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朱棣這個老六
字數:6234 加入書籤
張一凡聽了,點點頭,從善如流道:“父皇,兒臣明白這個道理。”
一聽他竟然這麽聽勸,反而讓朱元璋有點意外。本來他還以為,這個女婿會覺得自己危言聳聽呢!
他正想著,卻聽張一凡話鋒一轉,又道:“兒臣請教一個問題,當前情況下,多少蒙元兵力,會主動攻打一萬朝廷官軍,非騎兵?”
朱元璋聽了,眉頭一皺,他察覺到了自己女婿果然還是沒明白道理的意味,不過他也沒有發作,隻是想了下回答道:“如果隻是步兵的話,蒙元騎兵都無需多少,同等兵力下用騷擾戰術牽製,就能耗盡步軍錢糧而一戰勝之!”
張一凡聽了,便再次回答道:“那要是這一萬軍隊會有援軍,隻給蒙元軍隊兩天時間,他們有多少兵力會想著吞掉這一萬朝廷官軍?”
朱元璋聽了,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被圍步軍乃困獸,戰力如何,也當試探清楚,而非隻憑人數決策。另外,援軍多少,如何救援,是否匆忙,改為圍點打援,能否擊潰援軍,再行緩慢吃掉步軍,如此種種,皆要視戰場情況而定!”
張一凡:“……”
感覺和朱元璋這種軍事大家做問答,難度很高啊。
這麽想著,他便換了一種說法道:“那就一萬朝廷精銳,五萬朝廷精銳援軍,都是騎軍,兩天能趕到戰場。這種情況下,蒙元手中有多少兵力才會消滅一萬朝廷精銳?”
朱元璋估計是想要讓張一凡知道戰場到底是怎麽樣的,因此,聽到他又一次問話之後,並沒有不耐煩,依舊想也不想地回答道:“隻有一天半的時間,要想吃掉朝廷一萬精銳步軍,至少要五萬以上人馬,甚至有可能放棄。因為騎軍對陣結陣的步軍很難,騎軍的優勢,在於機動。而一萬步軍乃是精銳,短期內並不會有多少破綻讓騎軍抓住。”
張一凡聽到這裏,不由得撓撓頭,感覺真要是戰場上,麵對朱元璋這樣的敵人,那這仗就難打了。
看到他這樣子,朱元璋便問道:“你究竟是想說什麽?”
張一凡聽了,便隻好如實回答道:“我的想法是,組建車營用於吸引蒙元軍隊圍攻,拖住蒙元軍隊,最後援軍趕到,消滅蒙元軍隊!”
說到這裏,他又趕緊補充說明道:“車營的意思,就是全是車子組成的軍隊,打造一種偏廂車,可以互相連接起來,組成一道柵欄抵禦騎軍衝鋒。並且車上可以放置火炮,糧食等等。朝廷官軍就縮在車營內部,這樣就能有效抵禦蒙元騎軍,比起一般步軍更能堅持到援軍趕到。”
聽到他最後說得這話,武英殿內的幾個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其中朱元璋當即問道:“何等車營,這偏廂車又是如何的?”
車營是大明中後期想出來對付蒙古騎兵的一種產物,在戚繼光調到北方對付蒙古騎兵時成型,有了正式編製說明。到後麵孫承宗擔任薊遼總督時,也都有打造車營。
不過史書上記載的戰例不多,也就是渾河血戰較為有名。野豬皮所領建虜精銳,以眾擊寡,就是打不破車營,最終是浙兵火藥彈丸用完,再靠著數量優勢打敗了浙兵。
這個還是建虜下馬步戰,騎兵是沒法發起衝鋒的。
朱元璋隻是一聽,就聽出了這個車營的優勢,因此立刻發問。
張一凡便根據戚繼光編製的車營情況,給他老丈人解釋了一下。
朱元璋聽了,轉頭看向鄧愈和李文忠說道:“這等車營,用於押運大軍的糧草物資,卻是不錯的!”
大軍的糧草物資,是全軍的命脈所在,一般來說,肯定是重兵保護的。但是如果有這個車營來運送的話,因為其防禦力夠強,可以減少一些兵力保護,把兵力用於和敵人交戰。
鄧愈聽了,也是點點頭,讚許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此等車營的防守不錯。”
說到這裏,他看向張一凡,又接著說道:“大駙馬的意思,就是想用這種車營來吸引數倍蒙元軍隊進攻,然後再以援軍反殺之?如果這樣的話,必須要給蒙元統帥一個必須吃掉車營的理由才可以!”
