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國禮瓷審核,真正的國之瑰寶!
字數:4896 加入書籤
京都,瓷器協會總部。
本次國禮瓷的篩選活動,意義重大。
各地的瓷器協會、窯口都有報名的作品。
這些作品,皆是大師所作,工藝水準極高。
但,極為大國之禮,自然要考究到方方麵麵。
譬如寓意、美感、細節、所用到的瓷器技法等等。
但想把所有的東西融在一起呈現出來,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素色瓷太單挑,彩瓷有些花哨,青花瓷又太常見......
之前的國禮瓷,都是大氣簡約,優雅漂亮。
一般是以一種主色作為基調,然後加上少許的圖案,圖案往往有寓意,和瓷器的風格融為一體。
這是華夏獨有的傳統浪漫。
但說起來簡單,要真的把這些東西融在一起,渾然天成,又不是那麽容易。
這一次考驗的不僅僅是燒窯的手藝,更是對藝術的理解,是一種境界。
老一輩手藝人,在手工藝領域浸染多年,奉獻一生,手藝或許上去了,但是韻味和境界卻不是靠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
而是一種靈感,是一種情緒。
負責審核的評審們這段時間一直在篩選。
各地呈上來的瓷器都太漂亮了,論工藝都是頂尖。
優中選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華夏瓷器協會主任張萬年和下屬李千正議論著此事。
張萬年問道:“現在初步篩選的結果怎麽樣了,有幾件符合?”
李千回應道:“目前最優的兩件,一件是窯變釉玉如意,一件是雕花彩瓷盤。”
“但,都有些欠妥。”
聞言,張萬年回憶了一下。
所有的展品他都會看一眼,所以都有印象。
張萬年點頭,沉吟道:“那件窯變玉如意,確實是極品,雕工非常精細,方建國大師的手藝還是沒得說。”
“但窯變的審美,國外未必能理解,反而會讓他們覺得那是殘次品,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所謂的窯變,指的是彩釉在燒製的時候,會加入鐵和銅等元素燒出色彩,比如秦飛燒製的黃釉,就是加入了鐵黃才有那樣的效果。
而窯變就是說色彩分布的很不均勻,像是白色衣服和掉色的紅色衣服一起洗,被浸染了一樣。
窯變的顏色會在瓷器上形成一片片紋路,這種瓷的釉沒有開裂,而且十分瑩潤。
窯變由於不可控,極難出現,所以收藏價值很高。
但國外的人未必能領略華夏的這種文化審美。
國禮瓷是國賓特供,作為華夏大國之禮贈送給別的國家的領導或者是個人。
所以,還是要考慮別人的看法。
李千補充說道:“是啊,就是說,以前的國禮瓷沒有選用過窯變的瓷器,所以這個瓷如意不太適合。”
“那個雕花彩瓷盤也很不錯,雕工精細,但是歐洲那邊的瓷器就喜歡做雕工,有些重複,體現不出我們獨有的文化特點。”
聞言,張萬年又說道:“再多看看,反正那麽多優秀的作品,總能選幾件出來。”
兩人正聊著。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過來匯報道:
“主任,副主任,汝瓷協會把參選作品帶過來了。”
“穆老讓我叫你們過去看看。”
“好像是這次汝瓷協會的作品都很不錯。”
聽到年輕文員的匯報,張萬年和李千立刻來了興致。
“好,我們這就過去。”
說著,兩人就一路來到會議廳。
此時此刻,會議廳中有四個人,正在研究桌上的瓷器。
桌上擺著一件黃釉瓷,和一套類似宮廷的酒具。
兩套瓷器均是很符合華夏的審美,且都非常有格調。
酒具在之前的國禮瓷已經出現過,隻能說陳翰林很懂得效仿,做了一套工藝不輸於之前國禮瓷的類似的瓷器。
而那件黃釉瓷,成為了大家評判的重點。
“是極品黃釉瓷,很少見。”
“看這幅圖畫,手工繪製如此精細,一定花了大功夫。”
“做坯和繪製圖畫的是一個人嗎?還有這字體,也是一個人?”
“汝瓷協會的材料顯示,確實是一個人做的。”
“這瓷器真不錯!”
幾人興奮地議論。
這時,張萬年和李千走了過來。
“主任,你看下這一件,是極品黃釉瓷,相當不錯!”
“做這件瓷器的手藝師傅品味很高,既有大國瓷器的雍容華貴,又有山水的韻味,手藝細節都很完美。”
有兩個人立刻說道。
聞言,張萬年也坐在椅子上,拿著放大鏡,在黃釉瓷上細細打量起來。
白瓷罐耳,黃瓷罐體,彩色圖案......
造型流暢,雕刻精細,渾然一體.......
好寶貝!
張萬年眯起眼睛,打量了大約二十多分鍾,還不忍心放下。
其他人都是靜靜地等著。
良久,張萬年放下瓷器,然後轉身問道:
“這瓷器的細節材料呢?我看看,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寶貝。”
“還有,這是哪位汝瓷大師做出來的?”
聽到張萬年的話,一位老師傅把文件材料遞了過去,同時說道:
“是一個年輕人做的,叫秦飛,之前還原出了古法汝窯,萬青萬會長還說過給他申請汝窯藝術大師的稱號。”
聽到這個老師傅的話,張萬年神色驚訝,轉頭確認道:
“秦飛?這件作品是他獨立完成的?”
“繪畫和塑坯都是他?”
聞言,老師傅點點頭,“是,還有些視頻材料,已經上傳過來了,而且汝瓷協會內部那麽多人,要是有別人參加肯定會說出來的。”
張萬年越加的驚訝。
秦飛這個人的名頭他聽到過。
汝窯瓷領域新出現的天才,雖然人在錦德鎮,但燒出的瓷器都是汝窯風格,並且尤其擅長古法燒製,拉坯的手藝更是精妙絕倫。
這等人物在手工藝領域非常少見。
“不可思議啊,年輕人能有這手藝?”張萬年是第一次親眼見到秦飛燒出的瓷器,他也被秦飛的手藝震驚到。
“誰說不是呢,這麽多年行業內都比較平淡,總歸是該出一個好苗子了。”旁邊一位老師傅說道。
“手藝確實好,藝術境界也高。”
“這作品應該是目前最出彩的了吧,完全符合國禮瓷的標準。”
“嗯,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可以通過初選。”
大家不斷地議論著。
華夏瓷器領域出現過很多巧奪天工的極品瓷器,有的是在靈感充沛之時,有如神助一般順利做出來,有的是設計謀劃多年,一點一點精雕細琢才完成。
這些瓷器,都是真正的國之瑰寶。
秦飛的這件汝瓷,花費了他很多精力和靈感。
正是因為如此,這件作品才更顯得珍貴。
距離國禮瓷審核結束還有一周時間左右,這件忽然出現的黃釉汝窯,已然成為了國禮瓷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