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胸懷宇宙的男人
字數:5178 加入書籤
俄國,繼承於蘇聯,自然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特性。
在軍工方麵,俄國非常的發達,哪怕這近二十年沒怎麽在軍工上麵投入科研資金,但是往資料庫裏找找,總是能夠找出一些相當先進的技術。
那豐厚的遺產,躺平將近二十年,也是世界先進水平,這一點足以讓華夏無比羨慕嫉妒恨。
華夏在絕大部分領域,那可是沒有遺產可以繼承,都得自力更生,當一個創一代。
躺平,也是需要有資格的!
而偏偏華夏這麽努力勤奮,每年都可以賺取大量外匯,今年的外匯儲備餘額更是達到了兩萬億美元,達到了曆史驚人數據——2.4萬億美元。
擁有這麽多外匯儲備,按理說想買什麽就可以買什麽。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買一些原材料、低端技術那還好,可是想要買先進技術產品,那是做夢,揮舞著美元都買不到。
不然的話,華夏早就買了各種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早已購買大量先進飛機了!
誰不知道歐美航空發動機先進,使用壽命長,運行成本和維修成本低,可是問題買不到啊!
也正是如此,華夏不得不引進al-31航空發動機,作為第四代隱形飛機的心髒,而要知道,al-31航空發動機其實是搭載在蘇27和蘇30係列戰機上麵,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為第四代隱形飛機研製的航空發動機。
徐征曾經也是一個憤青,懟天懟地懟空氣,將一些言論捧為經典,而隨著日益增長,了解越多,漸漸成熟,也不會那麽偏激。
他意識到,華夏的複興之路,是多麽不容易,付了多麽大的學費,流了太多太多的鮮血。
也正是如此,張教授邀請他加入他的項目,徐征稍微一了解便答應下來,便是想要為華夏的複興,貢獻一份力量。
......
11月的京城,已經是實打實的冬天了,京城也迎來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下雪,對於南方人,總是一種難言的情節。
第一場雪,不知道多少來自南方、從未見過下雪的學生,興奮得如同過年一般。
當然這種氣溫個位數,對於徐征也是痛苦的,出門都得穿著厚厚的羽絨服。
這一天下午,原本的課程已經完成了考試,徐征空閑著,來到了張教授的辦公室。
辦公室中,張教授正在泡茶,其帶的研究生、博士生則是老老實實地在工作著。
“小徐,來了!喝茶!”張教授看到徐征走進辦公室,熱情地招呼著。
自從徐征加入項目組後,原本困擾他的計算和數學方麵的難題,迎刃而解,整個項目組推進非常的順利。
“怎麽樣?計算還順利嗎?”張教授給徐征倒了一杯茶。
“幸不辱命,已經計算出來了!計算報告書我放在這裏麵!”徐征取出一張c盤。
張教授露出燦爛的笑容,心中非常地高興。
其他人紛紛望了過來,麵露驚訝之色。
他們都知道,昨天張教授拜托徐征進行一個力學方麵的計算,而這個計算其實之前曾經讓學校裏一個數學博士團隊進行配合,結果那有著六名數學博士團隊用了一個月都沒能完成計算。
現在徐征僅僅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計算!?
太牛了吧!
“張教授,我覺得如果我們按照原有的思路繼續研製下去,哪怕成功研製一款航空發動機,估計頂多是搭載在殲10上麵,是適應不了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徐征對著張教授正色地說道。
加入項目也有一段時間,他對於張教授這個項目已經非常清楚了。
整個項目科研經費上億,據說上不封頂,張教授是項目負責人,參與人員遍布全國上百人,要是連研究生、博士生都算上,人數估計都上千人。
一直以來,項目遭遇到各種問題,研究都還未完成,至於何時製造樣機,那更是不知道需要多久。
可其實說起來,這不是一款先進的航空發動機,而是一款中規中矩的航空發動機,哪怕真的研製成功,無非是用來裝載殲10戰機上麵。
殲10,是華夏首款研製成功的先進三代機,具備有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鴨式布局的戰鬥機,但是它隻是一款輕型戰鬥機!
輕型戰鬥機,意味著航空發動機的推力不需要多大!
