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這不可能

字數:6975   加入書籤

A+A-




                      「陛下,大喜啊,燕王抗擊韃虜,殲敵俘虜將近十萬,俘獲牛馬羊不計其數!」
    轉呈捷報的內侍,還沒跨進武英殿的大門,就大聲喊了起來。那特有的尖細陰柔的聲音,一下便傳遍了武英殿內。
    所有人聽到,頓時都懵了!
    什麽情況?北平那邊打了這麽大一個勝仗?不對啊,還有俘獲牛馬羊不計其數,那是出關了?什麽時候出關的……
    一連串的疑問,立刻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
    就連平生打了無數勝仗,打下了天下的朱元璋也是不淡定,立刻吩咐道「快快呈上來!」
    他確實對自己的兒子朱棣有期待,但是,事先也沒想到過,兒子才二十歲,調去北方就藩才一年不到,就能打這麽大的勝仗!殲敵俘虜將近十萬,這是開國名將都難得有的戰績啊!
    兒子超乎尋常的優秀,絕對比他自己取得這樣的大捷還要高興!
    不過,當那報捷文書呈送到他麵前時,朱元璋忽然之間又有點擔心了起來。
    他兒子才二十歲,以前根本沒有打過這麽大規模的戰事,也就是對付倭寇而已,他能打這麽大的勝仗?
    該不會是謊報軍情,誇張軍功了吧?又或者,這根本就是徐達的功勞,被按在了自己兒子頭上……
    隻是一瞬間,他就想了很多。剛才聽到兒子有出息的高興勁,頓時就平息了不少。
    甚至,他都有點擔心,萬一打開這份報捷文書,從中發現了問題,那該怎麽辦?
    不管是謊報軍情,誇張軍功,還是奪別人的軍功為己有,都不是他能容忍的!作為開國皇帝,特別是強敵未滅之前,他更是知道這種風氣要不得!
    想著這些,朱元璋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了,默默地打開報捷文書,還檢查了下火漆之後便看了起來。
    底下,朱標倒沒想那麽多,就隻是在傻笑著,為自己的弟弟能有如此出息而高興。
    但是,其他人就不是這麽想了。
    在場的這些人,那個不是打慣了仗的,可以說,一個個都是大明朝的開國名將!
    因此,他們更是非常清楚,如今的北方,大捷絕對是不容易的。
    那些退回到草原上的,已經重新學會了狡詐。遇到朝廷官軍兵力雄厚的,絕對是避而不戰,要是遇到朝廷官軍的兵力不多,他們又會凶狠地撲上來。
    那些,已經成了狡詐的狼。要想一次性滅掉這麽多的,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戰前的準備,必須要下充足的功夫才行。
    然而,他們壓根沒聽說,北方有準備發動新一輪對攻勢的消息。
    這突然之間的大捷,至少在他們看來,絕對算是大捷的這個大捷,該不會是有什麽貓膩吧?
    正常來說,北方不大可能會有如此大捷,更不用說還是燕王殿下指揮的。
    他們如此想著,便去看皇帝那邊,不過也有的人,則是轉頭去看李善長,剛才不就聽太師在誇麽?
    他剛從北方回來,情況相對來說,肯定比他們熟悉。太師都這麽誇了,該不會真得是一場真正的大捷吧?
    事實上,就連李善長本人都是懵的。
    什麽情況?自己剛回到京師,北平就送來這麽一份大捷?
    這不可能啊!自己在北平的時候,壓根沒有出塞的任何跡象,反而是因為長城防線的不完備,還擔心在冬天會入寇呢!
    這麽一場大捷,該是誇大其詞了吧?
    反正,李善長是不相信的,便也轉頭看向朱元璋,想從皇帝的臉色上瞧出個端倪!
    就見一開始冷靜了下來,已經收了笑容的朱元璋,眼睛就盯著那報
    捷文書,臉色慢慢地有了變化。
    朱元璋的表情,先是詫異,而後在那微微點頭,然後露出了一絲笑容,到了最後,更是欣慰地笑了。
    這一見之下,底下的臣子便都有這麽一個念頭該不會這個捷報是貨真價實的吧?
