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進軍南陽
字數:8526 加入書籤
我給玄德當主公!
魯陽縣回生全山,三麵都是山陸之地,而且這三麵山陸之地不遠處都是南陽郡的其他縣城。
雖然數萬漢軍將魯陽縣以及其周邊的縣城團團包圍,但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數萬漢軍亦在整個袁紹勢力的包圍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軍的中軍所在就十分關鍵。
中軍是整支大軍的指揮係統所在,他的安全攸關著數萬漢軍的運轉。
張遼在經過思考之後,將中軍大帳的所在設置在魯陽城的南麵。
魯陽縣的麵是南陽郡和汝南郡,這兩處地點都是袁紹的根基所在,一處是袁紹起家的根據地,一處是汝南袁氏的家族巢穴。
對於袁紹來說,魯陽一旦被劉儉拿下了,那他的鐵騎就可以沒有顧慮的入侵他的腹地。
張遼等諸將迎接到劉儉後,隨即馬上將他所作的一切安排匯報給劉儉。
聽著張遼的軍務匯報,劉儉臉上都流露著笑意,深感張遼處事的妥當。
隻是聽到張遼將他的中軍大帳布置在魯陽正北的三十裏外後,他對張遼的這點安排並不讚同。
劉儉對著張遼言道“將我的中軍大帳移到魯陽西麵十裏處。”
劉儉的要求令張遼一愣。
張遼不由得勸阻道“丞相,您本人乃是大軍的精魄所在,還是要以安全第一。”
聽完張遼的勸阻之後,劉儉的臉上隨即流露出笑意。
張遼將他的中軍大帳安排在魯陽的三十裏之外,乃是為他的安全考慮,這一點劉儉當然是知道的。
隻是他也有著他的考量。
劉儉知道,自己的主力,若是和張遼一同駐紮在魯陽,那麽袁紹知道消息之後,那麽不久後,大量的援軍都會來到魯陽縣外。
特別是那些擁簇袁紹的南陽郡勢力,這一次也會不遺餘力的支援袁紹。
和進攻不同,南陽郡若是丟失,對於一些家族來說也等於失去了根本。
但是麵對朝廷的逼迫,他們一定會鼓足全力,從整個南陽郡包括汝南郡等各方派兵而來。
而在袁軍來援的諸多方向之中,劉儉的人身安全最為重要。
畢竟,在生死關頭,對方想的應該是擒賊擒王。
如此,袁軍的主力所集中的目標,就會是劉儉,來兵最多,最精銳,但越是如此!
但隻有這樣,憑借著他的威望,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其他幾路兵馬的進程。
想到這,劉儉拍著張遼的肩膀答道“數萬兒郎隨吾出戰,吾為主將,焉有避敵之理?”
劉儉的這番話,雖未名言,卻很明確的表露了他的態度。
看到劉儉的態度如此堅決,張遼亦不再勸阻。
隻是當下,還有一件事需要劉儉指示。
就是關於戰俘的。
前番追殺袁軍,除了極大的殲滅其有生力量之外,大戰中有眾多袁軍投降,這些袁軍俘虜粗略計算一下,大約有萬餘。
但是劉儉的軍令,是立刻對南陽郡進行進攻。
故而,這些戰俘,暫時還沒有一個有效的安置。
除了張遼一部之外,其餘諸路也有這個問題。
這些俘虜在軍中,不處置好是會成為隱患的。
得知了消息之後,劉儉略作沉吟,隨即讓人在距離自己中軍大帳後的百裏,修建了一處營寨。
將這些戰俘統統安置在這處營寨之中,同時派遣從弘農郡趕來的徐晃帶領其部人馬,親自駐紮在此地,監管這些俘虜。
另外,從雒陽往南陽這一路上,因為追殺,可以說是一片狼藉。
到處都是屍體和軍械,這些都是要好好清理的,否則若是放任不管的話,很容易會引起瘟疫。
漢末的這些諸侯霸主們,大部分人每日想的都是如何增加賦稅,如何增加人丁,如何保障軍糧充足,如何拿到更多的地盤。
但是在衛生防疫這方麵,著實沒有多少意識。
隻有劉儉,才是真真正正的為這裏的百姓們著想的。
他的真正目地,從來都不是為了無休止的打仗。
於是劉儉又給徐晃那邊下了一道軍令,讓他指揮這些戰俘在後方,協助雒陽方麵共同打掃戰場,清理戰場,最大限度的降低瘟疫幾率。
在大致安排好處置措施後,劉儉這才在魯陽城外召開軍事會議。
在諸將都入座之後,還未等劉儉說話,呂威璜就當即出班對著劉儉請命道
“丞相,城池已經圍定,末吏請命率領本部兵馬,為丞相拿下魯陽,打開南陽郡門戶!”
