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吹牛的毛病要改改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A+A-




    在朱棣的思想中,他下意識地,肯定是不想讓朱鏡靜嫁給張一凡的。
    哪怕他被儒家文化熏陶地少,平時主要在帶兵,練兵,可自家妹子,肯定要嫁一戶好人家吧?
    張一凡呢,無父無母的一個孤兒,對朱棣來說,本能地抗拒。
    可是,如今他想想,自家大妹確實非常喜歡張一凡,哪怕他想攔都攔不住。如今更是已經說動了大嫂站在她那邊,又要拉張一凡去見大哥。
    這個事情,怕是已經無法扭轉大妹的這個決定了!
    但是,以朱棣的了解,他非常清楚,他那個大哥比較講究規矩,要想讓張一凡獲得大哥的認可,很難。更不用說,後麵還有父皇這座大山要跨越!
    這麽想著,他也是有點頭疼了。
    沒錯,朱棣確實希望自己這個大妹能過得幸福,可是,這不容易啊!
    張一凡看朱棣的表情,他當然是不想讓朱棣說出否決的話,便立刻爭取道:“四哥,所謂男才女貌,我出生雖然低了些,但是我的才華,我不是吹牛,就這大明朝來說,能比得過我的,沒幾個。而且我保證,我絕對會對靜靜好,靜靜跟著我,會過得很開心的。”
    聽著他的這番話,朱鏡靜看著他的眼神,那簡直是要融化了他一樣,等他說完之後,她帶著一臉幸福的表情,不由自主地點點頭說道:“我知道,我這條命都是你救的!”
    不過,朱棣聽了張一凡的這番話,卻是起了雞皮疙瘩,這麽肉麻的話,他真得是第一次聽到,這個鄉下小子,是怎麽說得出口的?
    看著自家大妹和這個鄉下小子在這裏你儂我儂的秀恩愛,朱棣有點受不了了,當即沒好氣地說道:“我告訴你,我大哥那關絕對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容易過。你要這樣就去,萬一被大哥拒絕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那怎麽辦?”朱鏡靜一聽,頓時就急了。
    她和太子妃商量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擔心的。因為她們都知道,朱標從小就被那些所謂的大儒教導,很受儒家禮法熏陶,真不好勸。
    此時,朱棣聽了,想了一下說道:“我留個人,教你一些基礎的禮儀,細節上不能丟了印象。我回去後會找我大嫂,我們再商量下。不過明天是我大婚,可能要幾天之後才有音訊。你且先等消息!”
    他是和張一凡打交道最久的,知道張一凡這個人,不知禮節,說話還經常怪怪的。如果是不拘一格的人,可能會不在意這些。但是,要去見太子朱標,甚至將來要去見母後父皇,那這些禮節方麵,就必須要注意了。
    朱鏡靜聽出了她四哥的言外之意,就是朱棣這邊,算是同意了。
    頓時,她不由得大喜,一下過去挽住了朱棣的手臂,高興地說道:“四哥對我最好了!”
    朱棣有點受不了這個大妹了,一甩手,把自己的手掙脫出來,然後就準備走人。
    不過他最終想了下,還是轉回頭,對身後的張一凡說道:“你那個吹牛的毛病要改改,我大哥最不喜歡了!”
    “……”張一凡聽了,頓時無語,自己啥時候吹牛了?
    不過沒等他解釋,朱棣已經大步走了。
    朱鏡靜卻是偷偷對張一凡說道:“凡哥,我知道你沒吹牛,你是最厲害的!”
    說完之後,她趕緊跟上朱棣去了。
    在這整個過程中,柳家村的村民,全都目瞪口呆,一直旁觀中。
    眼前的一幕,把他們驚呆了,以至於成了廟裏的泥菩薩,連動都沒動一下。
    一直以來,他們以為隻是城裏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看著沒有一點架子,和藹可親的這兩位,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子和皇女!
    這個真相,真得比他們看到神仙還要震驚。
    一直到朱棣一行人遠去的馬蹄聲響起,他們才回過神來。
    然後,他們看向張一凡的目光就變了。
    真得是沒想到,一直和張一凡來來往往的,竟然是皇子皇女,最為特別的是,張一凡救了皇女,皇女喜歡上了張一凡!
    要是沒有意外的話,柳家村的孤兒張一凡,很可能會是大明朝的駙馬了吧?
    柳家村竟然會有這種福分,就算是打死他們也想不出來的!
    這是張家祖墳冒煙了啊!
    這也是整個柳家村的榮耀!
    當張一凡目送朱棣和朱鏡靜絕塵而去,看不到人影,便轉身準備走了時,裏正柳五上前,對張一凡說道:“一凡,那個村社還是還給你吧!我們也沒什麽本事,這個村社還給你,至少你還有一點身家底子,回頭去見女方那邊也不至於太寒磣!”
    田大壯一聽,連忙點頭附和道:“對對對,這個村社,還是還給你吧,不至於太寒酸了!”
    自從這個水泥出來之後,村社會有多賺錢,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的。
    張一凡很可能要娶大明公主,可他隻是一個孤兒,一無所有。那麽這個村社,就顯得有點重要了。
    雖然說,這個村社本身就是張一凡搗鼓出來的,又是張一凡出資,股份也占了大頭,但畢竟白紙黑字,村裏的人都分到了一些股份。
    村社以後分到的錢,對這些普通村民來說,絕對是一筆重要的收入。可是,他們也知道,張一凡娶公主的事情最為重要。
    因此,有見識到裏正柳五,和張一凡關係最好的田大壯,都寧願不要這份收入,可以讓張一凡的家底更厚實一些。
    其他人聽了他們兩個人的表態,也明白他們的意思。想著張一凡為了村裏的努力,就算有些人其實很不舍得這筆錢,卻也紛紛附和,想著能幫到張一凡一點是一點。
    鄉下老百姓沒見識,但是卻很淳樸。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這樣的。你為我好,我自然也要感恩。
    這個場景,讓那個朱棣留下來的侍衛,也就是一直假裝路人在盯著柳家村的朱三,看得很是感動,心中想著,或許就是這樣的環境,才有了張一凡這樣的後生吧?
    張一凡聽了,也是感動,更加相信自己之前要建設家鄉的決定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