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大國的威嚴
字數:8216 加入書籤
誰也不是傻子。
你能想到的問題人家自然也能想到,到時候雙方各自忌憚,卻白白便宜了西夏。
“那就要看誰能忍得住後出手了……”
秦為說完了,他站在中間,身姿挺拔。
來,來個人反駁試試。
李元昊就是奔著和宋、遼平起平坐去的,這個我早就知道了,而你們卻後知後覺,以為西夏是好欺負的。
這就是我的優勢啊!
這一刻沈安覺得世界就在自己的腳下,這些群臣的身前遮著一層厚厚的帷幕,擋住了他們的視線。
唯有他的前方一片坦途,一眼看去就是上下千年。
沒人知道我的抱負。
張之白覺得他太嘚瑟,就說道:“那按照你的說法,我們現在就該什麽都不做,任由西夏在大宋的眼皮子底下立國麽?”
大國要的不僅是威嚴,還有臉麵。
在威嚴沒有威懾力的時候,臉麵就更加重要了。
任由西夏立國,對大宋來說就是恥辱,可對遼人來說卻隻是一個威脅,這就是中原正統的壓力。
“現在應立刻派使者去西夏質問。”
秦為淡淡的看了眼張之白。
“質問?”
趙禎微微皺眉,秦為卻點頭道:“對!隻能是質問,不可嗬斥!”
大國天生就能站在製高點上嗬斥小國,這就是實力差距的悲哀。
可西夏不是綿陽,他們也沒大宋君臣想得那麽孱弱。
“那這個出使人選……”
趙禎和宰輔們開始研究,畢竟這不是小事兒,更不是普通的出使,若去的人太強硬難免就會適得其反,可若去的人太軟弱,又擔心西夏以為大宋害怕開戰。
“陛下,微臣有個人選。”
秦為笑著道:“司事局副承旨宗升!”
宗升?
這個名字好陌生啊。
趙禎皺眉想了好一陣兒,都沒想到這個宗升是何方神聖。
可幾位宰輔們卻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尤其是三司,王堯臣在三司沒少和司事局的人打交道,每個月的考核,都是宗升帶人來審理。
作為司事局的二把手,宗升的能力確實可圈可點。
可他懂得外交嗎?
王堯臣猶豫道:“宗升的確有些能力,但此人諂媚、阿諛,若他去……”
秦為卻搖頭道:“就是因為宗升圓滑且有能力,所以他出使西夏,更能隨機應變,該和氣的時候和氣,該強硬的時候強硬。”
“你小子不會是任人唯親吧?”
張之白沒好氣的看了眼他。
“張相錯了,下官這叫‘舉賢不避親’……”
……
第二天午後,宗升出使西夏的聖旨便下達了。
秦為專門與他見了一麵,二人聊了一整天,沒人知道他們聊了什麽,可等宗升從秦家出來後,臉色明顯冷肅了許多。
大宋距離西夏說進不進,千裏的路程宗升隻走了半月便到了。
一隊軍士護送著大宋使團進宮。
宗升在看著街麵上的人流,暗中感受著氣氛。
他希望感受到緊張,可那些行人不是麵色愁苦就是神態自然,之前的內部動蕩仿佛從未發生過。
看來秦大人說的不錯,西夏從未內亂過,這一切不過是李元昊演的一場戲罷了。
一路到了王宮裏,看著秩序井然,宗升心中微微歎息,心中對李元昊的評價又高了一層。
西夏剛剛立國,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國內治理成這種程度,可見這西夏君臣也是有些本事的。
大宋使團來訪,西夏自然要擺出高規格的接待。
畢竟從現在開始,兩國之間真正的外交就要開始了。
宴會設置在寬敞的宮殿內,各自安坐後,有西夏官員作為陪客。
“沒藏訛龐?”
宗升起身行禮,對麵的西夏官員含笑道:“正是,陛下令某來相伴,隨後某會跟著貴使去大宋。”
想起來之前秦為幫他科普的西夏名人裏,就有這個叫沒藏訛龐的家夥。
宗升仔細看著他,認真的道:“某說怎麽那麽眼熟,原來是氣息啊!”
他的語氣中有些豔羨,沒藏訛龐不解的問道;“某的身上是何氣息?”