幽州校尉鮮於輔聽了急忙道
“末吏昔日在關使君帳下之時,逢戰必先,今願領兵三千為先登,兩個時辰內為丞相拿下魯陽!”
鮮於輔話語中充滿著自信!
他昔日在幽州,曾是關羽手下的良將,曾遂關羽遠戰遼東韓州諸地,戰功赫赫。
呂威璜聞言,心中不快!
他看向鮮於輔的目光頗為些激烈。
隨後,張南,焦觸,馬延等將領紛紛出來向劉儉請戰。
帥帳之中,張遼沉著臉,未曾多言。
荀攸,賈詡,郭嘉三個人站在一旁,似乎也有些憂慮之情。
他們的表情如此,劉儉自然清楚是怎麽回事。
軍心可用,這是好事,現在三軍士氣高漲。
但問題是,他們現在有些驕了!
戰將們的臉上都流露著亢奮的神情,很顯然,他們覺得此戰必勝!
在幾番勝利的影響下,或者說在劉儉的帶領下,諸將都開始覺得己方是戰無不勝的!
劉儉緩緩地站起身,道“諸位有戰心,此事甚好!”
“汝等,可知魯陽的守將乃是何人?”
劉儉突然一句話問出,以呂威璜,焦觸,張南等為首爭相請戰的人頓時都愣住了。
適才還火熱激蕩的帥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魯陽的守將?
具體是誰不知道,但是好像原先從未聽說過袁紹派遣過什麽大將駐紮在魯陽吧。
至少不是什麽名人。
劉儉環視在場諸人,說道“都不知道是嗎?好,那我告訴汝等,駐紮在魯陽的人,名叫高幹,乃是袁紹的外甥。”
一聽駐紮在此的人,乃是袁紹的外甥,在場諸人的臉色頓時都輕鬆了,甚至有些還露出了笑容。
在他們看來,高幹不過是一名裙帶之將,完全不足掛齒。
但是,隨後劉儉的話再度讓他們陷入了尷尬。
“這高幹的戰績,汝等知否?”
“汝等可知這城池中,有多少守城器械嗎?”
“魯陽所囤積的糧秣有多少?”
一番話,在場諸將都不吭聲了。
說實話,攻打魯陽這事,屬於臨時起意,身為主帥的劉儉,可能都沒了解清楚,他們怎麽可能知曉?
“我等不知……”
“張文遠!”
劉儉突然喊了一聲。
便見張遼閃身出現,道“在!”
“我適才所問,汝知之否?”
張遼很是鄭重地道“回丞相,鎮守魯陽的高幹,雖是袁紹外甥,不過其人先前在長沙以及武陵等地,替袁紹收服當地蠻夷,頗築軍功,有才能!知兵機!紹深為器重。”
“至於城中的守城器械,拋石三百,弓弩五千,庫府糧秣可支撐一年。”
“另外,高幹手下,還有幾名年輕戰將,據說甚是勇武!”
“其中一名司馬名為甘寧,乃是蜀中大族,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後改邪歸正,投靠袁遺,袁遺使其出兵東向,前來援助荊州,後袁紹使其率領蜀中豪俠,駐紮於魯陽!”
“另有廬江人陳武,亦是俊傑,如今隨同高幹在此!”
劉儉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帳內的諸人。
“聽到了嗎?”
眾人皆是羞愧的低下了頭,很是鄭重的道“丞相,我等知錯!”
劉儉耐心地道“爾等皆熟知兵法之輩,焉不知知己知彼也?”
“隻是爾等現在驕心漸縱!此誠不可取!”
“要知道,我們如今雖然連番大勝,但是袁紹,曹操,袁遺,還有涼州的馬騰韓遂等輩勢力猶在!”
“漢室的半壁江山,依舊在旁人之手!”
“得意不可忘形呀!”
