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論文被拒

字數:4818   加入書籤

A+A-


    鄧博士這一桌,六人麵麵相覷。
    “老鄧,這徐征不會是真的做完題了吧。”趙博士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桌子上的紙張。
    鄧博士嗤笑著:“怎麽可能,這前後估計就是半個小時,怎麽可能做得完,這小子估計純粹是唬人的。”
    另一個丁博士點點頭表示讚同:“嘖嘖嘖,現在的90後,脾氣還真是大,以後少不得社會多毒打調教。”
    “真是讓人羨慕,充滿少年意氣,朝氣蓬勃,看看我們這些人,都被磨平了棱角。”
    “果然是很傻很天真,沒經過社會毒打的孩子。”
    “......”
    其他人或是惋惜,或是欣賞。
    然後不由自主地懷念自己的過去,想當初他們也是同樣充滿個性,同樣天真。
    可惜一入大學這個小社會,見到了聽到了各種黑暗之中的醜陋,漸漸地棱角被磨平了,因為棱角沒被磨平,根本難以在這個圈子待下去。
    什麽?論文不讓導師擔任通訊作者、一作?
    你還想不想拿到補貼?還想不想畢業?
    看看多少研究生、博士生為了能順利畢業,再委屈的事都得去做,然後私底下抹淚著。
    “老鄧,看看吧,要是沒做或者隨意亂做,到時候將它們甩在他的臉上。”丁博士說道。
    鄧博士道:“行,那就看看吧。”
    隨後看了起來,越看鄧博士的眼神越是驚訝。
    “怎麽了,老鄧?”趙博士詫異不已。
    “臥槽......他真的做完了!”鄧博士的手在發抖著。
    “怎麽可能?”其他人紛紛露出不可思議之色,連忙搶過鄧博士手上的三張紙。
    寂靜無聲,一個個眼神都是驚訝和震撼。
    這些題都是他們千挑萬選出來的,哪怕是他們自己去做,都別想在這麽短時間做出來。
    而要知道,他們可是博士,徐征才是高中剛要畢業的菜鳥。
    兩者的知識深度與廣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說是天地之別都一點不為過。
    而另一邊,徐征端著自己點的餐,往靠落地窗的一個桌位而去。
    一杯咖啡,一份甜點。
    美滋滋地享受起來,望著外麵的景色,心中的氣都消了。
    自己幹嘛為幾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生氣呢,這不是純粹為難自己麽。
    ......
    晚上12點,哪怕是繁華的京城,也開始漸漸地歸於沉靜。
    徐征伸了個懶腰,登陸了一下qq,他的qq沒幾個朋友,隻有三個群,分別是2008閩省省隊群、2009華夏集訓隊群以及2009華夏國家隊群以及他的高中群,最熱鬧的就是高中群,剛剛高考結束沒多久,此時同學們最是熱鬧。
    很多人顯得非常活躍,或是相約一起去海邊露營野炊,或是相約一起去爬山,也有人在相約前往雲水謠......
    徐征瞄了一下每個群的信息後,然後又登陸了自己的郵箱。
    電子郵件除了垃圾郵件之外,沒有他想要看到的郵件。
    徐征看了看課程表,忍不住吐槽起來,華夏國家隊的培訓可比集訓隊時要強多了,每一天至少有2個講座,有的甚至安排了4個講座,哪怕是講座少的,也安排了考試。
    “這培訓是......隻要練不死,就往死裏練啊!”
    徐征暗暗吐槽著,而此時群裏,也有隊員在瘋狂吐槽,很顯然也是被驚訝到了。
    一夜無話,徐征沒有認床,睡得很香。
    次日,華夏國家隊首次集結,開始進入培訓之中。
    年輕的麵孔帶著些許稚氣未脫,說他們稚嫩他們又比大多數中學生看上去成熟,6名隊員全是男生,沒有一個女生,非常純粹的和尚廟。
    不過這很正常,數學本身就是非常講究思維邏輯的,而這方麵男生是普遍強於女生的。在省一等獎的時候,女生往往人數就已經很少了,到了cmo賽場上,女生想要獲得cmo金牌就極難極難了,甚至獲得銀牌都非常難,那就更不說華夏國家隊了。
    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存在於華夏,在其他國家與地區也同樣是非常普遍的。
