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都瞄著荊州
字數:7071 加入書籤
我給玄德當主公!
趙雲的軍隊在豫州方麵一馬平川,畢竟豫州的地勢非常適合騎兵的突襲。
論及用兵之能,孫策手下的這些人也都不是等閑之輩。
孫策繼承了孫堅所遺留的部隊,同時還有這些年他在豫州也招募了不少精銳,雖然他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騎兵,但是和河北方麵的騎兵規模相比,那真是差的太遠了。
畢竟現在大漢朝最產戰馬的地界都在劉儉的手中掌握著。
特別是戰馬的渠道幾乎全部由由北方掌控,孫策方麵在北方進貨戰馬的渠道有限,就算是能偷著進一些,但是也遠遠不夠規模。
所以孫策軍隊所用的戰馬大部分都是南方的馬匹,以及豫州本地馬場所飼養的馬匹。
說實話,這些戰馬的規模相比於北方少的實在是太多了。
且南方所出產的馬匹之中,能夠作為戰馬的馬匹數量更加稀少,就算是能夠用為戰馬,質量相比於北方的戰馬,那也是差了很多很多。
所以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孫策軍隊的馬匹相比於劉儉軍的馬匹。軍隊規模遠遠不如。
不但如此,劉儉的戰馬軍隊除了馬匹的規模非常大,而且高高橋馬鞍以及雙馬鐙在他的軍隊中已經普及。
另外還有大量的馬蹄鐵也在他的戰馬隊伍中大質量的普及。
這使得他的軍隊在耐久性上以及作戰性上更非其他的馬軍所能相比。
毫無疑問,這些東西早晚也會被袁紹以及曹操等其他勢力探聽到,但是劉儉並不害怕,就算是曹操和袁紹派出探子暗中掌控了這些東西的製作方法也沒用。
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與鐵器儲備在自己的騎兵隊伍中大肆普及這些東西。
說句不好聽的話,曹操與袁紹所掌控的鐵器數量,能夠給士兵們打造充足的軍械以及鎧甲就算不錯了,怎麽可能還有過多的餘量給大肆普及到這種損壞率極高的馬蹄鐵呢?
這些東西雖是好東西,但是這些東西也是極為耗費錢財與鐵的。
故而,在平原上,北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黃蓋及祖茂等人也都是當初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宿將,麵對強大的騎兵隊伍,他們依舊是無法阻擋,隻能任憑劉儉的騎兵隊在豫州平原上往來縱橫。
黃蓋、祖茂、朱治三個人的軍隊分別與趙雲、徐晃、顏良等人交鋒。
雙方在平原上擺開陣勢,還未等打上幾番,趙雲等人的騎兵隊伍就發揮出了充分的優勢,他們機動性極強,從左右幾個方向來回切割,將對方的軍陣打散之後,再由強大的步兵隊以及弓弩隊對打散的軍隊進行剿殺。
這套基本的戰術百試不爽。
無論孫策一方的將領想出多少能夠變換的花樣,但是在北方騎兵的軍隊麵前,完全就是不堪一擊。
因為這事兒,黃蓋等人都快氣的罵娘了,他們甚至想派用激將計,派人寫信去與趙雲談判,跟對方商量商量,看看敢不敢不用騎兵,光靠步兵好好的打上一場。
問題是,這股怨氣隻是在腦海中徘徊了一會兒,就被放棄。
趙雲不可能答應他們這樣荒誕無理的要求,人家憑本事組建的騎兵隊伍,你說不讓用就不讓用了,你以為你們是誰呀?
