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字數:8275   加入書籤

A+A-




    永泰十二年,夏。
    安平縣,小河村。
    盛夏時分,一場大雨卷走了大半酷熱,送來了難得的沁人涼意。
    樹下,不惑之年的葛員外眯著眼靠在搖椅上,滿臉都是愜意之色。
    在他不遠處的樹蔭下,一名身著粗布麻衣的少年正伏在石桌上,對著一本線裝書籍不停抄寫,周身的地上,還鋪著不少已經抄錄好的紙張,用石子壓著晾曬。
    這一幕,引得不少村民駐足。
    “嘖嘖,小蘇相公真厲害,能識這麽多字兒。”李大娘嘖嘖有聲。
    “那可不,你別看那本書還沒一指頭厚,我告訴你,裏頭起碼有幾千字哩!”
    王大爺得意的補充,就好像那少年是自家孩子一樣。
    “幾千字!”
    幾個村民都是直抽涼氣。
    “這學問…哎,要是俺家鐵蛋能有他一半兒聰明,俺也算光宗耀祖嘍。”
    劉二柱滿臉豔羨,恨自己怎麽生不出這麽聰明的兒子。
    “聰明又如何,你家出的起束脩嗎?”
    張翠花撇撇嘴,酸溜溜道:“蘇平再能耐,不也沒去縣學嗎?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一陣沉默。
    縣學是官辦,束脩比私塾要便宜一些,但也不是小河村的這些個家庭能負擔的起。
    半晌過後才有人開口,帶著些微好奇:“對了,小蘇相公怎麽突然這麽用功了?才半年的時間,十裏八鄉都知道了。”
    “哎,這有什麽好奇怪的。”
    李大娘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道:“這孩子命苦,不記事的時候就沒了爹,他娘好不容易拉扯他長大,去年冬天也病沒了,眼下家裏就剩他一個,不用功能行嗎?”
    “哎,這麽說的話倒也是……”
    眾人歎息著散去。
    此時,院中的少年終於抄錄完畢。
    他將毛筆輕輕擱置好,看著麵前的紙張,目中出現了片刻的恍惚。
    自己的確叫蘇平,但並非村民們從小看著長大的那個蘇平。
    半年之前,自己還是一家上市企業的小部門領導。
    一次酒局暈倒之後,突然就被診斷出一種叫煙霧病的罕見病症。
    最終,在最好的年華帶著遺憾離世,告別了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
    再睜眼的時候,就成了小河村的蘇平。
    同樣叫蘇平,被頂替掉的這個,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在繼承的記憶中,原身出生之前,父親就被征召去了邊境,然後再也沒能回來。
    母親柳氏含辛茹苦將他養大,自身卻落下了病根,最終沒能熬過去年冬天。
    也正是因為母親的離世,原身悲痛而絕,這才給穿越而來的自己騰了地方。
    穿越!
    為什麽是穿越,不是重生?
    蘇平心中歎息。
    根據記憶,這個世界叫做神州大陸。
    小河村地處中州,屬於大慶王朝的領土。
    大慶……不是熟知的任何一個曆史朝代。
    穿越也就罷了,關鍵出身還這麽差。
    小河村很窮,自己家更窮。
    一間除了不漏雨沒有任何優點的的獨間瓦房,畝產一百二十斤粟的田地十畝。
    這就是所有家產了。
    人家穿越至少是個寒門,可自己呢?
    連寒門都算不上。
    寒門那是落魄了的貴族,自己這家境,撐死算個中農。
    要說不幸中的萬幸,大概就是記憶力變得超強,一本書隻要看過幾遍,哪怕不解其意也能背誦下來。
    而且,在大慶王朝,讀書人的地位超乎想象的高。
    這一點,從葛員外在小河村的地位就可見一斑。
    要知道,葛員外沒有功名在身,隻是一個屢試不中的老童生罷了。
    就這樣,小河村的人巴結都來不及。
    葛員外還經常歎息,說要是自己考中了秀才,安平縣的縣尊都要以禮相待。
    見微知著,在大慶王朝,‘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不再是一種頌揚,而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
    蘇平雖然不明白為什麽,但他別的不擅長,靠著超強的記憶力,讀書考試豈非正是拿手?