頓了頓,鄧愈發現張一凡好像有點不大理解的樣子,便解釋道:“比如,車營占據了交通要道,不消滅這個車營對蒙元非常不利。又比如,車營裏麵有重要人物,是蒙元必須除之而後快的。還比如,車營保護大軍糧草,蒙元如果消滅車營就能斷大軍糧草補給等等。如此,才能打出大駙馬想要的戰事,利用車營的防禦力,重創蒙元軍隊!”
聽到這些,張一凡不由得恍然大悟,一臉敬佩。
他之前給朱元璋舉例的目的,就是忽視了蒙元為什麽要進攻車營的必要性。就隻是覺得,一萬軍隊讓蒙元消滅,他們有多少軍隊才會來消滅。事實上,朱元璋其實都已經回答過了,為什麽一定要消滅一萬朝廷官軍,這必須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才行,一如鄧愈所介紹的那種。
要不然的話,蒙元也不是傻子,看到偏廂車組成的防禦陣線,肯定知道不是那麽好打的。憑什麽要死幾千人來啃?要知道,就算以一比二的傷亡比例,蒙元也損失不起的。
草原上,能有多少人口!
本來想裝個逼,但是沒裝成!
他在遺憾著,邊上的燕王卻是非常高興,當即對朱元璋奏道:“父皇,兒臣請求一凡一起北上,有他出點子,當能早日收複遼東,擊敗蒙元!”
這不,都還隻是在這聊聊,就聊出了一個車營!還不知道張一凡到了北方實地之後,還能搗鼓出什麽東西來。
李善長一聽,頓時大喜,燕王這個提議好啊,於是,不等張一凡說話,就立刻奏道:“陛下,北方戰事久拖不決,也確實影響北方民生。如果能早日解決北方之敵,是千萬百姓之福啊!”
張一凡一聽,連忙奏道:“父皇,兒臣還要照顧鏡靜和孩子,走不開!”
兒子才滿月,這個老四就想拉自己跑北方去,腦子被驢踢了麽?自己又不愛打仗,隻是想種田而已!
朱元璋聽了,還沒回答,李善長就立刻看向張一凡,義正言辭地說道:“敢問大駙馬,剛才麵對土司、藩國侃侃而談者是誰?兵者,詭道也,以堂堂正正之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但是又是誰,言辭鑿鑿,以奇計而勝之?又是誰說,敢犯大明者,雖遠必誅?如此種種,事到臨頭,卻以婦孺之名為借口,連北方都不敢去?”
張一凡一聽,頓時臉色一紅,這是在說他隻是會嘴炮而已,真要動刀動搶卻不敢!
他還正要辯解的時候,朱棣已經先一步開口說道:“一凡,你就這點不好,怕兵事,我讓你去軍營你也不去。這樣一來,你說得再好聽,有人會聽你的麽?鏡靜那邊,都已經過了月子,基本不會有事的了。可以讓大嫂照顧下,肯定不會有事。如今北方需要你,我也需要你,你就別推了!”
張一凡:“……”
這個老四,你還真得是就知道打仗打仗!
李善長看到燕王支持他,頓時心中一喜,又接著說道:“家國天下,先有國而後有家。我是老了,要不然隻要陛下下旨,雖刀山火海亦不會辭,早日打敗強敵,便能讓百萬將士解甲歸田,家人團聚。大駙馬,你還年輕,又是我大明第一才子,如此要緊之事,豈可因小家而推辭不去,辜負聖恩?”
