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夢

字數:7850   加入書籤

A+A-


    我給玄德當主公!
    b\b曹純居住在郯城,有自己的府邸,有自己的仆役,劉備對待他這個大舅子確實沒的說,除了不讓他外出郯城之外,剩下的事情都由著他。
    甚至是在閑暇之時,劉備還會親自到曹純的府邸,跟大舅子閑來無事的一起喝幾口。
    同時,劉備還會定期將曹純的消息,向著曹操方麵的軍營擴散,宣揚朝廷的仁德,即使是捉拿了曹純,也如此厚待等等……充分的顯示了朝廷的仁德。
    消息傳到了曹操的大營,諸將都知道曹純此刻甚是安全,心中盡皆大定。
    不過同時,諸將對於此番北上征伐劉備的事情,多少有些存疑了。
    畢竟,曹純如今還在劉備的手裏,且待遇不錯,當此時節,曹操不尋思著將曹純想辦法救回來,反倒是北上與劉備作戰,萬一真的把劉備給惹惱了,壞了曹純的性命,這是不是有點不念同宗之誼啊……
    剩下的事情,大家多少有點不敢想了。
    曹操最近北上之後,屢次在平原戰場上受到劉備的欺負,心中頗為鬱悶,雖然他也曾極力的想辦法將劉備的部隊往山林之中引,但劉備現在還是很沉得住氣的,就是不中計,因此曹操一直沒有辦法打開局麵。
    如今曹操部隊被劉備堵在淮北地區,無法進兵,心中本來就挺鬱悶的。
    曹純在郯城的消息傳到了曹操那裏之後,曹操當時便笑了,也不知道是惱的還是氣的。
    “大耳此人,手段倒是頗多,想是得了劉儉真傳!”
    軍師戲誌才一直跟在曹操的身邊,聽了曹操之言,道“子和與劉玄德有秦晉之誼。如今劉備如此相待,倒也說明劉備這人為人不錯。”
    “他與劉儉一樣,都是以仁義為本。”
    “依照末吏認為,劉備善待子和,同時還將這消息在各地散布,想來也並非是完全擾我軍心,應是另有深意。”
    曹操聽到這,並沒有露出什麽驚訝的神情。
    他言道“誌才此言甚是,曹某心中有數,劉備此舉內中深意,乃是為了想要和曹某和談!”
    “他是想讓曹某知難而退。”
    戲誌才言道“劉玄德雖然與我等交手,但一直以來卻並未全力攻伐,大有與我等兩不相擾之勢,他此番廣傳子和在徐州安泰,也不過是借著這個機會,讓主公知曉其與主公並無長久交戰之心。”
    曹操歎道“誌才啊,其實曹某心中一直有一個顧慮,那就是曹某今後的路,當何去何從?”
    戲誌才聽到這,臉上也是有了顧慮之情。
    “主公原先來江東之前,難道未曾想過此事?”
    曹操點頭道“想了,隻是很是多事情,未曾如曹某想的那般發展。”
    “當年,曹某來到此地,隻想著憑借江南地利之便,割據東南,坐觀天下大勢,坐視董卓,袁氏,劉儉等諸雄相爭,安心發展,尋機進取中原,然後一舉得成大事……”
    說到這兒的時候,不便見曹操眼中的神色驟然一暗,長歎口氣。
    “隻是萬萬沒想到,劉儉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誰也沒有能夠想到,他竟然用這麽短的時間就占據了朝廷一統北方諸州。”
    “特別是劉儉占據朝廷之後,還能用這麽快的速度使北方安定,各項產業皆快速發展,這都是曹某原先始料未及的。”
    “依照曹某的設想,劉儉達到今日的成就,應該最少再花十年時間。”
    “而這十年時間,足以令曹某做出很多的事。”
    “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當今天下,以劉儉勢力最為強大。”
    “他占據了朝廷,占據了正統,占據了大漢朝經濟最富庶的地方,戰馬最多的地方,糧食最多的地方,鐵器盛產最多的地方,商貿產業最多的地方……”
    “哎,以現在天下群雄之勢,非得是曹某與袁紹、袁遺等人聯合,方才有可能與劉儉抗衡。”
    “任何單一一家都不可能是劉儉的對手,可是就這麽打下去,何時是個頭呢?難道我們還真的有可能擊敗劉儉,重組朝廷麽?”
    戲誌才聽到這兒,也是無奈笑道“主公想的確實是深遠。”
    “隻是以如今之勢,這條路主公也不得不繼續走下去了。”
    “主公確實沒有能力消滅劉儉。”
    “難道主公是想向劉儉歸順嗎?”
