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兩場戰爭
字數:6575 加入書籤
就聽朱棣對張一凡說道:“你和我一起去遼東吧,我教你打仗!”
張一凡聽了,無語地說道:“我們大明朝會打仗的名將那麽多,缺我一個麽?我才不願意!”
打仗是很苦的,不管在做什麽,突然有軍情,就必須要響應!
行軍打仗,可能連夜行軍,雨雪天行軍等等,這都是可能的事情。
如此種種,待在後方種田不是更香麽!
又不是名將都打沒了,自己不得不要上戰場,那就沒什麽話好說的。
朱棣聽到他的回答,那是一點都不意外,便又對他說道:“那這樣,退一步,你去覺華島坐鎮,回頭我領兵出征,你再覺華島的話,我就能放心!”
張一凡一聽,還是搖頭道:“我待在覺華島也沒什麽用啊?那地方也沒我的用武之地!”
“說不定會有呢?”朱棣聽了,依舊不死心道,“你這個人,忽然之間就可能會蹦出個奇思妙想來,說不定突然又蹦出一個,你說對不對?”
說到這裏,他一拍胸脯道:“至於北平的宅子,你放心,我讓你四嫂看著,人手都從燕王府這邊調度,保證大妹來了,能住得舒服。”
聽到這話,張一凡不由得笑了,說道:“我算是聽出來了,玻璃廠的分紅,讓你有說這話的底氣了啊!”
去年過年的時候,玻璃廠的年報有送到北平這邊。隻是大半年的時間,朱棣這邊的分紅,就有一千多貫,基本上是回本了。並且可以肯定,接下來的利潤隻會更多,妥妥地就是全賺的。
當時參與玻璃廠的幾家,都是賺麻了!
此時,朱棣聽了,當即哈哈一笑,然後對張一凡說道:“就這麽說定了。我丈人和永昌侯過幾天都會回來,我們商量下,就開始動手,來個大的,讓人瞧瞧,我們可不是隻有比試的威風!”
張一凡想了下,自己在北邊做得幾個事情,基本上都已經過了前期,剩下的,就是等著開花結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有問題,不過自己已經事先給出了指導手冊。
本來的話,還想去薊鎮那邊的鐵礦石區域看看。這邊是有鐵礦,以及對應的煉鐵廠,看看是不是有什麽需要改進的。但朱棣這麽熱情,就先緩緩算了,反正北平這邊的煉鋼廠已經在運行的。
這麽想著,他便答應了朱棣的要求,就當忙碌了一陣,休息一下也是好的。
兩天之後,徐達和藍玉便趕回來了。
隨後,先是藍玉稟告關外的最新情況。
軍機殿內,藍玉就著沙盤講解道:“我們在遼東的地盤,如今隻剩下遼陽了。韃子還去打了幾次,不過沒打下。但如今野外已經是他們的天下,衛所軍卒隻能縮城裏。”
“遼西走廊,韃子探馬在前陣子被我驅逐之後,我一放鬆之下,反彈厲害,甚至深入遼西走廊。不過殿下放心,覺華島早就隱藏好了,他們隻要不上島,是發現不了的。”
“就如今局勢來說,我們支援一波海州衛以及遼陽那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往年也是一樣有支援的。衛所軍士的輪換,物資的運送等等。”
藍玉說到這裏,用手指著遼西走廊一側說道:“末將建議,要吸引韃子攻城,誘餌要足夠多,先派出夜不收,大力屏蔽並急行軍,快到海州衛時讓韃子探馬探清楚……”
在他講解的時候,朱棣和徐達等人,全都看著沙盤,認真聽著。
“……隻要我軍營造出一種跡象,即準備以海州和遼陽為根基,進一步在遼東推進,韃子必然不能容忍此事發生,重兵打擊就是必然。而最好用的手段,便是斷我糧道,最好的地點,便是囤積糧草的海州衛所在。如此,便能在海州衛重創韃子!”
