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兼並八廚

字數:7303   加入書籤

A+A-


    我給玄德當主公!
    b\b劉儉沒有難為第五巡,但他也沒有原諒第五巡。
    他並不是一個獨裁者,我也渴望能夠讓手下的民眾獲得自由,這其中也包括言論上的自由。
    但是現在大漢朝的情況就是,那些有勢力成體係的人掌握著巨大資源,不論是物質資源還是宣傳資源,掌握這些資源的貴族是自由的……其他的階層,沒有人是自由的。
    既然其他人不自由,那麽索性就將這些權貴的言論自由權也暫時剝奪,然後再重新製定一套新的有利於民族發展的輿論體係。
    所有人都要一視同仁。
    大治必要大亂,這就是劉儉一直秉承的思維態度。
    數日之間,很多士族貴人開始紛紛向著劉協上書建言,希望劉協能夠下旨停止這一切。
    但是劉協又有什麽法子呢?
    別說他根本阻止不了劉儉,他就是能夠阻止劉儉他也不會這麽做,畢竟劉儉是他的金主啊。
    ……
    ……
    以劉儉為首的相府,當然不可光是注重這麽一點點事情,光複中原以及開展中原的各項產業的大計,劉儉也一直都沒有落下。
    張飛和趙雲的將軍之位坐實之後,劉儉立刻派趙雲率兵進駐到了兗州,開始派兵占領兗州各郡縣。
    當年的兗州刺史劉岱,早就在地方大亂之中為亂軍攻殺,兗州州郡的太守們也都如同鳥獸散,如今兗州各地可謂是一片混亂,從上到下,完全沒有一套成熟的製度,各級官署的要職都沒有人就任,流民遍地,餓殍遍野,到處都是山賊草寇,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趙雲到達兗州之後,便在各地輾轉,先行剿滅了當地幾股最大勢力的匪寇,隨後他派人送回書信給劉儉,言明兗州現在沒有官員治理,請劉儉針對兗州的情況,火速進行人員調配。
    關中和司州方麵,目前已經到了秋收的階段,由於隻是第一年開展屯田,收攏流民,同時龍骨水車並未在關中各地大為普及,所以關中和司州今年糧食的收成,遠遠沒有劉儉預測中的那麽好,這讓他頗為失望。
    不過,仔細想想,關中的情況能夠恢複到這種程度,也算是非常的不錯了。
    畢竟,先前的關中和司州之地乃是一片殘破不堪的景象,到處都是流民,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叛軍數十萬乃至百萬,可以說是百廢待興。
    能夠恢複到現在的這個程度,已經是超出了大部分人都想象。
    至少,基本的形勢已經得到了穩定,雖然比起全盛時期,人口依舊是少了許多,良田也被摧毀了不少,各項產業也趨於凋零,但是經過這將近一年的恢複,現存的人口已經大多安居落戶,糧食也實現了自給自足,雖然在商貿方麵尚未形成有效的規模,但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畢竟,先前的基礎大部分已經被摧毀了,依靠這麽短的時間就想恢複全盛時期,這確實不太現實。
    關中和司州雖未達到劉儉的預期標準,但既然已經基本穩定了,那兗州方麵,劉儉就可以著手來做了。
    首先,兗州方麵,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刺史來管理,但是這個刺史要由誰來做呢?
    劉儉心中已經有了一名合適的人選。
    ……
    “丞相讓老夫做兗州刺史?”
    在聽到了劉儉的任命之後,劉齒驚訝的從原地跳了起來,
    他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還能夠擁有如此矯健的身手,實在是讓劉儉大開眼界。
    “族叔,為何如此驚訝?”