    曹操聽到這兒,伸手揉了揉眉心,說道“我縱然是向劉儉歸順,隻怕也未必會有什麽好的結果。”
    “曹某統領東南多年,已是在此根深蒂固,翌日歸順,必為所忌。”
    “況且,曹某又是袁紹的支持者,這些年來,在利益上與袁氏一族深刻綁定。”
    “劉德然與袁氏一族已是不死不休,作為袁紹支持者的曹某一旦歸順,得到什麽樣的下場,誰也說不好。”
    “而且,就算劉儉不傷害曹某,同意曹某歸順,但是曹某如今在東南的影響力甚大……曹某歸順了,曹某的子孫,難道還會為大漢王朝所容嗎?”
    “這些曹某心中都沒有數,如今,曹某已是身處於風口浪尖之人……路在何方?曹某心中亦是不知啊。”
    戲誌才道“既然如此,主公也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
    “什麽路?”
    “以劉儉如今的滔天之勢,雖不能將其完敗,但是主公聯合袁紹,憑借三江之險固守,並非不可能,如此可能支持十年乃至於二十年……但是具體能支撐到哪一天,末吏心中也不好揣測,不過末吏覺的,以劉儉心中之誌,他也不會想無限期的與主公還有袁紹等人耗下去,十年之內,若劉儉拿不下江南,朝廷主動招撫主公,讓主公臣服,也未必不可能。”
    曹操道“那不還是必須得向朝廷投降?”
    戲誌才搖了搖頭,說道“如此歸順,與直接被動的主動向劉儉歸順不一樣,隻要主公能夠扼守住長江,不被北軍入侵江南,就是不敗之勢,這樣就可以向劉儉提條件了……比如說讓劉儉答應主公,使主公永鎮東南,也並非不可能。”
    “到時候主公就可以割據長江以南,每年向朝廷納貢稱臣,如此可保主公自己還有子孫無憂。”
    曹操聽到這兒,露出了笑容。
    “是啊,事到如今,也隻有這麽一條路可走了,就算是不能成就大業,但是若能夠永久的稱雄一方,對於曹某來說,也是極好之事。”
    “到朝廷中任人擺布,哪裏有雄霸一方來的舒服?”
    戲誌才點了點頭,道“所以主公目前所要做的事,就是可劉儉交戰,可與劉儉議和,但是卻也不能夠向其臣服。”
    “雙方之間一定要有戰爭,我們要讓劉儉知道,他的勢力雖然強大,但是想要平定江東。卻非要耗費巨大的精力與國力不可。”
    “而與主公和談,安撫主公,對朝廷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曹操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今後我江東與袁紹,還有朝廷之間關係頗為微妙,既要借用袁紹打擊朝廷,使朝廷對我們知難而退,但同時也不能與袁紹綁的太緊,要做到進退自如。”
    戲誌才道“縱然是借用袁紹與朝廷抗衡,但與朝廷的關係也不可太僵,與劉儉既要有戰,同時也要有和,這平衡取舍之道,也隻有主公自己能夠掌控了。”
    曹操道“天幸當年曹某還留了一手,與那劉玄德結了親。”
    “如今,子和在其手中,劉備還故意將其厚待子和之事到處散布,不過想來還是想借此事與曹某談判。”
    “也罷,曹某今番就借著子和之事,與劉玄德談判就是了。”
    “誌才啊,一會你替曹某將元歎找來,讓他代曹某前往郯城,與劉備見麵商談,關於我軍要贖子和回江東之事!”