劉儉的話,令諸將的臉上都浮現愧色。
很顯然,劉儉的話讓他們很有體悟。
特別是張遼適才所言,足見其與諸人的差距。
難怪劉儉讓張遼當一方主將!
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其實,河北的校尉還有一些司馬對張遼成為五路兵馬的一路主將有些微詞,甚至可以說是看不慣。
畢竟,他是剛剛才歸順到劉儉麾下不久的。
呂布也就算了,他憑什麽!
但是現在,他們終於明白張遼憑的是什麽了!
劉儉看向了在場諸人,問道“雖然我們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急於求成!”
“但是,攻克南陽郡,也是勢在必行之事,眼下當行之以何策,還請諸位細想!”
那些驕傲的校尉和司馬適才得到了劉儉的教育,此刻都沉穩了許多。
但是他們現在連對方的情況都沒有弄清楚,如何又能妥善獻策呢?
卻見郭嘉笑著站了出來。
“丞相,郭某已經安排了可以給丞相有利情報之人!”
劉儉驚訝的看向了郭嘉,奇道“何人?”
郭嘉道“如今南陽邊境亂戰,很多生活在魯陽的人和商戶都在戰亂之中四處遷移,嘉命手下的並州軍士截住了一些人,並好言安撫,贈予酒食,親自向其等詢問情況,如今倒是覺得有幾個人所言比較合適,特向丞相推薦!”
“好,可速使其等前來。”
隨後,有幾名被郭嘉挑中的從魯陽奔逃而走的商賈,被帶到了帥帳內。
在劉儉和善的詢問下,這些人將魯陽的情況大致向劉儉做出了闡述。
在這些人的講述下,帳中的諸將才對魯陽中的情況有所了解。
魯陽縣城中的兵馬約有五千,就城池規模來說,這個部隊的人數可以說是相當多了。
但是劉儉此番領來的兵馬,總計五路,加起來不下五萬餘!
以十圍一,足矣定之。
但隨後隨著這些商賈的繼續敘說,在場諸將的臉上浮現一些凝重之色。
據商賈所說,高幹手下雖有五千人,但是願意助守的徒戶不下數萬。
很顯然,這些徒戶都是當地的望族支持給他的。
袁家的真正實力在這種時候終於展現了出來。
雖然以望族為基礎的模式不適合北伐,但是作為固守的一方,南方的各大家族能夠給袁紹的支持絕對令人心悸。
高幹也是用兵穩妥之人,善於操練兵將。
如今城中兵馬,糧草,器械,徒戶皆備,雖然魯陽不大,但若是硬攻,對於劉儉一方的損傷勢必較大。
在大致讓軍帳中的諸將了解魯陽的情況後,劉儉請這些商賈下去,並派人賞賜。
隨後他看向帳內諸將問道“魯陽情況如此,諸位有何建議?”
賈詡言道“丞相,當此時節,可做圍城之勢!”
賈詡的話言簡意賅,但是善於籌謀之人,瞬時間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荀攸點著頭“圍城打援!”
劉儉一伸手,重重地拍了拍桌案,道“正是如此!我們前來攻克南陽,魯陽乃是南北交界重鎮,不管是袁紹還是南陽郡諸望,皆視魯陽為重鎮!”
“一旦魯陽丟了,就等於其家門被打開了!”
“如今我們將魯陽圍住,南陽郡諸縣和汝南郡諸縣的豪強,必然盡起各部兵馬,前來相救,與其我們過於深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其等所算,倒不如圍住魯陽,將他們逐一引來破之!”
聽到這番話之後,諸將眼睛齊齊一亮。
……
高幹一直守在城牆上,在他的觀察下,他發現大部漢軍已經開始在魯陽旁邊大肆的建立營寨,同時大張旗鼓的製造武器。
高幹知道,朝廷的兵馬發起進攻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高幹是常年用兵之人,他知道隻要有援兵到,內外夾擊才是破敵的最佳方法。
經過良久思索之後,高幹想出一條緩兵之計。
他命人找來了甘寧。
“君願詐降於劉儉否?”
甘寧一聽,頓時愣住了。
“詐降?將軍讓我詐降?”
“正是!不過說是詐降,實則乃是拖延而已。”
甘寧聞言,恍然地點了點頭。
“將軍是欲等援軍?”
“然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