徐達聽得點點頭,從戰略和戰術上,藍玉所說都沒有問題,並且他所說得部署,可以說是攻敵之必救。如果納哈出不打海州衛的話,自己這邊也可以變虛為實,真得加強了遼陽的軍力,進一步收複沈陽,那離納哈出的根基之地不遠。要麽他放棄遼東,要麽就隻有采取手段遏製朝廷官軍的進攻。
他正在想著呢,忽然,就見朱棣帶著一絲興奮,指著沙盤問道:“如果海州衛這邊能吸引韃子重兵的話,是不是我們可以派出一支騎軍,從這裏出關,奇襲韃子老巢?”
聽到這話,張一凡默默地抬頭看了下這個老六,就你厲害!
果然,徐達一聽,便斷然否決道:“不行,如此太過冒險。何謂韃子重兵?韃子老巢還有多少軍力,如何部署,你可知道?另外草原之上,是否另有韃子遷移過來,你可知道?如果韃子重兵回援,能否走脫?戰死將士不說,受傷的將士,麵對韃子追擊,可能活下來……”
朱棣聽了,臉色有點不好看,那點興奮早已消失無蹤。
徐達看著他,嚴肅地說道:“兵者,死生之道,務必知己知彼,盡量提高勝率,方好用兵。詭計偶爾為之,如依仗之,有朝一日,必然會吃大虧!”
聽到這話,張一凡忽然想起來了,大明朝中後期的遼東名將李如鬆,就是領著他的鐵騎打打打,似乎所向無敵,結果一個不小心,韃子設了埋伏圈,把他給陰死了。
就他印象來說,包括朱元璋在內,徐達等人,其實都是喜歡以大欺小,用絕對的優勢去打敵人,否則就盡量不打,苟著積蓄力量。
這種法子,該是正常用兵之道,常勝之師該有之道。
果不其然,就連一向悍勇的藍玉,這一次也沒幫朱棣說話。
悻悻然間,朱棣瞄了一眼張一凡。
張一凡一見,露出老氣橫秋之態,對朱棣說道:“金玉良言,切莫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你……”朱棣頓時來氣,可又發作不得,因為張一凡沒說錯!
張一凡一見,便咧嘴笑了:“是你讓我來的,忠言逆耳之事,我自然是責無旁貸的。”
朱棣聽了,心中默默地說道:“且讓你得意!”
徐達在邊上看著這一幕,不知道想起了什麽,微微點頭。
隨後,他們幾個人商量完了之後,便正式召集軍議。
藍玉這邊,領三千騎軍,五千步軍,由遼西走廊一側行軍,押送糧草輜重前往遼東。
徐達坐鎮北平,做好防範,以免被韃子偷家。
而張一凡陪著朱棣,領著火器部隊前往覺華島。
臨走之前,徐達私下找到張一凡,對他說道:“燕王畢竟是年輕,有的時候會有衝動。而你雖年輕卻很穩重,燕王又聽你的,為免他一時衝動,你能否陪在他身邊?”
張一凡:“……”
這個老丈人,對自己女婿是考慮地真周到!你信不信莪也年輕衝動一把,回頭和朱棣那個老六整個大的給你們看看?
然而,他雖然是這麽想,但是看到徐達一直帶著期望看著他,無奈之下的張一凡,隻能點頭答應道:“您放心,我離開南京的時候,我父皇也交代過,我會看著他的。”
……………………
洪武十四年六月上旬,朱元璋以傅有德為統帥,沐英為副帥,領二十萬大軍,發起了西南戰事。
與此同時,北方這邊,大明這邊也派出了將近六萬人馬,開始了局部戰事。
對於朱元璋來說,他當然是知道北方這場小規模戰事的。不過他的注意力,或者說主要精力,還都是撲在西南戰事上。
二十萬人馬的後勤,對土司政策,對殘元的策略,他都一一過問,甚至還親自交代攻打雲南的具體戰略。大體上要怎麽打,都給出了指導。
這時候,誰也沒有在意北方的這場小規模戰事。
不過對於遼東的納哈出來說,那就絕對不是小事了。收到探馬急報之後,他就召開軍議,商量明軍的意圖。
情況隻是一通報之後,那些低級將領便紛紛吆喝了起來。
“這還有什麽好說的,末將以為,當立刻出兵,截住明國的援軍,在野地裏殲滅他們!”
