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學堂生活,俚人來犯

字數:5222   加入書籤

A+A-


    董必聞言,下意識轉頭,看向石堅,上下打量一番。
    尤其在看清石堅麵容身高之後,麵露驚訝,語氣不由和緩。
    “你乃何人?”
    石堅不卑不亢,朝著董必微微抱拳。
    “宜倫人石堅,忝為先生座下載酒堂大弟子,見過董必大人。”
    董必聞言,不由微微冷笑。
    “原來是你,你便是那個假冒石氏之人?”
    石堅正色道:
    “我實與中原石氏無任何關聯。”
    董必來了興致,盯著石堅。
    “你既然覺得本官才學不高,那你又有幾分才學呢?”
    石堅平和開口。
    “我非大人之臣,又何須向大人證明?”
    “但我家先生之文名,天下皆知。敢問大人,你又有何讓天下知名的文章?”
    “還是說,趨炎附勢,甘為某人麾下驅使,才是當今大宋才學之士的光明大道?”
    董必大怒,胡須根根立起,手指石堅。
    “你,好個伶牙俐齒之徒!”
    石堅善意提醒。
    “大人一路舟車勞頓,又上了年紀,不宜動怒。”
    “若是上火,可用我傳出涼茶之方,當有奇效。”
    董必拂袖而去,臨走丟下一句話。
    “走著瞧!”
    看著董必離去,蘇軾也是鬆了一口氣。
    轉頭看向石堅,蘇軾臉上多了幾分柔和。
    “董必乃章惇門下,你如今乃是平民,不宜與其抗爭。”
    “下次若有事,等老夫解決即可。”
    石堅拱手稱是。
    蘇軾又道:
    “再過數月,便是瓊州州舍入學考試,你須得好生努力,爭取一舉考入上舍。”
    王安石變法,對北宋的改變是方方麵麵的。
    “三舍法”就是其中之一。
    具體內容,便是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
    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
    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
    “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
    又過數年,三舍法自朝廷推廣各地,各州州學均用此法。
    不過州學士子還需要考入太學,方能獲得授官。
    大抵來說,州學相當於各地建立的重點高中,太學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學”。
    後司馬光主掌朝政,三舍法和其他新法一並廢黜。
    如今章惇作為新黨第二代領袖,全麵恢複新法,於是三舍法再度重生。
    石堅欲言又止,緩緩點頭。
    “先生放心,石堅自會努力。”
    董必回到官舍之中,神情陰冷。
    一名隨從提議道:
    “大唐,這蘇軾及其門生如此頑固,不如編個由頭將其下獄,弄死算了。”
    董必眼睛一瞪,喝道:
    “荒謬!”
    若是別人也就罷了,蘇軾名聲之大,天下皆知。
    董必是不可能就這麽下黑手的。
    “不過,那個石堅……哼。”
    董必提筆,寫了一封信。
    “把這封信,送去瓊州知州府衙。”
    看著送信人離去,董必長出一口氣,露出嘲諷笑容。
    “這一次,本官要讓蘇軾知道,他的門生,連進州舍的資格都沒有!”
    董必走了。
    這位禦使,似乎就是專門來查探一下蘇軾的情況,然後便離開。
    董必的離開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和之前認為的狂風暴雨相比,董必的這一次前來,似乎僅僅是一場和風細雨。
    學堂的日子是枯燥的。
    石堅手中捧著一本《春秋》,和諸學子一起高聲晨讀。
    隻不過,他標準的大宋官話,和在場其他人的南方腔調相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蘇軾站在眾人麵前,高聲開口。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此事,發生在魯隱公元年……”
    伴隨著蘇軾抑揚頓挫的聲調,學堂之中一片安靜。
    不時有人在紙上抄寫筆記,墨香緩緩散發在空氣中。
    窗戶旁邊,一個小小的可愛腦袋冒出來,朝著石堅招手。
    石堅瞪了一眼石依依,搖了搖頭。
    石依依扁著嘴,露出了一副委屈表情。
    石堅隻當看不到。
    蘇軾立於講台上,看著這一幕,微微楞了一下,隨後語速加快不少。
    於是今天的放學時間就比往常快了一刻鍾。
    石依依歡快的衝到門口,獻寶一般將一個椰子帽遞給蘇軾。
    “蘇阿公,你的椰子帽不是壞了嗎,我送一個新的給你!”
    蘇軾楞了一下。
    “你不是來找你哥哥的嗎?”
    石依依哼了一聲,氣鼓鼓的嘟起了臉。
    “哥哥太壞了,我才不要找他!”
    蘇軾哈哈大笑,牽起石依依的小手。
    “阿婆昨晚去趕海,抓了好幾隻螃蟹回來。走,去阿公家吃螃蟹!”
    說著,順便朝身後的石堅使了一個眼色。
    小孩子的高興和悲傷是能無縫切換的,所以還沒過幾分鍾,等到午餐時間,石依依就已經坐在石堅的麵前,一臉期待的看著石堅給他剝螃蟹了。
    一隻小黃狗趴在桌下,雙目熾熱的看著石堅手中的螃蟹,不停的搖著尾巴。
    席間自然不免一番交流。
    蘇軾感慨道:
    “這宜倫城雖然交流不便,但也是需要一些銀錢作為日用。”
    “石堅啊,你平日沒有收入,不如老夫和張大人劉大人他們說說,給你在城中謀個差事?”
    還沒等石堅開口,石依依就直接舉手。
    這是她天天在學堂趴窗戶學得的習慣。
    “我們家裏有錢,有好多錢!”
    蘇軾驚訝。
    “好多錢?”
    石堅笑了笑,將剛剛剝出來的蟹腿放在石依依碗中,順口解釋了一句。
    “這段時間是坡鹿的交配季節,正好抓了幾隻坡鹿,拿去城中賣了,得了一些銀兩。”
    蘇東坡若有所思,突然開口道:
    “那鹿茸和鹿鞭……”
    石堅眨了眨眼睛,道:
    “自然是被張大人和劉大人拿去了。”
    蘇軾有些失望的歎了一口氣。
    突然,一陣尖銳的號角聲響起。
    眾人表情一變。
    蘇軾吃驚道:
    “那是昌化軍的召集號,莫非發生了什麽事情?”
    石堅站起身來,朝著外麵張望片刻,突然表情一變。
    “是俚人來犯!”
    “快,諸位立刻和我撤入城中!”
    遠處,山野之中,一群群的俚人,開始出現。