    每一屆imo,女生都是屈指可數的,就是一個女生都沒有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或者地區,女數學家的數量遠遠少於男數學家,成長為世界著名數學家的,女數學家是一隻手都能夠數的過來,人數遠遠少於男數學家。
    “各位隊員,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20天的培訓,然後兵發德意誌,代表華夏征戰本屆imo。”朱領隊大聲說道。
    “你們應該知道imo的意義與分量,是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它是數學界的奧運會。”
    “你們不是為了個人榮譽而戰,而是為了國家榮譽而戰!”朱領隊說道:“不要以為成為國家隊隊員就萬事無憂,在培訓之中表現差的,同樣也會被淘汰,你們要知道,我們華夏有著很強的人才儲備。”
    然後朱領隊開始介紹著此次的教授、教練們,單墫、陳永高、冷崗鬆、餘紅兵、李偉固、熊斌等教授以及葉中豪、馮誌剛等,一個個具有非常豐富的數學奧林匹克工作經驗,都是大拿。
    imo的競賽範圍一般包括代數、幾何、數論、組合數學及概率論等領域,對應每一個競賽分支,華夏國家隊都安排了專業教練。
    華夏國家隊能夠在imo賽場上表現亮眼,imo金牌拿到手軟,imo團體金牌兩連冠、三連冠不斷出現,背後是華夏有著完善的選拔機製和培訓機製。
    也是舍得在這方麵的投入。
    不然的話,同樣的人口大國,為何南方的鄰居在imo賽場上成績並不咋樣。
    雖然,會有一些人吐槽著這種應試教育,認為這樣根本沒有用,但是要知道,能夠做到這般本身就極為不容易。
    不能因為有缺點,就去全盤否定!
    高強度、緊張的培訓,一天天過去,有著隊醫和營養師,倒是沒有人生病。
    每一天,都堪稱是頭腦風暴。
    ......
    京城,中關村,距離徐征不遠的華科院數學所
    《數學學報》編輯部,作為華夏數學專業期刊中排名第一的,每天《數學學報》都能收到許多來自全國的數學論文投稿。
    這就讓編輯部的編輯們顯得很忙碌,他們的工作量很大。
    他們需要初步審查論文,把好第一關,將明顯抄襲論文的、論文的主題離題萬裏、草草了事東拚西湊、觀點表達不輕等論文篩選出來,進行拒稿,其他隻有經過編輯的審查後,論文才會進入同行評審。
    “臥槽~~又來了,又有民科大神宣布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了。”一個男編輯吐槽不已,稍微瞄了一下,兩頁論文證明哥猜,他毫不猶豫地拒稿。
    “這種看都不用看,直接拒稿,唉,這些年民科大神越來越牛了,你看看我這一篇論文,三頁紙證明黎曼猜想。”他的同事也很無語。
    他們每一天都會受到這些類似的論文,然後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毫不猶豫地拒稿。
    自從克雷研究所公布千禧年世界七大數學難題,給每一道數學難題懸賞100萬美元之後,這些民科大神就瘋了一般,瘋狂對七大數學難題發起進攻。
    今天宣布證明了龐加萊猜想,明天宣布證明黎曼猜想,後天宣布證明霍奇猜想......
    當然,編輯們最常見的,就是有人宣布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畢竟在華夏知名度最高的數學猜想不是黎曼猜想、霍奇猜想,而是哥德巴赫猜想。
    自然而然,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民科大神的焦點所在。
    “看看,我這裏有一篇論文,閩省的一個高中生,他的論文是證明‘周氏猜想’,嘖嘖嘖,論文倒是寫了蠻多的,可惜啊,這周氏猜想我的導師都是跟我們稍微提及,讓我們不用浪費時間去嚐試。”一個戴著眼鏡、身材已經發福的中年男子,搖了搖頭,毫不猶豫地拒稿。
    而這種事,在《數學學報》是屢見不鮮的。
    他們常常一天時間,都挑不出一篇論文能夠進入同行評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