又經過了幾場戰鬥之後,孫家軍的士氣徹底被趙雲打沒了。
乃至於後來,孫策親自率領孫家軍的主力部隊前來,也依舊沒有辦法改變頹勢。
論及在戰場上的勇猛,孫策可不是一般人物,在臨陣指揮方麵,他也是不世出的英才,甚至可以說與孫堅相比,他也不遑多讓。
在豫州的戰鬥中,孫策依舊想憑借自己的勇武,以及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來與對方拚個你死我活,挽回己方在豫州戰場上的劣勢。
但事實就是,或許麵對別人,孫策這一套可能奏效,但是麵對趙雲,孫策的算盤可算是打了個空。
論及臨陣的勇猛善戰,趙雲可並不輸給孫策,論及在陣前的指揮才能,趙雲更是不遑多讓,甚至可以說,在這方麵的經驗與實際能力上,是高出孫策一塊兒的。
孫策能夠在戰場上以他的勇武來帶動三軍的士氣,趙雲同樣的也可以。
這兩名一南一北的良將,終於在豫州戰場的平原上相見了。
雖然孫策以他的方式盡最大的努力與趙雲交鋒,而孫策本人也確實是讓趙雲感覺到了少有的壓力,但是最終全力以赴的趙雲以及河北的精良戰騎部隊還是打敗了孫策軍,孫策無奈之下隻能回返到了陽翟。
趙雲並沒有著急向孫策發動追擊。
他則是在陽翟外的百裏開始安營紮寨,並讓他手下的軍隊進行休整,準備尋找良機,一舉攻克陽翟,有了先前宛城之戰的經驗,像是這樣的地方,趙雲覺得己方的部隊拿下他完全不在話下。
陽翟城中,孫策舉起了手中的小酒壇,狠狠的飲了一口烈酒。
隨後便見他猛然一擦嘴,衝著身邊的人說道
“拔吧!”
一旁的隨軍醫者見孫策已經準備完畢,即刻上前小心翼翼的將其臂膀上的箭杆先行剪斷,然後看了看他的傷口與箭頭,然後切開皮肉,試著把拔箭的傷害減到最低之後,方才猛然一抽。
“嘶嘶!”
箭頭倒鉤劃開的皮肉疼的孫策重重的叫了一聲。
在取出了射入他手臂的那支利箭之後,醫者沒有耽擱,立刻將藥材敷在了孫策手臂的傷口之上,然後用絹帛包紮孫策手臂上的傷口。
孫策立刻又重重的飲了一口酒,口中高呼道“痛快,痛快。”
醫者在一旁對孫策拱手說道“少將軍這傷委實不輕,最近還需保重身體,莫要動怒太甚,不然,一旦牽扯到了傷口,雖沒有性命之餘,但是對傷口恢複還是會有很大影響的。”
孫策衝著那人揮了揮手,然後說道“來人啊,賞。”
便見孫策手下的侍衛給那名醫者端上了酒肉賞賜。
醫者隨即對孫策表示感謝,然後便匆匆的退下去了。
孫後又仰頭喝了一口酒,來回看著在場諸人,長歎口氣說道“趙雲著實是不簡單的,不但勇武非常,而且臨陣指揮的本事也非等閑,真乃名將之姿!”
說罷,孫策仰頭又喝了一口酒。
黃蓋在一邊看著隨機搖了搖頭說道“主公啊,當此時節,你可不能喝這麽多的酒啊,你本來就已經受傷,這酒對於傷口的愈合不是很好,還需忌酒才是。”
孫策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
他隨即將手中的酒壇往桌案上一放,說道“這酒乃是為了壓製拔箭之痛,且不喝了,我願意聽叔父之言。”
黃蓋聽了這話之後頗為欣慰。
孫策雖然豪勇,但並非是獨斷專行之輩。
他還是能夠納諫的,在這一點,他甚至超越了孫堅。
“隻是我這心中頗為鬱悶啊。”孫策感慨道。
黃蓋見孫策如此鬱悶?心中暗道莫非是敵軍的騎兵太強,無法破之?
孫策說道“如今對於我們而言,敵軍的騎兵也隻是其一,趙雲此人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早就聽說他是劉儉麾下的勇猛大將,隻是此一番交手之後,方才知此人的本領甚至還比傳說之中更加難敵。”
“我在戰陣上與其交手,不論是軍略還是衝鋒陷陣之能竟然都略遜於彼。”
孫策雖然一向不是自視過高,但也知曉自身本領是年輕一輩的人中之傑。
“我自認為,無論是軍略還是勇猛,都無人能夠超越我。”
“可今番,這趙雲展現的本領卻實打實在我之上,實在是令我心中頗為忌憚。”
一旁的祖茂則是說道“主公也不必如此心焦,那趙雲其實並不與主公算是同一輩的人。”
“此人年長,主公年少,而且出仕的時間也比較長,他在北方也多經曆戰爭,特別是使用騎兵這方麵的經驗遠非主公能比,主公切不必因為一兩場的戰事就如此灰心。”
孫策聞言笑了笑,說道“叔父不必如此寬慰我,我還沒有胸襟狹隘到這般地步,隻因那趙子龍的本領在我之上,就心生憤懣。”
“我之所以心中有所猶豫,那是因為對方的實力之強遠超我的想象,這趙雲一個人的能力就如此之強……試問,聲名還在他之上的那關羽、張飛又是何等樣的人物?還有那顏良文醜雖然弱於趙雲,但想必也弱不了多少。”
“並州那麵還有個黃忠,其與麹義都是響當當的猛將,我先前在兗州與公孫瓚周旋,雖然占據上風,但也沒徹底把那公孫瓚打敗。”
“我本以為公孫瓚乃是北地有名的赫赫戰將,我能夠與他交戰時占據上風,與劉儉手下其他的戰將交手也不不外如是,但是如今看來,我確實想錯了。”
說到這兒的時候,孫策不由長歎了一口氣。
“劉德然麾下的英才何其多也!”