    舉人進士先不提,中個秀才混個溫飽安樂,他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的。
    而且,大慶的喪期隻有四十九天,沒有三年的說法,所以原身母親的離世,並不影響他明年參加科舉。
    想到這裏,蘇平心中的信念堅定了幾分,緩緩舒了口氣,將最後那頁紙張同樣用石子壓好。
    接著,他又將那本線狀書冊捧在手上,一頁一頁的檢查過去。
    確認了沒有異物掉進去之後,又將書冊合上,一遍一遍的撫平其上折痕。
    不是什麽星座的怪癖,而是實在賠不起。
    家裏這幾年的進項,大半都給母親柳氏買了藥,實在沒有餘錢買書。
    不得已,蘇平隻能向葛員外借書來抄。
    像這樣簡裝的,紙墨都是劣等的書,一本都要半兩銀子了。
    家裏那十畝田一年兩季都滿產,也隻能買上十幾本的樣子。
    至於賣田,蘇平才不幹這種焚林而獵的事兒。
    所以為了不弄髒、弄壞這些書籍,他每次都很小心翼翼。
    不遠處。
    葛員外似寐實醒,將蘇平的動作看在眼裏,忍不住暗自點頭。
    實際上,他並不是一個很大方的人,尤其是這些書冊寶貝得緊,平日裏連自家人想要翻閱,都得先請示。
    可十裏八鄉加起來,也就出了蘇平這麽一個讀書苗子,為人又謙和知禮,讓他打心眼裏喜歡。
    他忍不住想看看,這少年能走多遠。
    過了片刻,蘇平終於將書籍整理好,起身對葛員外躬身一禮:“葛翁,學生抄錄完了。”
    “嗯,不錯。”
    葛員外坐直了身子,滿意的點了點頭,“如今你的學問已經超過了我,若將來得中功名,可莫忘了請我吃酒。”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蘇平搖了搖頭,道:“葛翁教我良多,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學生旦有所成,必不忘此大恩。”
    這段話出自禮記,意思是學習一途,尊重師長是非常難得的,隻有尊重師長,才會尊重自己學習到的學問,隻有學問被尊重了,才會有求學向上之心。
    “好,好,好!”
    此言一出,葛員外眼露異彩,連道三聲好,然後又道:“我已經和縣學裏的塗學正打過了招呼,明年的童生三試,他願意為你作保。”
    童生三試就是縣試、府試、院試,在大慶這三試每年一次,通常在二月、四月、六月。
    想要參加這三場考試,保人至少需要是廩生身份,葛員外還不夠資格。
    於是蘇平又恭敬一禮。
    葛員外受了禮,扭頭對屋裏喊道:“平安,出來吧。”
    “來啦!來啦!”
    屋裏頭傳出一個稚嫩的聲音。
    很快,一個小小的身影攥著本書,一溜煙兒的跑出來,氣喘籲籲的站在了蘇平麵前。
    “跑這麽急,摔倒了怎麽辦?”
    蘇平笑著,摸了摸小家夥的頭。
    葛平安是葛員外的小兒子,剛剛八歲,正是讀書的年紀。
    每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小家夥寧可問蘇平,也不去問嚴厲的葛員外。
    “蘇大哥。”
    葛平安喘了幾下,然後站直,似模似樣的對蘇平作揖。
    蘇平還禮,笑著道:“看樣子,這次有不少疑問?”
    “有四個哩!”