可是要知道,華夏未來的第四代戰鬥機,會是重型戰鬥機,這就意味著航空發動機需要具備大推力。
性能強大的航空發動機,才是華夏真正急需的,也是迫切的,不管是軍用航空發動機,還是民用航空發動機!
張教授皺了皺眉頭,因為徐征並沒有說錯,他們研製的這款航空發動機,性能上其實還不如ws-15渦扇發動機。
“小徐,你說的沒錯,其實這款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任務,更多的是培養研究人員的水平,畢竟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們的基礎還相當的薄弱,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張教授起身,帶著徐征出了辦公室,邊走邊說道:“我們現在用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主要是采購俄國的航空發動機。”
徐征微微點點頭,這是不爭的事實。
國產航空發動機不給力,使得國產的戰鬥機,出了那些二代機、二代半機搭載著國產航空發動機外,其他先進的戰鬥機,都是搭載著俄製航空發動機。
徐征記得,還得十年之後,華夏國產發動機的性能取得突破之後,殲10係列戰機才陸陸續續換裝太行發動機等國產發動機。
“張教授,其實我認為,我們可以大膽一些,步子邁得大一些,研製一款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徐征眼中帶著亮光,顯得野心勃勃。
這段時間的學習,他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水平可謂是大漲。
他覺得,航空發動機也不是那麽難。
張教授一怔。
隨即好笑起來:“我也想,不過我們的技術水平恐怕還支撐不起來。”
張教授看著徐征,仿佛看到了年輕的自己,年輕之時他也是野心勃勃,想要研製一款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搭載在國產戰鬥機上,以解決空軍的‘心髒病’問題。
而進入這個領域,卻發現這裏麵就是一個泥潭,越掙紮越是難受,他的棱角也漸漸被磨平。
“不,張教授,我覺得我們可以!”徐征堅定有力地說道:“我們一定可以研製出一款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二人進行了交流,但是徐征未能說服張教授。
“如果前方是荊棘難行的荒野,那我就斬荊披棘開辟出一條路來!”徐征並未放棄,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堅持。
徐征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學習上麵,如同一塊幹涸的海綿,源源不斷地汲取著知識著。
平常的時間他就如同苦行僧,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著,也就隻有周末的時候,生活才有些亮彩。
......
11月27日這天,央視新聞報道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華夏風雲二號e星實現太空漂移,已成功接替風雲二號c星,這是華夏靜止氣象衛星史上首次成功實現了雙星位置交換、業務接替。
錢班的教室,屏幕上正展現著這雙星位置交換的視頻,當視頻播放完成的時候,整個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時候的華夏,在航天領域還沒有十幾年後那樣通過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所積累下來的信心,這時候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每次航天任務都是頗受矚目,因為每次航天任務都會有新的突破。
這一次的雙星位置交換,沒有出現雙星共軌時的幾天業務中斷時間,便是因為這裏麵采取一係列技術措施,解決了雙星業務無縫銜接的平穩過渡問題,期間沒有中斷一個時次的雲圖觀測,從而實現了這一壯舉。
徐征也是興致勃勃的,對於同學們的反應絲毫不意外。
他們這個班級,之前老師就跟他們講過,錢班的培養方案主體采取的是數學+基礎學科+工程+綜合貫通形式,也因此單純的‘理科’和‘工科’來分類並不適合錢班,錢班說起來是屬於理工各半、綜合性強的實驗班。而等到本科結束後,他們讀研主要是直博/碩博的形式,可以粗略分為基礎與應用力學、生物、信息、空天工程和大工程五個領域。
這意味著,他們以後有一部分,研究方向會是航空航天工程,而且有這個興趣的同學,還不在少數。
比如徐征就知道,有幾個同學以後想前往華夏航天科技,從事火箭研發或者是載人飛船研發。
也正是如此,錢班就很關注華夏在航天航空領域方麵的發展。
“大佬,以後你想研究哪一方麵?”李偉壓低聲音。
徐征一怔,隨即微笑道:“航天航空領域、數學領域吧!”
“當然說不定以後我去研製導彈也有可能。”徐征摸了摸下巴。
對於自己的未來,徐征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他沒有想過拋棄數學,也沒有打算隻研究數學,安安心心當一個數學家。
他可是胸懷宇宙的男人,心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