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一盞如豆燃清淨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A+A-




    麗水城內外,凝元境者六十七人,開竅境者九人,這也是此間所有三元境層次的修士。
    至於凝元境與開竅境中間的玄關境,因為它隻是一個“關”,如列車的一個停靠站,列車縱然停靠,但也很快就開走了,所以這一境界的修士,此間數量為零,也純屬正常。
    三元境以下,萬餘人,可忽略。
    三元境以上,沒有。
    這就是葉懷清所掌握的麗水城的修者情況,一目了然,無有遺漏。
    以神權察知轄域內的相關信息,從某種意義來講也算是降維打擊了,初體驗者很容易沉浸在那種高高在上的洞察之中,以自身擁有“天之眼”或“神之眼”而漸漸生出一些非人之心。
    就如一個人站在高山上,身臨萬仞,自覺抬手就可上摘星辰,也自覺人間萬象,皆在腳下,看大地上的一切,都覺渺小。
    慢慢地,就異化了。
    所幸,葉懷清不是初體驗了,作為過來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沿著神道走下去是什麽樣子,也更知道,今生該如何去走。
    也因此,縱然遍知麗水城所有修者的情況,他從中獲得的也僅僅隻是“此城宜居”。
    此城宜居。
    這就夠了。
    葉懷清已經打定主意就在這座麗水城居住下去了,至於居住到什麽時候,以後再說。
    以葉懷清的打算,是想在此度完整個開竅境的,但開竅境的曆程實在是太長了,長到葉懷清也不敢肯定在那麽長的時間裏是否可以順順利利,不生任何事端。
    但假如承平無事,那他基本上就會做一個宅男了,在突破開竅境之前,打死也不出此間一步。
    就算體驗生活,難道偌大一個麗水城,還不夠他體驗的麽?
    其實如果當初大佬不趕他出來“闖蕩江湖”,那他也會在那座山穀一直待著,同樣待到突破開竅境。
    有法訣,能修煉。
    那就安靜地修煉,看修為日益越長。
    這不知道是一件多快樂的事!
    重生一世,葉懷清也就這麽一丁點兒芝麻大的願景了。
    又是一個夜晚。
    小院的房間中,葉懷清坐在床上。
    姿勢,和他此世第一次修煉時的姿勢也一般無二,上身自然挺直,下麵兩腳卻也是自然垂放著,自然到甚至連腳心對腳心都沒怎麽講究,看方向,兩隻腳心是大體對上了,但中間還隔了大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呢,這算哪門子對!
    為什麽如此?
    就因為這個姿勢讓他感覺最放鬆最舒服罷了。
    而和第一次修煉時最大的不同是,葉懷清閉上了眼睛。
    不再是似閉非閉似開非開,而是真正地閉上。
    為什麽當時不閉而現在閉?
    因為當時若閉上,腦海裏會是一片混沌,時間久了,將是一片迷糊。
    而現在閉上,不讓外麵的光線透入,是因為,體內自然有光。
    坐於床上,閉上眼睛,接下來,幾乎是瞬時之間,葉懷清的心神就進入了一種極靜的狀態,所謂“入靜”,也所謂“入定”,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外間的一切,都被留在外間。
    無視,無聽,無聞,無觸。
    用句白話說,這一刻,他和世界斷開了連接。
    和世界斷開連接,是體內自成天地。
    這是一片昏暗晦冥的天地。
    其實嚴格地說起來,是隻有天而沒有地。
    一片空蕩蕩的大約十數間屋子般大小的“天空”,昏暗晦冥,比淩晨更早,比黃昏更晚,卻又不是徹底的黑暗。
    其實本來或者說整體,確實是徹底的黑暗。
    但現在,有兩處光源,在這黑暗中綻起。
    一是位於上方正中。
    隻米粒般大小,卻是巋然不動,綻放著一種清幽的光。
    一是位於中上方的正中。
    這個倒是大點,有黃豆般大小,綻放的光芒也比較暖,近於燈火般的黃,也像是黃豆般的黃。
    這個就是體內所打開的肺心竅了,在內景中,是這樣的一種呈現。
    它的黃其實並不純粹,都不須細察,就會發現其中有晦暗,也有諸多的雜質,甚至那光芒本身,也如一盞油燈的燈火一般,縱然無風,時不時地也還是會搖晃那麽一下,或者爆個燈花什麽的。
    這並不是肺心竅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它打開的不徹底。
    而是因為人體不隻有肺。
    哪怕局限到髒腑係統,甚至連腑都忽略而隻論髒,也是“五髒”,肺不過是這五個裏麵的其中之一罷了。
    五髒流轉,肺居其一。
    它並不能獨善其身。
    那些晦暗,那些雜質,那種總體穩定下時不時的不穩定,就是受其它四髒及整個身體影響下的體現。
    葉懷清無喜無憂,亦無其它種種情緒,此刻,他的意識超然而又獨立,在清醒卻又冥冥的情況下,以“一線靈光”的方式,與那盞黃色的燈火靜默相對。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這盞燈火,是他的生命之光。
    這一刻,他也是與自己的生命相對。
    一識一燈,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也像在一個空闊的曠野中,夜晚時分,一個人,獨守著一處篝火。
    那篝火,是溫暖,是明亮,也是身心的寄托。
    就這麽一堆篝火,又或者說就這麽一盞小小的燈火,卻讓葉懷清的整個意識都徹底地安靜下來,他仿佛可以和這盞燈火一直如此靜默地相對到地老天荒。
    開了竅,入靜又或入定,對修者來說真的隻是尋常,並不需要多高的資質或天賦,而隻是如呼吸一般,自然相伴,很多時候,你甚至都感覺不到它。
    屬於外麵世界的一切的浮躁乃至其它所有負麵情緒,都不能沾染半點。
    一盞如豆,長相廝守。
    這便是這個階段,葉懷清的修煉。
    是名副其實的“靜”修,也是正兒八經的“清”修。
    打開肺心竅的好處,就是他什麽都不用做,身體自主地呼吸,然後帶動肺心竅的自然運轉,而這就是修煉了。
    也是所謂的不修而自修。
    其實葉懷清距離不修而自修的境界還甚遠,但誰叫他這時便打開了肺心竅呢,修者無所事事,躺平著,被自己的身體帶飛,這是葉懷清前世自始至終都不曾享受到的體驗。
    君問修行事,實無以告之。
    隻是閑靜坐,其它並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