    劉齒苦笑道“能不驚訝嗎……我這原先也沒幹過啊。”
    劉儉從政之後,族中的大小事宜便一直都由他的父親劉周主持,但是負責輔佐劉周主持劉氏事物的,就是劉檢的這位族叔劉齒。
    當年劉儉在族中的時候,就覺得劉齒是一個可用之人,故而族中的大小事宜全部交給劉齒主持,同時讓他好好的培養族宗子弟,劉儉這邊則是要資源給資源,要錢財給錢財。
    經過十年時間的發展,涿郡劉氏已經成為了幽州第一大族。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他們後麵站的人是劉儉。
    不過,涿郡劉氏雖然成為了幽州第一大族,但是劉儉對族中人的要求都很高,他給族中人下了規定,每個人都不得欺壓百姓,而且每人每戶每房每月的例錢分配是有定數的。
    涿郡劉氏,作為幽州的代表,從不兼並土地,而且在河北的綱領紀要的管製之下,他們也沒法兼並土地,因為越是兼並土地,將來要上的稅就越多。
    所以涿郡劉氏這些年主要的發展經曆就是從商,通過劉儉給予的資源,涿郡劉氏主要經營幽州以及河北本地的物資銷向北方以及東北諸諸國,還與八廚集團合作,將河北的珍貴物資向著南方運輸,並與八廚集團共同在中原打造了有利於往南方交易的海運渠道。
    這些事可不是普通的家族就能辦成的,海運物流在這個年代屬於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能夠控製海運港口的隻有河北的官方官署。
    要在海上做生意,就必然通過大漢朝出海官署這一關。
    官署的實力再強,也不可能說所有的買賣都被官方承包了,做的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規模,自然要分利於民,由民間的組織來承擔主要的貿易。
    而涿郡劉氏因為是劉儉的家族,所承擔的自然就是最重的。
    大漢朝的涿郡劉氏,成為了一個少有的不靠兼並土地,不靠吸血普通百姓,而是靠做生意而興旺起來的巨大豪門望族。
    在劉儉看來,這也是大漢王朝今後的一種趨勢。
    當然,劉氏家族經營了這麽多年,族中也出現了不少的人才,這些人才也被劉儉收入到河北的各級官署之中進行曆練。
    同時,大批量的劉氏子弟進入到了河北商貿協會。
    而如今,河北商貿協會成為了大漢帝國官方的代言人,再加上商務署的成立,劉氏集團之中也有很多人進入了商務署,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之才。
    年輕一輩雖然出了很多的人才,但是這當中也少不到老一輩人的扶持。
    這麽多年來,替劉儉兢兢業業看管涿郡劉氏一族的劉齒,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如果說涿郡劉氏發展到今天,劉儉是第一功臣的話,那劉齒一定算是第二功臣。
    至於劉儉親生父親劉周,那隻不過是個名義上的宗主,實際上,對於劉氏宗族來說,劉周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他隻不過是一個甩手掌櫃,天天養兒弄孫,活的很是滋潤,正事兒基本上一件不管。
    這麽多年來,涿郡劉氏能夠發展到這個程度,很大原因是因為劉儉為涿郡劉氏了許多官方渠道。
    而涿郡劉氏之中,與這些官方渠道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劉齒。
    所以別看劉齒隻是河北商貿協會之中的一個普通會員。
    但是,他對於河北的官場運作,關於各級商貿運作,甚至包括很多河北的地方政令的了解程度,都比普通的官屬中的官吏要多。
    沒辦法,這也是劉儉對他提出的硬性要求。
    其實劉齒自己都不知道,他現在經過了這十年的成長,當一個刺史差不多已經夠格了。
    甚至可以說,他比大漢朝其他各州的那些刺史都夠格,因為他成長的地方是幽州。
    幽州是經過劉儉和荀彧治理後,脫胎換骨變化的一個神奇的地方。
    劉齒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數,但是劉儉卻非常清楚他的能力。
    卻見劉儉笑嗬嗬的站起身,走到劉齒的麵前說道“族叔啊,你不要妄自菲薄,以你現在的能力,完全能夠成為一方刺史,而且我們涿郡劉氏之中,也確實需要一些人物站出來在地方擔任要職了。”
    “而且你先前有過在河北商貿協會履職的經曆,如今河北商貿協會已經並入了商務署,而伱既然是商務署中的成員,那也有到地方任職的資格,所以說你不用擔心,隻要你願意幹,我一定能把你扶持到位。”
    現在的劉齒,眼界自然不同,他聽了劉儉話,也知道劉儉是要借著他,讓劉氏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但是他還是對自己沒有太大的信心。
    “丞相,兗州之地可是一片殘破呀,你認為老夫有實力能夠將兗州之地經營好嗎?”