衛國公和曹國公聽了,雖然他們沒有說話,但是從他們流露的表情能看出來,他們對大駙馬是有點失望了。
如果說,張一凡在兵事上沒有主見,隻是文官的話,他們可能不會有什麽要求,也不會有如今的期待;但是,偏偏張一凡在兵事上也侃侃而談,強硬對外,還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於是,他們自然就對張一凡有了期待。結果沒想到,事到臨頭,張一凡卻是慫了,至少在他們看來,張一凡是慫了,拿老婆孩子當借口,因此,失望的情緒,自然而然就有了。
不過,朱元璋卻是知道,自己這個女婿對媳婦的態度,遠非其他人對他們媳婦的態度可比。就當年為鏡靜敲響登聞鼓這種事,就沒有其他人能在張一凡那個處境中做得出來。
成婚之後的一幕幕,朱元璋也是看在眼裏的。包括且不限於變出各種長篇,就隻是因為鏡靜喜歡看而已,甚至還養了人,取名通俗起點社這種,讓鏡靜開心。
這麽想著,朱元璋便開口說道:“朕相信一凡不是你們想得那樣。這樣吧,燕王就藩北平,太師亦先前往,和魏國公一起輔佐好燕王,至少可以先把那個車營打造出來,看看如何編練軍卒。一凡這邊,再陪鏡靜一兩個月,然後趕往北平接替太師如何?”
雖然說,他好像是在商量,但是他的語氣,卻是不容商量,就這麽安排了。
李善長沒想到自己費了那麽多口舌,結果把自己給說去了北平。
前麵也同樣說得慷慨激昂,說隻要陛下下旨,赴湯蹈火都願意。如今洪武皇帝真下旨了,要是推辭的話,就是打自己臉了。
不過還好,也就是去一兩個月而已,就是南來北往的,舟車勞頓。算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自己要是推辭,大駙馬肯定也會跟著推辭。
心中有了計較,他便立刻回奏,聲音很洪亮,還作慷慨激昂狀道:“老臣遵旨!”
張一凡見了,知道自己沒法再推辭了。事實上,他也不是真得怕兵事,真如他剛才所說,隻是老婆剛生了孩子,就讓他出差,有點不近人情而已。
但如今,事已至此,他也隻能回奏道:“兒臣遵旨!”
這個時候的張一凡算是明白了,以後要麽不要在軍事上瞎逼逼,真要瞎逼逼的,就不要躲兵事。要想安安穩穩地種田,那就要把大明的主要敵人打敗了才行!
那行,既然有這個機會了,那就看看,有沒有快點搞定北方的辦法!
朱棣一聽張一凡答應了,頓時大為高興,當即樂嗬嗬地說道:“一凡,我們兩個人再聯手,定然會讓所有人都震驚,對不對?”
兩人的第一次聯手,就是比試的時候,殺得靖海侯大敗,從而間接又大勝藍玉;第二次聯手,雖然不算真正聯手,隻是朱棣幫了張一凡,就是把廣東那邊的海盜端了,順便抓了永嘉侯。
如今,是要第三次聯手了,不管張一凡期待不期待,朱棣反正是很期待,就希望和張一凡聯手,幹一票大的,再次亮瞎所有人的眼!
看著朱棣興奮的樣子,張一凡是有點無語的。
他能感覺到,朱元璋就是那種老謀深算的老薑,而朱棣則是初生牛犢,父子兩個,至少在此時,完全是兩個極端。
事情已經到這個份上,就張一凡來說,當然也希望能幹一票大的,想了下,便對朱元璋奏道:“父皇,遼東有很長的海岸線,水師機動,優勢很大。另外,兒臣和藍玉比較熟悉,深知其帶兵能力,可否也派他北上?”
既然打定了主意,去了北方就幹點大事的,那自然是要資源了。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沒有猶豫,當即回答道:“準奏!”
水師這個事情,朱棣都已經提過,女婿再要,說得理由也足夠,他沒道理不給。
並且,朱元璋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所有兒子中,至少從如今看來,也就是老四朱棣最能打仗的了。如果老四能真正打幾個漂亮仗,那就真能震懾其他開國功臣,不敢對老朱家的江山有非分之想了。
從這點來說,他沒理由不把好的資源調撥過朱棣,以提高朱棣領兵打仗的勝率。
不過在朱元璋眼裏,更多的還是,武,有徐達在北平那邊坐鎮;文,李善長也將趕赴北方;這兩人,原本就是他打天下的左膀右臂,如今都派給了朱棣,比藍玉什麽都要強。
但是,既然還要藍玉,那當然也給。
甚至在這次禦前會議結束之後,朱元璋還繼續為朱棣配備精兵強將。
張一凡的蝴蝶翅膀扇動,終於開始全麵影響北方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