溝渠相連,方便後期灌溉周圍的黃土地。
    除此之外,王滿銀還準備挖兩條十字形的溝渠,把三畝地全部貫穿。
    不過這屬於一項大工程,最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
    除此之外,王滿銀又陸續外界搜集了不少草籽,另外挖了不少荊條根苜蓿根等栽種在溝渠兩旁。
    如今放眼望去,空間裏大片綠意蔓延,其中還夾雜著點點野花。和外界灰突突的黃土塬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天地。
    這麽多野草,再喂五十隻土雞也足夠。期間王滿銀趁著逢集,又去了石圪節公社鴿子市一趟。
    這次運氣不好,隻買到一隻母雞。
    看來短時間內想要多買些土雞,隻能走遠路去米家鎮一趟了。
    更讓王滿銀感到欣慰的是水塘裏那些魚苗,生長速度喜人,幾乎一天一個樣,最早幾條鯉魚差不多有三兩重。
    看勢頭,估計最多倆月時間,就能拿到黑市出售。
    另外,王滿銀最近的捉魚行動一直沒有停止。
    上次那處崖畔遠離土路,位置比較隱蔽,平常幾乎沒有人去。
    他下了瓦罐後,也不用理會,隔天收一次就行。
    第一天,兩個瓦罐三條魚,
    等第二天,隻有一條……
    不過隨後接連幾天都是空軍,王滿銀無奈放棄。隻能說,東拉河裏的魚的確很少,那片水域基本被捉光了。
    正好他準備去米家鎮鴿子市買土雞,準備順勢再沿著東拉河更下遊尋摸一趟。
    那裏已經距離無定河不遠,肯定能找到更多魚苗。
    米家鎮距離罐子村差不多有四十裏地,來回就是八十裏,一天時間太趕了。
    所以王滿銀打算在米家鎮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返回。
    至於睡覺的地方……空間裏有幾畝地麵積,隻要放上被子,足夠他睡。
    王滿銀原本打算把大黃留著看家,結果這家夥死跟著,說啥攆不回去。
    無奈,隻好帶著它一起。
    反正家裏值錢的東西都放在空間內,窯洞裏啥也沒有,也不怕被賊惦記著。
    由於時間充裕,王滿銀沒有急著趕路。而是帶著大黃慢悠悠,就當遊山逛景了。話說回來,這個季節,爛慫黃土高原真沒啥可看的。
    除了灰突突的山峁,還是山峁。
    等快中午,他已經沿著東拉河走出二十多裏地。
    這會兒太陽照在頭頂,山塬上溫度也高起來。
    王滿銀沒耽擱時間,尋了片有水草的水窪,便開始放捕魚罐。為捉到更多魚苗,他特意準備了足足十個瓦罐,昨天晚上就挖好蚯蚓誘餌。
    瓦罐放完,看時間還早,王滿銀索性戴上手套,拿鐮刀在崖畔上割起柴禾,準備做午飯用。
    因為靠近水源,這片崖壁上長滿了蒿草、荊條、酸棗枝,大概半個鍾頭功夫,王滿銀就割了一大捆。
    原本打算停手,後來一想家裏柴禾也不多了,幹脆繼續忙乎。
    等休息做午飯時,空間裏已經多了三大捆柴禾,足夠他用一個星期。
    這次外出,王滿銀把鐵鍋也搬進空間裏。前段時間還專門用泥巴摻和茅草做了個黃土灶台,做飯自然方便許多。
    一鍋青菜雞蛋湯,外加兩個二合麵饅頭。
    照例安排好大黃,王滿銀自己端著碗開幹。
    飯後略作休息,他便開始收集捕魚罐。
    這一次放置時間太長,第一個瓦罐就給了王滿銀大大的驚喜。
    裏邊大大小小足有十多條魚苗,除麥穗、鯽魚等常見魚類外,還意外收獲兩條黃顙魚。
    這玩意兒又叫黃辣丁、黃骨魚,野生的個頭一般長不大,最多十來厘米長。
    不過它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且從頭到尾就一根脊椎刺,處理起來特別方便,可油炸,可煎,可燉。
    唯一需要小心的是,黃顙魚胸背部鰭條硬刺有毒,刺到人特別疼。
    將第一個瓦罐收拾完畢,王滿銀又去下一處忙乎……
    等十個捕魚罐全部收回,空間水塘裏多了上百條魚苗。
    首戰告捷,王滿銀帶著大黃繼續朝下遊尋找。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在選擇安置瓦罐的水域時,同樣遠離周圍村子。
    可能下午天氣轉冷,這次捉到的魚苗不多,隻有六十多條。
    即使如此,王滿銀也心滿意足。
    等瓦罐第三次放入水窪中時,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崖畔間風特別硬。
    以王滿銀的身板,也凍得直哆嗦。
    他索性伸手摸著土狗的腦袋,先拍了拍以示安慰。
    經過這些日子接觸,大黃對他徹底失去戒心,並沒有反抗,還發出低沉的聲音回應。
    隨即,一人一狗進入空間當中。
    “汪汪……”見眼前景物陡然發生變化,大黃立刻皮毛炸起,發出驚慌的叫聲。
    以這家夥的智商,顯然不會明白到底發生什麽事情。
    片刻,它發現沒有這裏沒有危險,又變得大膽起來,順勢抬腿在附近撒了泡尿,算留下標記。
    接著,這家夥徹底撒開歡兒,在黃土地上一個勁兒瘋跑。
    馬不停蹄忙乎整整一天,晚上終於鬆懈下來,王滿銀自然要好好犒勞一下。
    正好四隻母雞又新下了兩個雞蛋,晚上煎了吃。
    話說王滿銀養土雞十多天,到現在為止,一個雞蛋也沒攢下,全部吃進肚子。
    另外再煎一條魚做魚湯……最早幾條鯽魚苗,最大已經長到巴掌大,勉強夠得上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