聽了孫策如此說,黃蓋道“北方地大物博,河北又有劉儉經營十餘年,其富庶程度遠非南方可比。”
“再加上此人興學,其麾下人才將來是會日漸增多的,我等實在是不易與其爭鋒啊。”
孫策咬牙切齒的說道“我等不與其爭鋒,怎奈我父親死於他手下戰將之手,當年我父死於徐榮、張合等人之手,我身為人子,若是不能報仇,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黃蓋和祖茂,包括朱治等人聽孫策這麽說,心中皆是不由暗歎
是啊,老主公死在劉儉軍手中,此仇已是不共戴天,當中的冤仇又如何能夠輕易解除呢?
孫策是重孝道之人,他就是拚了自己的性命不要,也必然會為其父報這個仇。
問題是,殺死他父親的這一夥人,卻是天下勢力最大的一股勢力,而且其勢力實在是太強了,根本毫無破綻可尋。
至少以他們目前的實力來說,是根本找不到對方的破綻的。
孫策頭疼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說道“不過這些話題說遠了,我現在想為父親報仇隻怕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眼下還是權且說一說豫州的戰事吧,現在以趙雲他們的實力,還有北方的騎兵規模,根本就不是我們的軍隊所能夠阻擋的,在平原之上交鋒,我們根本就毫無勝算。”
黃蓋說道“南北軍事的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此,昔日袁紹勢力強勁之時,以南陽郡為寄托,再加上淮南的從旁策應,足以使我們通過地域優勢來抵擋北方的騎兵攻勢。”
“但是如今的情況大不一樣,袁家傷了元氣,其兵力戰線已經從南陽郡遷延到了漢江附近。”
“如今在北方地域與劉儉接壤的,隻有我們以及淮南曹操。”
“但是沒有袁紹在南陽郡的側應,我覺得時間越長,這些無險可守之地也容易被北軍攻破。”
“現在的豫州,西麵是南陽,北麵是兗州,劉儉隻要想,他就隨時會從河北以及關中加派精兵,從兩個方向來蠶食豫州的土地。”
“而豫州這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天險可以守。”
“而後方的袁紹也未必會能夠抽調出什麽精銳來支援我們,現在他隻是能夠憑借漢江對劉儉進行防禦。”
“所以啊,主公,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難以久守於此。”
黃蓋的話說中了要點,孫策點了點頭,說道“叔父此言甚是,那麽依你之見,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呢?”
黃蓋思謀片刻,隨即方才緩緩開口道“主公啊,北方被劉儉所占已是必然,我們想要報仇,隻怕非朝夕之功,當務之急,還是要尋一立身之術要好,而豫州絕對不是適合我們立足的地方,主公與袁家的大公子袁譚,也算是相交莫逆,袁紹如今雖了失去了南陽郡,元氣大傷,但是這些年來,他在漢江沿岸打造了不少的戰船,也積累了不少的強弓硬弩,更兼訓練水軍,憑借漢江還是完全有能力阻擋劉儉南下的腳步的。”
“我們不妨權且前往荊州,這豫州的土地就讓給劉儉,咱們在袁紹麾下尋機而動。”
“若是袁紹日後能夠振奮起來,咱們就輔佐袁紹與劉儉對抗,尋機替老主公報仇,若是袁紹一蹶不振,袁家也後繼乏人,那主公不妨就想辦法從袁紹手中把荊州之地接過來,到時候咱們再與江東的曹操聯合,共同對抗劉儉,與北方強敵形成鼎足之勢,如此,倒也是有可能替老主公報仇的,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孫策道“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