    “記住,要顧元歎一路盡量高調一些,最好將此事弄的人盡皆知才是。”
    “劉玄德畢竟不是劉德然,想來應該還是好對付許多。”
    ……
    ……
    如此一來,曹操就呈現出了兩麵兼顧的態勢,他一麵繼續與劉備交戰,一麵開始派人與劉備接洽,商談關於贖曹純回江東的事情。
    畢竟曹純乃是曹操的同宗兄弟,曹操為了他的安危與劉備和談也無可厚非。
    即使這件事最終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裏,曹操當著袁紹的麵,也能把這事解釋的清楚。
    畢竟不是他袁家自家兄弟被抓,袁紹沒有指責他曹操的資格。
    於是,曹操派遣使者顧雍去跟劉備進行交流,商討關於如何贖回曹純的事情。
    對於曹操來說,能不能要回曹純事小,關鍵是,兩方一旦進行和談,這場麵上的戰事就必須要暫時停擺。
    不論是對於曹操還是對於劉備,在這個和談的期間,都不宜向對方過多的用兵,這樣就能保證減少雙方的衝突,但是曹操的兵馬還陳列在下邳國,不斷地對徐州施加政治威懾。
    這樣也算是正和曹操的心意。
    既算是響應了袁紹的要求,在徐州這邊牽製劉備,使劉備不能前往他處支援。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雙方的衝突不可避免,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雙方的衝突。
    既然曹操已經打定了主意,那麽這個“度”的衡量,就需要他自己掌控了。
    ……
    ……
    相比於南北交界的其他地方,徐州方麵的戰事算是最溫和的。
    先是馬騰和韓遂,率領十餘路叛軍在此騎兵攻入隴西,但這一次張飛可不慣著他們了。
    他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同時還得到了徐榮的支援。
    這一次張飛不再保守,他邀請了呂布和張合等諸將一同上陣,張飛親自居中統領大軍,與馬騰和韓遂決一雌雄。
    隴西郡的很多鄔堡,都已經成為了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前沿陣地,而且張飛的兵馬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現在的涼州生產建設兵團在隴西郡已經紮下了根,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
    就算是不能將馬騰和韓遂一下子剿滅,但是打個持久戰,然後借著這場戰爭給對麵一點厲害瞧瞧,這一點,張飛自覺還是能夠做到的。
    絕對不會出現當初董卓率領十萬大軍西進的窘態。
    而豫州方麵,孫策尊袁紹之命,已經率領孫家軍舊部,包括他在豫州重新招募的兵將向著兗州進發,而公孫瓚亦是與孫策短兵相接。
    雒陽方麵,趙雲和沮授的搭檔,也與袁紹軍開始了正麵交手。
    這一次,袁紹親自領兵,聲勢頗為浩大,趙雲為了保護司州的屯田,將戰線前移,將袁紹阻擋於魯陽境外。
    別看袁紹北上的聲勢不小,兵馬遠多於趙雲2,但是趙雲所儀仗的依舊是騎兵!
    不錯,騎兵!
    北方軍隊的殺手鐧就是騎兵!
    雖然很老套,但是確實管用。
    強大的騎兵隊在平原戰場上就是無法突破的存在,一旦袁紹的軍隊和趙雲的軍隊在平原上相遇,趙雲就立刻使用他強悍的白馬軍對袁軍進行衝鋒。
    待將對方的軍陣完全衝散之後,再派遣其他的掩護軍隊衝上去與袁軍廝殺。
    袁紹人馬雖然多,但是在平原戰場上被趙雲的騎兵給打了幾次之後,都沒討到什麽便宜,心中異常憋悶,於是他們想設下強弩陣,然後尋一個合適的地方對趙雲的騎兵進行埋伏,給予對方重重一擊。
    問題是,趙雲也是在邊郡行軍多年的人物了,對戰場的把握程度非常的好。
    袁紹手下的荊州人才雖然多,但是在軍事層麵,特別是平原站這方麵,遠沒有趙雲的經驗來的多。
    而趙雲的兩名副將顏良和文醜也是精通於騎兵戰陣的猛將。
    這些出身於河北的戰將,個頂個的善於用騎兵布陣。
    這三個人輪番使騎兵陣上陣給袁紹的大軍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袁紹想破壞司州的屯田,但是趙雲、顏良、文醜等人所使用的騎兵機動力極高。
    他們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對袁紹去破壞屯田的士兵進行打擊,使袁紹的計謀無法充分的得逞。
    當然,袁紹在司州也是拿下了一部分的屯田,不可能一點成果也沒有,但是效果比他預計的可是要差多了。
    而與此同時,益州的袁遺也開始將兵馬北上,暗中想要出大散關,直奔長安而走。
    另外一方麵,袁紹則是派遣他手下的大將黃祖並另外幾名荊州的猛將準備前往弘農郡,悄悄地將何太後與劉辯接到荊州,這樣一來,他的政治目的就達成了。
    就算是不能夠在第一時刻破壞劉儉在北方的發展布局,但是隻要將弘農王和何太後搶回荊州,那麽袁紹也算不虛此行。
    問題是,對於袁紹的安排,劉儉早就心中有數。
    弘農王隻是他用來吸引袁紹軍隊的一枚棋子。
    劉儉早已派徐晃在弘農埋伏了一支軍隊。
    雖然人數不多,但要出其不意的將黃祖打敗完全沒有問題。
    劉儉知道,袁紹想要迎接弘農王的計劃一旦破產,他的整個布局就都會被打亂。
    到時候就是自己狠狠反擊的良機。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