宗升似乎有些佩服的歎道:“這等氣息某隻在宰輔的身上感受過,沒想到今日竟然在西夏遇上了您,真是……緣分啊!”
西夏崇佛,所以宗升的緣分一說讓沒藏訛龐不禁點頭道:“正是緣分。”
兩人隨後就展開了友好的交談。
寒暄已畢,沒藏訛龐說道:“和大宋發生衝突,這是陛下和西夏都所不願意見到的,不是陛下非要立國,隻是現在的西夏人口已過兩百萬,兵士更有五十萬之多,若不能立國,陛下很難管理這些人,當然,西夏一直以來和大宋都是友好鄰邦,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說著就抬頭看了宗升一眼。
你們大宋對西夏是個啥意思?
他卻不知道此刻宗升的心中全是震驚。
來之前秦為幫他惡補了西夏的局勢:西夏剛剛立國勢力正盛,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場大戰來鞏固國中的勢力,更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資源來充實國內。
這個時候的西夏早就摩拳擦掌了,就看這場仗是和遼國打還是和大宋打了。
李元昊上位之後,雄心和野心正是巔峰時期,他需要一場場硬仗來奠定自己西夏之王的地位。
可現在大宋和遼國都沒動,所以李元昊還在衡量,這場仗到底要和誰打。
承旨,您說的全對!
秦為後麵還說了,別對西夏人抱什麽希望,大家虛與委蛇也好,借機占便宜也行,反正一句話,有好處就扯淡,沒好處就不搭理。
這就是現實外交政策,但很對秦為的胃口。
他的身體微微前驅,含笑道:“大宋的疆域不算遼闊,但軍力也足以守護這些地方。”
想要對大宋動手?
你們先掂量掂量能不能行。
沒藏訛龐幹笑道:“這是自然,大宋國力強盛定無人敢與窺覬,不過雙方榷場能否在擴大些,畢竟西夏如今剛立國,國內產出太慢。”
宗升搖頭又點頭,很是遺憾的道:“催場之事本官做不了主,畢竟以前西夏名義上還是大宋的附庸,開幾個催場也無可厚非,可現在……”
現在你們飄了,還想跟大宋平起平坐。
這個時候大宋不出兵已經很那啥了,你們還想那啥?
沒藏訛龐冷笑道:“若沒有催場的維係,宋夏兩國的情誼可能會大打折扣,兩國臣民自然便不會友好相處了。”
兩邊旗鼓相當,都不肯讓步。
大宋使團的官員們都覺得這事兒不該自己管,等西夏使者去了汴梁之後,自然有宰輔們來磋磨他。
此刻大宋上下對西夏人很是鄙夷,覺得這是一群白眼狼外加叛逆。
西夏本就是中原故土,現在卻在大宋的眼皮子底下立國了,還是那句話……大宋沒動手抽你,就已經很有涵養了,你還想得寸進尺?
至於傕場,大宋富饒繁華根本不需要靠幾個傕場來盈利。
他們覺得宗升之所以到現在還是笑臉以待,是想以此換取西夏人的善意,這樣回去大家都有功。
畢竟誰也不想真的開戰。
或者說,即便宋夏要開戰,也不能是因為他們的原因。
就在他們的自信滿滿中,宗升的微笑漸漸收了起來,冷冷的道:“某記得有人好像在惦記著河西之地?那塊地方從來都是我中原故土,若誰想圖謀大宋絕不放過……大宋渴望和平,但也絕不卻一戰的實力!”
沒藏訛龐的眸子一縮,倒吸一口涼氣,“你……”
“想問某為何要說這些嗎?”
宗升笑吟吟的道:“西夏地處宋、遼交界,遼人想和大宋聯手,目的……”
你懂的,大宋若真和遼人聯手,西夏就隻能跪了。
西夏對河西那塊地方垂涎已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宗升順勢一詐,沒藏訛龐卻變色了。
這不是城府不夠,而是西夏現在正急需擴張地盤兒,來供給日益強盛的西夏軍民,可他們的實力也有限……
在宋遼之間,李元昊現在搖擺不定。
宗升相信秦為的判斷,但依舊有些忐忑。
他故作不在意的看著沒藏訛龐,笑吟吟的道:“西夏王還不來嗎?”