    葛平安揚起手中的書籍,上麵寫著‘聖學’兩個字。
    “你且說說。”
    蘇平也不謙讓,正色說道。
    葛平安將書冊翻到對應的位置,照著上麵念道:“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念完後,葛平安就巴巴的看著蘇平。
    蘇平略微斟酌,便開口講道:“之所以說,要平定天下要治理好國家,是因為地位高的人尊敬老人、長輩、體恤孤苦的人,地位低的人就會跟著去做。所以,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會被其他人學習,就會實行絜矩之道。”
    葛平安認真的聽著,但還是似懂非懂。
    蘇平笑了笑,問道:“你想想,是不是有時候會學著我,或者你爹爹的樣子去說話做事?”
    “噢……”
    葛平安恍然大悟,旋即有些羞赧。
    “這就叫做上行下效,等將來你考取功名當了大官,你要記得這個。”
    蘇平笑著道。
    “嗯,我會記住的。”
    葛平安嚴肅的點了點頭,然後接著問道:“那,什麽叫絜矩之道呢?”
    咚~
    蘇平沒有回答,而是屈指在葛平安的額上彈了一下。
    “唔……”
    小家夥撅起嘴,捂著額頭不明所以的看著蘇平。
    “蘇大哥無緣無故打你,你不喜歡,對不對?那以後你當了別人的大哥,就不要無緣無故的去打他。而絜矩之道的意思就是……”
    二人一個年幼,一個年長,一個不停地提問,一個不厭其煩的解釋。
    葛員外同樣在認真的聽著,偶爾也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等到二人的問答結束,周遭人家已經點上了油燈。
    “今日叨擾太久,實在是失禮,還望葛翁莫怪。”
    蘇平收拾好早已晾幹的紙張,便向葛員外告辭。
    “都這個時辰了,在這裏用了飯食再走吧。”
    葛翁出言挽留。
    蘇平看得出這不隻是客氣之語,但還是婉拒道:“學生蒙葛翁照顧良多,豈敢再厚顏它物。”
    “也罷。”
    葛員外點了點頭,揮手招來兩個長工,吩咐道:“夜路難行,你二人取支燈籠去送送。”
    蘇平正欲推辭,卻看到葛員外麵露不悅,不由得有些無奈。
    從這裏回家,雖然需要翻過一個小山坡,可這條路自己半年裏來來回回走了百來回,閉著眼都能回去,哪裏需要送。
    不過人家也是一番好意,再推辭就有些生分了。
    蘇平抱拳謝過,與兩個長工一同離去。
    葛員外目送著蘇平遠去,不由得喃喃:“溫、良、恭、儉、讓,焉能不以得之?”
    “爹爹,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啊?”
    八歲的小家夥一時忘了畏懼,開口問道。
    “嗬嗬,你蘇大哥若是科舉之路順利,隻怕要當大大的官啊。”
    葛員外學著蘇平,第一次摸了摸小兒子的頭,發現手感異乎尋常的好。
    “大官?有多大?”
    “很大很大……”
    …
    …
    兩個長工提著燈籠在前,蘇平在後。
    他與這兩個鄰村的人不怎麽熟悉,而那兩個長工也不敢先開口,就這麽一路無話,慢慢接近了‘蘇宅’。
    “嗯?不對勁!”
    蘇平突然住了腳。
    遠遠看去,自家那方向上一片燈火通明,人影綽綽。
    隱約還能聽到類似馬蹄踢踏和響鼻的聲音。
    馬匹?
    蘇平疑惑。
    小河村地勢高低不平,要想騎馬到達這裏,需要在官道上多繞行十餘裏,有這功夫用兩條腿早就走進來了,還不傷馬。
    誰吃飽了沒事幹將馬騎進來,有錢也不是這麽糟踐吧?
    關鍵是……看這方位,對方是衝自己來的!
    此時兩個長工也停了下來,對視一眼後對蘇平道:“蘇小相公,這裏已經快到了,前邊兒燈火照著,我們就不送了。”
    說完,兩人頭也不回的轉身走了,腳步急促,明顯是怕惹上麻煩。
    蘇平也沒有強留,更沒有怪責,稍一猶豫便繼續往前。
    那裏是他在這個世界安身立命之本,不能逃,也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