    他們這麽想著時,就見朱元璋已經抬起頭來,看向他們的同時,一臉笑意地說道「不錯,這確實是場大捷,大駙馬當居首功,藍玉悍勇,表現不錯,燕王這次做得不錯,可堪大用!」
    這一點評之下,所有人都有些傻眼,還以為自己聽差了!
    他們再怎麽想,也沒想過,怎麽大駙馬一個文人,好像連文人都不是,反正就不是武人,怎麽就是一場大捷的首功了呢?
    難不成他到了北方之後,又成了一員驍勇善戰的將領了?這沒道理,不可能啊!
    就連朱標聽了他父皇的點評之後,那都是傻眼了的!
    這個大妹夫,他自認為是非常了解的。要說施政方麵的,大妹夫能做出成績,他是一點都不奇怪;可這打仗的事情,還能得首功,反正,他是有點不信的。
    李善長懵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當即想到,燕王是藩王,北平那邊的統帥,他和那柳家村的小子交情很好,按一份功勞到那小子的頭上,似乎也很正常。
    剛才他是誇了,但是,他並不是真心誇啊!如今聽到被他記恨的人竟然拿了如此大捷的首功,他第一個不信,便開口問道「筆下,這份報捷文書,不知是何人所寫,魏國公知道否?」
    一聽這話,所有人都回過神來了。
    沒錯,魏國公知道麽?要說北平那邊打了勝仗的,那絕對是魏國公的功勞!也隻有魏國公打出這麽大的功勞,他們是會相信的。
    換句話說,要是魏國公不知道的話,那這份報捷文書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聽了,當即嗬嗬一笑,示意內侍把報捷文書轉給太師看,同時回答道「此份報捷文書正是魏國公所寫,燕王用印的。」
    李善長「……」
    其他人「……」
    這會兒,他們都懵住了,竟然是魏國公所寫,那就是魏國公都認可了的?
    這可真得是有點難以置信!
    你要說,把功勞都歸於燕王,其實在場的人還能想象的。畢竟燕王是名義上最大的,且也是魏國公的女婿。不管是讓功勞給女婿,還是其他什麽的,都能想象。
    但是,大駙馬和魏國公卻沒這個親密關係,不可能把首功這麽大的功勞讓給大駙馬啊,軍中將領能服氣?
    朱元璋顯然看出他們在想什麽了,也不以為意。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他也不相信。此時的他,很能理解他這些臣子在想什麽。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心情非常好,就聽他開口對底下臣子說道「朕這個大女婿啊,真得是讓朕太驚訝了。說句實話,本來太師如此誇獎,其實朕都覺得誇多了點了。結果沒想到,還真是沒誇多,真得是讓朕太意外了!」
    李善長一聽,有點傻眼。不過這時候,報捷文書剛好送到了他麵前。於是,他立刻搶過那份報捷文書,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
    另外一邊,朱標終於忍不住了,好奇地問朱元璋道「父皇,一凡做了什麽事情,是領兵圍殲了先鋒,因此得了首功麽?」
    問出話之後,他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文文弱弱的妹夫,不可能有這個能力吧?老四就經常在這方麵欺負他,總不可能一直在扮豬吃虎吧?
    「嗬嗬!」朱元璋聽到,當即笑了,搖頭回答道,「一凡怎麽可能領兵征戰?但是,他的功勞,卻也是實打實的,首功確實當之無愧!」
    說到這裏
    ,他看到底下這些開國名將一個個都是一臉迷糊的樣子,他便笑嗬嗬地說道「一凡這個小子,發明出了一種類似烽火台的信號塔,能遠距離傳遞詳細敵情。就在入寇的當天,隻是半天時間內,都還沒全入關,北平就通過信號塔收到了有關的詳細軍情了!」
    李文忠和傅有德等大明開國名將一聽,頓時大吃一驚。
    他們都是打慣了戰事的,深知打仗最為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也就是敵軍的消息。
    按照皇帝所說,大駙馬竟然發明了一種類似烽火台的信號塔,能在第一時間內向北平稟明詳細軍情,這是真得神奇了!