“對,沒錯,野戰就是我們的天下。那麽多糧草輜重,正好歸我們了!”
“那個明軍將領姓藍,指不定就是去年攻打灰山那個,殺了他報仇!”
“……”
然而,納哈出注意到,他手下級別比較高的那些,大都沉默不語。
於是,他便轉頭看他邊上的一人道:“全國公不知意下如何?”
這是納哈出手下地位最高的,擁有勢力最強的,意見當然就非常重要。
全國公觀童聽了,嚴肅著臉,回答他道:“你我該是都深知明軍作戰,不打無把握之戰,坐鎮北方之徐達,更是謹慎之輩。雖然看似隻有不到萬人,可護送那麽多糧草輜重,我怎麽想就怎麽覺得不對!”
聽到這話,有人不同意了,站出來糾正道:“聽說現在大都那邊,那徐達也要聽一個藩王的,才二十來歲,怕他個鳥?”
觀童一聽,頓時看過去,嚴厲地說道:“如此,入關的軍隊全軍覆沒怎麽回事?灰山對了又是怎麽回事?”
聽到這話,一時之間,沒人說話了。
但是,納哈出卻是皺著眉頭說道:“徐達確實是用兵老練,出其不意一次也是有的。但是,不要忘記了,徐達也是吃過敗仗的。這次遼東這邊有大動作,必然是有陰謀的。”
他可以算是堅定的頑抗派了,但是他卻知道,觀童其實是被明軍打怕了,有些畏懼明軍。
因此,納哈出接著嚴肅地說道:“如若我們不采取動作,讓明軍加強了遼陽防線,以後從遼陽到蓋州,再到金州一線,就再也不是我們能縱橫的地方了。如若明軍再進一步進逼,以遼陽為根基,重新奪回沈陽,難不成我們要繼續退麽?”
觀童聽了,也是皺著眉頭說道:“就算我們要打,當我大軍趕去之時,這支明軍估計能躲入海州衛,攻城非我之所長,如之奈何?”
說到這裏,他不等納哈出說話,就搶先一步繼續說道:“我就不信,明軍隻會派這麽少的兵力護送這麽多的糧草輜重,後續肯定還有大量明軍跟進。就是想不明白,為何糧草輜重要放在前軍?這不合兵法之道!”
納哈出聽了,當即說道:“這有何難?如若明軍能躲入海州衛,則多放探馬警戒,大軍攻打海州衛,隻要能拿下,那麽多的糧草輜重,都不必擔心今年冬季,還能再招募女真人為我們效力。萬一明軍沒能及時躲入海州衛的話,那就更好!”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也是補充說道:“如今明國之蓋州、金州等地軍隊,隻能自保,隻要我們防住大寧那點,明軍趕來,也能及時後撤。”
觀童聽了,沉默不語,沒再反對,但是也沒讚成。
納哈出見了,非常不滿,卻也沒辦法。他隻是觀童名義上的上官,實際上並沒有約束之力。
這次軍議,最終是沒有什麽結果。
散會之後,納哈出單獨約談了觀童,苦口婆心地給他講大元帝國的輝煌史,又重申明軍在遼東實力增強的危害,總之,說得他口幹舌燥。
或許也是他的這番話起了作用,觀童給納哈出說實話道:“說句王爺不太愛聽的話,我們大元帝國的輝煌已經是過去了,如今明國的強大也是事實,遼東這裏,如果隻是光靠你我的力量,其實我是不認為最終能把明軍趕出遼東的。”
納哈出聽了,有些惱怒,臉色相當難看。
結果,觀童還在那說道:“不說別的,前些年的時候,你領兵攻打金州衛,都是差點全軍覆沒。由此可知,我們兵力雖然看起來多,但是真實戰力,不用我說,王爺自己心裏應該也是清楚的。”
納哈出一聽,頓時惱了,大聲喝問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們這些成吉思汗的子孫,就隻有向那些賤民投降了?”
按照蒙古人的分類,南方漢人那是最低等的,屬於絕對的賤民。而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朝,可不就是打了他們臉的麽!這讓納哈出這種一直以祖先為榮耀的蒙古人,最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