    劉儉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叔,以你的經驗,想要將兗州經營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少當年幽州破局之時,你在河北商貿協會中與文若走的最近,常有往來,幽州當年破局之時,你深有體悟。”
    “想來在兗州,你一定也可以發揮你的才能,而且你隻是一個刺史,並不是要對兗州的所有的政令進行細則實施,而是要對地方郡守以及各級官署進行監管,監管他們是否將朝廷對兗州的政令落實到位。”
    “回頭兗州各郡的郡守,我都會挨個任命,你隻需要與他們好好配合將兗州的政令落到實處,這就足夠了。”
    劉齒聽見劉儉如此吩咐,隨即拱手道“多謝!丞相如此信任……哎,老夫雖然已經老了,但是隻要丞相還肯用我這個老頭子,那,老夫願意去做。”
    “老夫努力去做,力爭不給丞相丟臉,也不給咱們涿郡劉氏丟臉。”
    “很好!”
    事實證明,劉儉的眼光還是沒有錯的。
    劉齒到了兗州以後,就依照當年幽州的屯田方式,開始對兗州進行屯田。
    且昔日在幽州實施的績效指標也分別落到了兗州的各級官吏的身上。
    相比於當年的上計製度來說,現在的這種績效指標比起當年的上計製度更加的明確,更加的規範,更加的讓地方官吏無法作假。
    上計是對一個郡的整體業績做出考評。
    但是底下隻要弄虛作假進行瞞報或是額外克扣百姓,就可以將郡守的上級指標給予完成,但是績效指標是針對大漢朝各級官署的,指的是每一個官吏。
    劉儉下了死命令,上到一方郡守,下到一個縣屬中的普通官吏,哪怕他隻是剛剛進入官署的沒有月俸的人,隻要他進了官署他就得背績效指標。
    而普通官吏的績效指標則可以直接反映著他上級郡守的績效指標,所有的績效指標都有連帶性,這樣一來,想要作假就比較難,因為從上級到最底層,一環扣一環,若是要作假,就得聯合全郡所有的官吏作假。
    當然,想要作假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這樣作假的成本就相對高了許多。
    與其作假,倒是不如踏踏實實的將績效指標中的工作任務完成,或許才更好一點。
    特別是現在還有紀檢署和廉潔公署對於各級官吏進行不定期的考察。
    於是,在劉儉的任命下,劉齒成為了兗州刺史,而兗州各郡的太守也在劉儉的任免下上任,針對兗州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整治活動開始了。
    屯田、水利、招撫流民,這些事情是自然不能少的。
    而兗州本地的八廚集團與劉儉的河北商貿協會多年來也是合作關係。
    如今的兗州八廚集團一直以來也是靠著河北商貿協會的供養與合作而存活至今。
    而如今,隨著新兗州刺史的確立,河北商貿集團開始正式進駐到了兗州。
    而身為八除集團的代表,張邈在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畢竟若是河北商貿集團大量的進入到了兗州,那麽八廚集團日後的出路卻是在哪裏呢?
    他們是不可能競爭過河北的。
    張邈為了給中原的八廚集團謀一個後路,親自跑到了長安來拜見劉儉。
    對於這位與河北合作了多年的老朋友,劉儉熱情的接待了他,同時針對張邈的疑惑,劉儉也耐心的為他做出了解釋。
    八廚集團想要繼續的生存下去,再繼續獨立於中原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如今,留給他們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徹底的進入大漢商貿協會,與國家共享他們的資源。
    同時接受國家商務署的管理,從今往後,他們將按照國家的法製從事商貿活動。
    隻要八廚集團能夠主動並入商務署,給全天下所有的望族打一個樣,那麽對於朝廷來說,日後對於全國的商業活動進行管理那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八廚集團的態度對於日後的新政還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就看他們肯不肯低這個頭了。
    可是以現在張邈的立場來說,他還有什麽選擇權嗎?
    從他與河北合作開始,他就沒有了獨立的選擇權。
    年複一年,八廚集團已經成為了徹底依附於河北的存在。
    於是,張邈代表八廚集團表示,願意歸順到劉儉治下,八廚集團所有的資源全部交由朝廷一手操辦。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