    難怪北方能打那麽大的勝仗了,就算再狡詐,恐怕也想不到會有這事吧?這就等於是看著在出招,然後朝廷官軍這邊再針對的出招做出最好的部署,能不勝就是怪事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在場的這些名將更是知道,在糧草先行之前,還有一個消息要探聽清楚。
    而能遠距離傳訊的手段,就是核實消息的最好手段,有了這個什麽信號塔,以後打仗還沒開始,就能增加好多勝算了!
    李文忠最先回過神來,忍不住便問道「陛下,這種類似烽火台的信號塔,到底是怎麽做到如此神奇的?」
    這個大駙馬,真得是讓人太吃驚了。之前有那個望遠鏡,能不可思議地把遠處的東西放大;如今又搞出了什麽信號塔,竟然能遠距離傳訊,這還真是有了千裏眼和順風耳了!
    神了!
    他這一問,其他人都立刻盯著朱元璋,都想知道這麽神奇的東西到底是怎麽樣的?
    朱元璋聽了,笑嗬嗬地說道「就是類似烽火台的一個塔,類似是個人,建在山頂,可用望遠鏡觀察清楚,通過不同的手勢,傳遞數字,再翻譯成文字就能知道很遠地方的消息了。捷報中已經證實,這種手段是很有效的。」
    沒經曆過實戰檢驗,北平那邊還不敢往京師這邊稟告。如今經曆過一次實戰,已經確認非常有用,自然不可能不報了。
    底下將領聽了,好像聽懂了,但是,又好像沒聽懂。
    大概的意思,就是類似一個人一樣站在山頂打手勢,通過望遠鏡看那個手勢,就能知道消息了?那這樣的話,這個手勢要怎麽打?說真的,腦子想糊塗了都想不出來!
    正在這時候,李善長已經看完,就在那情不自禁地搖頭歎道「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啊!」
    以他的身份地位和經曆,自然也非常明白信號塔的作用有多大。那個小子居首功,確實沒什麽問題。可是,這是怎麽做到的呢?他也是真想不通!
    朱元璋聽了,當即笑著說道「還是太師有眼光啊,朕是真沒想到,以為你太會誇他們了,結果他們是真得那麽優秀!不錯,不錯!」
    李善長「……」
    我那是捧殺啊!
    回過神來,他隻能強顏歡笑地接受了朱元璋的誇獎。
    這時候,他手中的報捷文書已經被其他開國名將搶了過去,急著想看具體的戰況描述。
    在這份捷報中,張一凡除了信號塔的功勞之外,也如實上奏了他審問俘虜,提倡攻打灰山的建議。
    因此,報捷文書中綜合評估,推張一凡為首功。
    另外,藍玉這邊,第一是防守永平有功,並且在主力也是藍玉領兵擊潰的。另外,還有出關連戰連捷的功勞,因此,他的功勞排在第二。
    燕王確實也有統帥之功,而非是魏國公。因為這一次的戰事,魏國公就隻是坐鎮北平而已,算不上魏國公照顧女婿,把功勞讓給女婿。
    信國公湯和也有功勞,領車營堵住了逃出關外之路。而
    這中間,其實還有張一凡的功勞,那就是車營的提議,就是來自張一凡的建議。
    這次的實戰證明,車營用在關鍵地方,比如說重要關卡,便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確實是值得軍中配置的一個軍種。
    報捷文書傳到每個人的手中,都讓他們對於裏麵的功勞評判心服口服!
    這確實是一場大捷,不但全殲了來犯的,並且還趁勢出擊,直接把北平外麵的草原一線給掃除了。
    從這以後,要麽草原深處的前移,補上這個缺口,否則的話,朝廷就打開了收複遼東,攻打納哈出的通道。明軍的兵鋒,就能直麵納哈出了。
    這一戰之後,估計納哈出要頭疼了!
    「這可真是一份絕佳的新年賀禮,朕心甚慰!」最後,朱元璋樂嗬嗬地下了這場大捷的評語。
    隨後,便是議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