沒藏訛龐正微微垂眸,突然說道:“西夏和大宋向來是友好鄰邦,西夏自然不會對大宋有何妄動,我家陛下如今正值大婚之際,尚大宋公主如何?”
娶大宋公主?
用秦為的話來說,沒藏訛龐是李元昊的大舅子,定是要鞏固自己妹妹也是西夏皇後在宮中的地位。
可他沒想到,沒藏訛龐竟會主動提議此事。
這是個意外的問題,但宗升馬上就作出了應對:“此事需要陛下親自決斷。”
沒藏訛龐點點頭,接著外麵有人喊道:“陛下到……”
李元昊來了,年輕的麵龐看著很是從容。
隨後就是宴席,牛羊肉是主食。
可李元昊一直沒說話,直至宴會結束時都是默然,隻是在出去的時候特意在宗升的身前駐足。
“朕聽聞大宋有個官員對西夏多有不滿?”
通譯翻譯了出來。
宗升起身拱手,不解的問道:“不知西夏王說的是誰。”
李元昊偏頭看向嵬名聿正,說道:“叫做什麽?秦……”
沒藏訛龐說道:“秦為,此人從進入官場開始,就瘋狂攻擊我國,後來更是在府州……此人用我西夏勇士的屍骸築京觀……殘忍之至。”
李元昊哦了一聲,然後正色道:“大宋若是想和西夏世代交好,此等人就該罷黜了才是。”
他目光平和的看著宗升。
竟然是為了京觀嗎?
宗升想起了一句話,彼之仇寇,我之英雄。
是了,西夏人凶蠻,以往大宋就懼怕這種凶蠻,西夏人也引以為豪。可現在大宋卻出了一個更凶殘的家夥,西夏人感到了不安,所以想施加壓力。
可這個壓力陛下會接受嗎?
西夏現在立國,按理來說最憤怒不該是大宋麽?
可西夏現在表現出來的態勢,明顯是強勢的,李元昊這是想要告訴大宋,西夏不怕大宋,更不怕與之一戰!
曆史上西夏和大宋的確開戰了,自李元昊即位後,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可現在,由於秦為的從中幹預,大宋並沒有馬上對西夏發動戰爭,而是派了使團前來試探。
這就是宗升此行的任務。
試探西夏的真實意圖,盡可能引導西夏與遼國開戰。
宗升搖搖頭,說道:“西夏王怕是有些誤解……秦大人如今貴為大宋平陽公,深得我朝陛下的信重,廢黜?那不可能,一月前他前去西南,交趾人被打得聞風喪膽!兩萬精銳一朝喪盡!秦大人照舊鑄京觀於邊境,西南土著無不膽寒……”
他微微昂首,嘴角含笑,帶著些許諂媚。但這個諂媚的微笑在西夏人的眼中卻多了些含義。
宋人不怕咱們!
京觀,那會讓勇士們哀傷,讓他們不敢麵對那個號稱是魔王的家夥。
他們畏懼自己的靈魂不能歸來,那個凶殘的家夥啊!為何還不死。
李元昊定定的看著宗升,眸色漸漸冰冷。
宗升卻依舊在微笑著,脊背挺拔。
出使在外你就代表著大宋,哪怕是死,你也不能低頭。他們哪怕是打斷了你的腿,用骨頭渣子你也要站直了!
這是秦為對他的指點和期望,宗升發誓自己一定遵守。
自他入了司事局,秦為就是他唯一的上司,也是唯一的仰仗。
他知道這次出使看似艱險,卻是秦為一力幫他爭取來的。
富貴險中求!
能不能青雲直上,就看他宗升能否把握住這次機會了!
所以在這位看似木訥,實則殘暴的西夏王的麵前,他驕傲的昂著頭,就像是在麵見一個部落的首領。
這就是大國的威嚴嗎?
西夏雖是立國了,但多年來養成的部族習慣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說白了他們空有實力,卻沒有像大宋那樣的千年底蘊。
所以他們才要掠奪,才要征伐,企圖以此來彌補自己底蘊不足的缺陷。
遼國同樣如此。
相比於大宋,遼國軍力強橫,可他們卻仍舊缺少了底蘊,千年的文化不是白來的,這些都是大宋的優勢,天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